67.看錯誤能知道他是什麼人

子曰:“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觀過,斯知仁矣。”

67.看錯誤能知道他是什麼人

這句話中,最難理解的就是這個“黨”字,“黨”在這句話裡歷來有很多種解釋,咱們這裡採用的是大多數人認可的一種解釋,那就是同類的意思,“黨”是同類、類別、派別,比如“鄉黨”這個詞,就指的是同一個地方來的人,聚集在一起,相當於老鄉建了一個群,這個群就是“鄉黨”。

解釋完了“黨”這個字,再來看這句話的意思,子曰:“人之過也,各於其黨”——人的過錯,在於他們有類別;“觀過,斯知仁矣”——觀察一個人犯的過錯,就能知道他是不是一個仁德的人了”,這又是微言大義的一句話,說話不多、表面意思也顯現,可裡面蘊含的道理卻非常深刻、遠大。

67.看錯誤能知道他是什麼人

“人之過也,各於其黨”——人犯過錯,在於他們有類別,這句話怎麼理解呢?為什麼說人們犯錯誤是因為他們有類別呢?這是因為人一旦有了類別,就意味著他把自己劃定到了一個群體當中,屬於某一個小圈子、某一個團體的人了。而有了自己的小圈子,那麼他為人處世就有了私信,時時事事就會偏向自己的小圈子。而一個君子呢,他不屬於任何一個團體,當然就不會向著任何一方,而是時時事事都以仁德之心,公平公正的對待每一個人!

比如還說“鄉黨”,你們都是從一個地方來的,於是就建立了一個朋友圈,這個朋友圈就是“鄉黨”,裡面的人都是自己的老鄉,那你在做事情的時候,肯定會向著自己人說話,哪怕你老鄉說的、做的不對,你也會為他辯護,那麼連同你也會跟著犯錯誤,所以孔子說“人之過也,各與其黨”,人們犯錯誤,在於他們各自有各自的小圈子。

67.看錯誤能知道他是什麼人

孔子接著說道:“觀過,斯知仁矣”,觀察一個人犯的過錯就知道他是不是一個有仁德的人了,這句話又怎麼理解?我們每一個人都會犯錯誤,有的是無心之過,而有的是故意犯錯誤,我們想了解這個人到底怎麼樣,通過他犯的過錯的類型,就可以知道了,就是說了解一個人,別光看他哪方面成功了,還要多看看他哪方面失敗了、哪方面有缺點,這樣才能全面的知道這個人到底怎麼樣。

67.看錯誤能知道他是什麼人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什麼人就愛跟什麼人在一起,一個君子吸引來的都是君子,而一個小人身邊圍繞的也基本都是小人。所以通過這句話,孔子也告訴我們,平時生活、學習、工作當中,要多向好人看齊,多和道德高尚的君子在一起,當然如果你能通過和壞人在一起,來影響壞人,最終讓他們也變成好人和君子,那可是最好不過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