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便中帶血1月餘!

【所屬科室】

消化科

【基本資料】

患者,男,61歲

【主訴】

體檢時發現便中帶血1月餘。

【現病史】

患者1月前因體檢時查便常規發現便中帶血,遂至外院行腸鏡檢查,病理結果提示:直腸癌。

【影像圖片】


病例:便中帶血1月餘!


病例:便中帶血1月餘!


病例:便中帶血1月餘!


病例:便中帶血1月餘!


病例:便中帶血1月餘!


病例:便中帶血1月餘!


病例:便中帶血1月餘!


病例:便中帶血1月餘!


病例:便中帶血1月餘!


病例:便中帶血1月餘!


病例:便中帶血1月餘!


病例:便中帶血1月餘!


病例:便中帶血1月餘!


病例:便中帶血1月餘!


病例:便中帶血1月餘!


病例:便中帶血1月餘!


病例:便中帶血1月餘!


病例:便中帶血1月餘!


病例:便中帶血1月餘!


病例:便中帶血1月餘!


病例:便中帶血1月餘!


病例:便中帶血1月餘!


病例:便中帶血1月餘!


病例:便中帶血1月餘!


病例:便中帶血1月餘!


病例:便中帶血1月餘!


【討論】

評論:直腸壁不均勻增厚,以左側為著,部分突向腸腔,部分漿膜層周圍脂肪間隙模糊,考慮惡性病變。

【結果】

病理診斷:中分化腺癌,部分為黏液腺癌,癌浸潤腸壁全層,未侵及周圍脂肪組織,未見脈管癌栓及神經侵犯,腸周淋巴結未見癌轉移(0/22)。

【病例小結】

大腸癌包括結腸癌(carcinoma of colon)及直腸癌(colorectal carcinoma),發生部位約半數以上位於直腸,20%位於乙狀結腸,其次依次為盲腸、升結腸、降結腸、橫結腸。發病年齡多在40~60歲,但30歲以下的青年大腸癌並不少見。臨床表現:早期常表現為糞便隱血陽性;隨後可出現排便習慣及糞便性狀改變;腹痛;局部腫塊及全身情況改變(右半結腸癌多見)。臨床上習慣用Dukes分期:A期:癌侷限於腸壁;B期:癌穿透漿膜;C期:有局部淋巴結轉移;D期:有遠處轉移。

影像學診斷要點:結腸鏡檢及活檢有助於確診。X線:增生型:主要表現為充盈缺損,充盈缺損周邊的的粘膜破壞中斷或見小潰瘍。氣鋇雙重造影可顯示腫塊的輪廓。潰瘍型:主要表現為腔內突起的龕影和“半月徵”。浸潤型:主要沿腸壁環形生長,使腸壁增厚,腸腔狹窄,可見狹窄段粘膜呈鋸齒狀。混合型:常有兩種以上的表現混合存在。

CT表現:

(1)腸壁增厚,增厚的腸壁黏膜面多明顯凹凸不平。

(2)腔內腫塊影,偏心性,呈分葉狀或不規則形,與正常腸壁分界清楚,腫塊表面可見小潰瘍,呈火山口樣。

(3)腸腔狹窄,且為非對稱性。

(4)增強掃描可見較明顯異常強化。

(5)漿膜及臨近器官受侵表現。

MRI表現:

T1WI低或等軟組織信號影,T2WI腫瘤信號增高,接近或高於脂肪組織的信號強度,增強掃描可見輕-中度強化。其他表現同CT。

鑑別診斷:

1、與慢性結腸炎相鑑別:後者狹窄段腸壁較光滑,形態可變,無腫塊影。

2、與淋巴瘤相鑑別:後者常發生於回盲部,CT上可見局部腫塊和腸壁增厚,輪廓較光整,少有毛刺及周圍浸潤表現,常伴腹腔、盆腔及腹膜後淋巴結腫大,並可融合成團。淋巴瘤病程長,病變廣泛,但無腸梗阻表現為本病特點。

3、與結腸良性腫瘤或息肉:後者的充盈缺損表現光滑整齊,粘膜規則,蠕動正常,而前者多表現為粘膜皺襞破壞中斷,管壁僵硬。

4、與腸結核相鑑別:後者常累及末端迴腸與盲腸,盲腸縮短攣縮,一般不見充盈缺損徵象。多有腸外結核病史,PPD試驗陽性有助於確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