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偷家族》看的淚流滿面,原來沒什麼天機可一語道破

看《小偷家族》看的淚流滿面,原來沒什麼天機可一語道破

《小偷家族》看完,我當然淚流滿面。

燈光亮起的時候,我甚至還能聞見那間房子裡的味道,還能復原出它周圍的道路和樹木,偶爾的綠地,以及荒涼的河岸,狹窄的街區…….。這一切那麼熟悉,甚至連洗衣房外擺滿的都是斑駁的自行車,破舊、擁擠、黯淡。人物與這環境渾然一體,他們不好看,渾身缺點,髒兮兮,穿著不合體的衣服,住在僅可容身的屋子裡,各種物品塞滿,雜亂無章,正如他們處身其中的方式。

雖然他們講著日語,但我絲毫沒有疏離感。從第一個鏡頭開始,它就是我身邊見過的許多家庭,是我走進去後的熟悉感受。隔著屏幕,所有這些的味道飄出來,甚至語調與表情也瞬間讓我恍惚。

看《小偷家族》看的淚流滿面,原來沒什麼天機可一語道破

這些螻蟻般的生命以及盛放他們的空間,一定給很多觀影者帶來了不適,正如我曾經踏進這些地方時一樣。但,導演讓影片的前後呈現了截然相反的色調:前半段裡,屋子雖然骯髒擁擠,但常常是寒夜裡唯一的溫暖,黃色的燈光在浩瀚的夜色裡雖然微不足道,卻異常醒目,燈下聚起來的是全家人活潑輕鬆的臉;而當事件轉折,便出現了漫天的白雪,天地一色,寒意侵人,屋子寬敞了,可也同時喪失了人來人往,擁擠交會里發出的溫度,紅紅的電暖表達的恰是孤零零的寒意。

很顯然,他要提醒我們注意這齷齪外表下的其他。

影片是從超市偷竊開始的;但偷竊完成後,他們用自己的錢購買了街頭小販的食物;接下來,拿著並不充足的食物,打算贈與日日目睹的孤苦的小女孩,並且為了救濟,帶她回了家;天黑時,又因親聞家暴,放棄了將女孩送回的想法,轉而留養。由這個孩子,帶出了這個家庭的特殊性:並非什麼家族,它是個開放家庭!彼此之間沒有血緣關係,似乎隨時可能張開懷抱接納外來人。

看《小偷家族》看的淚流滿面,原來沒什麼天機可一語道破

但是,屋子已經快要擠爆,謀生能力也幾乎沒有(所以才去偷竊),社會救濟又根本不存在!拿什麼來接納呢?——男主人指指自己的心臟:“我們是靠這裡聯繫起來的!”

看《小偷家族》看的淚流滿面,原來沒什麼天機可一語道破

此言不虛。屋簷下的老老少少六口人,雖然缺吃少穿,沒有親緣,但其樂融融,親密無間。男主人不動聲色地及時指導男孩子成長,女主人冷靜周到地給予力量讓妹妹堅強。尤其使人印象深刻的是:這個家裡只管互相溫暖,不論通常意義上的道德評價。所以,姐姐可以輕鬆和奶奶討論自己正在做的援交工作,一家人可以去商場偷來吃喝拉撒一切日用,當然,偷竊限於夠用,不為貪婪。

這種輕鬆有愛佔據了影片的絕大部分鏡頭。每當畫面回到屋裡,所有人開始密集互動,那種細節上的關愛與呵護洋溢著真正的家的味道,果然蓬蓽生輝。那麼多個屋簷下,似乎哪個也比不過他們的沸騰與熱烈。

看《小偷家族》看的淚流滿面,原來沒什麼天機可一語道破

但這只是個虛幻的泡沫,正如除了去偷竊的地方人來人往,這個家周圍卻總是空空蕩蕩的虛幻感一樣。一旦與社會聯繫起來,這個看似牢靠的家便千瘡百孔。

首先,幾個孩子的原生家庭都存在。他們的關係只是自己情感上的認定,毫無法律保證。一旦暴露,必然面對法律懲罰。

其次,家庭內部可以忽略通行道德標準,但孩子的成長卻無法迴避與社會規範的接軌。這一點在幼小的哥哥和妹妹那裡都有強烈表達。

妹妹雖然留戀這裡的溫暖,但還是屢次觸及偷竊究竟對不對的問題。而哥哥的糾結更大。明知偷竊不對,為了一家人生活,又必須繼續。但一直拒絕妹妹參與,想讓妹妹有一個清白順暢的生活。當男主人用這個家一貫的邏輯幫他掃除障礙後,百貨店老人的一句善意的勸告瞬間便擊潰了哥哥的防線。這才導致他最後用挑釁的偷竊來暴露一切。

對於這個有法律風險的“家庭”而言,暴露就是終結。

看《小偷家族》看的淚流滿面,原來沒什麼天機可一語道破

深入這個家的內部,那裡平和安樂;讓社會來審視這個家,它便疑竇叢生。

即使影片最後給出了一些讓人震驚的“秘密”,但對於知曉一切的觀眾而言,這仍然不足以撼動之前存在的溫暖的事實。

所以,為什麼會出現這個錯位,這該是影片最想挑戰的領域。

首先,家究竟是個什麼所在?家人究竟是個什麼存在?

從已有的認識而言,家庭是提供個體成長營養之所,感情的培養,性格的平衡,階層的傳承,社會網絡的共享等等,都涵蓋其中。每個個體的機緣不同,完美的營養也幾乎不存在,因此,在這些家庭功能中就有了重要程度排序。鑑於階層流動的事實,我們必須承認家庭對於廣泛意義上的個體而言,最重要的乃是情感與親密關係的培養與支持,源源不斷的堅定力量正來自於此。

這個小偷之家裡,男女主人是彼此尋找到的,他們原有愛意。而老人與孩子卻是各種機緣湊來的。對於逐漸離開各類社會角色的老人而言,相關調查表明他們沒有隨著年齡增大而覺人間無味,相反更珍惜快樂時刻。而孩子,永遠對於親密關係有最強烈的敏感和需求。

這樣的四個人為什麼留在這個窮得需要偷竊才可以活下去的“家”裡?尤其是奶奶還需要用自己的錢和房子來貼補,有兩個孩子清楚知道自己的原生家庭在哪裡。

錢在家庭中的重要性毋庸多言,否則這一家子也無需以偷竊為生了。但錢不能帶來奶奶的快樂。她遭人遺棄,雖然有房,卻是無家,非常悽慘。她盼望的正是人來人往,真實安寧的快樂。而這些她都從這些“家”人身上得到了。臨終前,她為此表達了感謝。

姐姐和妹妹從各自的家庭或主動或“被動”地離開,來到這裡。姐姐的原生家庭有錢,但她寧願靠援交養活自己。妹妹家庭近在咫尺,但她不願離開,即使為此學習偷竊。姐姐留戀她的點滴都有人看在眼裡,妹妹能立刻感知每個人都在關注她。儘管撒嬌,儘管犯錯,這裡唯一沒有的就是訓斥!

看《小偷家族》看的淚流滿面,原來沒什麼天機可一語道破

家人是什麼呢?就是這樣的包容和關愛,能切身體會,能從中安定。這個小偷之家千瘡百孔,但在這一點上真是無可指摘。它確有家的味道。若不是因了這一點,哥哥也不會在去與留的選擇間如此艱難。

其次,法律對家庭的建設意義在哪裡?

劇中,女主人被抓後的自白讓我最為觸動。一切曝光之後,她和男主人的激情殺人逃逸當然無可辯駁。但她放不下的是這一家人曾經的“親情”。上有老,下有小,辛苦又充實的主婦角色讓她很享受,間接地彌補了她的原生家庭裡母女關係的缺憾。雖然最終孩子們沒有喊過一聲“媽媽”,但她自認已是事實上的媽媽,成功建立起來的親密關係讓她有自信問出一句:

生了孩子就自然是母親嗎?

看《小偷家族》看的淚流滿面,原來沒什麼天機可一語道破

現代社會的法律框架下,家庭裡的婚姻關係和血緣關係或收養關係都不是自然成立,全部需要經過法律的認可,從而獲得法律的保證。男女主人任何一個條件也不具備,自身歷史充滿法律和通行道德上的汙點,甚至連一個母親和父親的身份也沒有,當然在這個基本規範面前,毫無辯護能力。只能看著孩子們被合理合法地送到該去的地方,無論這地方他們究竟感受如何,會迎來什麼命運。

當家庭成為制度,也許就在遠離情感的建設。維繫代際關係的血緣就是責任和義務。責任與義務又被法律賦予高於情感的地位。或者可以說,在現代法律的框架內,這二者就等同於經驗世界裡的情感。所以,尤其母親這個合法身份獲得了不言而喻的神聖性: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母親,每個母親自然擁有對自己孩子的最親暱的情感。

由此反觀,這一家人的“非法”關係,也自然使他們自認為順理成章的行為都成了“恐怖”的事實:謀殺、遺屍、拐騙、敲詐、盜竊!即使調查員們最終嗅到了實質關係的味道,他們也必須按部就班,將孩子送回丟失孩子卻不報警的父母手裡!

八年前網紅的“殺魚弟”喝劇毒農藥自殺,此前曾經被父親打到差點摘除眼球!暴力天天上演,“殺魚弟”的媽媽卻只能說:寧願他出走,好賴還能活著!

小偷之家的親情在法律面前是“虛假”的,但旁觀者和身處其中者都明白是真的;父母親情顯然無存,法律卻仍然讓這個家庭“團圓”!家庭是個制度性存在還是經驗性的存在呢?

有答案嗎?其實沒有。沒有什麼天機可以一語道破,說過再多,我們的所有善意也不會最終交匯在一個點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