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各地方言差别大吗?

小洁


不管是哪个省,各地的方言差距是很大的,更不要说是云南了。

云南是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几乎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再加上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方言,使各地的方言更加丰富和复杂。

十里不同,别说是每个州市的方言差别很大,也许各一个村庄就一种方言。

对于,外地人来说是很难听得懂。不过,云南各地的方言方言不影响相互交流。不同的是各地方言的腔调很不一样,也是特别有味道。


亦之行


外地人来到云南,肯定觉得云南方言很难懂,但是对于云南人来说,各个地方的方言都会存在很大的差别。例如滇东北方向的人到滇西南方向,可能就很难听懂当地人的方言。除此之外,由于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地,因此随着民族的区别,各地的方言也会有着很大的区别。云南方言总体上属于北方方言。明代的屯田,对云南汉语方言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云南方言其实就是历史上的中原汉语方言。

因此,来到云南,除了可以感受云南的美景、美食、美人外,还可以用心去感受一下云南各地的方言,这些方言往往都是代表着当地的民风民俗,具有很强的研究和参考价值。云南各个地方的方言还与当地聚居的民族有着很大的关系,例如大理当地的方言就跟白族话很相似,而在丽江,丽江当地的方言与纳西语很相似一样。

丰富的民族文化不仅给云南带来了丰富的旅游文化,同时也为云南带来了丰富的方言文化,每个地方都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这让云南的每个地方都充满了不一样的魅力,而这样的魅力是无法用语言和文字来表达的,只有到了实地,看到了当地人的生活习俗,听到了当地人的方言,才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原来云南真的是这么一个令人无法拒绝的地方。

方言往往象征着一个地方的地理特征和文化特征,例如你一开口,别人就知道你是广东的或者是四川的,这说明方言拥有着比面孔还要具有分辨性的意义,因此,想要知道云南各地的方言都是什么样的,不如就来云南感受和体验一番吧。


时报传媒


在西南以外的地区听来,川滇蜀方言没有太大区别,均隶属于一种叫西南官话的语音系统。作为中国八大方言区之一,表面看,西南官话在中国略处于边缘化地位,其影响力远比粤语、闽南语差太多,这里既有地缘因素,但更主要是经济地位决定。毕竟,西南区远离国家中心,而且从历史到现在,经济地位从未对国家有过实质影响。这直接关系到方言的地位。

然而,中国操西南官话的地域面积之大,远远超乎一般人想象。掐指一算,至少: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北部、湖北、湖南局部等,接近两百万平方公里,大约占国土四分之一的区域,都操这种相似的口音。甚至在远离西南官话核心区的江西赣州市区,居然也存在一个局部西南方言区。若从人口角度,则有超过两亿人口说西南官话,占中国总人口的六分之一,无论从地域上、还是人口上,西南官话都远远超过“标准普通话”(那只是极小一块地区的语言罢了)。这些数字能直观勾勒出西南方言区的口音地图。

当然,所谓西南官话,只是一个粗线条语音统一体。在内部,则千差万别,具体到每个省、地区,又常常各自拥有专属口音。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四川话、贵州话、云南话、桂柳话....等等。

在云贵川,如果说四川方言与贵州话更接近,那么云南方言与这两者差异性就较为明显了。

至少从常用词汇上看,云南方言与川黔方言就有极大的分野。你比如:云南人一天中至少说一百遍的疑问(或反问)助词“给”(音)字,以及语尾助词“噶”,“改”字,在四川方言中听不到这样的说法,在贵州,也仅威宁、兴义局部靠近云南地区使用。再比如“去”(云南方言“克”),云南几乎全省,贵州中南部,甚至湖南、湖北、广西桂柳地区,都广泛使用,四川话则几乎不使用(除了西昌彝族地区)。

云南人常认为自己内部方言差异不小,各州市口音不一,实际上,相比其他诸省,“云南话”作为一个整体,已经算得上是高度统一的方言系统。为什么这么说?难道保山话和红河话、丽江话和曲靖话,等等,差异不大吗?

如果讨论格局以村为单位,确实差异不小。但若站在整个西南官话省区的角度看,云南州市内部的口音差异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云南方言在词汇上具有惊人高度统一性。全省16个州市无论口音有任何差别,其使用的词汇量至少95%相同或相似。比如(以下字取大致发音):

板扎(很好),短(拦着),斗(拼接)、削(薄)、大谱气(大概)、理麻(教训)、肿(吃)、干(广泛用于各种动作)、渣(张开)、黑(吓)、老倌(丈夫)、簸(用脚蹬)、挝(用脚踢)、合(对)、相因(便宜)、好在(舒服)、不好在(病了)、捧泡(恭维)、泡(浮肿)、包摊(怪罪)、夺(用锐器捅)、脖子(包括嗓子)、脚(包括大腿)、资(发怒)、苕(神经)、乱精神(捣乱).....等等,实在多得难以计数。

这些词汇都是地道的云南词汇,血统性词汇。绝大部分仅在云南地区使用。正因为词汇的高度同质,才能够使得云南不同地区之间,即便口音差异如何巨大,语速如何不同,都可以在极短时间内相互适应完成彼此的沟通,毫无障碍。中间并不需要借助第三方语言搭桥。我之所以将这些词称为所谓“血统性词汇”,是因为它们,是云南汉语方言的统一来源和统一演化的证据。

众所周知,云南在元以前,有一千多年时间游离于中国版图之外,当时方言如何已无从考证,从纳入中国行省开始尤其在明初,大量汉人成批量在极短时间内进入云南并定居,奠定了云南方言的最初血统,又由于这些汉人先民大部分来自江淮苏浙地区,云南方言的血脉便基本以此为发端。

我曾在安徽合肥、江苏南京等地,非正式试探性向当地人求证过部分词汇的使用情况,居然发现时隔600年之后,当地相当多的常用词汇仍能在云南方言中找到准确对应,比如:夺(锐器捅,或淋雨),造(用脚使劲踩、糟蹋)等等。当然,江淮乃历来兵家必争之地,许多世纪以来战乱频仍,当今江淮居民究竟还有多少是600年前本地土著的后代已很值得怀疑,其方言口音与云南话的分野已极为明显,有云南人认为南京方言与云南话很像,这就完全扯蛋。不过,在部分词汇上,云南话确实可以在江淮找到血脉的源头,这是确定肯定一定的。

来源于同一血脉的云南话,几百年里,在云南极端复杂的地理结构中分别演化,各自丰富完善,最终形成了不同口音。但在词汇方面,还能够保持如此的高度一致性,是一个颇值得玩味的文化现象。要知道,在浙江、福建,同样由于地理阻隔,形成了无数种方言,但这些方言之间的差别之大,可能大过中英文。

我听说在浙西山区,一座山南北两村,居然连对话都困难。这是很极端的情况。再比如,刚刚提到的江淮地区安徽,南北之间,方言的差异之大,也已到了必须用普通话中介的程度,江苏南北也如此,广西南北也一样。整个南方地区方言之多,之复杂,差异之大,堪称汉语博物馆。云南方言能在群山阻隔中统一如此,表面看简直就是奇迹。实际上道理清清楚楚,就是语言血统相对单一。

因此你也就能理解为什么云南25个少数民族,说着几十种完全不同的语言。而汉人口音相对统一。因为云南原生民族来源实在复杂,彼此之间没有任何血脉联系,再加上地理因素催化,必然不同。唯一的例外是侗傣系统方言,云南壮、布依、傣、水等族,其常用词汇也与云南汉语一样,具有高度一致性。当然,这背后的原因也是因为其来源的血脉统一——百越系。不仅在云南,甚至在泰北、缅北、老挝北部,凡百越系民族,基本对话也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我曾有一名朋友(云南布依族),在老挝北部旅行期间,全靠一口布依语,与当地人沟通无阻。

方言是文化的活化石。每一个独特的方言词汇,都是琥珀中的微生物。方言的演化也一定有其规律,寻找并透过这些规律,背后掀开的是人类迁徙中波澜壮阔的社会经济发展史。这方面,云南话是一个例子,东北话也是例子,西北话也是典型例子、客家话更是实证。轻视、忽视方言的文化地位,企图用一种语言强制性取而代之,只能证明决策者骨子里的无知和反文明。

好些年前,我在一个人物访谈中看到一个专访,采访侯孝贤。侯孝贤用台湾口音谈到道具制作时,他说:我们亲手把那些材料“斗”起来....注意,他用的是“斗”字,作为云南人当时我秒懂,并感到惊奇,难道台湾人也说“斗”?我一直以为这只是我的家乡话,因为在普通话里完全看不到这个词的使用。后来我才知道,这是地道的中国词汇,半个中国都在使用。

又有一次,我看综艺“龙兄虎弟”,张菲即兴表演了一段闽南语戏曲片段,台词中有“害羞”两字,发音竟然和我的方言中“羞”的发音一模一样。羞,读为“苏”,在云南除了石屏,我没发现第二处。历来我以为这只是很奇怪的地方发音,找不出任何道理。想不到居然与闽南语完全一致。

其实把羞读为苏的发音,本身也是有规律的。在湖北黄梅、安徽宿松等地,那里是京剧的祖宗——西皮二黄的发源地之一,“小”发的是咬舌音,或者这么说,凡"X”,基本都咬舌,这种情况,与在云南石屏、腾冲龙陵等地的口音,完全一致。如果你再仔细听京剧,会发现在京剧中这些声母的发音一模一样。殊为难得的是,京剧两百多年来,在台词发音上,居然还能够延续二黄中的方言元素,真是令人感动。

行文至此,只是随意漫谈,有感而发。有关方言话题,想聊的实在太多,想太多反而不知从何说起。最后,我不妨再提及云南很有意思的几个方言岛。

易武方言岛。位于西双版纳勐腊县易武镇,曾为镇越县(不是滇越)。当地自乾隆以来,有大量石屏汉人迁入,两百年后,这里的汉族口音,仍是标准的石屏方言。与周边几百里内口音迥然不同。

景东黄草岭方言岛。位于普洱市景东县无量山中。约一两千人。操昭通永善口音。约100多年前,有昭通人逃难至此繁衍生息,形成数个村落,完整保留了类似四川方言的口音。与周边景东主流方言迥然不同。

江川方言岛。江川可能是云南最大的方言岛。其口音与周边华宁澄江通海玉溪晋宁体系完全不同,自成一派。反而与禄劝武定彝族汉语口音极为相似。究竟如何诞生发展来的,本人至今未考究过。


见识云南


个人在广东六年了。感觉广东人宗族观念强,很多外地妇女嫁到广东最后多则六年,年少则一年多就会离婚受不了那种约束就跟下人一样。或者说找个生孩子的机器,南方男人有小尾巴不管做事还是自身,结婚后很快就会露出来少则一年多则三年还会听你说一下。新鲜感一过你在他眼里就什么都不是了。赌博嫖娼找情人很多广东男人身上大多都有过病历。钱不够花跟父母要找老婆要,吸毒,广东男尊女卑传统文化保存的好,如果说广东女人要是嫁到北方天造之和。一生我感觉一次架都不会吵的,一个柔性一个暴躁,阴阳之和。在家庭地位又高,老婆说什么就是什么一家人都听你的。钱都放在你身上。可能要三年后才会把钱都放到你这里要有一个过程。真的就是家庭的皇帝。就是开始接触陌生的环境不适应,能坚持下来就是白头偕老幸福。北方男人轻易不会跟你说离婚的。他可以听你唠叨。可以为你屈膝。但是夫妻吵完架他不记仇。在为难时候他可以把命都给你。北方男人对待老婆比对待父母都亲,



VS星期五


就云南人自己来说,各地方言的差距非常大,不要说两个县,有的地方相距十公里,村与村之间的方言都有差异,听力敏感的人能准确地区分出来。云南不但是十里不同天,也是十里不同话。

但是,只要不是少数民族,云南的汉族人说的方言,对外省人来说,差别并不大,都属于北方方言,大部分发音能够听懂,或者连听带猜也可以交流。其实,在我们云南人耳朵里,外省的方言一般也只能听出是属于哪个省,细分下来我们也听不出多大差别的。


泡泡看世界


云南26个民族26种语言,加上各地汉民族方言真是美不胜收,精美绝伦差别可以说无与伦比!



用户60785212142


怎么说呢?非常大,就拿我们地方说吧,在云南玉溪江川,几乎每个乡镇的话都不一样,而有的镇上可能还有几种口音,比如路居大凹,大麦地,路居镇上,还有小凹,米汤水都不一样的口音,同是汉族!地区交界处也有不同的口音,但是夹杂的一点本地方口音!我从小在外,几乎在云南可以听到别人说话就能大致分出来他是那个市州的口音,偶尔能详细到县分上!外省的偶尔也能听出来,河南,东三省,陕西,贵州,湖南,湖北,几乎都能听出来吧……


玉溪希望草莓园


我看过关于云南的一些县志类书 ,上面提到早在元朝时云南就已经流行汉语了,少数民族处于双语状态。也就是说少数民族也会讲汉语,也就是现在所说到云南话,西南官话。元朝虽然是蒙古族建立的,但是当时进入云南...我看过关于云南的一些县志类书 ,上面提到早在元朝时云南就已经流行汉语了,少数民族处于双语状态。也就是说少数民族也会讲汉语,也就是现在所说到云南话,西南官话。元朝虽然是蒙古族建立的,但是当时进入云南的蒙古军队,真正蒙古族很少,多数还是北方汉人。这是云南当地人首次大规模接触汉语,北方汉语与云南本地语互相影响,或者说云南本地人的口音把北方话说成了云南话,也就是西南官话。南诏大理国时代也有人会说汉语,朝廷常常派人外出学习,带入官方汉文书籍,一些文人雅士还用汉文书写作品,但是那些只是少数人。云南话是元朝时就形成的,不是明朝时形成。云南话和南京方言区别很大,不是一回事。虽然传说云南汉人来自南京,实际语言没有多少联系。如果有联系,哪怕时间再久,距离再远,方言相似度都应该是很高的。甘肃离云南很远,可以说毫无交集,但是甘肃有的地方的方言和云南话是一摸一样的,我亲自接触过。历史上云南人也大规模外迁过,那些和云南话一样的很可能是从云南迁移出去的。明朝初年,北方战乱,天灾,好多地方人口稀少,仅有山西,云南等少数地方人口稠密。朝廷从人口稠密的地区往外迁移人口。云南长期稳定很少战事,自然条件好,人口繁殖快。明朝初年就是从山西,云南等少数几个地方往外移民,可以说云南外迁的人只会比山西多,不会比山西少,但是由于文化各方面的原因,人们大多只记住了山西。明朝征服云南在云南屯了不少外省军民,据说30万人。同时也在云南各地设卡抓人,绑着手,强行移往北方各省,到达后政府给种子,牛,口粮等,自己开荒种地。山东有三分之一人口是从云南移去的,三分之一是从山西移去的,三分之一是山东本地人。云南移到山东的最多,河南次之。东北,甘肃,陕西都有从云南去的。这就是西南官话为什么像北方话,为什么分布这么广的原因。历史就是这样的,知道历史就知道为什么了。文


手机用户51161293800


云南少数民族较多,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白、傣、彝等少数民族的人,与同一民族的家人、亲戚、朋友对话,惯用本民族的方言交流,谁要是说汉话与本族熟悉的人交流,就可能被他人当成脑子进水的另类。云南人只要张嘴,熟悉云南各地的人只要听到发言、口音,基本能辨别出张嘴的人属某洲市县区甚至精准到某乡某镇。比如白族人,发言、口音到死也不变,无论去到哪里,嘴边就刻着很明显的“白族”二字。本人原籍大理白族自治洲白族人,因工作需要落户腾冲20年。每次出门买烟、买酒、打的、吃饭等,嘴边刻着“外地人”三字,很多心烦的事就光顾了,有时,甚至无奈到想装哑巴,以比手划脚方式消费。方言、口音带来的烦恼,不知何时才能见鬼去?


夜舞风花雪夜


我大理的光我们一个县就分上下发言 差别很大 还有山里少数民族方言我们都听不懂 只是一个小县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