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給側”是什麼意思?

清雅居士66


“供給側”是相對“需求側”而言的,之所以聽上去陌生或者近幾年才聽說,是因為以往經濟學慣例是以刺激需求為導向的。

這種觀點以宏觀經濟學學鼻祖凱恩斯為代表,凱恩斯受其時代(美國大蕭條時期)影響,認為經濟蕭條是沒有人消費了,也就是需求不足,所以政府應該採用調控政策來干預經濟運行,刺激需求來改變經濟蕭條的局面。

作為衡量全體國民收入的重要指標,國內生產總值GDP = C + I + G +(X-M)即消費+投資+政府採購+淨出口,這也是這麼多年我國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是投資、消費、出口的原因,也就是從需求側拉動。

但是隨著邊際效應遞減,需求側拉動也會遇到瓶頸。所以要從供給側來尋求變化和突破。

供給側也就是對勞動力、土地、資本這些生產要素進行改變,比如對過剩產能的限制,鼓勵創新以調整經濟結構。另外供給側也是決定需求的重要因素,吳曉波老師說的去日本買馬桶蓋,就是供給側影響需求側,另外曼昆《經濟學原理》中提到,現在我們普通人享受的普通商品,比如手機或者汽車,肯定要比1920年代的富翁比如洛克菲勒能用到的生活用品更好,這也是供給側改革的目的。


十分有財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王天天:


供給側,“側“就是方的意思,簡單來說,供給側就是供給方。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旨在調整經濟結構,使要素實現最優配置,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數量。


舉個例子,老李本來是賣土豆的,後來所有人都買了他的土豆,市場飽和,需求不足,他想擴大經營,已經不可能了,無論怎麼在土豆上做文章都不能賺更多的錢了,所以就要研究賣什麼能比賣土豆賺錢。這就叫供給側改革。

從前人們紛紛從日本買電飯煲,馬桶蓋,國家也要從美國進口芯片和圓珠筆筆頭,說明一些商品的供給與需求不匹配,所以供給方就要改革,努力製造出高科技高質量,高標準的產品來滿足市場的需求。從而提升經濟增長。

近些年來房地產作為國家的支柱產業,資金湧入房地產以及與房地產有關的行業,資源配置不夠合理,所以整個行業供給側就正在進行改革,儘量讓資金流入高科技和新能源產業。

所以中央提出了“三去一降一補”的具體實施方案 ,去產能(減少或關閉高汙染高耗能企業,減少不必要資金的流入),去庫存(去除房地產的庫存,為新產能提供空間),去槓桿(降低金融風險,壓縮金融泡沫),降成本(提高效率) ,補短板(短板就是高科技高技術含量及新興行業)。

供給側改革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首席投資官


供給,偏偏要加一個“側”,弄得神秘兮兮的。其實就是供給的意思。

經濟學上有兩組命題,一是需求決定供給,二是供給決定需求。

需求決定供給,是被稱為庸俗經濟學的主流微觀經濟學的核心理論出發點。我們也容易理解。但其內涵,卻鮮有人深究。需求決定供給,說的是對於一種社會已有的產品,消費者需求是多少,能承受什麼價格,生產企業就會來滿足。

供給決定需求又是什麼呢?舉個例子吧,你覺得康熙皇帝更幸福,還是你更幸福?呵呵,康熙皇帝雖有後宮佳麗那麼多,但沒坐過飛機,沒乘過高鐵,沒看過電視。因為那時沒有這些供給。從社會發展和創新的角度來看,供給什麼,決定了需求什麼,這就是供給決定需求。

康熙的例子太極端。品質和品牌的區別是現代社會中更普遍的供給決定需求。如果不考慮進口的因素,當社會沒有高端品牌,沒有高質量產品的時候,老百姓只能忍受低端產品的供給。

過去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成了世界工廠,但高技術產業、高品質產品、高端品牌,發展的遠遠不夠。供給側改革,就是要我們各行各業的生產,要向以上三高發展,高技術、高品質、高品牌。不要再用落後產能和低端產品糊弄消費者。

在各類傳統制造業中呢?也是一樣,機器也好,化工品也好,建築建材也好,不能好東西都靠進口,要自己“供給”。

生活用品就更明確了,要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如果中國的供給側不改革,高端市場就會被老外的產品一統江湖。

供給側改革,就是說我們自己的企業要供給更好的產品。


孫建波


1、供給側的含義

所謂供給側,即供給方面,相對於需求側來說的。供給,經濟學中的供給是指生產者在某一特定時期內,在某一價格水平上願意並且能夠提供的一定數量的商品或勞務。供給的範圍和水平取決於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一切影響社會生產總量的因素也都影響供給量;但是,市場供給量不等於生產量,因為生產量中有一部分用於生產者自己消費,作為貯備或出口,而供給量中的一部分可以是進口商品或動用貯備商品。

2、供給側改革的背景

對中國來說,貫穿幾十年經濟發展的有兩個主要的線索,一個是增長模式的轉型,一個是體制的變革。

(1)我國經濟增長的歷程

一是1981年年末,國務院在《政府工作報告》裡面提出“十大建設方針”。包括要降低重工業的投入,拯救農業,發展輕工業,發展商業,如何進行技改等。

  二是1995年,國家計委提出,我們很多經濟問題都是因為靠投資驅動的這種外延式的增長模式,於是就找到一個蘇聯口號,“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它是蘇聯人在六十年代後期提出的。在九五計劃裡面提出我們要實現兩個根本轉變,第一個是實現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到集約的轉變。第二個是經濟體制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第二個轉變是第一個轉變的基礎。

三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是“十一五”的主線。“走向新常態”或者是“引領新常態”所要實現的“常態”是什麼?有兩個特點。一是增速下降,二是效率提高。所以真正要實現新常態,一定要有第二條,關鍵還在效率問題上,然後就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了。

四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個部分是供給側,從供給側找問題、求對策。二是最終解決這個問題要靠結構性改革。那為什麼會提出要從供給側去找問題呢?根本原因就是我們從2009年以後一直都是從需求側找問題的,比如靠三駕馬車。三駕馬車力氣不夠,怎麼辦?增加需求。

(2)供給側改革的提出

2016年1月18日,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在中央黨校開班,正式提出供給側改革;五月,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三次會議對供給側改革作出重大部署。

2016年12月14日,該詞入選《咬文嚼字》雜誌社發佈的“2016年十大流行語”。

3、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性

首先,當前中國經濟正在經歷一個變化的節點,長期的發展積累了龐大的經濟總量,基數抬高,連續多年的兩位數增長已經不可重複了。中國經濟正進入呈L型走勢的中高速增長時期。這一階段必須堅持把改革發力點轉到調整經濟結構上,在保持總量增長的同時,實現結構優化。

其次,隨著我國由中等收入國家向高收入國家邁進,各種矛盾集中爆發。而各種矛盾的產生往往是因為發展存在諸多短板,出現結構性問題。推進結構性改革就是協調發展過程中的重大關係,在破解難題、補齊短板的同時又鞏固和厚植原有優勢,是讓中國經濟健康發展、行穩致遠的一項重大舉措。

第三,國內經濟現在面臨“四降一升”,即經濟增速下降、通脹率下降、企業利潤在下降、稅收在下降、金融風險在上升。

這種結構性問題單純依靠刺激內需難以解決,必須改善供給結構,實現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躍升,不斷創造和引領新的需求。因此,推進供給側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性戰役。

4、供給側改革的主要內容

供給側改革的主要內容就是改結構。

  首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強調供給又關注需求,既突出發展社會生產力又注重完善生產關係,既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又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既著眼當前又立足長遠。改革的內涵是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不斷讓新的需求催生新的供給,讓新的供給創造新的需求,在互相推動中實現經濟發展。

  其次,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從生產端入手,重點是促進產能過剩有效化解,促進產業優化重組,降低企業成本,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增加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簡言之,就是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

  第三,改革的要點就是在具體工作中落實好“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一是去產能,要加大各種門檻准入、制度建設和執法力度;處置“殭屍企業”,該“斷奶”的就“斷奶”,該斷貸的就斷貸,堅決拔掉“輸液管”和“呼吸機”。二是去槓桿,要在宏觀上不放水漫灌,在微觀上有序打破剛性兌付。三是去庫存,要加大戶籍制度改革力度,建立健全農民工進城的財稅、土地等配套制度。四是降成本,就要把整體稅負降下來,把不合理的收費取消掉,把行政審批減下來。五是補短板,就要注重脫貧攻堅的精準度,紮實推進科技創新和生態文明建設,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錢從哪裡來、投到哪裡去”的體制機制。

  第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須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來引領。把新的發展理念體現到政策制定、工作安排和任務落實的各個方面。

5、名家觀點

吳敬璉:要改善供給也有兩種不同的辦法,在我看來,正確的辦法是建立有利於創新創業的制度體系,通過市場化、法制化、國際化的制度體系來推動供給側的改善、供給體系和供給結構的改善。


全中看傳媒


所謂“供給側”就是供給方面。說簡單點就是產能過剩,低質量的產品和低端產品太多,大量產品供過於求,各行各業同質化嚴重。

這是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這幾十年經濟簡單粗放式發展積累的問題。如何解決供過於求的問題,就要採取去產能,去庫存和去槓桿的方法,這樣一來經濟發展就會面臨下行壓力,怎麼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呢,就需要提高經濟質量,於是供給側要素除了勞動,土地和資本之外,就需要加上創新。

思路上和理論上沒有問題,在實踐中就出現了我們這兩年遇到的問題,去產能是去國企的產能還是去民營企業的產能呢,最後的選擇只能是去民營企業的產能。

去房地產的產能更是扭曲,2014年前全國各地的房地產過剩,房子降價也賣不出去,2014年前許多地產商請筆者去幫他們解決融資難的問題,融到資金後房子還是賣不出去,於是後來有了供給側改革,房地產行業迎來了大規模的棚戶區改造,棚戶區改造不給房子,給錢讓居民自己去買房子,於是炒房找到了藉口,藉著棚戶區改造的名義開始了全國各地的炒房運動,連地產商也沒有想到,讓全國人民都來炒房,房價翻了一兩倍還賣出去了。

創新成為供給側的要素本身是好事,可是創新需要好的營商環境,需要將經濟發展的要素交給市場,如果經濟發展的要素是壟斷的,創新就無從談起。

經濟轉型產業升級的核心是創新,是技術創新,是商業模式創新。未來產業升級的方向是打造產業集群,是抓住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機遇。

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加我的關注並點贊。如果您有什麼財富生活中疑惑或者投融資資本運作的難題也歡迎私信提出,謝謝您們的支持。

我的頭條號專欄開通了,有關於投資理財的最新音頻和文章,幫助您提高理財技能,歡迎關注。


金融學家宏皓教授


先說明一下供給側改革的背景,這樣有助於理解。2015年以來,我國經濟進入了一個新階段,經濟增長持續下行與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持續低位運行,居民收入有所增加而企業利潤率下降,消費上升而投資下降,等等。

對照經典經濟學理論,我國出現的這種情況既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滯脹,也非標準形態的通縮。與此同時,宏觀調控層面貨幣政策持續加大力度而效果不彰,投資拉動上急而下徐,舊經濟疲態顯露而以“互聯網+”為依託的新經濟生機勃勃……

中國經濟的結構性分化正趨於明顯。為適應這種變化,在傳統的需求管理還有一定優化提升空間的同時,迫切需要通過改革制度供給,大力激發微觀經濟主體活力,增強我國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新動力。

“供給側”的含義簡單說就是:從提高供給質量出發,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使供給體系更好適應需求結構變化,更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同時要注意區分我國的供給側改革和西方經濟學的供給學派。西方供給學派過分突出稅率的作用,思想方法比較絕對,只注重供給而忽視需求、只注重市場功能而忽視政府作用。而我國的供給側改革,既強調供給又關注需求,既突出發展社會生產力又注重完善生產關係,既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又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既著眼當前又立足長遠。


三聯中讀


作為一個財經工作者,我想現在“供給側”這三個字應該是家喻戶曉、人盡皆知的經濟學常識了。

簡單地說,所謂供給則就是生產產品和提高勞務的一則,是相對社會需求消費這一則而言的。它反映社會各企業、社會總人口在一定時期提供的產品或勞務的總和。

供給側改革是2016年1月18日,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在中央黨校開班,正式提出供給側改革;五月,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三次會議對供給側改革作出重大部署。

為何我國要進行供給側改革,主要是我國經濟增長方式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就是供給端過多,或者無效供給過多,導致產能過剩,加劇了產業結構調控難度,需要推動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進一步提高我國經濟增長質量,真正讓我國經濟由粗放式增長向集約式方向轉軌。

唯有如此,才能為我國各項經濟改革向縱深推進奠定堅實的基礎,中國經濟也才能真正企穩回升。


財經深思



老王平時睡覺喜歡朝右側睡,因為醫學研究表明,朝右側睡有利健康。這就是經濟學上說的,需求決定供給,需求側更重要。

但是,時間一長,老王感覺到右側壓多了不太舒服,左側壓少了也有點不太舒服,遂決定換左側睡。這就是因為需求側的總體不旺盛,反映出供給側也有問題了。有的東西生產的太多,比如鋼鐵水泥電力。當然,也有的東西又太少,比如芯片天然氣。



這樣一來,供需平衡不了,不得不進行改革。而需求側我們已經搞了無數輪,沒有多少操作空間,只有朝供給側下刀子。比如,關掉一批鋼鐵廠水泥廠,這就叫淘汰落後產能。新建一批芯片廠,這就叫發展新興產業。這些調整,都是直接衝著供給問題去的,目的是改善供給結構,就叫供給側改革。


沉默的投資者


“供給側”就是供給方面的意思。國民經濟的平衡和發展取決於供給和需求兩個方面,供給和需求大致平衡了,國民經濟的發展就是健康的。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冬天到了,人們去市場上買毛衣,一共需求100件毛衣,這個時候剛好市場上有100件毛衣出售。那麼,買毛衣的人和買毛衣的人都很滿意,各得所需。

上面那個例子是市場最理想的情況,即市場出清。但現實中卻往往達不到這種理想狀態。

就拿我國目前的市場來說,存在著高質量產品供給不足,低質量產品產能過剩的兩個情況。

高質量產品供給不足。君不見我國很多消費者跑到國外去購買,什麼日本的馬桶蓋、電飯煲,韓國的化妝品,法國的香水、包包,荷蘭、新西蘭的奶粉。

低質量產品產能過剩。鋼鐵、化工、冶煉、紡織、造紙等行業存在大量產能過剩的情況,導致產品庫存積壓嚴重,企業效益下滑,工人收入下降。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做的事就是,把過剩的產能去掉,把高品質產品的供給能力提升起來,是的國民經濟供給和需求平衡。

智能手機行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華米OV發展起來之前,我國智能手機,尤其是4000元以上的高端手機基本被蘋果和三星佔據著。

近兩年,隨著國產手機技術創新,出現了不少高質量的手機,比如華為P20、Mate20,OPPO的Find X,小米的Mix3,等等。國內高端手機市場的份額逐漸被國產手機佔領。


財經知識局


供給側和供給側改革到底是啥?(說人話版)

供給側對應的是需求側,側就是一側的意思,就是這邊和那邊這樣的意思。

供給,就是給嘛,就是提供嘛,供給側就是提供商品與服務的這些人。

需求,就是要嘛,就是想要嘛,需求側就是花錢去買東西的這些人。

那麼供給側改革到底是啥?顧名思義就是要把商品與服務的提供者拿來改革一下。

講個故事吧,村子裡有家賣菜包子的,全村人都愛吃他家的包子,種糧換了錢一定要去他家買包子吃,數年以來都是如此。直到有一天,一個外村的人推著一車肉包子跑到這個村裡來賣,有個村民吃過以後,大呼:這簡直太好吃啦! 於是肉包子比菜包子好吃在村裡就傳遍了,人們紛紛去買肉包子,再也不買菜包子了。於是賣肉包子的人每天都來賣包子,賺了不少錢,而賣菜包子人賺不到錢了。

村長去收稅見菜包子哭窮,一問才得知,原來錢都被那個外村小子賺走了,考慮到和外村的關係,村長也不能直接把外村小子趕走,況且村民也確實愛吃肉包子,但是也不能眼睜睜看著錢被肉包子賺走啊。

於是村長對菜包子老闆下令:你必須做出我們村自己的肉包子來!

這個命令就是供給側改革,錢被外村的賺走了,就是供給側改革的原因。

眾所周知,從加入了世貿組織以後,中國就成為了“世界工廠” ,勤勞的中國人們不遺餘力的生產加工著全世界買家需要的物美價廉的商品,在這個階段我們國家主要靠生產加工低技術含量的商品賺外國人的錢,像衣服褲子打火機這樣的東西,由於勞動力便宜,生產成本低,所以價廉物美的中國低端商品讓外國人非常開心。那邊不停地買買買,這邊不停地造造造,一片繁榮的氛圍讓所有人沉浸在其中,難以自拔。製造低端商品的老闆除了擴大生產,不會想更多的事情,因為在那個階段,只要生產出來,就能賣掉。

直到08年爆發全球金融危機,外國消費者倒下了,沒錢了,紛紛縮減開支,不再花不必要的錢,我們這邊一看就傻眼了,他們不再亂買衣服褲子打火機了,但是他們必須買的東西我們又造不出來,造出來的他們也看不上,確實是技不如人啊!

再看國內消費者呢,隨著城市經濟的騰飛,城市居民物質水平有了極大的飛躍,消費水平越來越高,一看國內這些粗製濫造中國貨,根本提不起興趣嘛,看都懶得看,直接上外國去買買買了。於是錢又被外國人賺走了。

為了繼續賺外國人的錢並且防止被外國人掙走太多錢,所以就要進行供給側改革。

商品要升級,產業要升級,其實就是在和外國人比拼誰能賺走誰兜裡的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