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跳槽背後的成本你考慮過嗎?

跳槽並非單純的換工作

跳槽是當今職場司空見慣的事情。一般情況下,人們在跳槽前沒有太多的顧慮,結果有的人跳高了——薪水提高了,職位提升了;而有的人卻跳低了——薪水下降了,職位更小了。為什麼會出現兩種不同的結局呢?

主要是因為跳槽並非單純地換工作,其背後隱藏著成本問題。因此,在決定跳槽前,我們要學會計算跳槽成本,否則很可能導致”撿了芝麻丟西瓜“的結果。

導致人們跳槽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以盲目型與心高氣傲型居多。

李軍畢業於一所名牌大學,通過公務員考試,順利進入到老家的政府機構工作。雖然每個月只能領到2000多元,但是這份工作總體來說比較體面,是很多人想擠都擠不進去的。後來李軍在一次同學聚會時聽別人說:“現在廈門、深圳、上海等地每個月最低也能拿到五六千。”於是,他便辭掉工作,獨自一人去到上海闖蕩。

在李軍的意識裡,用不了多久就可以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然而,兩個多月過去了,工作的事還是一點沒有頭緒。三個月後,幾經周折才找到一份工作,待遇也不怎麼樣,每月只能拿到3000元,除了房租、水電費以外,自己根本剩不下多少錢。仔細想想,還不如在老家的政府機構。

可見,跳槽雖然簡單,可跳槽之後需要承受種種壓力,如“待業”期間由於沒有經濟來源,從而帶來的心理壓力和競爭壓力。因此,職場人士千萬不可輕易跳槽,除非你對自己跳槽後的去向有較大把握;否則的話,最好在跳槽前,對你跳槽的成本進行綜合測算。

同學,跳槽背後的成本你考慮過嗎?

跳槽成本

那麼,如何計算跳槽的成本呢?

跳槽的成本包括兩個方面:經濟上的成本和為此放棄的在舊行業中的資歷。

其中,經濟上的成本包括由於跳槽而導致的薪水下降為跳槽做準備而充電、考證的費用等一系列相關因素;苦心經營的工作資歷過去的工作經驗積累,這與經濟上的投入相比較,需要付出的成本更多。

在很多的人頭腦中,所謂好工作,基本上等同於賺錢的工作。應該說,當今社會賺錢的工作崗位不在少數,但問題是:你是不是具備相應的能力?

用“中國啟智教育第一人”李強老師的話說:你有沒有一技之長? 有一次,李老師在講課時與同學們互動說:“請認為自己有一技之長的同學舉起手來。”不少同學紛紛舉起手。

李老師走到一位女同學面前問她:“你認為自己在哪方面有一技之長?”那位女同學說:“我做了十多年美容事業,也算有所建樹。”李老師問:“你認為全國美容業你的業績最突出嗎?”女同學答:“不是。”李老師又問:“你認為全國美容師都需要向你學習嗎?”女同學答:“也不是。”李老師隨即說:“那你充其量有一技,而算不得一技之長。一個理髮師理一個頭收10元的叫‘一技’,收1000元的叫‘一技之長’,一個畫家的作品賣200元的叫‘一技’,賣200萬元的叫‘一技之長’。”

同學,跳槽背後的成本你考慮過嗎?

其實,“一技”也好,“一技之長”也罷,都得靜下心來,慢慢修煉。一個總是頻繁跳槽的人,他談得上靜心?他又怎麼修煉?古人也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每個狀元都不是那麼好練的,有些武狀元甚至要練上十幾、幾十年的基本功!

本文節選自:《在北大聽的12堂經濟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