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車黑門事件持續發酵,鬧得沸沸揚揚,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道,似乎一時間大家都成了“受害者”,為此,部份車企業也拿出了相應的證據,以證明自已的身事清白,並表示自已也受到了車黑與槍手的肆意誹謗。其實在這裡,我們大可不必去分析誰是其中的“被告”和“原告”。因為事已至此,現在大家冷靜下來需要面對的也許比真正的內幕還要可怕。
本次事件的起因在這裡丁丁貓就不必贅述了,相信大家多有了解,但我想說的是,無風不起浪。畢竟所謂的車黑和槍手我們是屢見不鮮。本來車企為了自身產品的推廣與銷售,確實需要媒體的參與,畢竟在這個高度信息化的年代裡,資訊的引導往往會為產品的市場開拓、佔領搶得先機。
在車黑門事件中,人們或許更希望找到幕後的真兇,但通本質來看,真正應當被千夫所指的是那些無良的車黑與槍手,因為他們在用一種無恥的方法誘導消費,妄圖用欺騙的手段遮擋消費者的視線。因為在產品面前,消費者更像一張白紙,車輛的性能需要通過購買後的使用才能有所瞭解和體會,畢竟汽車不像蛋糕,看看色澤,嚐嚐味道就能分辨其中的優劣,作為耐用商品的汽車而言,專業的審視會變得愈加重要。但不是每個購買者都是汽車專家,理科博士,因此,大家需要有人用專業的眼光幫他們評判。所以媒體的正確引導和傳播就成為了消費者瞭解購買,確定需求的主要渠道。
但恰恰就有這麼一群人,他們揮霍著消費者與媒體建立的信任,偷換著“輿論”與“愚論”概念,以有奶就是孃的無恥信仰,去為某些企業作所謂的“正面”宣傳,避重就輕,唯利是圖,對消費者傳遞片面,甚至錯誤的產品信息,更有甚者,居然毫無下限地充當起了某些企業的“打手”,混淆視聽,大肆詆譭對手企業,干擾企業產品的正常市場運作,手段之拙劣,毫無羞恥的挑戰著人們的底限。
中國汽車工業歷經了數十載的風雨歷程,從稚嫩學步,到蓬勃發展,時到今日,我們在技術上還有待繼續提高,在產品設計理念上依然不夠成熟,面對國外品牌的大軍壓境,我們的車企還需要抱團取暖、苦練內功,以更加飽滿的姿態去迎接未來的挑戰,我們誰也沒有能力去用僅有的精力進行毫無休止的內耗,畢竟“口沫橫飛”並不能帶來優秀的產品,只有腳踏實地才能讓中國車企看到更遠的未來。
閱讀更多 野生丁丁貓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