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沒有快時尚門店的商場是缺少靈魂的,也只有在這種沒有等級概念海納百川的店裡,你才能看到大叔大媽和潮流小夥一起挑衣服的和諧景象,H&M,ZARA,UNIQLO,GAP,這些品牌的出現,恰好填滿了人們日益增加的消費慾望與消費降級需求之間的溝壑。
不過快時尚雖然可以在短時間內以低廉的成本滿足內心的慾望,簡約時尚,方便快捷,但穿久之後就逐漸開始嫌棄了,起毛,變形,過時都是很常見的事,畢竟價格擺在那兒,質量不夠過硬也怨不了誰。
每個人身上都有一件快時尚單品,比如我現在就穿著優衣庫29塊錢一條貨號為400792的內褲,坐在工位上寫文章,然而估計沒有多少人知道,最早的快時尚其實在1960s就出現了,而且都是用“紙”做的。
這波潮流的橫空出世才不是因為什麼商業鬼才的驚世idea,其真正起始於一次病毒式的營銷活動。
1966年,Scott Paper公司為了推廣運用了最新Dura-Weve材料的(由93%的紙巾和7%的人造絲布製成)餐巾紙和紙巾,開展了一次促銷活動,客戶只需把報紙上的優惠券和1.25美金郵寄到指定的地址,就能獲得一件由這種材料製成的紙裙子,以及價值52美分的紙巾,紙杯。
“Won't last forever…who cares? Wear it for kicks-then give it the air”
“穿不了多久?又有誰會在乎呢?穿衣只是為了找樂子,穿完就把它拋諸腦後吧!”
Scott Paper把紙裙子不耐穿的缺點轉換為青年人及時行樂的態度,“這不是浪費,是解放!!!”,叛逆的口號加上鮮豔的色彩、引人注目的圖案,吸引了大眾的目光,公司一下子接到了500,000筆訂單,也颳起了紙質服裝的潮流。
儘管公司因為紙裙子的創意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Scott Paper並不打算轉戰時尚行業,選擇繼續堅守在紙製品行業,但其他企業和營銷人員卻high起來了,紛紛推出自家的紙質服裝,熱點來了,誰不追誰是傻子。
到1966年底,全美的紙質服裝銷售額突破了350美元,67年3月,時代雜誌刊登了紙質服裝郵購清單,顧客可以買到各種紙做的衣服,拖鞋,連體衣,晚禮服,圍裙,男士背心……還出了不少像斑馬紋長褲之類的爆款,時代雜誌因此在那年賺了600萬美元。
像Lord&Taylor這樣的百貨商店也不甘示弱,和設計師合作出了只能穿著三次的紙雨衣和紙比基尼,內衣公司Formfit Rogers還以3美元的價格發佈了紙文胸,蓬蓬裙和方巾,在最瘋狂的時候,北卡羅來納州的Mars Hosiery公司每週要製作100,000件衣服。
要是真正擁有一件紙質衣服,你會了解它能風靡那個時代的美國的原因,它們確實比布料脆弱很多,但也不太可能在輕微的動作中撕裂,上面印著各種時尚前衛的東西,總統候選人、金寶湯罐頭、時代雜誌的廣告,有的還會帶有魔術貼封口,這讓他們看起來有點“太空時代”的感覺。
更重要的事情是這些衣服可以玩起來,衣服買長了?拿剪刀把它剪短就好;弄髒了?直接扔了也不心疼,反正就幾美金;衣服上的圖案不喜歡?直接拿筆往上面發揮你的想象盡情塗鴉吧,還有些衣服裡面植入了種子,往上面澆水就能開出可愛的小花。
“這是一種無需擔心階級的民主服裝,絕對是任何人都能買得起的,它的興起將摧毀只有上流社會才配擁有時尚的規則。”
——記者Marilyn Bender
天馬行空的紙質衣服恰恰迎合了那個時代的文化浪潮,二戰後美國的嬰兒潮一代正沉浸在以時尚和音樂為中心充滿活力的青年文化中,新潮的衣服正是他們表達自己的最好途徑。
熱潮持續了一年多兩年,大眾的對紙質衣服的新鮮勁過了,它們的缺點也顯露出來,易掉色,易燃,通常都不合身而且不舒服,人們像不要錢一樣放肆地買,放肆地扔,引起了環保主義者的強烈反對,直到1968年,紙質衣服慢慢地從市場上消失了。
紙質服裝雖然很難再以大眾接受的形式,迴歸到現代社會,但它還是被用來製作用於醫院,工廠等環境的一次性工作服,它依然激勵著當代服裝設計師去把紙融入到服裝設計中,去探索更多適合製作服裝的更多新興材料。
從服飾潮流去解構一個時代的青年文化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但是總有一點好像不太妥,每次鍵盤敲出紙衣服,我都會想起一些不好的東西……
閱讀更多 529D實驗室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