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有些中国人很少留胡子?但是古代留胡子的人很多?

用户63846865372


其实关于古人留胡子的问题,早在60年代王力和沈从文两位大家就曾经争论过,原因是王力写了一片古人胡子的文章,沈从文为了反驳,动用了很多考古资料,从春秋战国开始一个朝代一个朝代整理下来,这样的严谨性真的十分让人佩服,感兴趣的网友们可以搜一下沈先生的这片文章《从文物来谈谈古人的胡子问题》。


大致概括一下沈先生的观念。

第一:古代男子并不是一定要留胡子的,胡子也不和美男子直接挂钩。

第二:以美髯为英雄男子的象征,只是某一个时间段某一个区域之内的现象。

第三:唐朝之后胡子的式样有了变化,但是并非人人都要留它,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晚清时期。

而王力反驳的文章也很有意思,他坚持认为古代根本没有刮胡子的观念,更提不上留胡子这个概念了。因为没有刮胡子的工具,所以留胡子成为一个男人普遍的现象,一直到满清入关之后将人们的头发剃了,才让剃胡子成为一种风俗。而且王力觉得古人以美髯为美是普遍现象,并且列举除了古代的刑罚之中以剃掉胡须和眉毛为一种惩罚的方式,说明古代人对剃胡子这种事情是比较反感的。

综合两位大神的看法,不能绝对认为古代男人就是会留胡子的,对胡子的态度也要分年代、地域和环境来讨论。还有古代人留胡子的原因最开始并非是为了好看,而是没有趁手的剃胡子的工具。至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种我们普遍会想到的解释,两位大神倒是没有提到。

至于我们今天为什么很多男子不喜爱留胡子,其实还是因为个人卫生问题。留胡子不仅仅会让男人自己难以打理个人卫生,也会让异性觉得懒惰和整洁。你看,现在“胡子拉碴”是不是一个贬义词呢?

中国近代的男子们受到西方传入的先进思想的影响,在一段时间之内对于去旧革新有些矫枉过正,比如倒霉的胡子就被视作陈旧的象征,以剃胡子来彰显自己的先进性。加上后来希特勒和小日本的卫生胡形象太过冲击人心,中国人很少会留上胡须。

现在中国人的审美已经改变了,没有胡子的男性看起来更加年轻有朝气,留了胡子之后,会让人们感觉到迅速老了十几岁。所以留不留胡子已经不是脸型好不好看的问题了,整个审美的大趋势会逼着你将留胡子的念头扼杀在萌芽期,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留胡子这种富有个性的事情,实践起来还是需要勇气的。


木剑温不胜


胡须,是男性成熟的标志,一个男子毛发很盛,胡子眉毛一把抓,那便很“man”。而女子呢,若以某峰挺拔为成熟的标志,除非写小说,则颇为难言。故男子可以“须眉”称,而女子只以“巾帼”称。

中国古代男子,到了一定年龄,都是要留胡子的。不留胡子的,要么是“天阉”,生理上有问题,要么干脆就是太监,没法“行人道”,颏下容不了一部胡须。所以东汉末年,袁绍派兵入宫,尽杀无须之人,因为无须便是宦官,然而亦颇有误杀,许多男人胡须本不盛,仓促之间,便被当作阉人斩杀了。

说到中国男子留胡须,我想到一件趣事。说梁漱溟在50岁上遇到陈树芬,经过一番热恋,二人订了终身。当时梁漱溟正在留胡子,为了更显出男子气概,他在参加婚礼时将胡子刮了,并且得意地说:“一个老新郎在婚礼之前总是要刮刮胡子的。”梁的朋友们也逗趣,说梁漱溟“为我们这些中年伙伴们赢得了荣誉”。

其实新娘也不年轻了,陈树芬比梁漱溟小6岁,当时已经44岁——有人给九十岁的齐白石介绍“女朋友”,白石老人听说对象已经四十多岁了,马上摇头,嫌弃人家老呢!

梁漱溟外表不帅,他是学者,在大多数男人都“刮须”的新时代,他却在下巴上“挂须”,装酷也好,显深沉也好,胡子自有其用意。然而他也知道,男人要显出魅力,看起来年轻精神,还当痛剿须毛——看,舞台上,只有老生才挂一部长须,显得老里老气的。



(有须与无须的梁漱溟)

其实中国人面孔扁平,而且许多男性长相精致,留胡子并不好看。东亚人的体毛较西方人少,“洋鬼子”一身的毛,搭配起来就较为自然,而东亚人就一脑袋毛再配一嘴胡子,身上和胳膊上却干干净净的,脸皮又光洁得很,胡子又不多,看起来特别像是贴上去的,不好看。古代常称某男子“美须髯”,若反观之,则多数人的须髯是不美的。

但为什么古人必须留须呢?

这是一种习俗与文化,好比我们都熟悉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等观念,都强迫着中国人不许割须。习俗久了,便进而发展出相应的文化,比如胡须文化。胡须作为人面上的主要物什(还不停地随嘴巴说话咀嚼和微风之起而飘拂舞动,特显摆!),在相术文化里就十分特别,常常被当作人的命运改变的一种尺度。

譬如明成祖朱棣,他还在做王爷时,就有相术大师对他说:“须长即腹,当即位做天子”。说他胡子长到肚子那块,他就要做皇帝了。朱棣对他那部胡须就非常得意,特别是两颊上飞出的两绺长须,更称之为“龙髯”。后来他的天子命果然应验了,看官你猜,他当如何重视他的龙髯,不信你去拔一根试试?


再说一位名人,话说王阳明年少时,一日走在街上,忽遇一相师,对阳明的面相颇为惊奇,预言道:

须拂颈,其时入圣境;须至上丹台,其时结圣胎;须至下丹田,其时圣果圆。

说阳明的胡子长到不同的地方(衣领、丹台、丹田),他的修为也将达到不同的境界。


这些围绕胡须的著名相术预言虽然未必可信,但它突出表明,古人的胡须有多重要——曹操不是为了保命,他才舍不得割须呢!

然而清朝亡后,经过时代的洗礼,再经过新文化运动的震荡,人们观念变了,男人留须的就少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传统文化一变而为新文化,除了一些老人和旧军阀、旧官僚,留胡子的男人已不多见。一个满脸胡子的男人,不仅看起来邋遢,而且老气横秋,如何见其为“新人”呢?除此之外,还因为胡须难得打理,现代人哪有那么多闲工夫去整理嘴上那一撮毛?电动剃须刀,每天围着嘴巴转一圈,干净了,多省事!

所以现在除非是“装”艺术家或国学大师什么的,要留嘴胡子做“名牌”,其他多数男人就都不留须了。方便,年轻,光洁漂亮,多好!(胡丹/皇帝不称朕


皇帝不称朕


胡子也称胡须,泛指生长于男性上唇、下巴、面颊、两腮或脖子的毛发。青春期后的男性一般都会长胡子,这是雄性激素作用的结果。

古代中国男子对胡子可谓重视,而且将胡子分的很细:嘴唇上的称“髭”,下巴上的称“须”,两边腮上的称“髯”。因此胡子又有“胡须”、“胡髯”、“髯须”等称呼。

古人遵循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的古训,对胡子极其重视。

秦汉时期人们以“多须髯”为美。唐宋时则流行染胡子,“好染髭须事后生”。民国时期张勋复辟后康有为希望当首揆(首席内阁大学士),张勋向宣统请示的时候,瑾太妃以为不可,并说本朝从未有过没胡子的宰相。康的胡子本来稀疏,又因化装入京时给刮掉了。康有为得知因为胡子影响前途时,忙从药店买来生须水,一小时抹上两三次,并时时揽镜自照,不啻于农夫之望禾苗也。

可见胡子的重要性。

胡须是男子表现气概和威严的一种标志,也是男性的重要性特征之一。据说生殖机能越旺盛、胡须生长就越快。一个男人脸上不长胡子一定会被人笑话。

历史上除了南朝时期一些贵族子弟出现刮胡子现象外:“无不熏衣剃面”,基本上对自己的胡子百般爱惜。当然出家人也是不留胡子的,出家人不留胡子则是“远离烦恼,究竟寂灭”,但也不尽然,很多和尚还是留胡子的。

直到民国时期中国男子都还保留着蓄须的习惯。此后西风渐进,不留胡子成为卫生,文明的一种象征。比如18世纪初的俄国彼得大帝改革时就把剃掉贵族们的大胡子作为一项重要举措,当然也不能排除剃须刀、刀片厂家的商业营销。

不留胡子的风气所至,甚至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小青年留胡子都是“二流子”的象征。真可谓此一时,彼一时也。


赵燕云



半年了!这可都是真的,可不是粘上去的。上面的一个月,下面的半年。不过春节过年回家就该踢掉了。家里有老人,人家会说三道四的。


大脸猫128547251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也来凑个热闹!

中国人不留胡须应该从鸦片战争之后,思想和习俗逐渐发生变化开始算,这个过程是漫长的。百年之后,新中国成立,建国以后出生的人基本上 已不再留须了。

吴秀波
在中国古代,留须是男子的必备相貌,也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甚至是一种境界的体现。中国古人受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思想的影响,对于毛发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根据年龄的不同,毛发在相貌上的形式体现也是不同的。比如发型,幼儿称总角、男子成年束发加冠、女子成年束发及笄等等。对于男子,当然还有胡须这一项,成年的男子(年轻一点的)一般留个一字须,表征自己已婚;八字胡说明已经闯荡社会,有了一定的阅历和地位。在古代小说、人物画像中,胡须往往用来表现一个人的职业、性格或者品德,比如:

齐白石
稀疏的胡须,说明此人可能从事文职、理性;

粗硬的胡须,说明此人个性单纯、正直、且性急容易招怨;

无亮色的胡须,说明此人性情不定,诸多反覆、人品卑劣;

光亮柔细且飘逸的胡须,说明此人高贵,待人平和,受人推崇、敬仰;

浓密粗硬,似针竖立的胡须,说明此人生性刚猛,智小谋大。

男子必备相貌

汉族男子在古代是留胡子的,并不是谁爱胡子才留胡子,而是身为男子必须留胡子。不留胡须的基本都是阉人,如果压根儿没长出来那就是“隐宫”了,这对于男人是一种莫大的耻辱。

刘邦

当然胡子长的好看了,还会得一个美髯公的称号,比如《汉书》称汉高祖"美须髯"。咱们熟知的关羽是出了名的美髯公。《三国演义》写关羽相貌,道:

玄德看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关羽和张飞
这么美的胡须,当然要精心打理才是。《三国演义》有一段写曹操为了保护关羽的胡须,操碎心的片段:

(关) 公醉,自绰其髯而言曰:“生不能报国家,而背其兄,徒为人也!”(曹)操问曰:“云长髯有数乎?”公曰:“约数百根。每秋月约退三五根。冬月多以皂纱囊裹之,恐其断也。”操以纱锦作囊,与关公护髯。次日,早朝见帝(汉献帝)。帝见关公一纱囊垂于胸次,帝问之。关公奏曰:“臣髯颇长,丞相赐囊贮之。”帝令当殿披拂,过于其腹。帝曰:“真美髯公也!”因此人皆呼为“美髯公”。

谢灵运

美髯之名,除了武将,还有文人,南北朝谢灵运就是一枚,据《隋唐嘉话》记载:

晋谢灵运须美,临刑,施为南海祗洹寺维摩诘须。寺人宝惜,初不亏损。中宗朝,安乐公主五日斗百草,欲广其物色,令驰驿取之。又恐为他人所得,因剪弃其余,遂绝。

翻译一下:东晋谢灵运有一副美须,临刑前,他把自己的胡须赠给南海祗洹寺,供塑佛像之用。唐中宗时期,安乐公主为了端午节能跟人嬉戏(斗百草是一种游戏),命人通过驿站快速取回。她担心别人也会得到谢灵运的美须,就让人把佛像上其余的胡须都给剪了,谢灵运的美须从此便在世间绝迹了。

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古代,无论是民间,还是官宦,地位越高,身份越高贵,胡须的表征性也就越强。俗话说,嘴上没毛,办事不牢。没有一副像样子的胡须,你还真不敢在人面前瞎咧咧,别人会觉得你压根儿没水平。

我们讲故事的时候,有一种习惯性的开头,就是“白胡子老爷爷

,这里面其实隐含了我们将胡须和智慧、阅历挂钩的理念。小时候,在村子里见到捋着胡须、拄着拐棍儿的老爷爷,就感到莫名的敬畏,他们发言的时候,大人小孩,男人女人,都得静静地听着。这是一种权威,没有法律、制度约束,内心自发的权威。

隋炀帝
查阅古代人物画像,很少会有不长胡须的,尤其是帝王相,胡须基本是标配。咱们可以想象一下这样的一种画面,皇帝和众臣在大殿朝议,有胡须的皇帝和没胡须的皇帝,谁更有威仪?肯定是长胡须的了。没长的和旁边的太监有什么差别!大臣内心一直会有一种跟一个小屁孩玩家家的感觉。

境界的体现

这与中国古来的相面术有关。王阳明早年热衷于仙道,十几岁时在京城遇见一位相士,说他有仙道气骨,便给他传授了胡须与得道的因果关系:“须拂劲,其时入圣境;须至上丹台,其时结圣胎;须至下丹田,其时圆圣果。”咱们当然知道,就跟头发的长短和见识无关一样,胡须的长短和得道也没半毛钱的关系。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修养境界、学术造诣高的人(这种人当然大多都是长者了),往往留着一副好看的胡须。

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

既然有人用自己的胡须表现自己的境界,那么就有人用胡须表现自己的凶狠。民国时期,社会动荡,土匪横行。这些人不善于收拾自己,久而久之,胡子麻茬的,所很多地方把土匪称作“胡子”,就体现了这种表征。(跟咱们现在弄个纹身吓唬人一个道理)

不再留须的原因

现在的中国人不留须的原因很多,这里列举几种:

其一,审美观的改变。

以前流行杀马特,现在主张扎小辫儿,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审美。古代人们觉得一大把的胡须自然垂落,是一种美,现在的人则觉得太过老气,追求面部整洁。很多年轻人喜欢韩国那种奶油的样式了。网上有朋友把中国人的脸相留须不好看作为不留须的原因,我觉得不太妥当。这是审美观念的变化,而不是脸相合不合适的问题。这种看法,很大程度上是受到西方审美观念的冲击而造成的。按照这种说法,如果回到大唐,歪果仁肯定会觉得,体型庞大的他们不适合胖,因为胖了的他们没有唐人好看。

其二,胡须的表征转变


首先,近代以来受到西方思想的冲击,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改变。中国传统留须文化成了“旧”的代表,而西方的留须样式开始在中国流行。时日长久,中西混淆,留不留都已经无所谓了。其次,前面咱们说过,有些地方把土匪叫做“胡子”,胡子更多地代表了凶横,良好的表征走向了反面。第三,现在的人们受到影视剧的影响,往往把留小胡子跟日本人联系起来,因为民族情感问题,而对这种留须样式感到厌恶。

其三,现实生活要求

这已经不是一个悠闲悠哉的时代。我们的工作岗位需要你面部光洁,快速的生活节奏也没有给你打理胡须的时间,随时的证件照不允许你带着胡子拍照,当然女朋友也会嫌你太脏。时过境迁,如果你喜欢胡须,要么做一个大师,要么做一个疯子。


人文与教育


父亲没了15年70天没刮胡子简直变了一个人。


用户51666839638



本人留胡子二十多年了。习惯了而已。


风吹麦浪欢


很受欢迎的偶像杨洋,鹿晗,吴亦凡,他们的形象与大胡子的腾格尔截然不同,更倾向于女性化。我从科学角度上解释,这一切与DNA驱动有关系。

我们先来看看杨洋,鹿晗,吴亦凡的脸型。


(杨洋)


(鹿晗)


(吴亦凡)

看看这些现代90后,00后最喜欢的"小鲜肉"的脸型,他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的脸型都倾向于"女性化",或者叫做"娘化"。比如,看他们的下巴,都比较的"尖"。这里是相对于老一辈的明星而言。一个不可否认的趋势就是,相对于过往传统的国字脸,浓眉大眼的粗犷形象,那种脾气温和,皮肤细腻,脸型倾向于女性化的男人,越来越受到女性的欢迎。这里绝对没有歧视"女性化"的意思,而是表达一个真实的情况,那就是,在现代社会,倾向于女性化的男子形象,更容易俘获异性的芳心,对女性更具有吸引力。这其实也是生物和社会进化的结果。

在原始社会和古代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落后,食物的匮乏,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劳动力来维系家庭。一个健壮的,强有力的男人,他往往体格魁梧,五大三粗,有着强壮的类似于国字脸的下巴,这代表了咀嚼力特别强健,代表了健康。而健康与繁殖力有关系。女性受DNA的驱动,在寻找配偶的时候,更倾向于寻找可以给自己的后代提供更高生存保证的男人,所以 一个长着国字脸的男人,因为更象征着健康,所以比较受到女性的欢迎。由于这类男人更容易婚配,他们的基因就更容易扩散。而传递DNA是生物的第一本能。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食物被精细化,已经不需要那种健壮的下巴咀嚼也可以让人活的很好。这时候,事情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一个下巴比较尖,更倾向于女性化的男人,他们被看成是家境比较优越的象征。健壮的下巴,代表了"苦力""劳动者"的符号,"尖下巴"则与"养尊处优""富裕"联系起来。由于女性天生被基因控制,所以更倾向于寻找一个女性化的男性配偶。与一个体力劳动者比较,家境优越,养尊处优的男人在哺育后代上的作用,要更大一点。

浓密的胡子也是这样,过去代表了强繁殖力和健康强壮的劳动力,但在社会生产力发达的现代,由于不符合女性化,所以逐渐就会成为非主流。


怀疑探索者


好问题!现在留个胡子,不减头发,老有人问你是不是外国人。



William张超


指出留胡子;但需经常找专业人士修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