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愿武侠世界长存,走好

直到此时此刻,我都清楚的记得第一次看天龙八部的情形,第一次被主人公——萧峰的侠肝义胆所吸引,《天龙八部》小说以宋哲宗时代为背景,通过宋、辽、大理、西夏、吐蕃等王国之间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从哲学的高度对人生和社会进行审视和描写,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生活画卷,其故事之离奇曲折、涉及人物之众多、历史背景之广泛、武侠战役之庞大、想象力之丰富当属“金书”之最。我也一直佩服金庸先生超凡脱俗的想象力,对人物描述的拿捏真实恰到好处。也正是这样,金庸先生才将武侠时代——中国特有的文化想世界人民传播。而今天当我看到金庸先生去世消息的时候,我停下了自己手里的事情,静下来,试着要写一点东西来缅怀一下我心中无比敬佩而又虽未谋面的金庸先生。

金庸先生,愿武侠世界长存,走好


天龙八部

01 这是金庸先生

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原名查良镛,生于浙江省海宁市,1948年移居香港[1] 。当代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1944年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1946年秋,金庸进入上海《大公报》任国际电讯翻译。1948年,毕业于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1952年调入《新晚报》编辑副刊,并写出《绝代佳人》、《兰花花》等电影剧本。1959年,金庸等人于香港创办《明报》。1985年起,历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政治体制小组负责人之一,基本法咨询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2000年,获得大紫荆勋章。2009年9月,被聘为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 。同年荣获2008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2010年,获得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在香港逝世,享年94岁。

金庸先生,愿武侠世界长存,走好

纵观金庸先生的一生,他除了带给我们好的作品之外,也为我们国家的繁荣与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金庸先生出生于1924年的中国,而成长于中国最黑暗的时代,但是也中国最有希望的年代,经历过抗日战争,国内战争的洗礼,金庸先生看到了我国文化的没落,因此,他决定携笔,将武侠精神带给国人,同时也像世人传递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国人和世界各国人民都具有积极意义!

02 金庸先生的作品

金庸先生作品很多,每一部作品都是成功的,金庸的全部武侠小说,共15部,世人把它们归为两句诗:“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金庸先生,愿武侠世界长存,走好


飞—《飞狐外传》(1960—1961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又名《素心剑》)

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是金庸先生对佛理着墨最多的作品。我感觉,也许这是金庸先生想借由佛理,对过于自由的内心进行收拢与点拨吧。书中明确写出的放下,有扫地老僧对萧远山和慕容博的点化,以及鸠摩智在枯井中的大彻大悟。可是我觉得,它们虽然符合人们心目中对佛教开悟的理解,却只是在强大外力作用下的刹那间的感悟。扫地老僧是以绝顶武功向萧远山和慕容博展示了世间无常,鸠摩智则是在失去武功之后才回头审视自己的一生。外力的确可以在瞬间让人看到无常幻灭而有所感悟,可这只是开悟的一个层次而已。毕竟无常处处都在,有几人未经历过?又有几人能从最初的感悟中得到开悟呢?纵有一时的感悟,在时过境迁之后,只怕还是会有反复,再次得到的仍然不能放手。如果没有进一步的沉淀升华,就达不到真正发自内心、自内而外的开悟的境界。拿曹雪芹先生来说,相信他必定在家道中落之时受到了极大的触动,但恐怕只有在动笔写了红楼梦之后,这些感触才得以沉淀升华,达到了新的层次。我觉得,虽然写了《天龙八部》,但金庸先生对自己的修心之路仍不满意,于是又写了《笑傲江湖》。

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奠定了金庸先生武侠大师地位的小说,是《射雕英雄传》。在这篇小说里,金庸先生塑造了郭靖这样一位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武侠英雄形象,天性忠厚,刚毅木讷,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赢得了无数读者的尊敬。可以说,从这篇小说起,金庸先生才真正脱离了前人的武侠小说窠臼,开拓出自己的一条武侠之路。与此同时,在金庸先生的潜意识中也突然意识到,这武侠世界原是一个可以脱离束缚、任个性自由发挥的世界。于是,就有了后来的《神雕侠侣》。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1972年)《鹿鼎记》是金庸先生潜意识中打造的一个能够满足一切欲望的幻梦世界。看韦小宝在各势力间游刃有余,不必苦练绝世武功,甚至不必遵守世俗道义,功名利禄、荣华富贵、各色美女,全都不费吹灰之力,唾手可得,觉得叹为观止?可这篇小说本来就是为他一人写的独角戏,其它人物都是纸壳板一样的存在。而正因为金庸先生的潜意识中,已经意识到这是一个幻梦世界,一切欲望满足之后,也就不过如此而已,反而对这里的一切不再执着了。

笑—《笑傲江湖》(1967年)金庸先生写了生性豁达、淡泊名利的令狐冲,我想也许是想借着这位主人公,写出放下的快乐,作为一个潜移默化的修心的榜样吧。可是我觉得,正因为令狐冲本身的欲望不强,我们能从他身上学到的东西反而是有限的。普通人苦苦挣扎于欲海之中,看着他云淡风轻觉得心向往之,殊不知他根本就从未为欲望所累,你却如何跟他学怎样从欲望中脱身呢?相较于令狐冲,任我行这个人物离普通人更近。从一开始拿葵花宝典给东方不败时,他就存了算计之心,后来一意报仇,成功后听到“千秋万载,一统江湖”马上就忘乎所以,可以说是沉迷于各种欲望,拥有着各种执着,在世间陷得不能再深了。可是这样的任我行,在大举攻上华山之后,却在听到左冷禅和岳不群已死那一刻,茫然若失,意兴萧索。执着追求的胜利一旦到手,又还能如何呢?我想,金庸先生也许是写到这里有了新的感悟,才动笔写了《鹿鼎记》。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

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不管是第一册的张翠山也好,后三册的张无忌也罢,他们的性格已不足以驾驭书中任个性自由挥洒创造出的世界。最后的张无忌简直就是在灵慧张扬的赵敏和隐忍执着的周芷若推动下,茫茫然向前走着。此时个性的释放已经影响到了小说的整个架构,局面开始有点失控了。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

03 金庸先生作品的贡献与作用

有人曾经这样评价金庸先生,“我倾向于认为,金庸之于中国,至少不下于大仲马之于法国,甚至可以推到狄更斯之于英国的地位。而有的人却这样说,“凡有华人,有唐人街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侠小说。”不管怎么样,在我们心中,一提到武侠必定会联想到金庸,而一想到金庸,那么一定会想到江湖。因为,人们对于“武侠”的热爱是超乎对于其它小说的热爱的,总所周知,“武侠”是中国的国粹。而在金庸先生的小说里面,关于医药、建筑、佛经、文学典故、价值观、地域风情等都详细的展现在了世人的面前,征服了不同价值观、不同阶层、不同肤色的读者,有一次,江泽民书记接见金庸先生说了一句话:你的小说包含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地理背景、传统文化、人情风貌等等,真实‘古今中外’‘空间绝后’啊。

是的,小编也是这样认为的,金庸先生不仅对人性世态进行了详细的描写,而且也为传统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方式方法,金庸先生小说里面的每个人都是有着自己独特性格的,比如,郭靖、黄蓉、张无忌、韦小宝等等,看完小说后都会萦绕在我们的脑海中挥之不去,这就是金庸先生手法高超之处。

其次,金庸先生为传播传统文化提供了新鲜的血液,在这之前,我们的神鬼传说,魑魅魍魉等等故事被世人所记住,而金庸先生则做出了不一样的尝试,将“法宝”变为“武术”,他的小说里面,没有妖魔癸亥,没有邪术妖法,为我国传统武术文化增添了一层科学的外衣,更加能够世人接受和阅读。这是功不可没的。

04 对金庸先生的缅怀

但是,今天这样一个文学巨人却离我们而去,网友人却表现出了不相信、不接受:

金庸先生,愿武侠世界长存,走好


金庸先生,愿武侠世界长存,走好


金庸先生虽然走了,但是他留下的作品却与世长存,只有有人还能读到他的作品,那么金庸先生就一直陪伴在我们的身边,一直到武侠世界的尽头。广大网友们,对于金庸先生的离世,你们是什么态度和心情呢?欢迎留言讨论。

于2018-10-30

成都

此文仅缅怀金庸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