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助“產業+” 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

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

社區治理既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全面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石。以加強基層治理為突破,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社區治理體系,推動農民角色轉變,讓老百姓的錢袋子鼓起來,讓他們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同時還要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

近年來,蔡場鎮黨委大力推行“黨建+”模式,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通過發展特色產業,拓寬增收渠道,大力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奮力走出具有蔡場特色的鄉村振興社區治理新路子。

藉助“產業+” 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

突出黨建引領

讓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步伐“快起來”

自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蔡場鎮黨委堅持以黨建引領發展,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擺上重要位置,要求選準富民強村的渠道,堅持四措並舉、聯動發力,積極探索多元化發展模式,推動村級集體經濟不斷壯大,有效解決了村級黨組織“無錢辦事”的難題。

規劃帶動。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抓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從項目支持、資金支持、人才支撐等多方面出臺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助推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同時,啟動實施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規劃,大膽創新集體經濟發展路子,形成強村帶弱村、共同發展壯大的良好局面。

思想發動。針對全鎮村級集體經濟薄弱,以及部分村幹部不願發展、不會發展、不敢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現狀,蔡場鎮找準問題,研究思路、舉措,引導幹部破除“等、靠、要”的思想,增強主動擔當、主動發展的意識,在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方面不斷創新突破。

藉助“產業+” 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

壓責推動。該鎮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納入黨組織抓基層黨建項目,納入黨建述職評議考核的重要內容,按照“兩化一責任”工作要求分解目標任務,明責加壓,強化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提升基層黨組織服務能力的責任意識。

典型促動。注重選擇不同基礎、不同類型、不同模式的村,集中投放人力、財力、物力,加大培育力度,以點帶面,整體推進。蔡場鎮以新福村為試點打造集體經濟示範村,以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大邑縣錦谷麥香種植專業合作社為產業發展載體,推動烘乾中心、育秧中心、倉儲中心壯大發展。

藉助“產業+” 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

推進示範村建設

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

“讓‘錢袋子’鼓起來,是農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獲得感。”蔡場鎮黨委書記洪濤談到,只有不斷髮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才是鞏固黨在農村領導地位、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

2015年以來,蔡場鎮黨委政府在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上大膽創新嘗試,採取政策支持、資金扶持、體制機制創新等方法,在新福村進行有益探索。

據悉,新福村帶頭以集體資產出租和資金入股、合作社社員出資入股等方式成立了村集體經濟組織——大邑縣錦谷麥香種植專業合作社,投資150萬元建成糧食烘乾中心,解決了廣大種植戶糧食晾曬難問題。同時,流轉本村土地1600畝,用於種植優質糧油,合作社每年利潤達70萬元,解決群眾就業30-100人,帶動農戶增收300戶,壯大了集體經濟,群眾穩步增收。

藉助“產業+” 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

另外,投資500萬元新建一個3000噸糧食週轉倉儲,配置一組大米生產線,將種植的優質稻穀烘乾後進行大米加工,通過品牌包裝銷售,增加糧食附加值。同時,將2500餘畝流轉耕地抽出部分種植優質油菜進行加工,生產優質菜籽油。通過產業的不斷髮展壯大,增加了農戶土地入股保底分紅收入,解決了部分留守群眾的就業問題。

目前,總投資300萬元、佔地10餘畝的現代化育秧中心即將投入使用,將解決本村2200餘畝耕地和周邊種植戶上萬畝耕地的育秧和插秧問題,對提高糧食的產量和品質起到積極作用。同時,引進電子科大打造農業科普實訓基地,將集體經濟產業和周邊產業打造成共同發展的互動平臺,真正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

藉助“產業+” 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

下一步,蔡場鎮將以新福“農耕歲月”田園綜合體全域3000畝產業發展規劃為示範,以農業觀光休閒為主題,融合科技農業景觀與傳統田園風光於一體,將科普教育、農事體驗、賞花品果、採摘遊樂、農耕文化展示與生產創收、深化加工、物流配送等有機結合,帶動群眾從事各項就業增收致富。

幸福不會從天而降,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穫,一分汗水,一份榮耀,要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必須擼起袖子加油幹。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農村必將成為廣大農民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打造高品質生活

探索社區治理新模式讓家園“靚起來”

隨著村級集體經濟的不斷髮展壯大,農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如何提升農村生活品質?這是擺在蔡場鎮黨委政府面前的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蔡場鎮黨委政府意識到,只有通過社區治理,讓居民群眾生活和辦事更方便、表達訴求渠道更暢通、感覺更平安幸福,才能提升農村生活品質。於是,蔡場鎮結合實際以“治理+”為路徑,在新福村探索出“共建共治共享”社區治理新格局。

走進新福家園小區,一棟棟整齊的樓房、寬大的廣場和成片的綠草鮮花,帶來非常愜意舒適的享受。黨群服務中心建在小區內,用“新福會客廳”理念為老百姓提供“一站式”親民化服務。

藉助“產業+” 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

——完善黨組織建設。堅持黨建引領,構建以新福村“一總三支”(一個黨總支+三個黨支部)為核心的社區黨組織,主要指導社會組織參與,及時調解矛盾、收集民意、宣傳政策、服務群眾。同時,充分動員一批思想覺悟高的老幹部、老黨員、老教師協助日常自治性具體事務。今年以來,該村已調解矛盾4起、收集民意18條、政策宣傳6次、服務群眾群宴4場次。

——組建自治組織。按照“三分建,七分管”的思路,採取“小區自治+基層管理”模式,成立小區自治組織負責管理小區的各項事務。同時,依託村級黨組織適時組織開展各類志願服務活動,引導小區住戶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目前,該村已組織戶代表會、業委會、志願服務活動13場次。

——構建共治體系。以新福家園、黨群服務中心為載體,對接縣級部門下沉行政服務事項,通過直辦代辦、線上線下等形式,為企業業主、群眾提供“一站式”服務。設立便民服務大廳、婦女兒童之家、兩代表一委員之家、黨建聯席會、議事廳、自組織培育、互聯超市、志願服務站、法律之家、移民工作室等功能室,充分體現服務親民化、共治多元化。

——引入社會力量參與社區管理服務。突出群眾需求導向,結合社會組織購買服務的形式,通過便民服務大廳產品展示宣傳、農創空間組織轄區內企業聯合發展“電商+線下”模式,著力拓展農產品宣傳營銷的渠道;通過農創空間、志願服務站針對性開展各類培訓,切實滿足群眾、企業主的專業知識需求;通過鄉創劇場、黨群服務中心樓道故事展示梳理挖掘傳統文化,逐步推動文化傳承向文化浸潤髮展,以此推進和諧社區、友愛鄰里建設。

——推進便民服務親民化。新福村黨支部始終堅持“群眾可參與、可進入”的原則,以開放式活動環境為群眾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務。在黨群服務中心大廳,各類功能空間為軟隔方式佈置,擺放居家型傢俱,用“新福會客廳”理念推進黨群服務中心去行政化、去辦公化、去形式化和親民化改造,得到群眾的一致好評。

——探索經費保障機制。通過“兩點一微”的辦法(鎮政府支持一點、村級集體經濟匹配一點、住戶出資組成“微基金”),建立多方籌措的資金保障長效機制,引導社會資金和群眾自籌資金投入社區發展治理。探索城鄉社區發展治理的共建投入,引導群眾共同參與城鄉社區發展治理的共治、共享,通過集體經濟組織壯大發展形成的造血功能,建立良性循環的城鄉社區發展治理管理體系和運行機制。

藉助“產業+” 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

新福村在蔡場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以改革創新精神探索通過加強基層黨的建設引領社區治理的路徑,推動基層黨建工作全面加強、不斷進步,社區治理有序推進、健康發展。

我們看到,現在的新福家園生活環境乾淨優美,小區住戶主動繳納物管費,晚上小區廣場熱鬧非凡,“共建共治共享”社區治理成效初顯。

如今,蔡場鎮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潛力正逐步顯現。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鄉村畫卷正在蔡場大地上徐徐展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