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从怀孕的那一刻起,准父母们就开始对孩子充满了诸多幻想——
“希望ta漂亮帅气。”
“希望ta博览群书。”
“希望ta听话懂事。”
......
基本上,父母都会把自己认为对的思想强加给孩子,甚至于希望孩子能够完成自己年轻时未竟的心愿。
好比这个最常见的例子:
天冷,孩子简单穿了件卫衣、披上外套就想要出门玩,可是妈妈非得让孩子再添件毛衣。孩子:“我没觉得冷,穿毛衣太热了!”妈妈:“你出门就会冷了,我都穿了毛衣,你不穿毛衣明天准得感冒......”母子为此争论不休,最后孩子屈从于妈妈,心不甘情不愿地穿上了毛衣。而妈妈也因为这番不愉快的争执,丧失一天的好心情。
你可能觉得这是生活中很不起眼的小事,基本上有孩子的家庭都会遇到,但其实里面却有许多心理学的含义。例子中的妈妈的行为,在心理学上就被称为“
侵入式关怀”——即A纯粹以自己想法,打着为B好的名义,在无视B的真实感受和需求的情况下,要求B必须接受自己的想法并付诸实施。没有人喜欢被动地接受,孩子也一样,并且孩子在长期的被动接受中,极易产生逆反心理。
故同一件事情,另一位妈妈的处理方法便值得借鉴:
妈妈让女儿多添件毛衣再出门,女儿不愿意。妈妈再说出自己的建议后,也不干涉女儿的行动,让她自己选择衣服穿。傍晚女儿回来,果不其然因为冷而感冒了,女儿一边打喷嚏一边对妈妈说:“妈妈,我真应该听你的话,你是对的。我现在太难受了。”于是第二天,女儿不再需要妈妈督促穿衣,很自觉地穿上了毛衣。
所以说,孩子其实会自我调节,把自己的方式、状态调整到最佳。然而,这种调整是需要孩子在经历大大小小的挫折中学会的。
父母所谓的“都是为了孩子好”的担心,其实是在阻碍孩子的成长。
/02/
作为父母的我们,在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成长时,很可能会出现两个极端:
一是前面说的,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成为“叛逆儿童”;二是孩子会变得懦弱,没有主见,长大后多是“妈宝”。
而无论是哪一种,都对孩子极为不友好,可以说亲生父母害了自己孩子的一生。
故而父母们,应该停止强迫孩子做事的行为了!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想法,至少在这4件事情上,不应该再强迫孩子去做了。
一、不强迫孩子分享
“宝宝要玩具分给小朋友一起玩。”“这是弟弟妹妹,你应该让着他们”......
这样的话语,在父母看来十分正常,是教育孩子学会分享。然而,孩子的反应往往于父母的设想背道而驰:孩子不但不愿意分享,还会更加自私 。
大部分孩子从2岁起,就会进入物权敏感期,表现出对自己的玩具的极强占有欲,如果属于自己的玩具被拿走了,便要耍脾气。这是正常的,因为孩子对玩具熟悉,当自己熟悉的东西不见了,会没有安全感,所以才哭闹。
我给父母们一个小建议:让孩子主动去分享,而不是被动分享。
父母应该承认孩子拥有玩具的所有权,所以应该怎么处理玩具,要询问并尊重孩子的意见。而父母希望孩子去分享的语气,也要从“要求”变成“提议”。
当你对孩子说“和小朋友一起玩好像更有趣”,这效果就比“把你的玩具分给小朋友”要好很多。把“分享”变成孩子的主动行为,让孩子自己去体会其中的感受。
孩子一旦尝到了分享的乐趣,久而久之,就会主动分享了。
二、不强迫孩子表演
不用多说,大家都懂得,甚至很多父母小时候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这种行为真的很伤孩子的自尊,使孩子变得自卑。
对于性格内向的孩子,父母应该先询问孩子是否有表演的倾向,如果没有就算了,也别在外人面前说“孩子内向”这样的话,而以其他幽默的方式化解过去,比如说“孩子想把惊喜留到下一次”,如此维护了孩子的面子。
三、不强迫孩子勇敢
有男孩的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充满男子汉气概”,所以要求孩子跌倒不能哭、再害怕也要自己睡......
可是,为什么越强迫孩子勇敢,孩子却变得越胆小?
父母只是简简单单地告诉孩子一句话——“你必须勇敢”,却没有教会孩子怎么样变得勇敢,所以只会让孩子对于自己不敢做的事情产生心理阴影,越来越懦弱。
勇敢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教会孩子勇敢,就要真正了解孩子害怕的是什么,和孩子深入交流。最重要的是,给予孩子时间去“变勇敢”,慢慢的引导孩子化解害怕。
成长不是一蹴而就,只有内心充满自信和爱的孩子,才能逐渐学会勇敢。
四、不强迫孩子练字
常说“字如其人”,所以会有父母觉得孩子拥有一手好字十分重要,至少也能在考试中让老师加上一点卷面分。
故而字帖、习字班,真的是孩子从小最普遍的东西了。但是,我并不建议父母,让6岁以下的孩子去练字。
首先,孩子的手关节没有完全发育,手上也没什么力量,很难长时间坚持输出练字需要的力量。
其次,练字是一种非常精细的技能,它需要注意力、观察力、分析力等多种能力综合运用,去对字进行拆分、解析,在手、脑、眼的共同作用下,才能形成字帖上的字。这个过程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太耗费精神力了。
而小孩子一旦发现自己辛辛苦苦写出来的字,总是十分难看,也会对自己产生能力上的怀疑,从而丧失自信心。
所以我建议是,父母先让孩子自由涂鸦,开拓自己的想象力,丰富知识,再去练字。
/03/
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才是教育规律。
那么你说有什么能代代相传育儿经呢?那些父母认为“对孩子好”的经验,未必是孩子需要的。
每一个时代的孩子,都会有其独特的成长方式,所谓的“经验”,并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符合孩子的需求。所以,父母唯一要做的,就是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指明灯,照亮孩子前进的路,让孩子自己选择用什么方式往前走,而不是处处逼迫。
椿萱漫谈:二胎妈妈在两个孩子的环境中,摸滚打爬体会到的不同的育儿方式,在这里与你交流,为你分享促进亲子关系的好文。
閱讀更多 椿萱漫談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