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上,紀曉嵐是如何幫助老家的親戚在科考中作弊的?

大美人小智慧


自古云:“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還有一句就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兩句話說明了一個道理,那就是通過讀書可以改變命運,這一點古今通用,現在考清華、考公務員這些咱就不說了,大家都瞭解。

清朝科舉制度怎樣的呢?比現在考清華、北大等如何呢?我可以告訴你,清朝科考比現在要難的多。要不《范進中舉》裡的主人公范進考中舉人會高興的瘋了嗎?

清朝的科舉考試一般分四等:院試、鄉試、會試和殿試。學子們先通過縣試,合格的再經過府試,最後才有資格參加院試,院試合格的生員叫秀才,然後入府、州、縣學習,所以又叫入學考試,院試考試時所有的學子不分年齡大小統稱為童生。



(科考詳表)

童生經過縣試(知縣主持)、府試(知府主持)、院試(學政主持),合格的叫“生員”也叫秀才;

生員經過省“鄉試”,合格的叫“舉人”;

舉人經過京城“會試”合格的叫“貢生”;

貢生經過“殿試”,殿試分為三甲,一甲前三名為狀元、探花、榜眼。二甲中榜者為進士。三甲中榜者稱為同進士。

清朝的考試如金字塔一樣,走到最高端很難。歷史上有許多著名人物都考不上秀才,比如袁世凱就連考三年都沒考上秀才,洪秀全倒是考上了秀才,不過到此也就止步了。段祺瑞一生最遺憾的是沒考上秀才。



(殿試)

只因為科考這麼難,而考中後回報又那麼豐厚,於是有人鋌而走險作弊和行賄,想考上的學子家中有錢就賄賂考官,這就形成了買方、賣方市場,有的地方甚至明碼標價,清朝考試舞弊案不勝枚舉,比如有一年學子們不滿考官作弊,用紙把“貢院”的“貢”字(貢)上半部糊住,“院”字左半邊糊住,“貢院”成了“賣(賣)完”。

考生們大鬧貢院,這讓乾隆很震怒,明目張膽的行賄洩露題目的事逐漸減少,但是暗箱操作多了起來,不說別人,紀曉嵐就曾巧妙的幫助老家的親戚科考中作弊。

別看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中紀大煙袋一身正氣的樣子,時不時的和“違法亂紀”的和珅死磕,其實紀曉嵐有犯罪前科。老紀頭腦靈活,玩得都是“高智商”犯罪。



(紀曉嵐)

紀曉嵐文學水平很高,乾隆就把他提拔為大學士,直接跟隨乾隆身邊工作,話說紀曉嵐有個親家叫盧見曾,也就是老紀大女兒嫁給了他兒子,盧見曾退休前是兩淮鹽政使,卸任兩年後盧見曾貪汙受賄的事被查了出來,乾隆準備派工作組下去查賬。

這時老紀聽到了消息,他想通知親家,但又不敢明說,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用一個空信封裝了一點鹽和茶葉,派人連夜送給了親家,盧見曾打開信封一看,除了一點鹽和茶葉沒有半個字,當時他很納悶,仔細一想明白了,這不是告訴我要查鹽案嗎?

要不說作賊心虛,自己做的事一點就明白了,盧見曾急忙把鹽政虧空的銀子補齊了。因此也躲過了一場劫難。

清朝為什麼會滅亡呢?就是有紀曉嵐這樣高智商的官員,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乾隆、紀曉嵐、和珅)

有一年,紀曉嵐做主考官,正好他的老家親戚有考生,官員們都是上下溝通互相幫忙,老紀的手下閱卷官為了巴結他,於是提醒老紀讓親戚家的考生做個記號,到時候好找出卷子作弊。

紀曉嵐說“其實我的親戚們很優秀,不用費心了”說實話旁人聽不出這話有毛病,其實這裡面大有文章,紀曉嵐故意把“其實我”這三個字加重語氣,並且和後面的話拉開距離說出來。於是就是這種語氣:“其實我”——親戚很優秀,不用費心了”。

閱卷官一聽這就是“其實我”是他親戚文章的“破題”。(清朝八股文的開頭幾句,也稱破題)。老紀就是通過這種辦法和閱卷官及親戚家的考生達成了默契,發榜後他親戚高中二甲第一名。你說大清不亡還有天理嗎?

——END——


秉燭讀春秋


《鐵齒銅牙紀曉嵐》電視劇的熱播讓紀曉嵐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而他懲罰奸惡,戲耍和珅的機智更被很多人把他和包拯,于謙,劉墉等歷史上有名的清官相提並論。但是我們在翻看一些歷史和野史對紀曉嵐生活的描述不由大吃一驚,簡直判若兩人。


我們看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紀曉嵐在那個封建的年代大膽談性,比如他講到有一次自己在馬廄旁邊聽到馬廄裡邊有幾隻馬在聊天。他悄悄靠近去聽,發現幾匹馬居然在討論自己的前世,討論的話題基本都是汙穢不堪的言論,最後幾匹馬居然開始攀比誰的前世更加猥瑣。紀曉嵐在勸人向善的幾篇文章裡邊以性為話題,比如他說鄉里有一個呼朋喚友,在夜晚劫持侮辱婦女,幾個人將綁架的婦女輪番侮辱之後,罪魁禍首發現劫持的女子是自己的妻子。



在一些旁人的筆記記載中說紀曉嵐從來不吃米飯,一頓飯喝一杯濃茶,吃十盤肉。紀曉嵐性生活豐富,據說他有一妻六妾,乾隆御賜四位宮女。據說他“日御五女” 上早朝前一次,早朝回來一次,午飯後一次,傍晚一次,臨睡前一次。據說編寫《四庫全書》期間,紀曉嵐因為沒有妻妾陪伴,導致雙眼充血,全身不適,後來乾隆賜給他兩位宮女以後,才幫助他恢復了狀態。


歷史記載紀曉嵐十六歲結婚,第一次科試得了第一,鄉試又是第一,後來因為他太驕傲,有不合禮法,會試不讓他進考場。後來第二次參加會試紀曉嵐考了二十二名,殿試考了二甲第四,相當於全國高考第七名。一甲狀元,探花,榜眼,二甲人數不定。紀曉嵐可以說當年考生最有名的一位了吧。還有和他一屆的探花王鳴盛是有名的經學家,二甲第七名王昶是當時有名的金石家,文學家,其他人就不太為人所知暫且不提。

說了這麼多我們拐回來說題目,其實清朝對於科舉考試監察是十分嚴格的。從順治年開始到乾隆年每一位皇帝在位都有考官被斬首的情況,但是仕途情義還是會發生在朝廷百官中,抹不開面子。紀曉嵐的一干侄子參加時,當時監考的翰林院官員和紀曉嵐關係好。當時紀曉嵐受寵,官員自然巴結一下,就說“聽聞紀大人有後輩要科考了,我這裡可以通融通融。”紀曉嵐聽了,思考一會兒也不拒絕,反而說了一句“我那些侄兒不成器,寫個‘‘也”字連個構都不會打。”翰林聽過之後自然明瞭於心,會也字給不打構的高分。紀曉嵐也特別囑咐自己的侄兒們考試寫“也”別打構。


我們都知道那個人年代“之乎者也”什麼的,也字的出現頻率高,不寫構也不太能發現,紀曉嵐就這樣瞞天過海的作弊了。


紅雨說歷史


這個本人對歷史不怎麼了解,紀曉嵐還是通過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裡知道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