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款理財產品,保本保息,21天到期,回報率5.88%,你會買嗎?

胖子你要跑起來


我不會購買這麼短期的理財產品。

第一點,資管新規要求理財產品不得保本保息。

在2020年過渡期之前,保本型理財產品還會有,但是會越來越少,越來越不是主流。

由於收益與風險成正比關係,保本型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一般比較低。按照現在的市場行情,不會達到5.88%這麼高,應該在3.4~4%左右比較靠譜。

第二點,短期理財產品選擇成本及摩擦成本高。

購買短期理財產品,一般有募集期和退出期,假設各有3天的話,就會把5.88%的收益率攤薄為4.57%。

而且,這一款理財產品到期後,還要再為資金選擇其他的投資渠道,無形中就會降低資金的使用效率,降低投資收益。

比如,目前工商銀行還有“保本穩利”產品,273天預期收益率3.40%,364天預期收益率3.65%,都比餘額寶、零錢通等貨幣基金收益高,但是基本不可能達到題目所說的5.88%。

回答完畢,謝謝閱讀。


顏開財經



小白卡上剛好有100萬,在我的油嘴滑舌動員下,他決定買它,叫我幫他試算有多大搞頭?預期收益率5.88%,持有21天到期收益3429元。而我剛到期的100萬,5%的銀行理財產品3個月預期收益率5%,到期總收益1.25萬,折算21天2916元,二者僅相差513元。我問小白還買不買?答曰:我~還買個剷剷~!

書歸正傳。在經濟下行壓力明顯的當下,再次提醒我們,理財投資行為有必要變得更加謹慎而穩健,尤其是在關於投資標的收益率問題上,切勿被浮雲遮望眼,畢竟以後掙錢很不容易!保本第一,第一,第一。對於以上假設成立的命題,我們有理由提出三點置疑:

1.請問產品的發行方為何方神聖?是P2P,是互金,是信託,是銀行,或者其他?只要平臺不夠優秀,不令我滿意,無論理財產品資金投向任何領域,收益率有多高,我都不放心,故可以不予理會,讓別人去掙吧。


2.為了增加500多的收益,有沒有必要用100萬去投機?本人認為,目前銀行系理財產品綜合性價比是最靠譜的,100萬要買到預期收益率5%的產品也是很容易,而且幾乎沒有不兌現的,儘管屬於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但這主要與監管有關,無傷大雅。如果用100萬去爭取額外的幾百塊,準確的說不是投資,是投機。如果嫌大銀行的普通存款利息低,小銀行的大額存單,3年以上定期存款或智能存款利率完全可以輕鬆過5%,何必在乎這些蠅頭小利。

3.普通投資者買這款理財產品的意義何在?上面講的故事(本故事純屬虛構,我要有100萬,還這麼辛苦搬磚?哈~)中,投入100萬,收益差只有500多,要是投入10萬,也就相差幾十塊,難道就為了保本保息?為了一個5.88%的噱頭?而且只有21天,這一年得有多少個21天,還要將血汗錢交給一個陌生的平臺,這值得嗎?話又說回來,也許就是一個私行或私募產品,你我爾等還真不夠門檻,至少超百萬起步。


醒了~才發現這是一個偽命題!承認目前還有保本保息型理財產品(我趕緊查了一個某國有銀行理財超市,還真有!),但收益率只有3%左右,絕不可能超過5%。要超過5%的,就絕不能是保本保息型,否則就是發行方的噱頭,就是屬於違規的,也許最終騙局一場。


龍門山財經


說實話,這種理財產品我還真不敢買!風險和收益並不匹配,而且週期太短,並不是投資理財的最好選擇!

21天的理財產品,保本保息

短期(1個月以內)的理財產品有很多,但年化收益率能超過5.88%的並不多,目前僅銀行渠道正在發行的短期理財產品就有326只,其中預期最高年化利率超過5.88%只有3只而已,佔比還不到0.93%。何況,這3只產品都屬於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的理財產品,最終期滿,是否能拿到5.88%的預期收益還不一定呢!

再者說,保本保息這就是個“玩笑話”。資產新規發佈以後,打破剛性兌付,正規金融機構發行的理財產品都不再、也不允許承諾保本保收益!因此,所謂的“保本保息”理財產品,要麼是非正規機構發行的,要麼根本就是和部分P2P產品類似,違規操作、以騙取投資人本金為目的的,無論是哪一種,都不值得去參與投資、風險比較大!

產品期限短,除非後期滾動發行,且能自動續買,否則意義不大

即使是正規銀行發行的短期理財產品,風險可控、收益穩定確保在5.88%以上的,一般也不建議去購買,主要就是因為期限太短(21天),連續滾動發行的可能性並不大,因此難以獲得長期穩定的回報,且到期後需要轉投其他的理財產品,手續也比較繁瑣!做為投資理財來說,並不是個最佳的選擇!

總之,即使類似這種短期理財產品,收益再高、且能保本保息,也不建議購買,因為收益根本就沒有持續性!何況,這麼高的收益,能否100%確保本金和收益,還是未知的呢!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交流!財經問題就請點擊關注【財經者思】,記得多多點贊哦!!!


財經者思


當然不會買。三個原因:

1.銀行理財目前都高於5.88%。這個理財產品沒有收益吸引力,況且目前社會理財收益平均水平(差不多年化7%),社會融資平均成本(年化7.6%)。跑不贏這個 根本無意義

2銀行理財現在都不敢再說 保本保息。真正的保本保息,是制度化的。看合約具體約定的情況

3.21天到期,明顯要麼就是短期拆借,要麼就會直接交易市場的資管。風險率不會小。所以,這是純粹吸納散戶資金,當劣後擴大基數用的。給這點收益,不疼不癢,資金利用率太低!

我倒是有接觸過,真正墊本付息,能制度合約保本,週期也是幾周 幾個月,收益回報在9%左右浮動的。類似這種,現在是主流。


崔宏毅


眼界決定一切,銀行5%的收益,你可以去看看,有多少真正的有錢人在銀行理財的,銀行的那點收益根本就跑不贏貨幣貶值。

說銀行靠譜的,實在是out。銀行是沒有自己的產品,也是與售賣其他的產品。 理財產品靠不靠譜,不是看它是不是銀行的,而是看產品本身,銀行理財之所以相對靠譜,那是因為風控系統嚴格,它選擇了好的產品賣。

金錢是給有準備的人,同樣一百萬理財,銀行一年給你5萬,而會投資的人市面上其他產品給10萬,一下子就比銀行多5萬。

別說其他什麼的風險大,什麼沒風險呢。普通你選擇銀行一樣,去選擇好的平臺好的產品。過去五年時間你放銀行100萬,現在應該有130萬了,而選擇市場上其他的理財產品,資產是200萬了。


桃源辰夕


買啊,為何不買?這款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5.88%並不是高收益的理財產品,特別一些小金融公司、互聯網平臺的理財產品哪有下來8%的年化利率的,5.88%不過就是個中等收益,只不過就是理財期限有些短,21天僅僅三週的時間,只不過存在即合理。



首先,這不是一款貨幣基金理財產品。貨幣基金理財產品主要包括銀行理財產品、國債、支付寶理財等,都是一些低風險低收益的理財產品。其中銀行理財產品2018年平均年化收益率在4.355%,國債的年化收益率是4.196%,支付寶理財產品近七日年化收益率是2.731%,10萬元每年預期收益差不多4000多元,也就是個拿不出手的收益。


其次,期限短有利於規避風險。理財期限越長風險才會越大,只要理財就有風險,在這個風險圈兒裡呆得時間越短越好,21天的理財期限應該是最短的期限了吧,不知道還有沒有14天的,短短三週時間的理財期限理論上總比三年的理財風險小很多。另外保本保息不太可能,這個不是存款產品,只要不是存款產品都不會保本保息的,銀監會早就不允許銀行理財剛性兌付的,哪怕就是結構性存款也只承諾保本,不會承諾保息的。

最後,手中閒置資金只要充足,體驗一下短期理財 。如果個人手中閒置資金比較充足,可以體驗一把短期理財的感覺,但是選擇理財產品要慎重,一是選大平臺、大網站購買,二是選擇收益與期限匹配的理財產品,三是選擇手續齊全、風控措施完備的產品。10萬塊錢假如存21天,到期利息就是100000x5.88%/360x21=343.47元。

如果有一款類似的產品擺在我面前,我手中正好資金充足,我會選擇購置,只要選擇前考察清楚幾個重點要素,有效識別風險,把風險控制在儘量小的範圍之內就可以了。


財富公元


如果正好短期內有筆閒錢,如果正好有這樣的產品,可以買。

不過,目前法規有規定,理財產不能保本保息,即使你說會保本保息,我猜想,是業務人員的宣傳手段吧。

一般在年中和年尾,都是資金比較緊張的時候。銀行也好,基金公司也好,會推出短期的高息吸儲產品。就像提問者說到的這類產品,時間短,收益率比一般的高一些。如果正好有閒錢,可以購買。

在購買途徑的時候,選擇靠譜的銀行和靠譜的證券公司即可。


穩穩讀財


第一看發行主體,要是銀行的、券商、保險公司的,大概率不會有問題,而一般的理財機構、財富公司,P2p就不要投了。

第二看產品標的,如果是期限21天,收益5.88%,其實是很高的,他的投資標的是債券還是股票還是什麼,要看清楚。

當你按這兩點看的話,期限這麼短的收益這麼高的,一般不可能是銀行、券商、保險的,那麼肯定是三方財富公司的,在資本寒冬的現在,你想要利息,別人想要你本金。


龍騎士zzz


21天贖回就是5.88%?


易保再保


不買!因為太折騰,除利率有吸引力外,其它,時間上並非具備沒有什麼太大的吸引力,你說,28天,時間這麼短,對於那些有錢的人來說拿著50萬,甚至,100多萬僅28天的回來存取太麻煩,主要是折騰不起!

請問,銀行到底能不能真正做到讓利與民,實實在在的增加儲蓄的利息,更好的服務百姓以促進儲戶與銀行的良好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