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酒 = 謀殺?千萬別勸這5種人喝酒

馬上過節了,少不了要聚餐。聚餐時,少不了推杯換盞。

喝酒助興,本來是圖個開心,但如果硬是要勸人喝酒,就很掃興了。

這種花言巧語「逼人就範」的酒桌文化,實在糟糕。

如果有下面這 5 種情況,更是不要勸酒,否則,真有可能造成很嚴重的後果。

喝酒不開車

開車不喝酒

勸酒 = 謀殺?千萬別勸這5種人喝酒

沒有比喝了一點酒之後開車更危險的事情了。

酒後開車可不是鬧著玩,也不是一句「老司機了沒問題」可以擔保的。

即使少量酒精也會降低協調能力、反應能力,還會影響對速度、距離的判斷力。

身體把酒精清除完全,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午餐喝了酒,晚上都不適合開車,晚上喝了酒,第二天早上也別開車。

而且,醒酒沒有捷徑。不能因為喝了米湯、咖啡、醒酒藥或是用冷水洗了臉,就覺得自己清醒沒問題了。

只要沾了酒,無論多少,都別開車。也不要勸聚餐結束後要開車的人喝酒。

千萬不要心存僥倖!

「司機一滴酒,親人兩行淚」不是一句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悲劇。

吃了這些藥的人

喝酒真的會要命

勸酒 = 謀殺?千萬別勸這5種人喝酒

頭孢類藥物會和酒精互相作用,引起「雙硫侖樣反應」。

在喝酒後 15 分鐘到 1 個小時左右,可能會出現這些症狀:看不清東西、臉很紅、胸悶、頭疼、心悸、噁心、嘔吐,甚至喪命。

如果是年紀大點的,本身就有高血壓、心臟病的,或者對酒精過敏的人,那症狀可能會更猛烈一些。

如果正在服用下面的藥物,千萬、千萬別喝酒。

帶「頭孢」二字的藥、部分帶「硝唑」二字的藥、還有氯黴素、酮康唑、華法林、胰島素、格列本脲、氯磺丙脲、苯乙雙胍、磺胺類藥物。

喝酒本來是圖個高興,沒必要拿自己和別人的性命冒險吧?

孕婦、哺乳期女性和孩子

別沾酒

勸酒 = 謀殺?千萬別勸這5種人喝酒

孕婦過量喝酒可能導致肚子裡的胎兒患上「酒精綜合徵」,帶來的風險包括胎兒的身體缺陷、智力或認知障礙。

酒精也會進入乳汁,讓孩子喝上摻了酒的母乳。

孩子也別喝,對兒童和青少年來說,酒精會影響他們的大腦發育。

也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喝酒會對青少年的發展產生負面影響,並且會增加他們以後酒精依賴的風險。

別勸孕媽和孩子喝酒。

那些筷子沾酒逗孩子喝的做法,更是十足的惡趣味。

喝酒後容易臉紅的人

少喝酒

勸酒 = 謀殺?千萬別勸這5種人喝酒

喝酒臉紅並不是說這個人特別能喝酒。恰恰相反,喝酒臉紅是一個不太好的跡象。

酒精進入人體後,會被代謝為乙醛,再依靠一些酶,把乙醛代謝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

有研究顯示,有接近半數的中國人天生就缺乏這些酶,所以乙醛代謝不順暢,就堆積在體內。接著它作用於中樞神經和血液,就引起臉紅、頭暈、噁心等不舒服的反應。

當然,這不是說喝酒不臉紅的人就可以放心喝。過量喝酒,無論是否臉紅,都會帶來很多健康風險。

肝臟不好的人

不要喝酒

勸酒 = 謀殺?千萬別勸這5種人喝酒

肝不好不能喝酒,想必大家都知道這個常識。

酒精進入人體後,主要都靠肝臟來代謝。如果過量飲酒的話,肝臟勞累過度,必然會有損傷。

輕微的,酒後查血會發現肝酶(轉氨酶)升高。嚴重的,肝細胞可能會發生不可逆的損傷,發生纖維化。如果肝纖維化持續發展,最終肝臟失去彈性,就轉變成了肝硬化。如果還不注意戒酒,還可能發展為肝癌。

一旦發生肝硬化,無法逆轉,更不能治癒。

如果飯桌上有人肝臟功能本就不大好了,就別勸他喝酒了。

深厚的感情、熱鬧的氣氛,不用非要肝臟受損才能換得。

勸酒 = 謀殺?千萬別勸這5種人喝酒

本來過節呢,大家在一起就圖個熱熱鬧鬧開開心心。

如果因為勸酒鬧得尷尬不愉快,甚至勸出了健康問題,就因小失大,實在不妥當了。

只要感情有,喝啥都是酒。感情到了位,不喝也陶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