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務-心態

族務-心態

做家族事務的人,無論是醉心的文化挖掘,還是奔波的尋根問祖,或是佈施的崎嶇跋涉,這些人,都是愛族、愛心之人。這些愛,源自對先祖的感恩,源自對文化的渴望,源自對親情的採信,源自對後人的寄託。在市井之下,這些做家族事務的人,確實是極其難能可貴的。毋庸諱言,族務的豐滿卻要時常面對親情的骨感。所以,做家族事務,首先要調理好自己的心態。心態決定行動,心態決定格局。好的心態,既能成事,更能快樂自己。

族務-心態

1 義務心態:自願,無所求。我們都說,家族事務是大家的事,是每個人的事。道理確實是這個道理,但一定要曉得:凡與個人看得見摸得著的利益,關係越模糊,事情越難深入。時常會感覺族人不關心或不熱情,其實這很正常。凡做家族事務的人,沒人給開工資、沒有任何報酬。因此,這就先天註定,從事家族事務是義務,而不是責任。義務是可做可不做的,責任是必須要做的。義務的前提是自願,並且無所求。而容易讓族人疑心的世俗哲學是:無利不起早,天上不會掉餡餅,防人之心不可無……等等。誠信缺失,戒備當頭,在客觀上使家族事務多遭冷遇。家族事務,對象受眾性與獲益非個體性,也必然導致設想與結果的不對稱或不如意。所以,做家族事務的人,第一要從內心是自願,這是原動力;第二要無所求,這是成事的基石。否則,就可能埋怨族人或看破紅塵。

2 低調心態:善事無須張揚。在義務心態引領下的族務活動,實際上是很受族人歡迎和尊重的。有良知的族人內心都是曉得的,儘管口頭不說。而那些咋咋呼呼的族務活動,總是給人以多此一舉或者顯擺的味道,最後結果是事與願違。比如族人應急救助,某主事人捐款明顯多,發水滴籌鏈接時,總是把自己的捐款數額截屏同時上傳,似乎證明自己在帶頭。本來捐助是自願的事,不可綁架親情與道德。如此一來,宣傳了自己,卻讓族人在心理上感覺不適。究其根本原因在於,感動族人的方法不對頭,心態不低調。有些訪貧問苦的族務活動,送袋米、送桶油或者轉手紅包,也要擺型留影,倒不如多照一些困境寫實的照片。

所以,族務中的善行,沒必要昭告天下,不要怕人不知道,低調更能感動人。否則,會讓人感覺做點善事這個顯擺啊,也容易讓受助者產生丟面子或欠人情的感覺。

3 求實心態:做實事、少忽悠。家族事務,來不得半點虛的,那種好大喜功的行為,最後往往是名聲惡臭。其實,家族事務最忌諱那些“規劃”和“藍圖”一類的設想,把自己搞得像救世主一樣,恨不得讓族人統統掌握家族文化或者發大財。這些都是不現實的。宗親會負責人,首先要考慮的應該是哪些事可為、哪些事不可為,決不可想當然。還有的新官上任三把火,似乎不搞點創新就對不起大家。換個角度思考,有人向你說得天花亂墜,而你的內心早有主意——看行動。為族人服務,這是行善,族人也曉得,但切忌說得多而做的少,更不應該把不如意的結果歸因於族人。事實就是這樣,說一百件,不如做一件。所以,行善之事,一定從具體事情做起,不必追求轟動效應,而應注重腳踏實地。

總之,在心態上,立足實事,立足短線,想得再多不如前行一步。

4 重信心態:人心是秤,重信是本。做家族事務,尤其是早期單槍匹馬做的,前提是心正、無所求,貴在善始善終。在這個過程當中,自然會遇到知音,產生共鳴之後,就會有人想到搞個什麼會。問題也就隨之而來了。一些人埋怨宗親會不好註冊,或者研究會掛靠交費過多,其實應該認真地想一想:註冊是為了什麼?也不妨自問:瞭解國家相關政策和法規吧?有一點必須清楚:宗親組織具有排他性,一旦形成“宗族勢力”就會干擾社會秩序。作為國家管理,歷朝歷代都必須規範宗親組織。目前我國把宗親會、聯誼會、文化研究會等限定為“社會組織”,定性要求會員“自願”和行為“非盈利”。根據目前形勢判斷,以後註冊宗親組織,要求會更高、難度會更大。無論註冊與否,做家族事務的人,都必須要堅持重信心態。重信,就是注重守信。這個“信”,是對宗親的愛和關懷,以“非盈利”為取向,更大的“信”是引導族人超越“家族意識”。所以,家族事務操辦者的心態,在宏觀上以國為重,在微觀上以情為重,唯有重信才能昇華家族事務。

否則,宗親活動不僅讓政府不放心,也容易讓族人意識產生侷限。

5 棄商心態:在親言親,親商莫混。家族事務的主線是文化傳承,不是搞股份制、不是搞規模經營。但縱觀時下,宗親會造血也廣受關注。事在人為,有些宗親活動的商業行為,似乎違背的“非盈利”取向。雖然用意是“取之於親用之於親”,但“圈子生意”也難免被族人口舌,實際操作中不乏重財輕情。宗親經濟合作,本來無可非議,但以宗親組織為平臺,則與註冊時的要求與承諾相悖。宗親活動需要資金,所以有些宗親會按功德多少論職。其實這恰恰違背了功德本意。宗親眾籌往往因為成本核算不透明引發分紅矛盾,而當經營虧損時又不便問責,最後不歡而散或者另立山頭。筆者認為,家族事務中的犯忌之事,大多因錢而起,凡是涉及宗親出錢的,難免不受宗親質疑。可能有人說,不用大家的錢,做不成大家的事。我的回答很簡單,沒錢就別做,花大家的錢做大家的事,誰不能做啊!其實,做好宗親事務並不難,只要不動宗親的奶酪就成功的一半。所以,以善為本的家族事務,

付出在先,不求回報。操作者應當立足棄商心態,莫把親情與商業混為一體。親情講究的是付出,商業講究的是獲利,兩者背道而馳,一旦失信或操作失當,親情皆無,而且為後繼者埋下了地雷。

6 寬容心態:較真需要方法。家族事務,親情第一,只要不涉及原則性問題,大多是睜隻眼閉隻眼。做家族事物的人,堅持公正是必須的,但對於族人間的磕磕碰碰,不要輕易評論,更不能輕易定論。這裡不是和稀泥,也不是當和事佬,是因為有很多你不知道的原因,如上輩留下的矛盾。族人找你評理,你只能勸和,不能認真。尤其是當面,都要給雙方臺階,和為貴。當然,私下要勸解,該批評的也要婉轉暗示。講親情不等於無原則,不等於不分青紅皂白,很多事情需要冷靜、需要時間。更重要的寬容心態是,當族人對自己無禮時,一定要有風度。這個風度不是裝出來的,必須是內心的修煉。族人都有防範意識,在不瞭解情況的時候,甚至會產生“敵意”。這些都很正常。

所以,做家族事務要有心理準備,別指望馬到成功,也別指望一百個贊成,是非對錯,只要不涉及原則性問題,寬容為上。好事多磨,心寬有量,不以眼前論長短,當以未來定輕重。

7 容罵心態:是非自有公論。按理說,以行善為本的族務活動,不該被族人罵。而實際恰恰有人罵你。可能是對方不妥,更可能是自己不妥。對於這樣的事情,要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要反思,不要單純強調自己的理和對方的錯。樹立容罵心態,好處多多。一是不會讓矛盾升級,二是向族人展示大度,三是提升以後做事的圓滿。容罵,不是委曲求全,這是素質和涵養。如果你要堅持己見,那麼就要反擊,或者對罵。這樣很不好,雙方都降低了水平,也讓族人覺得沒必要。很多人都知道“六尺巷”的故事,這是“讓他三尺又何妨”的結果,也表明禮讓終會收到禮讓。其實,族人對罵之事,很普遍,多數是為了爭口氣,也沒有什麼本質衝突。那些可以上升到法律層面的糾紛,反而不會對罵。所以,容罵心態也是寬容心態的延伸和昇華,是完善人格的具體體現。

退一步說,遇見不懂事的族人,不理也就是了,沒必要較真,沒必要浪費時間,相信是非自有公論。

8 大局心態:跳出家族圈子。家族事務圍繞家族而開展,這是全社會背景下的家族事務。直接地說,做家族事務必須立足全社會大視野,決不可以有“我家事與別人無關”的想法。再明白不過的道理是,沒有國家保護百姓,什麼家族都難以禦敵,不管人口多少。國家講團結,不僅僅是民族之間的團結,也包括家族之間的團結,只有萬眾一心,才能對抗外敵。如果不曉得這個道理,家族活動必然出現曲折。這不單純是心態,也是原則和本質要求。現代社會大幅度進步了,其中一點就是廢除了宗法制度。以古家譜為例,在辨源正宗的同時,通常認為外姓人有外心,因而對養子都有戒備之心,進而形成了三世返宗之俗。大局心態,是當下全社會家族活動中普遍缺乏的心態。所以,任何從事家族事務之人,必須牢記沒有國家就不會有自己這個家族的今天。作為國家管理,凡是有悖於大眾利益和社會公平的一切活動,都必須疏導、監管、限制直至打擊和法辦。

(作者微電:13624490456)

族務-心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