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萬券業人的寒冬:全行業計提減值損失284億,虧損券商增至25家

36万券业人的寒冬:全行业计提减值损失284亿,亏损券商增至25家

CFIC導讀:

2018年,證券行業的熱詞之一必然是“寒冬”。寒冬究竟有多冷?數據能做最準確的衡量。數據不好看,卻更要危中看機,有溫度過冬。醞釀調整,積極轉型,有的券商悲觀,有的券商卻看到了機遇。

36万券业人的寒冬:全行业计提减值损失284亿,亏损券商增至25家

券商中國記者拿到中國證券業協會最新發布的《證券公司2018年經營情況分析》,可瞭解過去一年全行業的九大變化:

1、131家證券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2,662.87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14.47%;實現淨利潤666.20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41.04%。

2、前10大證券公司2018年營業收入佔全行業43.58%,淨利潤佔全行業70.72%。淨利潤佔比較上年同期增加20個百分點,行業集中度顯著提升。

3、2018年度累計虧損公司增加至25家,佔行業總數的19%。這也就是說,每5家券商中,就有1家虧損。而在2017年,全行業虧損的公司只有5家。

4、2018 年度計提資產減值損失284.3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225.76億元,導致行業整體利潤降幅大大超過收入降幅,淨利率同比大幅下降。值得注意的是,2018 年某家證券公司未審數據顯示資產減值損失80.10 億元。

5、收入結構繼續變化,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利息淨收入,降幅達38.28%。

36万券业人的寒冬:全行业计提减值损失284亿,亏损券商增至25家

一是,2018年度,證券公司投資業務收入800.27億元,同比減少7.05%,收入佔比30.05%,近兩年均是行業收入佔比最大業務,表明證券公司傳統支柱業務受到較大沖擊,業務轉型壓力凸顯。

二是,經紀業務收入佔比繼續下降至23.41%,對業績貢獻度下滑已成為不可逆的趨勢。

三是,受融資結構及成本上升影響,證券公司2018年利息支出同比增長14.99%。因此,綜合導致證券公司實現利息淨收入214.85億元,同比下滑 38.28%。

6、截至2018年末,證券公司總資產6.26萬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86%;淨資產1.89萬億元,較上年末增加2.22%;淨資本達到1.57萬億元。

7、2018年,共17家券商增加了股權資本,其中12家增資擴股,5家上市,合計470.53 億元。華泰證券和申萬宏源證券增資都超過百億。

8、34家上市券商淨利潤同比下降27%,小於行業平均水平。

9、新會計準則下,行業順週期性進一步加劇。協會建議,一是進一步增加風險管理對沖工具,提高相關工具的市場流動性,二是審慎計提股票質押業務計提減值準備,三是研究實施逆週期調節機制。

131家券商淨利潤同比下滑41%、25家券商虧損

先來看行業整體情況:

131 家證券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 2,662.87 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 14.47%;實現淨利潤 666.20 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 41.04%。

前10大證券公司2018年營業收入佔全行業43.58%,淨利潤佔全行業70.72%。淨利潤佔比較上年同期增加20個百分點,行業集中度顯著提升。

2018年度累計虧損公司增加至25家,佔行業總數的19%。而在2017年,虧損的公司只有5家。

36万券业人的寒冬:全行业计提减值损失284亿,亏损券商增至25家

2018年行業整體淨利潤的下滑主要受營業收入下降以及行業對相關業務審慎計提資產減值損失等方面的影響。

2018年營業支出1,867.61億元,同比增長 8.34%。營業支出同比增長主要原因是證券公司資產減值損失計提增加所致,2018 年度計提資產減值損失 284.32 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 225.76 億元,導致行業整體利潤降幅大大超過收入降幅,淨利率同比大幅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2018 年某家證券公司未審數據顯示資產減值損失80.10 億元。扣除其資產損失後,行業整體資產減值損失 204.22 億元,較上年增加 145.67 億元。

36万券业人的寒冬:全行业计提减值损失284亿,亏损券商增至25家

1經紀:代買收入減少24%,佣金率企穩

2018 年度,受交易量下降影響,經紀業務收入有所下滑,全行業實現代理買賣證券業務淨收入(含席位租賃收入)623.42 億元,同比減少 24.06%,第四季度經紀業務收入環比減少 3.16%。2018 年度行業平均淨佣金率為萬分之 3.76,較上年萬分之 3.78 的較低水平基本維持穩定。

36万券业人的寒冬:全行业计提减值损失284亿,亏损券商增至25家

自2014至2017年,券業平均淨佣金率持續下滑,從萬分之7.54、萬分之5.56、萬分之4.21,一路降至2017年的萬分之3.78。2018年券商新設營業網點數量放緩,截至2018年共有10727家營業部,比2017年僅增加了325家。

2投行:債承價格戰致收入下滑

2018 年度,證券公司實現投行業務淨收入369.96 億元,同比減少27.40%,但第四季度投行業務收入環比增加68.80%。其中,承銷與保薦、財務顧問收入分別為 258.46 億 元、111.50 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 32.74%、11.07%。

從承銷量來看,2018年度募集資金總規模達到 9.35 萬億元,同比增長 6.06%。其中,承銷股票 6931.82 億元,同比下降 39.61%, 佔當期承銷證券業務總額的 7.42%;承銷債券 8.44 萬億元,同比增長 13.28%,佔證券承銷業務總額的 90.27%。但由於行業債券承銷業務競爭激烈,儘管承銷規模有所增長但佣金收入同比下滑 8%, 因此,導致整體投行業務收入大幅下滑。2018年屢見不鮮的價格戰由此得到印證。

36万券业人的寒冬:全行业计提减值损失284亿,亏损券商增至25家

3自營:股票投資規模下降,債券投資整體提升

2018年度,受股、債市場漲跌分化行情影響,同時為降低新會計準則下持有股票資產帶來業績波動加劇等影響,行業股票投資規模整體下降,債券投資整體提升。按期末市值統計,2018 年證券投資規模為26,102.04 億元,與2017年末相比增加 29.62%。其中權益類市值比上年末下降 36.39%,固定收益類市值大幅增長 46.65%。

36万券业人的寒冬:全行业计提减值损失284亿,亏损券商增至25家

2018年度,證券公司投資業務收入(證券投資收益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800.27 億元,同比減少7.05%,收入佔比30.05%,近兩年均是行業收入佔比最大業務,表明證券公司傳統支柱業務受到較大沖擊,業務轉型壓力凸顯。

36万券业人的寒冬:全行业计提减值损失284亿,亏损券商增至25家

4資管:通道規模仍高企,主動管理能力待提升

2018年度,證券公司通道類資管規模持續收縮。截至 2018 年末,全行業受託資金 14.11 萬億元,比上年末減少 18.27%,主要是定向資管以及集合資管受託資金規模下降所致,分別下降 22.92%、7.15%。以通道為主的定向資管規模仍佔77%,體現證券公司主動管理能力的產品規模亟待提升。

36万券业人的寒冬:全行业计提减值损失284亿,亏损券商增至25家

從收入來看,2018 年度資產管理業務淨收入 275.00 億元,同比下降11.35%,在營業收入中佔比10.33%。其中,定向資管收入依然是資管業務中最大部分,佔比 38.74%。

36万券业人的寒冬:全行业计提减值损失284亿,亏损券商增至25家

5信用:股質規模同比下降25%,維保比例下降48個百分點

2018年度,全行業實現利息收入1,598.98億元,同比上漲3.04%,主要是股票質押回購利息收入增加;利息支出方面,受融資結構及成本上升影響,證券公司2018年利息支出1384.13億元,同比增長14.99%。因此,綜合導致證券公司實現利息淨收入214.85億元,同比下滑38.28%。

首先看融資融券業務。2018年度,共有95家證券公司開展融資融券業務,利息及佣金收入合計732.90億元,其中利息收入672.12億元,佣金收入60.78億元,同比分別下降5.34%和33.05%。2018年客戶累計融資買入7.61萬億元,同比下降27.01%,佔同期兩市股票成交額的8.48%;累計融券賣出1,908.85億元,同比增長1.88%。受市場行情影響,2018年末融出資金餘額為7,500.93億元,較2017年末下降26.70%。市場融資融券平均維持擔保比例278.40%,較 2017 年末降低25.89個百分點。

再來看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2018年度,共有96家公司開展此項業務,實現利息收入463.42億元,同比增長25.42%。因證券公司對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風險重視程度逐漸提高,業務規模呈現收縮趨勢。2018年末待回購金額11659.13 億元,較2017年末減少25.27%。其中2018年證券公司自有資金融出規模為6,181.07 億元,較2017年末減少24.61%,佔比53.01%;以資管計劃作為融資工具的表外業務為5,478.05億元,較2017年末減少26.00%,佔比46.99%。2018年平均維持擔保比例較2017年末下降48.31個百分點,至171.22%。

36万券业人的寒冬:全行业计提减值损失284亿,亏损券商增至25家

34家上市券商淨利下降27%,資產減值計提幅度小於行業

截至2018年末,共有34家證券公司在A股上市,較上年增加5家。分別是,華西證券(2018年2月5日)、南京證券(2018年6月13日)、中信建投證券(2018年6月20日)、天風證券(2018年10月19日)和長城證券(2018年10月26日)。

2018年度,上市券商實現營業收入1,717.81億元,同比下降14.09%,佔行業營業收入的64.51%,佔比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實現淨利潤581.54億元,同比下降27.28%,佔行業整體淨利潤的87.29%,佔比較上年同期增加16.52個百分點。

上市券商的各項業務收入同比均有不同程度下滑。利息淨收入和資產管理業務淨收入降幅小於行業整體,並且上市證券公司整體成本控制相對有效,特別是資產減值損失計提增加幅度小於行業整體,導致淨利潤降幅小於行業,淨利潤行業佔比大幅提高。

36万券业人的寒冬:全行业计提减值损失284亿,亏损券商增至25家

上市券商各項業務規模也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除資管業務規模降幅比行業少4.63個百分點外,客戶資金餘額、兩融融出資金、股票質押業務規模及約定購回業務規模下降幅度均大於行業整體降幅,說明上市券商資產管理業務競爭力較強,融資類業務加速壓縮。

36万券业人的寒冬:全行业计提减值损失284亿,亏损券商增至25家

2018年末,上市券商總資產為4.46萬億元,較2017年末增加2.21%,佔行業總資產的71.27%;剔除客戶資金(含信用交易、代理承銷款)後,上市證券公司自有資產總額為3.83萬億元,較2017年末增加4.94%,佔行業自有資產的72.06%。

總負債為3.17萬億元,較2017年末增加1.17%,佔行業總負債72.54%;自有負債2.54萬億元,同比增加5.71%,佔行業自有負債的74.11%,上市證券公司資產與負債行業佔比均與上年末基本持平。負債率66.29%,比行業高出1.83個百分點,槓桿率2.97,比行業整體高出0.16。

2018年全年17家券商增加了股權資本

2018年末證券公司總資產為6.26萬億元,較2017年末增加1.86%。剔除客戶資金(含信用交易、代理承銷款)後,證券公司自有資產總額為5.32萬億元,較2017年末增長2,408.04億元,增幅為4.74%。

2018 年末,證券公司淨資產為1.89萬億元,較2017年末增加411.39億元,增幅為2.22%,主要是一般風險準備和交易風險準備增多,分別比上年末增加9.65%、8.63%。

2018年,共17家券商增加了股權資本,其中12家增資擴股,5家上市,合計470.53億元。華泰證券和申萬宏源證券增資都超過百億,分別增資141.33億元和100億元。

36万券业人的寒冬:全行业计提减值损失284亿,亏损券商增至25家
36万券业人的寒冬:全行业计提减值损失284亿,亏损券商增至25家

協會建議審慎計提股質押減值

2019年1月1日起,全行業適用新會計準則,將金融資產重新分為三類:即以攤餘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AC)、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FVOCI)和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FVTPL)。

因此,證券公司所持有的權益類資產以及無法通過合同現金流測試的資管計劃、信託產品等金融資產均會由於市場行情變動而直接對公司當期損益帶來影響,行業經營業績與二級市場關聯度進一步增大,行業順週期性進一步加劇。

一是進一步增加風險管理對沖工具,提高相關工具的市場流動性,為證券公司管理市場風險、信用風險等提供有效手段,有助於證券公司平抑市場波動帶來的業績衝擊。

二是證券公司應科學預估融資類業務預期回收現金流,審慎計提股票質押業務計提減值準備。要綜合考慮債務人信用狀況、其他增信措施等條件,不能僅將質押股票當前市值作為預期收取的全部合同現金流。

三是研究實施逆週期調節機制。針對行業週期性變化的特點,探索建立風控指標動態調整機制,提升行業對風險的逆週期管理水平。

延伸

閱讀

又多一家!這家券商業績預計下降80%-100%,近半數上市券商業績已露臉!減值計提陰雲籠罩,10家計提超40億

36万券业人的寒冬:全行业计提减值损失284亿,亏损券商增至25家

截至1月30日晚間,已有16家上市券商公佈了2018年業績情況,營收、淨利全線下滑自是在預期內,梳理各家業績時會出現一種錯覺,“歸母淨利潤同比下滑不到五成就算表現良好”。

與業績預報同時披露的還有計提資產減值公告。目前已經有10家上市券商對2018年全年進行了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合計金額已經將近40億。

最新公告顯示,興業證券2018年歸母淨利潤下滑80%至100%,成為目前發佈公告公司中業績下滑最多的;江海證券全年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約6.9億元,哈投股份因此預虧1.2至1.4億元。

在港上市的恆泰證券下午發佈公告顯示,預計去年淨虧損6.72億元,而公司2017年度實現歸屬於股東的淨利潤7.06億元,預期虧損的主要原因是公司自營業務出現較大幅度的虧損。

興業證券2018年歸母淨利潤下滑80%至100%

興業證券剛剛發佈業績預告,預計實現合併報表淨利潤5.5億至10.5億,同比減少60%至80%。其中實現歸母淨利潤1億至5億元,同比減少80%到100%。

興業證券詳細說明了業績大幅下滑的原因。

首先是受資本市場行情波動、融資規模減少等因素影響,公司證券投資業務收入、投資銀行業務收入等較上年同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其次,是根據《企業會計準則》和公司會計政策相關規定,計提了較大金額的資 產減值損失,導致公司 2018 年度淨利潤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降;

第三是由於上年同期基數相對較大,去年同期合併報表淨利潤26.35億元,歸母淨利潤22.85億元;

另外還有子公司分紅因素,母公司淨利潤高於合併報表淨利潤原因主要是 2018 年度部分子公司實施了分紅。

去年年末,興業證券發佈了計提資產減值的公告,2018年單項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共計人民幣6.51億元,已超過公司最近一個會計年度 經審計淨利潤的10%。

10家券商歸母淨利潤下滑超5成

16家上市券商營收、淨利全線下滑。就營收來看,大部分券商同比下滑幅度在20%左右,大型券商營收下滑幅度較小;就歸母淨利潤來看,同比腰斬比較常見,有6成券商2018年歸母淨利潤下滑超五成。

36万券业人的寒冬:全行业计提减值损失284亿,亏损券商增至25家

就營收而言,目前有4家券商2018年營收超100億,分別為中信證券、海通證券、中信建投以及東方證券,營收分別達372.23億、238.59億、109.07億、103.01億,下滑幅度分別為14%、15%、3.5%以及2.19%。

光大證券、長江證券、浙商證券、國元證券、國海證券等券商營收均為幾十億,同比下滑幅度均在20%至26%之間。

歸母淨利潤普遍下滑幅度更為明顯,只有6家券商歸母淨利潤下滑不到五 成,另有8家券商淨利潤下滑超過五成,而太平洋證券更是虧損12至14億,這個虧幅直接將公司之前兩年半的淨利潤之和抹平。

中信證券歸母淨利潤為93.94億元,同比下滑17.83%,暫排名第一,是目前淨利最高且下滑幅度最小的上市券商;海通證券2017年歸母淨利潤在業內排名第三,預計2018年的歸母淨利潤為52.13億元,同比下滑近4成;中信建投2017年歸母淨利潤排名第九,2018年歸母淨利潤30.87億元,同比下滑23%。

10券商資產計提減值已超40億

2018年券商業績深受股權質押違約等業務的拖累,已經有10家券商發佈全年計提資產減值公告,合計計提金額近40億元,達到39.63 億元。這個金額等於四分之三個海通證券的2018年歸母淨利潤,比中信建投披露的全年歸母淨利潤還要高出三成。

券商中國記者簡單梳理,發現計提資產減值主要涉及兩融與股票質押回購、資管及自營等方面業務。

至少9家券商業績受股票質押業務拖累

股票質押回購被視為2018年券商業績最大的風險點,目前披露的信息來看,除了西南證券外,其餘9家上市券商都受到該業務的拖累,並且一旦風險爆發,計提減值的金額都較大。

36万券业人的寒冬:全行业计提减值损失284亿,亏损券商增至25家

有5家券商計提的買入返售金融資產佔資產減值計提比例超過五成,分別為太平洋、興業證券、光大證券、中原證券、東興證券。

太平洋2018年資產計提減值共計9.72億元,影響2018年淨利潤約7.29億元,震驚業界。僅這一項計提,就比過去兩年淨利潤之和都高。計提的主要資產為買入返售金融資產,計提金額達到9.47億元,股票質押違約涉及的股票包括商贏環球、勝利精密等9筆股票質押。

興業證券2018年單項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共計6.51億元,將直接減少該公司2018年淨利潤4.88億元,其中涉及長生生物、中弘股份、金洲慈航和金龍機電等4筆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業務,累計計提資產減值共計6.08億元。

方正證券的計提資產減值主要是受到兩融業務影響,全年計提金額4.7億,其中融出資金轉入就達到3.37億元,佔比近72%,涉及的單項計提減值的融資股票為南京新百、上海萊士和樂視網等。

有北方大型券商董事經紀業務負責人對記者表示,股權質押和兩融會持續爆雷,而且多集中於中小券商,“近兩年,中小券商投行拿不到好項目,經紀業務佣金率持續下滑,他們能做的業務主要就在於兩融和股權質押,很多大券商不做的項目他們都敢接,路子比較野,接下來估計還會不斷踩雷。”

自營、資管等業務也在影響券商業績

雖然自營業務收入已經成為券商營收結構中佔比最大的業務,但仍然不能否認,受證券市場劇烈震盪、大幅調整影響,多家券商的自營業務收入同比下降;而資管新規影響下,券商資管從通道業務向主動管理轉型過程中,也會出現“陣痛”。

西南證券2018年主要計提減值金額3.83億元,其中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減值金額就達2.70億元,佔比達70%。西南證券表示,2018年度,公司股票資產計提減值準備2.64億元,資管產品計提減值準備383.77萬元,基金計提減值準備209.33萬元。

國元證券2018年計提資產減值準備金額共計1.44億元,各項計提減值準備的項目中,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被計提9675萬元。包括母公司對持有的持續下跌時間超過一年的集合資產管理計劃計提減值準備1591萬元和自營投資持有的債券信用違約減值等6916萬元,另外,子公司國元股權投資有限公司對其投資項目計提減值準備1,168萬元。

國海證券2018年計提資產減值金額9360.16萬元,其中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計提金額就有4853.01萬元。

頭部效應愈加明顯

就從券商已公佈業績就可以看出,頭部券商業績下滑幅度較小,中小券商業績下滑劇烈。從歸母淨利潤來看,排名前三的券商同比下滑幅度不足40%;同比下滑幅度較大甚至虧損的券商,都屬於中小規模券商。未來,頭部效應將會更加明顯。

再拿投行業務來舉例,2018年,IPO承銷收入中,前十券商合計佔據的市場份額從2017年的近六成提升到近啟程;從發展後勁來看,排名前十的券商佔了54%的IPO在審項目數量,甚至在輔導備案階段項目,排名前十的券商也佔了四成的份額。在可預見的時期內,投行強者恆強的態勢會持續發力。

經紀業務來看,佣金率接近邊際成本,交易量持續下滑,向財富管理轉型是必由之路。歲末年初,有券商正在大刀闊斧進行投顧薪酬改革,已有數家大型券商經紀業務部門改名財富管理,而這種轉型均需要券商有雄厚的資本金實力以及良好的客戶基礎,大型券商享有優勢。

中信證券收購廣州證券股權揭開了券商併購整合的大幕,整體經濟不景氣的環境下,通過“大魚吃小魚”形成發展合力,扶優限劣是從監管到公司戰略層面都傾向實施的一種做法。

海通非銀金融團隊認為,在去槓桿背景下,券商在科創板、PB業務、直投、資管主動管理、衍生品業務、打造境內外聯動的服務模式等方面仍有較多看點,預計未來將成為新的利潤增長點。在未來行業競爭進一步加強,衍生、海外、創新業務不斷試點的背景下,大券商更能憑藉自身底蘊,形成馬太效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