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靠谱的人,都是“成事有余”!

真正靠谱的人,都是“成事有余”!

文章来源:富书(ID:FranklinReadingClub)

有句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叫做“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它的意思就是形容人不仅办不成事,反而还坏事。

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遇到下面的情况:

真正靠谱的人,都是“成事有余”!

拜托在某部门任职的邻居办一件事,过了很久时间也没有什么动静,反复催促后他仍在找各种借口拖延。

与某团队成员商量制定一个方案,他总是说:“你觉得呢?”“差不多吧。”“要不过几天再说吧?”

交待给某位项目负责人去车站接一个客户,结果客户比他早一个小时到公司,预约进行的洽谈会因为他的迟到推迟了半个小时。

这些人都有一个特征,就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真正靠谱的人,都是“成事有余”!

本来事情有很多提前量,结果那位邻居患有严重的“拖延综合症”,拖到后来因为逾期导致事情没有办成。

做一件事走合作的路线,往往会有一些人不仅不能帮助我们向前推进事情,反而会因为他们“拖了后腿”。

有些下属在成长起来以前,往往考虑细节不够,掌握方法不足,即使连给堵车留出提前出行的时间这样的技巧也不掌握。

实际上,在人际合作过程中,能不败事而成事的人已属难得,而能够成事有余的人确实凤毛麟角。

真正靠谱的人,都是“成事有余”!

所谓成事就是让事情有好的结果,成事有余就是在成事的基础上多考虑一些、多行动一步、多推进一点。

做成事有余的人,既是人生的最低要求,也是最高标准。

然而,正如高尔基说过的话:“每个人都知道,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

大多数人之所以总是默默无闻,与说得多做得少有关,更与做事不成事相关。

成事有余,大概是人生的顶级配置。


真正靠谱的人,都是“成事有余”!


那些能够成事有余的人,本身就自带光环。

曾经有这样一个单亲妈妈:

她与丈夫离婚后,带着年幼的女儿在一幢狭窄的平房里生活。

母女俩穷困潦倒,过着非常窘迫的生活。

为了赚取微薄的收入,这位母亲必须辛苦地打工。

同时,她还必须照顾好幼小的女儿。

没有人去帮助她,她每天忙得像一个陀螺那样不停转动。

然而,就是在如此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她写出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

小说的名字叫做《哈利·波特》,她就是英国作家J·K·罗琳。

在罗琳回顾成功之路时,她说自己成功的秘诀是:“我永远都能找到写作的时间。”

在无数个夜晚,孩子睡着了,罗琳熬到深夜进行写作,或者在工作的间隙插空写上一段文字。

实际上,像罗琳一样靠谱的人总会最大限度处理好自己的生活。

让自己成长,让别人放心,就是最直接的成事有余。

真正靠谱的人,都是“成事有余”!


一个人成事有余,本质上就是靠谱,而靠谱的人往往会自带光环。

他们不会让自己的问题给别人带来困惑,当然更不会让自己的问题成为别人的负担。

他们懂得只有自己变得强大,才能从多个维度上化解难题,才能带来更多的成功可能性。

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会把索取资源变为提供资源,通过低输入高输出的方式,让别人从多个方面获得所需的益处。

正如狄更斯所说的:“世界上能为别人减轻负担的都不是庸庸碌碌之徒。”

能够帮助别人给别人带来好处的人,更是非凡的人才。

在人生的坐标系中,靠谱系数越高,你所带的光环半径就越大,成为巨大的成功者的概率也越高。


真正靠谱的人,都是“成事有余”!


成事有余其实是,一种高效的“投资组合”。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陈岱孙,获得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回国后,被清华大学聘任为经济系教授和系主任。

当时清华大学对教授在上课时是否提前备好讲义没有明确规定,而陈岱孙却在每次课前都要花费3个小时认真准备讲义。

他备好的讲义逻辑严密、结构清晰,大到经济理论内容,小到一个标点符号,都做得“高标准、严要求”,力争准确无误。

有一次,一位同学因为有事耽误了上课,于是找到陈岱孙想要借他的讲义抄一下。

陈岱孙让那位同学坐下来等他一会儿,因为他在这次讲课后有了新的想法,他需要将这些想法补充到讲义中。

那位同学很不解地问:“已经讲过的讲义还需要补充吗?”

陈岱孙回答到:“不管讲过多少遍的讲义,我都会不断进行修改,即使改上一百遍我也愿意,因为这既是我的职责,也是对你们负责。”

那位同学听到陈岱孙的一番话后,心里非常感动。

由于陈岱孙讲义备得好,课也讲得精彩,所以很多不愿意上经济学课程的学生也慢慢喜欢上听他讲课。

后来,每次陈岱孙上课时,教室里总是座无虚席,受到学生很多好评。

实际上,对于陈岱孙这样学识渊博的教授而言,即使不准备讲义,他依然可以口若悬河将课程讲得生动充实。

他之所以精心准备讲义,就是从细微处入手,干事多向前走一步。

真正靠谱的人,都是“成事有余”!


在能力所及的事情上精益求精,在触手可达的边界上更进一步,这是成事有余的典型特征。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马考维茨在他提出的“投资组合理论”中认为:

如果金融投资采取多样化组合的方式,将有效降低非系统性风险。

说白了,通过多样化的选择,可能避免孤注一掷带来的彻底失败。

真正靠谱的人,都是“成事有余”!

对于人生而言,你同样不会知道哪件事将会带给你较大的收益或亏损,因此你需要在能力范围内尽力做好每件事。

那些靠谱的人,往往会尽心办事,积极成事,并通过多走一步给自己未来预留更多的成功机会。

你先前办过的任何一件事,都有可能是酝酿成功的机会窗口。

你过往的每次成事有余,都会在未来以某种有效形式变现给你。

在办好事的同时瞄准更多的机遇,让每次成事都给未来带来益处,随着成事有余不断带来高效的回报,你的财富势能将会越来越高。

所以做到成事有余,就是对人生进行高效的组合投资。

当然,评判任何投资的成效,比拼的都是投入产出比。

人生成事有余,实质是一种低投入高产出的组合投资,值得你积极去理解并践行。

真正靠谱的人,都是“成事有余”!

做到成事有余,需要进行高阶的修炼

导演麦兆辉、编剧庄文强筹拍电影《非凡任务》时,找到著名演员段奕宏,想让他饰演反派大毒枭老鹰。

第一次谈话历时3个小时,段奕宏一个劲地拒绝,并说:“看了剧本,我深感恐惧和忐忑。”

他们问道:“你拍了这么多年戏,怎么还会恐惧呢?”

他们非常疑惑,段奕宏这才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对不起,我不想复制过去,不想塑造一个大家都司空见惯的人物形象。”

麦兆辉和庄文强回去后多番细致打磨剧本,后来又找段奕宏谈了两次。

直到双方把角色谈得非常透彻,事件逻辑、动作和台词都非常出色,段奕宏才接下这个角色。

两位导演后来评价段奕宏:“他是一个有很多可能性的演员,深不见底。”

在盛行速成的时代里,卯着一股劲做事的人非常难能可贵。

段奕宏没有向自己妥协,也没有向别人妥协,他为了成就自己愿意下苦功夫。

实际上,要想做到成事有余,就是要发挥你的主动性创造性,这样才能够在纷繁复杂的问题困难面前抽丝剥茧,一步一步推进事情较好解决。

真正靠谱的人,都是“成事有余”!

总体而言,成事有余是一种复合能力,但其中最为核心的是高阶的创造能力。

凭借对自身创造力的培养,我们会想方设法自行解决问题,并且努力提高办事的品质。

对于在具体事务中做到成事有余的方法,美国作家加里·凯勒,在畅销书《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中提供了一种方案:

如果你做的事情,努力与结果成正比,那么你应该继续前行。

但是当你所做的事情难度很大,你拼尽全力仍收效甚微时,那么你需要借助目标法。

所谓目标法,就是设定一定的时间限度,采取新思维、新技巧和新方法帮助你行动,从而激发潜能实现目标。

借助目标牵引,辅之以细致的过程控制,很多事情也会获得不错的结果。

一个靠谱的人,应擅长进行人生的组合式投资,并不断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创造性,这样就能做到成事有余。

这个世界上最靠谱的人生,就是成事有余。

作者简介:适来释去,富书专栏作者,一个内心载不动脚步的人,向往以理性认知人生,以感性的触觉表达生活,在现实和梦之间用文字架一道桥梁,描摹世态,体味年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