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球:一個社會的縮影

今天翻到三年前島上的一篇文章。裡面有兩段話,如今讀來依然有趣:

“在中國,能讓人有坐在‘爐火上’之感的職位,如果有倆,恐怕有一個肯定是中國男足的主教練——這不,今天,那個叫佩蘭的法國人就黯然去職了;另一個恐怕就是證監會主席這個位子,有的媒體形容更加誇張:如坐火山口。

兩個職位的共同點包括但不限於:都有基數極大的眼睛盯著,只不過一個下注的是真金白銀,一個下注的是感情(有時也有真金白銀);治下的主要業務大家似乎都不太滿意,都有不少抱怨的理由;每天都有愛好者在專業論壇上指著這兩個位子說‘彼可取而代之’;在中國的社會土壤都不是很成熟……”

前兩天,中國男足表現依然“穩定”,0-3輸給了伊朗,止步亞洲盃八強(這已經是十幾年來男足在本項賽事的最好成績);今天,證監會則換了領導。

中國足球:一個社會的縮影

意大利老頭裡皮,圈內有個綽號叫“銀狐”。一來是因為71歲的他一頭銀髮,二是老頭狡黠如狐、充滿智慧。在足球界,他身上的榮譽實在太多。最顯赫的一次,是率領意大利隊拿到了2006年的世界盃冠軍。

從2012年開始,他在中國執教近7年,帶著曾名不見經傳的廣州恆大成了中超霸主,登頂亞洲;又在中國男足的帥位上待了2年多。他的團隊年薪世界第一:2000萬歐元。

輸給伊朗之後,裡皮宣佈去職。人們不禁有一問:如果這樣的世界頂尖教練都無法讓中國男足的在成績上取得進一步突破,中國男足還有救嗎?

畢竟,中國足球幾乎已經成了這個社會的“痰盂”,誰心情不爽都可以踩上一腳、罵上幾句。熬夜看球的島叔也常常如此,幾乎成為一個萬年老梗。

不久前,曾經在德國踢球的前國腳謝暉說,其實現在的國足並沒有退步,只是對手都在進步變強。2002年以後的“瞎搞十年”造就的足球荒漠,需要用十年、二十年的時間才能度過。

跟資深足球記者、島叔“金臺隊長”聊的時候,他的觀點同謝暉相近:“我們現在就是在還債。”

中國足球:一個社會的縮影

還什麼債呢?瞎折騰的債。

這筆債有多深重?

這麼說吧,造就了幾乎一整代球員的斷層。

說來心酸,今年亞洲盃,在全部24支參賽隊伍中,中國隊的平均年齡是最老的,28.74歲,比最年輕的越南隊平均老4.6歲。其中年紀最長的是隊長鄭智,38歲半——在職業運動員中,這稱得上“絕對高齡”。

“金臺隊長”告訴我們,國足老化的原因是“後繼無人”。對裡皮來講,能讓自己不至於過分失掉顏面、能相對代表現在國足高水平的,主力還是1985-1987年齡段的這批人,90後-00後,尤其是97-00段出生的年輕球員,水平還達不到前輩的水平。

不久前,曾經率領我們的鄰居韓國隊取得了長足進步的希丁克接手了中國21歲以下青年隊。剛接手時,這位荷蘭老頭耿直地說:這批人裡面大概只有四五個符合我的要求。

道理很簡單。現在這批國家隊主力,是曾經在世界青年賽、世界少年賽中打出過成績、有過精彩表現的。而現在的19歲以下青年隊,在亞洲賽階段小組出線都已近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99年的一批也是如此——如果少年、青年時期在跟同年齡段的對手競爭時本就實力不足,如何能指望他們到了成年之後就一鳴驚人?顯然違背規律嘛。

國足老化、青年才俊“斷層”,正是“瞎搞十年”的後遺症。這批青年開始踢球時,中國足球正“假賭黑”氾濫,如“取消升降級”和“抽撲克牌定名次”都是專業體制時的“發明創造”,折騰多、環境亂,他們甚至曾經長期無球可踢、沒有收入。

中國足球:一個社會的縮影

曾經拿過體操冠軍的陳一冰,亞洲盃期間的幾條微博引發熱議,以及鋪天蓋地的吐槽——

“如果連泰國都能輸,我覺得其實裡皮的年薪我也可以拿的,反正我執教的話最多再輸幾個球而已”;

“剛剛要躺下奇蹟出現了,不過我還是想說,這是泰國隊吧?我聽著解說的嘶喊聲我以為是進了巴西隊的球門了。用奇蹟和多大的壓力這些詞語……我也是有點無語……”

“我記憶中的泰國隊應該是跟我們有好幾個球的差距的隊伍,以為泰國不是我們的對手,但沒想到我的朋友圈刷的感覺好像我們又戰勝了強大的對手,創造了歷史。我真的有點看不懂了,是我們退步了,還是對手進步了……”

隔行如隔山,陳一冰可能真的不知道,當中國足球在經歷瞎折騰之後的“去陣痛”階段時,我們的鄰居、我們的對手取得了怎樣的進步。

比如中國球迷可能根本看不上眼的泰國、越南。放在十年前、十五年前,中國隊的確可以輕輕鬆鬆贏幾個球。但這次,中國隊費了不小的勁贏下泰國,越南則讓強大的日本隊陷入苦戰;一年前的23歲以下亞洲盃上,越南隊甚至拿到亞軍,中國隊則是連續兩屆小組淘汰,一度面臨“此項賽事全敗”的尷尬。

呂蒙已非吳下阿蒙,我們仍在原地踏步。此消彼長,現實如何能不刺痛?

中國足球:一個社會的縮影

中國隊2-1逆轉擊敗泰國隊

足球沒什麼新鮮規律,必須十年二十年如一日地重視青少年、重視基礎培養。基礎大了,才能挑出人才。不一定世界拔尖,那需要天賦;但在比天賦之前,努力得到位才行。

日本、韓國今天的成功得益於青訓,泰國、越南的進步也得益於青訓。以泰國為例,他們引進了日本青訓最成功的俱樂部東京FC(這支球隊曾經為日本國家隊貢獻出一大批優秀選手),跟他們合作,培養自己的青少年。越南也投入國家力量,足協集中力量做青訓,引進大批外教,量身定做技戰術,彌補身體劣勢。就連比我們閉塞的朝鮮,青少年訓練設施也相當不錯,知道這是提升水平的抓手。

中國現在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在改進,但效果只能留待未來檢驗。此前,足協曾把青訓這一帶有公益性質的東西完全丟給市場化的俱樂部,惡果可想而知。但“金臺隊長”告訴我,現在04-05年出生的小球員已經數量大增,有一支同年齡的日本球隊去上海跟某支校隊踢比賽,結果輸了個0-8。

說明什麼?說明環境改善、投入增加、家長看到希望、訓練逐步科學之後,球隊多了、競爭多了,好的球員自然就多了。

既然國外水平高,開放、走出去就是王道。本屆亞洲盃上,不說伊朗、日韓這些強隊,就是菲律賓、越南,也有“留洋”的球員。這些從歐洲高水平足球環境回來的球員,顯然給長期處於“中超溫室”的中國球員造成巨大壓力。輸給伊朗的比賽,三個丟球都是如此。

所以,中超看似火爆,投入高、也有高水平外援,但實際在內容、質量上跟國外還有相當差距。如果中國球員沒辦法像以前那樣多出去感受風浪,國家隊的水平就不可能有質的提升。

也有人會說,以前體工隊、專業隊年代,中國不也水平挺高、在亞洲範圍內碾壓對手嗎?為什麼不回到那個體制呢?

答案也很簡單,時代變了。職業體育對專業體育,是“降維打擊”。我們雖然現在職業化水平不高,但不能倒退,而是得朝著更高水平的職業體育邁進。沒有別的辦法。這就好比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市場是有問題,但沒人會願意回到指令、調撥的計劃年代,對吧?

所以,值得反思的地方很多。現在足球在還債,但是市場化、職業化改革的方向不可逆轉。俱樂部是市場主體,足協是培養後備力量的主體。如果不保護投資人利益、不傾聽投資人聲音,不在足協和俱樂部之間進行良性職責劃分,再回到行政干預和控制的年代,就是開歷史倒車。

過去十年、十五年,中國在足球方面走了太多彎路;但走過的彎路應該成為教訓,債慢慢還完之後,總該想想當年為什麼欠債。

足球如此,很多領域亦如是。

中國足球:一個社會的縮影

體育是絕非做表面文章、喊幾句口號或大話、寫幾份漂亮總結報告就能粉飾太平的領域。

規則確定,人數相等,公平競爭。水平高低,過過招就知道。比分牌那麼大,大到像日食月食般所有人都能看見。是技高一籌還是技不如人,大家心裡都很明白。

體育又是長期耕種、一朝結果的領域。水平高低,背後都是無窮的傷病、汗水,如同孟晚舟在朋友圈裡曬的那張華為廣告圖片,一隻腳穿著芭蕾舞鞋,另一隻露出累累傷痕。配的詞是:“偉大背後都是苦難”。

跟“金臺隊長”聊天時,他說,我們要做好心理準備,未來八年十年,中國足球的成績可能還不如今天。但自怨自艾、哭爹喊娘或罵娘都沒有意義:領導或者球迷可以罵“為什麼現在不結糧食”,可問題是朋友,當年你就沒往坑裡播種啊?裡皮是冠軍教練、第一高薪沒錯,可就給點棒子麵,怎麼指望端上牛排?當年走彎路、瞎折騰、不作為,怎麼可能現在成績好?

在此層面,黃健翔的話一語中的:“足球小社會,社會大球場”。

足球折射社會弊病、環境與心態,社會弊病、環境與心態同樣形塑足球。只不過,足球經常要放在世界舞臺上競爭——世界範圍內競爭都極為激烈,先進的、科學的經驗比比皆是。

如果我們依然如過去般急功近利、揠苗助長,光想摘果不願耕種,甚至希望用某些行政干預的手段替代專業、科學的方法,現實只會反覆還以耳光。

來源/俠客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