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被滅族,蕭何曾坐牢,張良功成身退,為什麼陳平功成不退還升官呢?

福垊


實話實說,陳平不算西漢開國最牛的人,但是絕對是混的最滋潤的一個人。

正如題目所言,西漢開國功臣裡面,兵聖韓信被滅掉,勞模蕭丞相也曾頸上戴枷鎖,張良急流勇退,隨仙師赤松子隱退江湖。

唯有陳平老師,在劉邦手下吃香的,在呂后手下喝辣的,在文帝時代又成為大功臣。

這還不是妥妥的人生贏家麼。

那麼,陳平老師是怎麼做到的呢?

鐵錘用三個詞概括陳平的特點:能力卓越;洞察人性;善於隱忍。
陳平首先是個能力卓越的人。

早在家鄉的時候,陳平在祭祀之後為鄉親們分肉,就博得了公平精幹的好名聲。當時陳平感慨,將來如果我能宰執天下,也一定能做的很好吧。

後來在加入劉邦集團之後,陳平六出奇計,為劉邦打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比如利用重金賄賂楚軍散佈流言,離間了項羽帳下范增,鍾離眛,龍且和周殷四大金剛,嚴重削弱了項羽的軍事實力。利用更換招待標準的小伎倆,通過楚國使者之口,讓項羽懷疑范增有二心,逼走項羽手上最大的智囊范增,讓一介武夫項羽徹底成為了孤家寡人。

所有這些,都證明了陳平具有卓越的能力,不愧是和張良並列的兩大謀士。

但是僅僅有能力,是不足以成就陳平的功業的,韓信也很有能力,不是照樣送了命嗎?

比能力跟重要的,是情商!

二,陳平是一個洞察人性的人!

易中天在百家講壇品三國的時候講過,成就大事的英雄一定是洞察人性的人,並且把曹操看做洞察人性的一個表率。

在這一點上,陳平做的絲毫不必曹阿瞞遜色。我舉兩個例子。

一個是給劉邦解決白登山之圍。劉邦被匈奴冒頓單于困在白登山七天七夜,之後憑藉什麼逃脫的呢?憑藉一幅畫,一幅絕色美人圖。陳平戴上金銀財寶,更重要的是,帶著這幅美人圖去見單于的愛妃閼氏,放風說,如果實在不行,劉邦準備用大漢最美麗的女人貢獻給單于,請求放過一馬。閼氏一看畫中女子如此美麗,萬一把本尊送到單于面前,自己肯定要被這個騷貨比下去,於是連夜狂吹枕邊風,放過劉邦一馬,劉邦這才死裡逃生了一回。

第二個例子,是陳平洞悉人性,為自己拆除了一個不定時的炸彈。劉邦重病的時候曾經懷疑樊噲有二心,讓陳平帶兵去把樊噲殺掉。陳平接到命令之後一合計,劉邦要殺樊噲,樊噲是什麼人啊,既跟劉邦是發小,又是呂后的妹夫,如果自己真的把樊噲搞死,呂后妹妹可就守了寡,將來遲早要算賬,自己橫豎躲不過一個死字。於是把樊噲押解到囚車裡帶回京城,讓劉邦自己處置,同時也是給劉邦一個進一步思考權衡的機會。

你看這個考慮多周全!

可是回來的路上劉邦就掛掉了,這下就給陳平出了難題,等於皮球又踢到了自己的腳上。而且陳平又算計到,即使自己沒有殺樊噲,畢竟自己把他給抓了起來,客觀上已經摺了樊噲的面子,樊噲老婆能嚥下這口氣嗎?絕對會在姐姐呂后面前給自己下眼藥。於是乎陳平快馬加鞭順豐快遞來到都城,跪在劉邦靈前哭的像劉備一樣。呂后一看陳平態度這樣誠懇,而且保全了妹夫的性命,沒讓妹妹成為小寡婦,心情很是寬慰。不但沒有拿捏陳平,還給他步步高昇,做到了丞相。

如果不是熟悉人性,沒有這番算計,恐怕陳平早就步韓信的後塵了。

第三,陳平非常能忍。

這個主要體現在呂后執政的時候。

劉邦死後,呂后大權獨攬,重用孃家親人,呂家勢力日漸坐大。後來呂后提議給呂家子弟封侯。當時的右丞相王陵不同意,跟呂后硬頂。呂后回頭問陳平,陳平卻說,當年高祖打下天下,大賞劉家子弟;現在太后執政,給呂家兒郎封侯也是可以的嘛。

你要是呂后,對王陵和陳平會有什麼樣的印象呢。果然後來呂后就把王陵下掉,陳平反而升了半級,從左丞相升為右丞相。

上次的人事研究會散會後,王陵批評陳平沒有堅持原則,因為劉邦當年有言在先,不是劉家人,不允許封侯。陳平笑笑說,在堅持原則上面,我不如你;可是將來在恢復劉家天下上,你可不如我。

果不其然,呂后死掉之後,陳平聯手周勃等老臣,把呂后的政治集團一鍋端,迎來代王劉恆,大漢迎來了文景之治的黃金歲月。

沒有當初的隱忍,怎麼會有這一切呢。

總結:陳平是一個高能力,高智商,能隱忍的開國功臣,所以在西漢初年混得最吃香。實際上,不管在什麼時代,你能有這三個本領,絕對混得好。


鐵錘歷史


韓信性驕不忠,蕭何名重功高,張良無奈半隱,唯有陳平才是謀心之人!

張良之才,在於陽謀,判決形勢,權衡利弊,擇優而事。

陳平之能,在於陰謀,策劃人心,明晰人性,隨欲而行。

顯然,太平盛世,當外敵已除,陳平的作用要顯然高於張良。雖然張良故意不碰軍權,但陳平也是如此,甚至連戰事策略都不涉及,其自保之力,遠遠高於張良數籌。

劉邦顧忌張良,只因張良有奪國之才。所以大坑小坑不斷地挖過來,張良也一來二去地避過去。

但劉邦卻無須小心陳平,因為陳平為其做下許多陰私之事,眾臣也是皆知。如此陰謀狡詐之人,必然無親,無友,無故,無信,無德,斷然不會奪取劉氏江山。若說功名,就算是輔佐另一位,到頭來也不過一相國而已。何況,天下之大,又能誰敢用這一位隨時隨地可以誅心之人臣呢?

張良低調,可是陳平更加低調。陳平的低調就是尸位素餐,整天混日子,大事不管,小事不決,經常是一幅甩手掌櫃的架式。但是,當你真正需要他的時候,他必然會為你露出絕世的鋒芒!

妙計一出,顛倒乾坤!

陳平懶得整那些民生,經濟,事務等瑣碎無比的事情。這更讓統治階級喜歡,一個連自己的勢力網都懶得搭建的謀士,你還能苛求他什麼呢?

陳平只看利益,不看對錯,更沒有忠心。劉邦要樊噲的人頭,OK,我出計策!可真抓到樊噲,陳平就找理由不殺,終其原因,無非不想得罪呂后。因為呂后勢大,呂后年輕,劉邦一死,呂后必當權。果然還沒能把樊噲押到長安,劉邦就崩了。於是順水推舟放了樊噲,還落得一個人情。

呂后死後,陳平明知眾大臣必然反呂,卻也不去做當出頭之鳥,跟在周勃後面順勢而為。

要風頭何用?

劉邦評陳平:“智有餘,然難獨任!”

“難獨任!”,這就是陳平受到當時各帝王信任的最大原因。

太史公評陳平:“非知謀孰能當此者乎?”顯然更進了一層,一是肯定其謀,二則是不是也在暗示陳平的“難獨任”是裝出來的呢?

真正的謀士,從來只把謀劃之才隱藏起來,需要的時候還只表現出來三分左右,比如陳平,比如賈詡。

連自己都謀不到平安逍遙,還算什麼謀士呢?

以謀而論,陳平勝過張良!



亦有所思


陳平這個人兩面三刀,他做事的時候,首先考慮的是自己的利益。

這一點劉邦早就看透了,並且劉邦在去世之前,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的時候,呂后問他陳平等不能獨當大任當宰相。

劉邦告訴呂后,陳平若是當宰相,也就是當個副宰相的料。若是讓他當正宰相,會出亂子的。宰相蕭何和曹參之後,就選王陵為正宰相,陳平為副宰相。這樣安排最妥當。

果然到了劉邦去世,蕭何和曹參這兩人宰相也都去世了之後。

呂后把王陵提拔為了正宰相,把陳平提拔為了副宰相。

呂后掌權了,她開始提拔自己的呂家的人當王。這時候她要和朝中重臣商議這件事,王陵、陳平,還有掌管軍事的周勃都有參與。

呂后知道劉邦活著的時候,和大臣們之間,有個非劉不王的白馬盟誓。

所以,她也只是試探地問問,行就行,不行就不行。

呂后先問王陵,王陵說不可以。高祖活著的時候,和我們喝過馬血,說好了非劉不王,否則,可以起兵讓天下人討伐他。

呂后對這個意見不滿意,她又開始問陳平。

陳平開始表演了,他說高祖當皇帝的時候,可以封劉姓子孫為王,現在是呂后掌權,當然也可以封呂姓子孫為王了,這沒毛病。

周勃也是同意陳平的說法。

這下把王陵氣壞了,高祖屍骨未寒,說過的話還沒幾天,沒想到你們這麼快就忘了。

王陵要給他們絕交。

這件事之後,呂后就把王陵的丞相之職給罷免了,然後讓陳平升為了正宰相。

陳平從此走上人生巔峰,開始幫助呂后打壓劉邦的兒子們了。

大家都知道,呂后掌權的時候,大力提拔呂氏一族,讓自己的侄子呂產,呂碌當了王,還讓他們統領掌管捍衛京城安全的南北兩軍,這都得到了陳平的同意的。

劉邦的兒子們被呂后殺了好幾個,陳平作為宰相也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就當沒發生過這件事。

到了呂后晚年,陳平覺得呂后不行了,他要找新的靠山了。

這時候劉邦子孫的勢力似乎要強大的多,反觀姓呂的就沒有幾個能成才的人。

陳平要為以後的日子做打算,萬一劉邦的子孫重現掌權,他陳平曾經幫助呂后打壓劉姓子孫,到那時候,他還不被劉邦的子孫給滅族呀。

陳平越想越後怕。

所以,在陳平得到呂后去世,劉邦的孫子劉襄在齊地起兵的事情之後,他趕緊做出了一個決定,幫助劉邦的子孫,把呂家給滅族。

結果呂家就是在陳平和周勃的合力之下,被趕盡殺絕的。

呂家被滅族之後,按理說功勞最大的,應該是劉邦的孫子劉襄,畢竟他是第一個站起來反對姓呂的的。

可是,當時的宰相是陳平,太尉是周勃。朝中的事情,他們說了算。他們兩個和朝中官員們一商量,覺得劉襄太猛了,不能立為皇帝。

所以,最終他們只好選擇了劉邦的兒子,皇四子劉恆來當皇帝。

劉恆就是漢文帝,陳平因為擁立新君有功,還是當了大漢的宰相。漢文帝對陳平也是感恩戴德,因為誅殺呂姓子孫,他一點都沒有出力。這就是典型的漁翁得利。

你看陳平他就是一個典型的投機派,幸運的是,每次他都能站對隊伍。像他這樣的人,混跡朝中,肯定是步步高昇的了。


史學達人


陳平臨終前曾經有一段自白:“我多陰謀,是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廢,亦已矣,終不能復起,以吾多陰禍也。”即陳平對自己認識得很清楚,他為人太“陰險”了,而這,也正是他成為漢朝初期“官場不倒翁”的秘訣。

在之前文章中,國史君(國史通論)曾經詳述過陳平的一生,他一開始就留下了“盜嫂受金”的惡名,又是背叛魏王咎、背叛項羽,最後追隨劉邦的“三姓家奴”。在追隨劉邦之後,他離間楚國,讓范增、鍾離眜等人不再受項羽的信任。後來又獻計讓劉邦俘虜了韓信等等,都不能說是一個君子所為。

但是陳平有獨特的不可替代性,他曾經用計替劉邦解了“白登之圍”,後來有“凡六出奇計,輒益邑,凡六益封。奇計或頗秘,世莫能聞也”。而劉邦駕崩前後他又看清楚將來的天下是呂雉的,便沒有遵從劉邦的遺志殺掉樊噲,並且很快投奔到呂雉的陣營(還曾經支持呂雉封諸呂為王),所以他在呂后一朝,仍然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在呂雉死後,陳平又倒向了劉氏,與周勃、劉襄等人共同剷除諸呂,成為文帝朝的功臣。雖然史書沒有記載,但是不立劉襄而立劉恆、處死漢惠帝五個兒子這些事很可能也是陳平的主意。

總之,陳平獨善其身的秘訣就在於見風使舵吧!


國史通論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覺得陳平在官場上官亨通,除了自己的本事、機智、聰明之外,還有一點就是他有小毛病,至少是別人覺得他有小毛病。什麼毛病呢?貪財,還有點投機。為什麼小毛病反而助推陳平的官路呢?

我下面就來分析一下,蕭何、張良、韓信、陳平四人,為什麼最後陳平混得最好。

1、沒毛病的蕭何差點陰溝裡翻船

蕭何人很好,居功不傲、謙虛、低調、儉樸,人又有本事,很完美的一個宰相不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貴為相國,功勳第一,位極人臣,得到百姓的擁護。百姓把你看作好宰相,皇帝怎麼看你呢?你蕭何有何企圖呢?

話說劉邦親征英布時,對後方大總管蕭何不放心了,三天兩頭派人到長安去偵察,看看蕭相國背後有沒有搞什麼陰謀。有個門客暗地裡跟蕭何說:皇上頻頻派人前來,是害怕您利用威望顛覆關中!真是一針見血。蕭何大驚失色,最後門客獻策:用低價購買百姓的田地,自毀聲譽,如此皇帝則無憂了。

果然,劉邦聽說後不由得大笑,責備他與民爭利,不過懷疑之心,也在這聲大笑中煙消雲散了。大家看到沒有,沒毛病的蕭何,要裝出點毛病,皇帝才放心。

2、沒毛病的張良選擇隱退

古人說得好: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特別是一幫武將謀臣,你們打敗敵人了,那麼你們的謀略會對付誰呢?皇帝能不防著你嗎?

張良是韓國貴族出身,對官場的事太瞭解了。他反秦主要是為了復仇,現在復仇的目的完成了,他也不想捲入政治旋渦,索性功成身退,在家搞道家仙學,學習避谷術、引導術,杜門不出。這樣子,劉邦自然放心,不找他麻煩。

3、韓信有大毛病,最後被殺了

我說陳平有小毛病,節節高升。但韓信卻是大毛病,最後被殺了。什麼大毛病呢?首先是在跟項羽的戰爭中,有兩次違抗劉邦的命令,乘劉邦之危,敲榨勒索,這就種下以後被殺的因。其次,在被貶為淮陰侯後,韓信不能控制情緒,往往怨氣外露。比如說,人家樊噲對他挺好,把他當朋友,他卻自恥於與樊噲這種殺豬出身的為友。同時,他還在劉邦面前吹噓自己用兵多多益善等等,你說這個叫人怎麼放心哪!所以最後他被殺了。

4、小毛病的陳平為什麼混得最好

史書說陳平比較貪財,這個我是有懷疑的,但是當時人都這麼看。這個本來應成為汙點的東西,其實恰恰成了陳平的保護傘。我前面說過,蕭何為了自保,要給自己臉上抹黑。以前為秦始皇一統天下的王翦,也是故意求田問舍,裝作很貪財的樣子,才能避免皇帝的懷疑。記住,皇帝怕臣子過於完美,你那麼完美,不是討好百姓嗎,聲望那麼好,你要幹嘛呢?

劉邦這個人很多疑的,但是對陳平他沒什麼懷疑。為什麼呢?因為從一開始,人家就告陳平,說他貪財。對皇帝來說,貪財算什麼屁事,人總要貪點東西吧,你不貪財,莫非你貪權乎?所以陳平不必像蕭何那樣裝,劉邦都不懷疑他。還有陳平這個人比較投機,他跟張良都以智謀聞名,但張良走的路正,陳平走的路邪;張良多陽謀,陳平多陰謀。你比如說呂后要封呂氏為王,王陵一根筋反對,陳平卻說好好好,給你投機倒把的感覺。

其實陳平很了不起,我覺得真實的他,既不貪財,也不投機,是有原則的人。但他能用智慧,把自己置於安全之地,以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君山話史


韓信被滅族,是呂后和蕭何驚怕太子劉盈日後即位後無力壓制韓信而先發制人,劉邦倒不擔心韓信;

蕭何曾坐牢,是因為在關中蕭何的名聲比劉邦還高,丞相威望高過皇帝,這就迫使蕭何不得不主動犯罪消弱自己的名聲,接受自己和劉邦在關中的名聲倒置問題;

張良功成身退,是因為張良一心恢復韓國,卻因為和劉邦接觸過多而被項羽滅韓,韓國國滅張良才輔助劉邦,項羽一死張良就隱退,張良輔助劉邦並非真心,僅僅是為韓國向項羽報仇;

陳平,雖然有著妙計的名聲,但並非真正的大局謀略者,只是著眼於解決實務的謀士,更無戰功。蕭何、韓信、曹參、周勃、樊噲等人的影響能力都比陳平大。陳平真正刷聲望是諸呂之亂中的謀略角色。

即:陳平在諸呂之亂中所起的作用,奠定了他在歷史中的地位,而非輔助劉邦爭奪天下。

陳平的履歷:

1、魏咎時官職太僕,後逃亡;

2、項羽破秦入關中後被封為平爵卿,劉邦奪取關中後項羽任命陳平為信武君,因擊降殷王,被封都尉,因劉邦攻下殷,陳平逃離項羽;

3、跟隨劉備時,官職為都尉,職務為參乘,管理護軍;

4、彭城之敗後,劉邦封陳平為亞將,歸屬韓王信,駐守廣武;

5、周勃、灌嬰彈劾陳平,劉邦改外派的陳平,改為守衛將領:由亞將,調任護軍中尉;這意味著陳平絕無建立軍功的機會;

6、在劉邦擒拿韓信、改韓信為淮陰侯時,陳平從護軍中尉被封戶牖侯,護軍中尉保持不變;

7、白登之圍後,劉邦封陳平為曲逆侯;

8、劉邦死後,被呂后從護軍中尉提升為郎中令,繼續護衛皇帝職責;

9、漢惠帝6年,因曹參去世,王陵為右丞相、陳平為左丞相;

10、王陵反對呂后專制,陳平支持呂后專制,因此晉升為右丞相;

11、因剛即位的漢文帝不信任,陳平以功績不如周勃為由,推薦周勃為右丞相,讓周勃成為漢文帝打擊的目標;

小結:陳平先後跟隨的君主有:魏咎、項羽、劉邦、漢惠帝、呂后、漢文帝,其行事原則是:見風使舵、順勢而為。見勢不妙,就逃離魏咎、項羽;以常年擔任護衛而非在外建功立業來寬慰劉邦、呂后以表達自己不反的中心——劉邦時擔任護軍中尉,呂后時為郎中令;呂后得勢,就擁護呂后;呂氏無能,就支持劉氏;針對漢文帝擔心被奪位,以退為進,讓周勃擔任右丞相正面剛漢文帝,躲在成為漢文帝打擊對象周勃的身後。

從劉邦評價看陳平

劉邦對陳平的評價是:“智有餘,然難以獨任”。優雅的文字背後,是劉邦對陳平的防備。

可以說,劉邦對陳平的防備,比韓信更甚。陳平先後背叛魏咎、項羽,原因是形勢不利,這給人陳平不忠心、小人的形象。這就是為什麼在周勃、灌嬰的勸說後,劉邦一直讓陳平擔任護軍中尉到自己死為止。

劉邦不敢讓陳平擔任率軍作戰的將領,而是讓陳平長期擔任沒有建功立業機會的護軍中尉,如此一來,陳平想反叛的機會非常小。劉邦緊緊的綁牢陳平,不給陳平在自己形勢不利時逃走的機會。

劉邦死後,陳平因為執行劉邦殺樊噲的命令而得罪樊噲,為了生存,不得不一心向呂后靠攏,通過擔任郎中令繼續表達向呂后效忠的心願,延續劉邦綁定模式,取得呂后的信任。在呂后執政時期,更是支持呂氏為王等大力支持呂氏。但呂氏在呂后死後的不當操作,讓陳平為生存不得不選擇劉氏。

總結

陳平反覆小人形象,讓他不得不以護軍中尉長期綁定在劉邦身邊,失去建功立業機會。生存,是陳平在跟隨魏咎、項羽、劉邦、呂后、漢文帝時最核心的動力。

但劉邦通過緊緊綁定陳平的方式,禁絕了陳平反叛的機會;呂后和漢文帝,是陳平主動投靠的。陳平出賣王陵,獲取了呂后的最終信任,從而擔任右丞相;陳平出賣周勃,以退為進,獲取了漢文帝的信任,獲得善終。

可以說,陳平是秦漢時期最典型的實用主義者。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
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漢高祖劉邦在回答自己為什麼能得天下說道:“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這三個人便被稱為“漢初三傑”。然而,能力越強,功勞越大,越容易被君王猜忌。面對著隨時落下來的屠刀,三個人的對策各有不同。其中,最蠢的就是韓信。他雖然是軍事天才,但在政治上完全就是個白痴。韓信確實是暗通已經反叛的陳豨,甚至妄圖假傳詔書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隸,打算髮動他們去襲擊呂后和太子。從這個角度來說,韓信死的不冤枉。面對著對自己疑神疑鬼的漢高祖,蕭何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做到了處變不驚,不動聲色,虛懷若谷,從善如流,化險為夷,最終倖免於難。至於張良,深諳功成身退的道理。早在劉邦讓他“自擇齊三萬戶”的時候,就婉言謝絕。功成名就的張子房,在劉邦當皇帝以後形同隱居。最後在保護太子上起到了作用,又得到了呂后的尊重。這樣,漢初三傑,除了韓信伏誅,蕭何、張良都成功的躲過了漢高祖劉邦的屠刀。

其實,相比於這三個人,陳平在劉邦集團的作用,也不容忽視。而劉邦似乎從來沒有猜忌過陳平,到了呂后時期,陳平因為無條件支持呂后受到青睞。等到孝文帝,陳平成功的做到了宰相的位置。

據說海上有一種耗子,能夠預知那艘油船不沉。而陳平似乎也有這種本事,每次總能在危急關頭及時的改換門庭。陳平的一生,為了達到目的,溜鬚拍馬、見風使舵、三心二意,不擇手段,應該說是有理想沒有原則的人。

陳平自稱:“我多陰謀,是道家之所禁。”倒是說了實話。

陳平最初是前往臨濟投奔魏王。後來,魏王根本就不聽陳平的意見,加上又有人說他的壞話。更主要的應該是,陳平看到項羽勢頭兇猛,是各軍團中勢力最強的一支,就轉投那裡做謀士。很快,陳平就發現項羽雖然英勇善戰,但是不具備擁有天下胸懷和抱負,為人剛愎自用,不喜接納人言成不了大器。在鴻門宴上見到劉邦以後,認為劉邦將來必成大器,馬上就有了改換門庭的想法。而且,雖然身在楚營,心早就向著劉邦了。當時劉邦被項羽扣住,形同階下囚。陳平設計,最終使劉邦逃出牢籠。很快的,項羽因為別人的過失遷怒陳平,陳平被項羽邊緣化,陳平甚至感覺到了生命危險。於是馬上掛印封金,腳底抹油就溜了。

經過一番談論,劉邦果然十分器重陳平。劉邦破例任陳平為都尉,留在身邊做參乘,並命他監護三軍將校。初來乍到的陳平受到優待,引起劉邦其他將校的不滿,紛紛跑到劉邦跟前說陳平的壞話。說陳平不過是個花瓶子,不一定真有本事。而且先是在魏國不受重用,然後去了項羽那邊,也混不下去,這才到了咱們這邊,得大王恩寵,才有了現在的地位。而且在家鄉名聲就不好,跟他嫂子私通。而且,到了漢營收取賄賂,,送得多的就給好處,送得少的就給予打擊。

如果說“盜嫂受金”屬於個人品行問題的話,那麼陳平一再改換門庭,則事關忠誠了。因此劉邦不得不問。這個時候,陳平臉不紅心不跳的告訴人們,品行和能力是可以分開的。既然別人不重用我,我當然可以另找東家。我只身一人,沒有錢怎麼過日子。劉邦果然馬上就疑慮頓消,對陳平倍增好感。這也說明為什麼劉邦能夠成功,實用至上,只要對自己有幫助就行。

陳平沒有讓劉邦失望。他六出奇計,為劉邦最終平定天下立下汗馬功勞。正如劉邦因為實用重用陳平,而陳平的奇計也是隻問目的,不擇手段。最典型的是滎陽之戰,為了達到目的,他竟然派出2000婦女出陣,一批一批地從東門出去,把項羽的軍隊吸引到東門,劉邦則趁亂從西門逃脫。目的是達到了,但是那些婦女的遭遇,大家腦補一下吧!

臨終之前,劉邦感覺到呂后勢力太大,深怕她跟她妹夫樊噲串通一氣,危害劉姓江山,決定派陳平去誅殺掉當時還在前線領兵平的叛樊噲。老謀深算的陳平,已經預感到改朝換代的時候來了。一旦劉邦逝世,那麼朝政大權一定會落到呂后的手裡。老劉家這條船,隨時都有傾覆的可能。如果自己依照劉邦的指令,誅殺掉樊噲,簡直就是自己拿刀抹自己的脖子。到了前線,狡猾的他只是把樊噲綁上囚車,送到長安,由劉邦自己處置。才走到一半,就聽到劉邦去世的消息。陳平馬上不管不顧跌跌撞撞地跑入宮中,跪倒在漢高祖的靈前,放聲大哭。呂后姐妹聽說樊噲沒死,都鬆了一口氣。陳平請求留在長安,呂后也答應了。陳平從而避免了一場滅頂之災,再次保全了自己。就這樣,陳平由劉邦身邊的重要謀士,華麗的轉身為呂后的——“走狗”,從後來的事情看,這兩個字還是準確的。漢惠帝去世之後,呂后稱制,行天子之權,想要背棄劉邦的“白馬之盟”,立孃家呂氏諸兄弟為王,陳平積極表態,賣力討好呂后。呂后先後立呂氏家族四人為王、六人為侯,陳平都一一順從。

只為自己利益權勢著想的陳平,從來都是三心二意,兩面三刀的傢伙。他既然能背棄劉邦的“白馬之盟”,自然也不會對呂氏有什麼什麼忠心耿耿、忠貞不渝的高風亮節。漢高後八年呂后病重,陳平再次意識到,呂后這些年來大權在握,一手遮天,但是這棵多年來遮住劉家天空的大樹,馬上就要倒塌,劉氏皇族馬上就要崛起。要想保全自己,就要積極消滅諸呂,連根刨掉,永絕後患,以此作為取悅劉氏皇族的進身之階。呂后病逝,齊王劉襄率先發兵,,陳平和周勃趁機裡應外合,策劃了一場政變,盡除諸呂,然後迎取代王劉恆進京為帝,這就是文帝。現在,陳平搖身一變,從一個“呂黨”變成了劉氏社稷的一大功臣。

陳平早年為鄉親們分肉的時候,被鄉親們稱讚說陳平做的很好。陳平大言不慚的說,如果日後讓我做宰相治理天下,和今天分肉做的一樣好。到了孝文帝時期,也就是陳平最後的歲月了,陳平真的做到丞相。

陳平作為一個政治上的投機分子,依靠對政治氣候極其敏感,而反覆無常,確實是做成了政治鬥爭的一個“不倒翁”,他沒有對任何一個主公善始善終過。魏王、項羽,劉邦和呂后,無一例外。

在項羽陣營的時候,暗中幫助劉邦逃走;預感到劉邦要完,開始考慮投靠呂后;呂后病重,陳平則開始考慮誅滅諸呂,投身劉氏皇族了。

也許,陳平算是一個成功人士。但是他絕對不是一個值得信任的人。如果發生在民族危亡的年代裡…………


七世貓哥


陳平出道晚,年齡比以上諸位都比較小,而且跟劉邦混的時間比較短。建國以後,陳平封侯排名靠後,在後期才真正顯現光芒。

一、漢初三傑地位無可替代

陳平相對於韓信、張良、蕭何等三傑,年齡尚淺,性格輕浮,做事不穩,閱歷不足,參加革命的時間不長,資歷和名望無論是在劉邦內部,還是在天下間,都不足以成為劉邦的棟樑之材,更別提心腹大患了。



漢初三傑是一個地位的象徵,一個能力的標榜,一個功勞的記錄簿。不是有兵有地的七大異姓王可比擬的,也是豐沛嫡系們望洋興嘆的存在。劉邦視其為肱骨,韓信統領漢軍百戰百勝,張良決勝於千里之外,蕭何是安定天下和後方的治政能臣,這都是劉邦爭奪天下最需要的人才。

而陳平的到來,是錦上添花,但只能出一些陰謀詭計,對於大局只能推波助瀾。漢初三傑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陳平這類人才雖然不多,但是也不缺,對於戰局的影響並不是很大,所以陳平的作用在楚漢戰爭時是有限的。



二、陳平給劉邦的三個人情

陳平在鴻門宴上見過劉邦,就認為劉邦必成大器。鴻門宴結束後,劉邦雖被封王,但是被項羽軟禁,必須跟隨項羽左右,可謂是有名無實。張良和陳平也有交情,兩人設計了一場大戲,讓項羽放劉邦去漢中。劉邦心裡可是記著陳平這個大人情。

劉邦還定三秦時,陳平立馬從楚國陣營逃跑到劉邦陣營裡。劉邦要打造任人唯賢的形象,又要做好加速楚國人才流失的工程,便拜陳平為都尉,地位驟升。陳平成為了劉邦的謀士,掌管了劉邦的黑暗力量-間諜。但由於陳平不是劉邦嫡系,又是西楚過來的,在劉邦內部地位受到質疑。



陳平第二個人情就是反間西楚君臣,救劉邦一命。劉邦被楚軍困在滎陽一年,項羽又不同意和談,情勢岌岌可危。陳平挺身而出,先是動用4萬斤黃金買通楚軍將領,離間項羽與大將鍾離昧。然後派使者出使楚營,演出一樁雙簧,再度成功離間項羽與首席謀士范增。這兩步從內部打垮了楚軍的團結。第三步,同時用詐降、美人計、金蟬脫殼三大計策,讓劉邦等一眾將相逃出生天。

陳平第三個人情就是在白登之圍。劉邦被匈奴大軍圍困了七天七夜,指望不了沛縣的那幫老兄弟了,陳平再出美人計,打起了匈奴王后的主意,結果枕頭風一吹,讓劉邦再次逃出生天。



可以說,這三個人情都對劉邦有著救命之恩。只要陳平不謀反,劉邦必要保他一世的榮華富貴。

三、陳平的缺點是劉邦可控的

這小子雖然一肚子壞水,但很對劉邦的胃口。一來陳平油嘴滑舌,最能討劉邦的歡心。二來兩者都愛黃老之術,政治主張相投,陳平是劉邦治國的幫手,尤其是剪除異姓王行動。三來陳平和劉邦性格很像,都不喜愛從事農業生產,都有一顆逐夢的心。

在劉邦的眼裡,陳平是一塊未雕琢的璞玉,需要時間來加以培養。從陳平投劉邦開始,劉邦就把陳平帶著身邊,培養這個有前途的年輕人。



尤其是張良退隱後,陳平替代了張良的位置,開始開啟了他的光芒。在日後的論功行賞上,將昔日與洛陽並肩的曲逆五千戶封給了陳平。

劉邦寵陳平,讓陳平遭到了沛縣老兄弟們的妒忌。周勃、灌嬰等人在劉邦面前進饞,說陳平盜嫂受金,品行不端,不可重用。但在魏無知的勸言下,意思表明了:現在是戰爭的關鍵期,要不拘一格降人才。劉邦最終還是重用了陳平。



這件事給劉邦一個壞印象:陳平這小子性格輕浮,做事不夠穩重,日後要好好敲打一下,暫時不能重用。陳平的升遷之路經歷了一道難關,資歷還是需要慢慢熬的,不能像韓信那樣一飛沖天。

陳平有著戰略家級別的敏銳洞察力,比起張良也只差一籌。張良畢竟還是有名師帶進門,難能可貴的是陳平無師自通。楚漢戰爭的尾端,陳平能抓住時機,設計封韓信為齊王,再利用韓信殺項羽,最後設計陳州捉韓信,一套這一套,不得不說陳平太優秀了。



在劉邦彌留之際,要為帝國選擇輔政大臣。首席是蕭何,次者曹參,然後說到陳平,評價其為“智有餘,然難獨任”。不過有穩重的王陵幫他,還是可以勝任的,可見陳平在劉邦心目中是可控的。



四、陳平在後期成為了政治老油條

陳平很會搞關係,在劉邦這個大腹黑的薰陶下,迅速成為了官場上的老油條。以前周勃等人詆譭他,他並不計較,反而不計前嫌地與沛縣兄弟團搞好關係。

比如智釋樊噲這件事,一來完美解決劉邦交代的任務,二來搞好了樊噲等沛縣兄弟團的關係,三來得到了呂后的賞識,可以說又是一個一石三鳥之計。這件事情也成為了陳平在呂后執政八年時的政治資本。



呂后病逝,西漢王朝的繼承又出了問題,是劉氏延續,還是呂氏取而代之?在當時又是一個極為棘手的站隊問題。陳平與周勃聯手,快刀斬亂麻,直接將呂氏清除,擁立文帝即位,成為了從龍之臣,陳平再次高升,成為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

陳平又在丞相上玩了一手,資歷不足為由,將右丞相讓給了周勃,自己做左丞相。事後,文帝考察兩位執政能力,陳平與周勃的能力高下可見一斑,陳平為周勃說好話,周勃就坡下驢,辭了丞相之職,陳平成為了唯一的丞相。



陳平由一個舉止輕浮的小子到大漢王朝的頂尖棟樑,劉邦在地府裡也要慶幸自己培養了這麼優秀的人才,為漢室傳承,國家安定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慵懶國王


陳平是西漢開國功臣,某種程度可以說是除了蕭何、韓信、張良之外最有名的開國功臣了。史載他六出奇計幫劉邦打天下、安天下,從中也可以看出此人的能力有多強。按理說,這麼有能力的人應該逃不過劉邦的屠刀的。畢竟西漢的開國功臣能不受打壓的的確不多,而陳平卻不退還升,後來還拜相封侯(劉邦死後),這樣來看的確很牛。但我個人認為陳平能這麼牛,有其個人特殊原因和特殊優勢。

首先,也是最要緊的一點,就是大BOSS劉邦對陳平的看法是什麼。如果劉邦認為你威脅很大,你陳平縱使再牛,估計最多也只能做到張良那樣隱退山林,甚至可能想功成身退都很難。在史記高祖本紀中就有劉邦對陳平的評價:“陳平智有餘,然難獨任”。可以看出劉邦對陳平的看法很明確,這是一個智謀型的輔助人才,但是沒有獨擋一面的領導能力。也正是出於這種看法,劉邦對陳平在使用上也基本是一個幕府謀士的定位,同樣的在漢初劉邦清除打壓開國功臣時,對陳平的危險等級評估估計也沒有特別高(主要是韓信等人的威脅太大了,你陳平當然先放一放)。

其次,陳平個人一些特殊特點導致劉邦並不急於拿陳平來開刀。一是陳平的個人道德被當時的世人所詬病,典型的是他剛開始進入劉邦集團時,就有人質疑他盜嫂受金。當然你可以說這種東西無關緊要,劉邦本人還流氓出身呢。但是打天下的時候或許可以說以才為先,但是當時漢帝國已經建立的情況,你要跳出來反叛,首先就有強大的大義名分的壓力,再加上個人道德有把柄的話,你的號召力就會大打折扣。你看蕭何後來為了躲避劉邦的屠刀,不也用了受賄自汙的手段嗎?二是陳平在漢初的開國功臣集團中應該算是一個“孤臣”,沒有多少自己的勢力班底。剛才講的劉邦對陳平的定位就是一個類似張良的謀士,所以陳平手裡是沒有軍權的。再加上剛才說了陳平的個人道德被同僚質疑,可以想見陳平在劉邦集團內部的號召力也很有限。更厲害的是劉邦用人很絕,既然你陳平有才,同僚又不認可他,乾脆你陳平就來任護軍中尉,專門監督諸將(得罪同僚的事就讓你來幹),可以想象陳平估計是開國功臣裡最沒有朋友的了。從這些陳平的個人特色來看,劉邦對他的危險係數評估也應該是大大降低了。

第三,陳平個人在漢初的定位和發揮也的確很出色。西漢開國的時候,功臣首推漢初三傑,同時以韓信為首的異姓諸侯王也時刻讓劉邦感到威脅。張良功成身退之後,能為劉邦出謀劃策消除這些威脅的頭號人選就是陳平了。雖然殺韓信的是呂后和蕭何,但是用計謀把韓信從楚王的位置上拉下來並抓回長安,使韓信變成沒牙的老虎就是陳平的功勞。由此可見,當時陳平不僅因為上訴的兩個原因使劉邦的屠刀沒有對著他,反而讓自己成為劉邦的屠刀。因為只有你在大BOSS劉邦那裡還有利用價值你就是最安全的。

最後,陳平在呂后集團中也結了善緣。劉邦在臨死之前曾讓陳平去除掉統兵出征的樊噲,但是陳平的政治智慧和手段非常高明,他沒有死板的立即處死樊噲,而是把他押送入京讓劉邦自己去處置。而當路上聽說劉邦駕崩後,立馬先行入京借哭靈的機會把自己保全了樊噲的消息透露給了呂后,在呂后那裡賣了好,因為樊噲的老婆就是呂后的妹妹。這也就為陳平自己在呂后當權的時候的安全上了保險。

綜上,陳平能在漢初的時候躲過政治清洗有其個人特有的原因,這些原因是不可複製的,所以即使漢初三傑或者漢初的其他開國功臣都是牛人,但是他們的結局也很難做到陳平那麼好。

個人觀點,不足之處,多多見諒,歡迎點評。


圍爐品茗人


館主來了,我是無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其實無月在前陣子也想過。之前回答過關於韓信、蕭何、張良三人不同結局的問題,回答的時候,也想到了陳平這個人,他也很貪戀權柄,可卻順風順水,這樣的另類,是值得思考的。

無月想了想,覺得可能是因為以下幾個原因:

功勞不是最大

陳平的功勞其實挺大,但還是不夠大。

劉邦曾經說過,“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從這裡可以看出,在劉邦眼裡,這三人分別在三個方面做到了第一,因此這三個人的功勞都是分別最大的。

而陳平呢?陳平主要的工作是謀士,但相比張良,則還是差的遠了一些。

所謂槍打出頭鳥,並未做到第一的陳平,自然少了一些被當做靶子的機會。

根基也不夠深

劉邦起事靠的是沛縣集團,這幫老夥計幫劉邦打下江山,無論是在朝堂上,還是在漢軍中,都擁有極高的威信,有一定的擁護者,這是為統治者所忌憚的。

而陳平是從楚軍半路投靠劉邦的,平時主要是給劉邦出主意,也不帶兵打仗,對劉邦的威脅自然就小了很多。

見風使舵,足夠機靈

這是陳平得以在充滿風險的政治生涯中得以保全的最關鍵原因。

陳平懂得主上的心思和喜好,總是瞅準風向,選擇勝利的一方站隊,因此得以保全自己。


從陳平智釋樊噲這個故事就可以看出陳平這個人的心思有多玲瓏了。

公元前195年,高祖劉邦擊敗叛軍英布歸來,創傷發作病倒了。剛回到長安,又聽說燕王盧涫叛變,就派樊噲以相國的身份率軍去討伐。樊噲走後,有人對高祖說:“樊噲跟呂后串通一氣,想等皇上百年之後圖謀不軌。皇上不能不早加提防。”高祖對呂后干預朝政,早已不滿,聽說呂后又跟她妹夫樊噲串通一氣,立時覺得情況嚴重了,他決意臨陣換將,與陳平計議此事,最後,採用陳平的計謀,以陳平的名義前往樊噲軍中傳詔,在車中暗載大將周勃,等到了軍營裡,才宣佈立斬樊噲,由周勃奪印代替。

高祖要陳平儘快地把樊噲的頭取來,讓他檢驗。陳平、周勃當即動身,在途中邊走邊細心合計。陳平說:“樊噲是皇帝的老部下,勞苦功高。況且他又是呂后的妹夫,可以說是皇親國戚,位高爵顯。眼下,皇帝正在氣頭上,萬一他後悔了,我們怎麼辦?再說皇帝病得這麼厲害,再加上樊噲是呂后的妹夫,她們姐妹二人必然會在皇帝身旁搬弄是非,到那時難免會歸罪於咱們兩人。”周勃一時沒有了主張,便問:“難道把樊噲放了?”陳平說:“放是不能放的,咱們不如把他綁上囚車,送到長安,或殺或免,讓皇上自己決定。”周勃也認為這是個好主意。到了樊噲的軍營前,陳平命人築起一座高臺,作為傳旨的地方,另外又派人持節(一種信符)去叫樊噲。樊噲得知只有文官陳平一個人前來,認為只是傳達平常的敕令,也沒多想,立即一個人騎馬趕來接詔。

不料,臺後忽然轉出武將周勃,當即將樊噲拿下,釘入囚車。周勃又立即趕到中軍大帳,代替樊噲,由陳平押解囚車返回長安。當走到半路,陳平忽然聽說劉邦病故。他想:朝中必然由呂后主持政事,這可糟了。唯一可喜的是,幸虧先前未斬樊噲,還好向呂后交待。可即便如此,也怕夜長夢多,會有人在呂后面前說他的壞話,一定要先趕到長安,把自己的事解釋清楚。他立即策馬趕往長安,路上遇到使者傳詔,讓他屯戍滎陽。

於是,他又生一計,跌跌撞撞地跑入宮中,跪倒在漢高祖的靈前,放聲大哭,邊哭邊說:“您讓我就地斬決樊噲,我不敢輕易處置大臣,現在已經把樊噲押解回來了。”這明明是說給活人聽的,是在向呂后表功。呂后姐妹聽說樊噲沒死,都鬆了一口氣。看著陳平淚流滿面的樣子,就寬慰陳平。陳平又趁機請求留在長安,呂后也答應了,還拜他為郎中令,輔助新皇。


以上為無月個人觀點,原創作品,請勿抄襲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