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羅霄不死,那麼他能當大將嗎?

用戶1620321357829冰


羅霄即羅炳輝。對於年輕人來說,羅炳輝(羅霄)這個名字可能有點陌生。羅炳輝是雲南省彝良縣人,是電影《從奴隸到將軍》裡面主人公羅霄的原型。



先來看一則1935年2月蔣介石在《民國日報》上面刊登的懸賞通告:“生擒周恩來、張國燾者各獎五萬元,獻首級者各獎三萬元;生擒羅炳輝者獎八萬元,獻首級者獎五萬元”。

再來看看羅炳輝的“綽號”:“羅炳飛”、“大肚羅漢”、“神槍手”、“神行太保”、“子彈不敢碰的軍神”……

再來看看羅炳輝的傳奇:歷史上,古今中外,一箭雙鵰已然是奇蹟。抗日戰爭時期,羅炳輝一顆子彈打中四個鬼子,三死一傷。碾壓所有歷史,成為神槍手鼻祖,傳神射擊中的傳奇!

再看看羅炳輝的職務:第三次反圍剿戰役時,羅就已經是紅12軍軍長,長征途中率紅九軍團參加經典戰役“四渡赤水”時,已然是軍團長。

再來看看十大將軍排名:粟裕、徐海東、黃克誠、陳賡、譚政、肖勁光、張雲逸、羅瑞卿、王樹聲、許光達。

紅軍長征時期,羅炳輝任紅9軍團軍團長時。當時十大將的軍職是:粟裕,紅十軍團參謀長;張雲逸,紅8軍團參謀長;徐海東任紅二十五軍軍長;陳賡,紅軍第一師師長。


1、1955年,授予紅軍長征前後幾位軍團長(健在者)軍銜如下:紅一軍團長林彪:開國元帥;紅二軍團長賀龍:開國元帥;紅三軍團長彭德懷:開國元帥;紅五軍團長董振堂:陣亡;紅六軍團長蕭克:開國上將;紅七軍團長尋淮洲:陣亡;紅八軍團長周昆:失蹤;紅九軍團長羅炳輝:病逝;紅十軍團長劉疇西:被俘遇害;紅十五軍團長徐海東:開國大將。因此,當年羅炳輝如果健在,論資歷軍銜應該是大將。

2、羅炳輝病逝時,時任新四軍第二副軍長兼山東軍區第二副司令員。當時張雲逸擔任新四軍第一副軍長兼山東軍區第一副司令員,王樹聲任中原軍區副司令員兼第一縱隊司令員。當時的山東軍區實力遠超中原軍區,新四軍副軍長的職務高於中原軍區第一縱隊司令至少一個級別。故,如果羅炳輝活到1955年授銜,他也應該排王樹聲之前評為大將。


羅炳輝將軍是建國後中央軍委認定的36名當代軍事家之一,其他35名軍事家既包括黨和國家領導人如毛主席、周總理、鄧小平、李先念、楊尚昆等,也包括十大元帥、十大將軍。還包括我黨我軍早期犧牲的高級將領,如羅炳輝。


直隸壺公


電影《從奴隸到將軍》的羅霄,原型是羅炳輝。1946年6月羅炳輝病逝,時任新四軍第二副軍長兼山東軍區第二副司令員。

如果羅炳輝不病逝,只要在解放戰爭中正常發揮水平,當大將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

我爺爺曾經給羅炳輝當過衛隊長,他說過:只要羅炳輝不死,一定是大將。

1,羅炳輝病逝時,當時的十大將的軍事職務對比。

十大大將排名:粟裕、徐海東、黃克誠、陳賡、譚政、肖勁光、張雲逸、羅瑞卿、王樹聲、許光達。

如果羅炳輝活到大將授銜時,應該緊排在張雲逸之後。

羅炳輝病逝時,當時張雲逸擔任新四軍第一副軍長兼山東軍區第一副司令員,王樹聲任中原軍區副司令員兼第一縱隊司令員。

當時的山東軍區實力遠超中原(河南)軍區,新四軍的副軍長的職務也高於中原軍區第一縱隊司令(相當於師長。當時的縱隊人數差異很大)。

所以羅炳輝排在張雲逸之後是一點問題沒有的。

2,羅炳輝病逝前的最後一次大戰役

1946年1月,羅炳輝指揮山東野戰軍第二縱隊(相當於1個軍),在友軍配合下,進行棗莊反擊戰,殲滅國民黨軍2.8萬餘人。

1945年10月-12月,華中軍區副司令員粟裕指揮高郵戰役和隴海線徐海段戰役,殲滅拒降日偽軍2萬餘人。

1945年9月-10月,陳賡指揮太嶽縱隊參加上黨戰役,共殲敵1萬4千餘人。

此時,羅炳輝和粟裕、陳賡的戰績相比,毫不遜色。

3,羅炳輝在紅軍時期的職務是紅九軍團軍團長

1930年6月,紅四軍在長汀整編,成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路軍,不久改稱紅一軍團。紅一軍團總指揮朱德、政治委員毛澤東。紅一軍團下轄三個軍:

紅四軍,軍長林彪;

紅三軍,軍長黃公略;

紅十二軍,代軍長羅炳輝。(這時的羅炳輝職務僅比林彪稍低一點。)

1932年3月,林彪任紅1軍團總指揮(後稱軍團長)。

1933年10月28日,羅炳輝任紅9軍團軍團長。

當時十大將的軍事職務:

1934年11月,粟裕任紅十軍團參謀長。

1934年10月,張雲逸任紅8軍團參謀長。

1935年9月,徐海東任紅二十五軍軍長。

1935年12月,陳賡任紅軍第一師師長。

因為羅炳輝的紅9軍團編入了張國燾的左路軍,所以有一段時間,羅炳輝的升遷速度慢了一點。

4,抗日戰爭時期的羅炳輝

1937年12月,羅炳輝任八路軍副參謀長。

1938年9月,羅炳輝任新四軍第一支隊副司令(第一支隊司令是陳毅)。

1939年,羅炳輝任新四軍第五支隊司令(相當於旅長)。

5,早年的羅炳輝

羅炳輝於1897年12月22日,出生於雲南彝良縣大河鄉偏坡寨的一家漢族農民家庭。他祖上在清朝湖廣填四川時移民到四川,後搬遷到彝良。

羅炳輝出生時,因為父母勤勞,從貧農變成了中農,有一點自己田地,還做小生意。羅炳輝小時候還讀過3年私塾。後來因為被土豪敲詐,羅家又家道中落。11歲的羅炳輝膽量過人,敢跟土豪們論理。

辛亥革命後,羅炳輝去昆明當兵,正好參加了蔡鍔領導的護國軍。

羅炳輝當兵期間,雲南彝良縣的惡霸欺壓他的家人,母親被毒打氣瘋慘死,父親被誣告入獄,家產被炒,兄弟們被通緝逃亡。

後來,羅炳輝不滿唐繼堯的腐敗,參加了孫中山的北伐軍。

1926年,羅炳輝成為北伐軍第三軍軍長朱培德的警衛營營長。

1928年,羅炳輝被遣散回家,坐的船觸礁沉沒,300個滇軍遣散士兵全被淹死。所幸羅炳輝被友人相約耽誤了乘船而躲過一劫。

1929年,羅炳輝到江西吉安但任靖衛剿匪隊長,後參加紅軍。

本人是沂藍書院趙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現代史,繼承章太炎學派唯識史觀學說。


沂藍書院趙月光


羅霄是1979年上映的國產影片《從奴隸到將軍》中的主人公,他的原型就是我國紅軍將領中的“牛人”——羅炳輝。

說到“羅炳輝”的“牛”,我們先來看一則啟事:

周恩來、張國燾,“生擒者各獎五萬元,獻首級者各獎三萬元”;羅炳輝,“生擒者獎八萬元,獻首級者獎五萬元”。

這是1935年2月蔣介石在《民國日報》上刊登的一則懸賞啟事,羅炳輝的賞額居然比周恩來的還要高。

其實羅炳輝也是苦出身。1897年12月他出生在雲南彝良的一個貧苦農民的家裡,從小就幫人放牛,生活十分艱苦,但他的性格卻非常剛烈。

11歲時就敢和當地的劣紳爭辯論理;18歲時又瞞著家人去昆明參加了滇軍。

也就是從那時起,他開始了自己“從奴隸到將軍”的傳奇生涯。

羅炳輝在滇軍中參加過很多戰役,從討袁的護國戰爭,到東征、北伐都有他戰鬥的身影和戰績。

他能吃苦,能打仗,而且又很會打仗,所以他很快就從一個小小的士兵一路升到了營長。

後來他結識了已經成為中共黨員的朱德,逐漸認識和接受了共產黨的思想和主張,在1929年7月秘密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並在這一年的10月率領他的江西吉安靖衛大隊起義,加入了中國工農紅軍。

羅炳輝在紅軍中有許多的綽號,比如“羅炳飛”、“大肚羅漢”、“神槍手”、“神行太保”、“子彈不敢碰的軍神”等等。

不過說起羅炳輝的神槍,還真不是蓋的。

據說,在抗戰中他曾經用一顆子彈幹掉了三個日本鬼子,還叫第四個受了傷。很難想象吧?

因為子彈是先穿過了前兩個鬼子的喉嚨,又掀掉了第三個鬼子的天靈蓋,最後鑽進了第四個鬼子的胳膊。

這槍法夠牛吧。

在新四軍裡,粟裕也堪稱是槍法如神,所以陳毅就想讓粟裕跟羅炳輝比試比試,結果粟裕連聲說不敢,甘拜下風。

羅炳輝不僅有“一槍打了三個半”、“深夜林中擊獾子”的“神槍”和“神耳”,最絕的是他的“神行”。

第三次反“圍剿”時,羅炳輝是紅12軍的軍長,為了吸引敵軍的十幾萬主力,將紅12軍誤認為是紅軍的主力。

他命令全軍拉長隊形,行軍時用樹枝拖拉地面,弄成塵土飛揚的樣子;宿營時要增設土灶和大號房子。

同時他帶著部隊在綿延起伏的山嶺間,看哪座山高,就爬哪座山,用他的話說是要“累死這些王八蛋”。

就這樣敵軍被紅12軍牢牢地牽著,抗著笨重的裝備,在崇山峻嶺中來回地跑了半個多月,才回過味來,知道上了當。

可此時敵軍已經被累成了狗,早已無心再戰了,使紅軍抓住戰機,一舉擊潰了敵軍7個師,徹底粉碎了敵人的第三次圍剿。

氣得老蔣直罵:“誰這麼缺德,把國軍肥的拖瘦,瘦的拖垮。”

羅炳輝和他的部隊,在當時被稱作是攻不破的“羅炳輝防線”。

長征中,作為軍團長的羅炳輝,帶領他的紅九軍團屢次出色地完成了迷惑和牽制敵人的任務。

不僅保證了遵義會議的勝利召開,還成功地掩護了中央機關和紅軍主力的北上。

尤其是在四渡赤水時,由於他們佯裝主力,在烏江以北的金沙和馬鬃嶺一帶成功地“牽走”了敵軍,使中央紅軍有充足的時間在烏江上搭建浮橋,順利地渡過了烏江。

但紅九軍團卻因敵軍封鎖渡口,被隔阻在烏江的北岸。

朱德在烏江邊苦苦地等待羅炳輝和他的紅九軍團,在實在等不來的緊急情況下,只好忍痛下令燒掉烏江浮橋,並命令他們相機行事。

為了擺脫險境,羅炳輝率紅九軍團孤軍奮戰,先在貴州金沙縣的菜子坳擊潰了黔軍尤國才的5個團,繳獲1000多支步槍。

取得了菜子坳戰鬥的勝利,這也是紅軍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

之後又多次消滅了敵軍的正面進攻,粉碎了敵軍10多個團的包圍,嚇得川軍20個團不敢往前走。

遲滯了敵軍對中央紅軍6個師的行動,使紅軍主力能從容地經過黔西南向滇東挺進,也為紅九軍團自己甩開敵人創造了條件。

最終他們渡過了金沙江,也穿過彝民區,行軍作戰,整整走了52天,橫跨3省17個縣,終於與紅軍主力會合。

而且還在保存部隊實力的同時,在沿途擴充軍隊,僅在會澤縣就擴軍1400餘人,將繳獲的物資,上交中央或分送給兄弟部隊,為長征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羅炳輝一生征戰沙場,屢建奇功,事蹟不勝枚舉。只可惜1946年6月他在前線病逝。不然我們還能在解放戰爭中,領略到他更多的神奇戰績。

羅炳輝去世後,中共中央認定他是“立功尤著”的紅軍高級將領和抗日名將。

1989年他也被中央軍委確定為中國著名的36位軍事家之一,跟十大元帥和十大大將並肩立於其中。

所以如果羅炳輝不是英年早逝,無論是資歷、經驗,還是戰功偉績,在1955年新中國的授銜中,是一定能夠贏得大將軍銜的。


有書博物館


《從奴隸到將軍》中羅霄的原型人物是紅軍九軍團軍團長羅炳輝。

紅軍長征前後的幾位軍團長的成就如下:

紅一軍團軍團長林彪:開國元帥

紅二軍團軍團長賀龍:開國元帥

紅三軍團軍團長彭德懷:開國元帥

紅五軍團軍團長董振堂:陣亡

紅六軍團軍團長蕭克:開國上將

紅七軍團軍團長尋淮洲:陣亡

紅八軍團軍團長周昆:失蹤

紅九軍團軍團長羅炳輝:病逝

紅十軍團軍團長劉疇西:被俘遇害

紅十五軍團軍團長徐海東:開國大將

因此,羅炳輝如果不死,開國時的軍銜應該在上將和大將之間,極有可能是上將。


洞庭一葦1188


先說一下十位大將,粟裕、陳賡、徐海東、許光達、譚政、肖勁光、王樹聲、張雲逸、黃克誠、羅瑞卿。

評選大將包括其他軍銜,一般有三個標準,即資歷、戰功、軍兵種系統。按照資歷和戰功,大將級一般是在30年代前就加入人民軍隊,歷任紅軍、八路軍、新四軍、解放軍中高級軍事指揮員,立有赫赫功勳。十位大將大多能達到這兩個標準,相比之下,粟裕、陳賡、肖勁光在紅軍時期職務較低,屬於中基層,相比之下戰功也就略低於其他人。但是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乃至抗美援朝戰爭中戰功顯著,彌補了紅軍時期的缺憾。還有就是特殊功勳,如徐海東,在紅軍時期因為保衛了陝甘蘇區,為三大主力紅軍結束長征創造了一個落腳點,這恐怕是十位大將中無人可比的。解放戰爭期間因病休養,建樹不多,但卻絲毫不能抹殺紅軍時期的大功。

講完大將的評判標準,我們說說羅霄的原型——羅炳輝。這位出身雲南的將領生得虎背熊腰,尤其以槍法稱之為紅軍中的傳奇。不僅百發百中無從無失手,甚至還有一手聽著子彈呼嘯的聲音就能判斷出射擊距離遠近和方向的絕活!

1929年加入加入人民軍隊,稱得上軍中的老資格。長征時期擔任紅一方面軍第9軍團軍團長,成為一名中層軍事指揮員。在長征途中,特別是在毛澤東重新開始指揮紅軍後,紅9軍團一直作為方面軍4個軍團中的一支戰略機動力量(1、3軍團擔負攻堅、開路任務,5軍團殿後)。

在四渡赤水戰役中,羅炳輝指揮紅九軍團擔負吸引和牽制敵人主力任務,一直遊離於主力部隊之外。中央紅軍四渡赤水、南渡烏江、取道雲南渡過金沙江跳出敵人的包圍圈,正是紅九軍團在貴州以北佯動、死死吸引住敵軍創下的良機。當紅軍主力全部南渡烏江後,因為敵軍重兵殺到,紅九軍團與主力被隔開,只好單獨在烏江以北與敵軍繼續周旋。在羅炳輝的指揮下,紅九軍團打垮了跟的最緊的黔軍,硬生生從敵軍包圍圈中撕開一個口子,滿載著繳獲的90000大洋順著主力轉移的方向徑直向西追趕。幾乎和其他三個軍團同時搶渡金沙江,一個在皎平渡,一個在鹽井坪,最後在川西南莽莽蒼蒼的大涼山中會合。值得一提的是,紅九軍團帶來的90000大洋在幾個月後紅一、四方面軍會師後採購物資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全面抗戰爆發後,羅炳輝趕赴華東,和陳毅、項英一道參與新四軍的組建工作。先後擔任支隊副司令員、司令員,皖南事變後一度出任副軍長。在抗戰出,羅炳輝靠著在紅軍時期就摸索出來的一整套游擊戰術在華東、華中戰場機動靈活的打擊日軍,時常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令鬼子和頑軍膽寒。

就是這樣一位虎虎有生氣的人民軍隊驍將,只可惜天不假年,於1946年6月21日在棗莊戰役中因為突發腦溢血不幸逝世。他逝世後,孫留職務由粟裕接替。

所以,從羅炳輝將軍傳奇一生的角度來看,完全具備晉升大將軍銜的資格。建國後,黨中央和中央軍委也對這位戰功赫赫的雲南籍戰將給予了高度的肯定,位列36位著名的軍事家之一!


大將軍威武K


“羅霄”的原型是羅炳輝將軍。您顯然說的是他。

55評銜並非單單看戰功,元帥、大將這兩級更看重“山頭”代表性和資歷。就大將而言,張、蕭二人資格比很多元帥都老,譚是井岡山代表,羅代表啥不用說了,兩人還代表政工幹部,黃、徐分別代表三軍團和十五軍團這兩個大的小山頭,許和王分別代表二、四方面軍,相對而言真正靠戰功擠上隊伍的是粟裕和陳賡,但前者也可被強調為南方紅軍游擊隊的代表,後者,呃,太複雜了。

羅炳輝將軍是起義加入中央紅軍的,起點不低但一直是“旁系”,長征出發時是中央紅軍五個軍團中人數最少、血統最不“純正”的九軍團長,出發後一直充當偏師,半路上還被先後扔給紅四、紅二,更要命的是在川邊還曖昧了一把,雖然轉向來得快但終究是添了個不太有利的尾巴,而且這隻剩千把人的小隊伍從此就成了三個大山頭共同的雜牌。等抗戰改編,羅頂著個副參謀長的空頭銜搞了陣子統戰(另一位副參謀長左權同樣揹著個託派包袱,可見這個頭銜可大可小),就被扔到新四軍當了一支隊副司令,後來是五支隊司令——連新四軍起家四個支隊的司令都沒排上,此後不論江北指揮部或二師、新四軍,他都以張雲逸副手和替補身份出現,而一度在他和張雲逸之間還隔著個徐海東。最終他病逝時的職位是新四軍第二副軍長,仍然是在張之下。

論資歷羅評大將略勉強(主要是起步晚、九軍團山頭太小,抗戰期間頭上壓了一個、有時甚至兩個大將),但還是夠格的,但他吃虧因素太多,包括入黨太晚(因此不能像蕭、張那樣憑老資格)、中途站錯隊(因此沒法憑根紅苗正或念舊情結入圍)、山頭太小且不夠獨立(因此難以像許、王、黃尤其前兩位那樣“幹拔”)、戰功多但不顯著(沒辦法像粟、陳那樣後來居上),恐怕想擠掉誰都難,現在這樣反倒避免了很多尷尬。


陶短房


電影《從奴隸到將軍》塑造了一位傳奇將軍羅霄,他的原型就是著名軍事家羅炳輝。作者認為如果羅炳輝將軍健在,應該具備評為大將的資格和實力。

羅炳輝將軍的人生經歷就如同電影一般傳奇,短暫而輝煌,他於1897年出生在雲南彝良一個貧苦家庭,由於家庭貧苦,羅炳輝在18歲那年加入滇軍當兵,先後參加了護國戰爭、東征和北伐,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老革命。

羅炳輝1929年7月入黨,同年加入紅軍,先後參加長征、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不幸於1946年6月21日病逝,終年49歲。

羅炳輝將軍是新中國官方評定的36名當代軍事家之一,其他35名軍事家既包括黨和國家領導人如毛主席、周總理、鄧小平、李先念、楊尚昆等,也包括開國十大元帥、十大大將,以及我黨我軍早期犧牲的高級將領,羅炳輝就屬於最後一類。

1955年授銜時的十位開國大將分別是:粟裕、黃克誠、譚政、肖勁光、王樹聲、陳賡、羅瑞卿、許光達、徐海東、張雲逸。


開國將帥授銜時綜合考慮三大因素:資歷、戰功和代表性。正因為如此,後來很多人認為十大大將中有些人其實是不具備資格的,其中有些特殊因素的影響。

如果羅炳輝能活在建國以後,他會被授予什麼軍銜?

1,資歷

資歷主要體現在年齡、入黨時間、職務等方面。十大大將中,只有張雲逸1人比羅炳輝年齡大,而入黨時間,羅炳輝比十大大將基本都晚,不過大多隻有2、3年差距而已。


職務方面,長征開始前,羅炳輝任紅九軍團軍團長,同時期其他幾個軍團的軍團長分別是林彪、彭德懷、賀龍、蕭克、董振堂、周昆等,除董振堂英年早逝,周昆出逃外,林彪、彭德懷、賀龍日後都是元帥,蕭克則是上將。

羅炳輝犧牲前的職務是“新四軍第二副軍長兼山東軍區第二副司令員”,同時期的新四軍軍長兼山東軍區司令員是陳毅,第一副司令員是張雲逸,同時期的粟裕職務則是“華中軍區副司令員、華中野戰軍司令員”,職務基本相當。

2,戰功

羅炳輝出身貧苦,卻無師自通,作戰英勇,精通軍事指揮,紅軍“反圍剿”、二萬五千里長徵、抗日戰爭,每一個重大階段無一缺席,可謂戰功累累。

羅炳輝還擅長學習,他總結了新四軍游擊戰經驗,制定了“梅花樁戰術”,開展伏擊與運動遊擊相結合的特色游擊戰,深通游擊戰精髓,他還在武漢從事過統一戰線工作,參與領導開闢皖東抗日根據地(淮南抗日根據地的前身)。

3,代表性

評銜代表性,主要是指綜合考慮紅軍三大主力(紅一、紅二、紅四方面軍)、各大革命根據地、各條戰線(軍事政工)的將帥應儘可能保持合適比例,在這一方面,羅炳輝不佔優勢。

綜合上述分析,作者認為:羅炳輝將軍若是健在,他在資歷、戰功上相比開國大將中的部分大將具備優勢,但在代表性上沒有優勢。羅炳輝具備開國大將的資格和實力,但能否評上大將還受到其他因素影響,很難斷定。

不過這個假設實際上沒有意義,既然羅炳輝將軍可以假設健在,那葉挺、左權、彭雪楓呢?黃公略、方誌敏、劉志丹呢?許繼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呢?如果這些人全部健在,恐怕十大元帥、十大大將乃至開國上將名單都要發生巨大變化了。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答:羅霄是誰?誰是羅霄?

這個問題,問得有點無厘頭哈。

老實說,沒看過老電影《從奴隸到將軍》的人,根本就不知道羅霄是何許人也。

羅霄是《從奴隸到將軍》的主角,原型人物是曾任新四軍第二副軍長兼山東軍區第二副司令員的羅炳輝。

1955年評銜是新中國開國第一次評銜,頗有開國功臣論功行賞的意味,所以,歷年來一直為人們所津津樂道。

而在該次評銜中得授銜者,無論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都是身經百戰、戰功卓著、萬中挑一的鳳毛麟角式的帥才、將才。

羅炳輝病逝於1946年,沒有等到這一天,可惜了。

如果不病逝,要我說,以羅炳輝的資歷和戰績論,絕對可以當上大將。

為什麼說得這麼絕對呢?

一條理由就足夠了:羅炳輝是“中國當代三十三軍事家”之一(後來又增補了黃公略、方誌敏、劉志丹三人,又稱“中國當代三十六軍事家”)。

當時,主持評定活動的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明確表示,評定“當代軍事家”就是以“大將資格”為基線的。

如果不相信,不妨來細數這三十六人。

這三十六人是以十大元帥和十大大將為主體的,剩下的十六人中,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三位,是具有元帥資格的;李先念、楊尚昆兩位,是具有大將資格的;其他的葉挺、許繼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左權、彭雪楓、黃公略、方誌敏、劉志丹和這裡要談的主角羅炳輝這十一人,都是英年早逝的。

1955年評銜時,毛澤東是全國人民武裝力量最高統帥,他本人又在革命戰爭中居功至偉,是大元帥銜的唯一人選,但根據他本人的意見,最終沒有授大元帥銜。

周恩來在戰爭時期曾任南昌起義前委書記、紅軍總政委兼第一方面軍總政委、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總參謀長;鄧小平是百色起義領導人,曾任劉鄧大軍政委、淮海戰役總前委書記。他們在對敵作戰、參與戰略決策等方面功勳彪炳,授予元帥軍銜當之無愧。但毛澤東提出已到地方工作的就不評銜了,周恩來、鄧小平既已在政府工作,就退出了元帥評銜。

同樣,李先念原本是1955年評銜時的大將人選,但他也已在政府工作,也退出了評銜。

楊尚昆在革命戰爭時期曾任紅三軍團政委、總政治部副主任、中央軍委秘書長,這樣的資歷,授大將銜也是沒有問題的,但他解放後他已不擔任軍職,也沒有參加評銜。

所以,評定“當代軍事家”就是以“大將資格”為基線的,其中上將、中將、少將提都不用提。

羅炳輝能入選三十六軍事家,如果不病逝,那麼,到1955年評銜,當然可以當上大將。

羅炳輝一生的傳奇經歷很多,特別要值得一提的是,他是讓日寇膽戰心驚的抗日名將,曾制訂有一套足以媲美戚繼光“鴛鴦陣”的戰法的“梅花樁戰術”,常常打得日寇暈頭轉向、找不著北。

毛澤東一個勁地稱讚他“戰爭經驗豐富,有軍事才能,很會打仗”。

1946年6月21 日,羅炳輝因腦溢血猝然去世,被認定為“立功尤著”的紅軍高級將領和抗日名將。

再說一句題外話:羅炳輝葬於臨沂。1947年3月底,蔣軍發動了對山東的重點進攻,我軍放棄魯南作戰略轉移。蔣軍佔領魯南後,為了洩憤解氣,竟然發掘羅墓,對羅炳輝的遺體進行肆意凌辱,最後丟到沂河沙灘上。

不用說,蔣軍這種做法,實在是喪盡天良,人神共憤。


覃仕勇說史


羅霄是老電影《從奴隸到將軍》的主人公,那個年代在文學作品裡直接使用老一輩革命家姓名是禁區,比如粟裕將軍在電影《黃橋決戰》裡就成了“谷盈”,而羅霄的原型當然是長征中的“神行太保”紅九軍團長、滇軍出身的名將羅炳輝。



(羅炳輝將軍)

抗日戰爭勝利前,羅炳輝已是新四軍副軍長,資歷和軍中職務猶在粟裕將軍(一師師長)之上,1955年授銜時,仍然有軍職的新四軍幾位師長粟裕、黃克誠、張雲逸全部是大將軍銜,因此需要討論的不是羅炳輝將軍的大將資格問題,而是他有沒有機會成為十大元帥之一。

羅炳輝,雲南彝良人,18歲時從家鄉步行17天前往省城昆明,參加了唐繼堯的滇軍。1926年時已是滇軍營長,1929年秘密入黨,並在江西吉安率領麾下的準軍事部隊“靖衛大隊”起義參加紅軍,歷任紅軍團長、師長和軍長,1933年紅九軍團成立時擔任軍團長(紅一方面軍在長征開始時有一、三、五、八、九軍團,紅八軍團後來整編時取消)。



(從奴隸到將軍劇照)

紅九軍團在雲貴機動作戰期間,始終擔負著偽裝紅軍主力吸引和牽制敵人的重任,遊離於大部隊之外。偏師周旋於幾十萬敵軍之間,狀極危險,軍團長羅炳輝和政委何長工指揮部隊以機動靈活的戰術,既完成了迷惑敵人的任務,又突出重圍勝利歸隊,不但部隊沒有減員,還一路繳獲了90000塊大洋,堪稱奇蹟。

在貴州的烏江邊上,羅炳輝指揮紅九軍團伏擊追擊而來的黔軍王家烈所部,一戰俘敵1800人,這些“雙槍兵”也沒辦法吸收進紅軍隊伍,只好每人發三塊大洋路費遣散;在雲南會澤,城裡的保安團和百姓聽說是“滇人羅炳輝”回來了,打死了試圖抵抗的縣長,大開城門迎接紅九軍團,在美國記者斯諾的《續西行漫記》中,將羅炳輝將軍譽為“傳奇式英雄”。



(紅九軍團長羅炳輝)

羅炳輝英勇善戰,他的槍法是軍中傳奇,百發百中,絕無失手,後來在抗日戰爭中曾再創奇蹟:他的一顆子彈穿透兩個鬼子的胸膛、擊穿第三個鬼子的腦袋、最後嵌進第四個鬼子的胳膊裡,並且身材魁梧,膽識過人,“站如一座山,坐似一尊塔”,是一員擅打硬仗的紅軍名將。他的夫人楊厚珍是長征隊伍中唯一的纏足女性,硬是跟隨羅將軍走完25000裡。

抗戰爆發後被派往華中抗日前線,參與南方八省紅軍游擊隊組建新四軍的工作,並出任第一支隊副司令員(陳毅、羅炳輝),當時的新四軍還只有四個支隊。1939年任新四軍江北指揮部副總指揮、五支隊司令員,在蘇北和蘇中的抗日鬥爭中功勳卓著,“皖南事變”後出任新四軍副軍長,1946年新四軍軍部接掌山東軍區(羅帥率山東軍區機關進軍東北),羅炳輝再任山東軍區副司令員(陳毅、羅炳輝)。



(新四軍副軍長羅炳輝)

羅炳輝不僅高大威猛,實則有勇有謀,紅軍時期就曾經創造了“麻雀戰”、“跳梁陣”等山地游擊戰術,抗戰時期又創造了一整套誘敵、擾敵、奇襲和反擊等內容的游擊戰法,諸如“火燒野牛”、“四兩撥千斤”、“梅花戰術”等等,其中尤以梅花戰術最為出名,多次以少勝多打敗日寇,在淮南地區用此戰法一次就消滅日軍500餘人。

遺憾的是,長期艱苦的戰爭生涯,使羅炳輝將軍患上了嚴重的高血壓,1946年6月21日,剛剛指揮完消滅頑軍28000餘人解放棗莊的戰役,便因腦溢血突然殉職,作為陳老總一直的副手,羅炳輝將軍本來應有更廣闊的戰場和更巨大的戰功。建國以後被確定為我軍著名的36位軍事家之一,也是唯一獲此殊榮的雲南籍將軍,若非過早犧牲,授大將銜順理成章,封帥亦有可能。

(從奴隸到將軍劇照)


度度狼gg


在經典電影《從奴隸到將軍》中,男主角羅霄,是一位傳奇將軍。在真實的歷史中,也有這樣一位將軍,他就是從滇軍走出的紅軍新四軍將領羅炳輝。不過分的說如果羅炳輝將軍能活到解放後,妥妥的大將軍銜。

羅炳輝生在雲南彝良的漢族貧農家庭,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羅炳輝11歲就和土豪劣坤進行鬥爭,曾告狀到縣衙引起全縣震動。羅炳輝為了改變現狀,12天時間徒步數百公里去省城昆明參軍,但沒有成功,只好在昆明打工找機會。終於在1915年加入了唐繼堯的滇軍,5年後成了唐繼堯的隨軍副官。後來因為不滿唐繼堯兄弟吃民血喝兵血、奢侈糜爛的生活,離開滇軍。

羅炳輝1922年加入了朱培德的軍隊,1926年北伐戰爭中,羅炳輝作為營長參戰,牛行車站戰鬥中,全營戰到只剩80人,打開了北伐軍進入南昌的門戶。後來,羅炳輝收到朱老總演講的影響,逐漸傾向革命。1929年,羅炳輝在江西吉安縣任大隊長,白色恐怖瀰漫的年月,他毅然加入了共產黨,組織和領導了贛西多個縣的武裝起義,被任命為紅軍江西獨立第五團團長,打下萬安,轉戰湘贛,對我國紅軍的創建工作立下大功。

羅炳輝後來先後擔任了紅十二軍軍長,紅九軍團軍團長。長征期間,羅炳輝深入彝族聚居區,與彝族同胞交朋友,還吸收大量彝族同胞加入紅軍,最終帶著紅九軍團到達延安。

抗日戰爭中,羅炳輝被任命為新四軍第一支隊副司令員,與司令員陳老總並肩作戰,打擊日寇。皖南事變後,羅炳輝擔任江北副指揮和第五支隊司令員,以“梅花樁戰術”設伏,以劣勢裝備取得了殲滅敵人500多人的戰果。

解放戰爭初期,羅炳輝作為新四軍第二縱隊司令員,殲滅國民黨軍隊2.8萬人,為主力部隊挺近東北創造了條件。1946年6月,全面內戰爆發之際,羅炳輝因病去世。

羅炳輝在紅軍中是軍團長,在新四軍中是第二副軍長,這樣的硬槓槓,足夠評上大將軍銜了。

1989年,羅炳輝被評為中國著名的36位軍事家,2009年,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這是羅炳輝光輝的一生最貼切的總結。

羅炳輝的兒子羅新安,編寫了《從奴隸到將軍》的劇本,後來被改編為電影,教育和鼓舞了一代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