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真實存在的中國功夫究竟可以厲害到什麼地步?

就愛淘淘


我們普通人對於中國功夫的認識,大部分來自於影視作品和傳奇小說,真實的武功對抗和表演,許多都是程式化的套路,與我們想像的功夫水平差距極大。

現實如此,古代功夫的真實水平又如何?我們當然無法看到,傳說中的寶典、秘籍我們更無緣一覽,惟一的辦法就是從文本當中探究一二。

這裡我們就以唐朝為例,看一看當時的武功水平。

先看看唐代傳奇中的幾則記載。

《太平廣記》中,崑崙奴磨勒有一身輕功,可以穿牆越戶,把一對青年男女從深宅大院中背出來,如履平地。磨勒使用的武器是一種鍊椎,用它殺死一條巨大的猛犬。

磨勒暴露之後,五十名甲士把他團團包圍,他“遂持匕首,飛出高垣,瞥若翅翕,疾同鷹隼。攢矢如雨,莫能中之。頃刻之間,不知所向。”

另一位韋生,擅長使用彈弓發射銅丸,極為精準。他要幫助一位神僧除去一位年輕的徒弟,二人在堂中交手,徒弟手持一支短鞭,在梁間、壁上騰挪飛躍,把韋生射出的銅丸全部敲落,十分厲害。

第三例就是神乎其神的聶隱娘,跟一位神尼學習異術,使用一把三寸長的羊角匕首,能在鬧市當中輕鬆取人首級,來去無蹤,玄而又玄。

那麼,現實中的唐代武功又是什麼水平呢?

我們以隋末唐初為例,當時天下大亂,豪傑蜂起,大家都看到了機會,不管有沒有武功、有沒有資本,都想成就一番大業。

翻看《舊唐書》中的記載,關於豪傑們的武藝,很少有細緻的描述。比如說到薛舉的武功,“容貌瑰偉,兇悍善射,驍武絕倫”。他的大兒子薛仁杲,“多力,善騎射,軍中號為萬人敵”。

羅藝的武藝是“勇於攻戰,善射,能弄槊”。

另一位高開道,最大的特點是跑得快,“走及奔馬”。還有一位山東人闞稜,擅長使用陌刃,“善用大刀,長一丈,施兩刃,名為陌刃,每一舉,輒斃數人,前無當者”。

唐太宗李世民帳前的幾位大將,尉遲敬德最擅長避槊和奪槊,“每單騎入賊陣,賊槊攢刺,終不能傷,又能奪取賊槊,還以刺之”。

程咬金非常勇武,但只說他“善用馬槊”。

秦叔寶使一杆長槍,“躍馬負槍而進,必刺之萬眾之中,人馬辟易”。

歸納一下,這些人的武藝主要集中在這幾方面:一是力量和勇氣出眾,二是騎術,三是射術,四是擅長使用長兵器,比如槊、槍和大刀。

所有這些都有相同的一點,就是非常實用,兵器的體量比較大,重量大、速度快,殺傷力強大,適合在千軍萬馬當中發揮威力。所以這些人最終成為唐初的名將。

初唐時最高級的功夫,就是這樣簡單粗暴。那些輕靈、神奇、玄而又玄的匕首、彈弓、輕功即使都是真實的,也是太平年代慢慢磨練出來的。


於左


這幾年,隨著某些武術打假的熱播,“傳武”無用論一下子流行開來。、

傳武是否真的不堪一擊?答主覺得得看處於什麼時代。傳統的功夫武術,到今天已經沒有實戰的機會,自然會逐漸蛻化,這就好比馬戲團、動物園裡的老虎獅子,能跟野生的比戰鬥力嗎?

但是要放在古代,經過專門的訓練格鬥技能的,甭管男的女的吧,總會比普通人、甚至普通士兵厲害很多。

<strong>

比如說吧,大家都知道,西晉時期爆發過一場大混戰,叫八王之亂,一言以蔽之,司馬家的人互相殺,爭奪皇帝寶座。過程很複雜,跟我們要說的也沒太大關係,大家只需要記住兩個人物:

淮南王司馬允,趙王司馬倫。

司馬倫,也就是電視劇裡柏夫人跟司馬懿生的那個小兒子。司馬允則是晉武帝司馬炎的兒子,算是司馬懿的重孫。


<strong>

趙王司馬倫是個很有野心的人,他想要自己當皇帝。這引來了相對正直的司馬允的不滿,不過當時主持朝政的正是司馬倫,二者力量不對等,司馬允還沒法跟他正面死磕,只能選擇暫時隱忍。

司馬倫也逐漸忌憚司馬允,對他明升暗降,解除了他的兵權。

原本司馬允擔任中護軍,統領宮中的禁軍,而且頗受擁戴,下崗之後,就沒有這支重要的軍事力量支持了。這可怎麼辦呢?

正規軍搞不來,那就自己偷偷拉隊伍唄。其實早在此以前,司馬允鑑於自己跟司馬倫的懸殊差距,就已經開始收買“死士”,組建起一批效忠於自己的人馬。


終於,這倆人撕破了臉。司馬倫派人抓司馬允,司馬允當即反抗,率領“國兵及帳下七百人”,去討伐司馬倫。

國兵,就是司馬允從淮南國帶來的人,根據西晉時的情況,諸侯國的兵力不大, 總共也就幾千人,司馬允進京又不可能全都帶來。另外這所謂的帳下七百人,應該就是司馬允長期以來豢養的死士了。

所以總得來看,司馬允的兵力仍然不夠強大,他本來想打進皇宮,守門的關了大門,他就進不去了,更是說明他連重型器械都沒有,壓根都算不上軍隊。司馬允受挫,只能轉而進攻趙王司馬倫的府邸。

按說這時候,趙王司馬倫在軍事力量上,是佔據上風的。不過一開始兩軍交戰,司馬倫的軍隊卻頻頻失利,死了一千多人。而且淮南王司馬允這邊是亂箭齊發,差點把司馬倫給射死。司馬倫家的官吏們只能躲在大樹後面避箭,樹上都插滿了箭矢。


這是咋回事兒呢?司馬允帶的是特種兵不成?

還真是,史書記載:

允所將兵,皆淮南奇才劍客也。

原來如此,這些淮南奇才劍客,其實早在漢代就很有名,當年李陵孤軍深入討伐匈奴,帶領的就是奇才劍客、荊楚勇士。淮南也屬荊楚之地。

所以答主估計,司馬允在淮南的時候,就注意到當地民風尚武,有流傳已久的擊劍之風,所以當他需要一批死士的時候,自然就想到從老地盤去尋找。

從戰鬥場面上看,一批算不上軍隊的武裝力量,居然使得擁有正規軍的趙王司馬倫受窘,可見這些奇才劍客的武藝也不是吹出來的。


後來呢,司馬倫一看,靠硬碰硬,一時間就是打不下司馬允,搞不好自己也得搭進去。多虧司馬倫的兒子想了個辦法,派人拿著假詔書,聲稱皇帝支持司馬允,然後出其不意刺殺了他,這才救了司馬倫。


考古軍中馬前卒


古人的?不知道!現實中見過幾個,氣功的高要白土人稱五叔的肚皮爆8#鐵線,全身棍棒擊打,頭部有無試過本人未親眼見過。

佛山石灣潘村六叔,體重不及80,在本人兄弟年輕氣盛才十八九歲,比試功夫打贏了他們廠的教練後口不擇言,而至廠內雜工六叔出手教訓,先讓兄弟出手三下不中後,在兄弟後肩部拍了一掌,兄弟連人帶木板門飛出去撲在地上,歸家後到處求醫治無果,返求潘村的人求六叔醫好。

本人祖上學功夫大半輩子,以此為業懂點血脈、打穴,做過武館坐教、碼頭坐莊。他講過拳無二下、棍無三響,一般的爭鬥都是比一點小教訓,他說的都是武德。他說我們都衝動,再加上我們也不學,失傳了


用戶5549296999496


我理解的古代中國功夫,不一定對,但肯定是殺人技。

現在我們看到的武術,以套路居多,間或有雜耍類型的功夫。這些,應該只是古代中國功夫的外形而已。

古人有云,練武不練功,到老一場空。我認為我們現在的武術已經沒有古武的精髓了。因為都是套路了,是外在的形,而沒有過去的神了。

在冷兵器時代,速度、力量、技巧的融合關乎生死。古代的人,智商不比現在低,身體素質不比現在差,所以,要在戰場上、江湖中存活下來,就要能殺掉對方,這麼多年的古武傳承,必然有它獨特的鍛鍊方式。

根據很多文字記載,古武的飛簷走壁,肯定不能像影視劇裡面那樣飛來飛去,但是,彈跳能力肯定會優於現代人,按照過去的建築來看,彈跳水平一米以上以及靈活的攀爬能力是可能的。

關於力量,所謂的內力不知道真假,但是古武的提、舉力量,以及擊打的力量,不會低於現在的搏擊選手。這一點,在三拳打死鎮關西中可以看出來。只不過隨著火器的普及,沒有人再去鍛鍊力量了,也沒有人再有鍛鍊力量的技巧了。

關於技巧,我一直覺得套路是鍛鍊技巧的一種方式,其目的就是鍛鍊靈活性。而真正的古武對決,估計沒有什麼觀賞性。可能與廖凡飾演的《師父》裡面的打鬥場景差不多。

總之,在冷兵器時代,做為主要搏擊方式的古武肯定要優於現在的武術。只不過隨著火器的普及,古武就慢慢的消失了。


上善若水37111081


古代功夫一般是在戰場上顯奇效,但是具體到什麼程度,則都是一般人難以想象,但是你知道輕功嗎?又知道水上漂水下游嗎?更有甚者是穿牆遁壁,千里傳音等等,這都是知名的神功,還有很多是你不知道的,比如燈下黑,仙人跳;當然這是江湖上的慣用伎倆,還有很多神功你在平常根本難以接觸到,甚至你明明知道但是你卻不可能練成,就是一拳打死一頭牛的神功,當然武術神功一招一式都是練出來的,練成之後與常人則有迥異的差異,而這樣的差異則就是這個人有異能,比如隔物聽蠱,這是你見過的或者聽說過的,還有一招制人都神功,而這樣的神功往往把人的掌握都在控制的範圍內,那麼這樣的武術與武功就高深莫測了,甚至於能隔空取物,或者異神控制,這都是武功練到高深莫測之時,旁人根本不知道的神功,所以這樣的神功到底能厲害到什麼程度,這就詭異難測,世人無法想象,比如縮骨功,還有龜息功,等等,所以這是深不可測的,沒有人知道他在練武之時到底發現了什麼,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這樣的神功當你真正的練成或者擁有你就是武林高手,至於是否有人真的有異能到外星球上生存以及往返,在海底潛伏千年不死,這都沒有人知道!


蕭晗之十二子門


古武究其本質乃是器械使用,戰陣技術,戰場意識的結合體,具有非比尋常的實用性。

比如說先登部隊往往在登城後需要面臨數杆長槍,數把單刀的圍剿,兇險萬分。盡力等待救援,保存自己成了第一要務,於是誕生了一套放低身姿,以盾禦敵,甩單刀並走位破除封鎖的較少死角的刀盾術,或翻滾,或擠壓,或單刀突襲,實在站不住腳,哪怕撲著一個敵人從城牆上一躍而下當肉墊也是常有的手段,越陰險狡猾越臨機應變越能生存。其中典型的此道好手有樂進,樊噲以及其靡下好手等。

再比如說馬戰,李廣等飛將軍擋箭躲箭,並近距離逼射的功夫。隋唐將薛,陳等利用走位避射,奪槊,破槊手法純熟,殺進殺出的功夫。另外名噪一時的楊家槍術,關羽進萬軍斬顏良還,呂布溜張燕萬軍,張遼破逍遙津,緊隨潰兵之勢一路傳播恐慌,造成“小兒止啼”的效果等等。。無一不是最正統的古武術的絕佳體現。。這已經不是單純的力大無窮就能辦到的了。。。

綜上例描述,古武術並不是什麼內勁比拼,並不以掌力傷人,也不是現在所謂“大師”的王八拳,傳銷式經營那樣的。

古武術發揚光大的場面無一例外體現了高超的戰場意識,機謹的應變。同時嫻熟的技藝,對器械的熟練也必不可少。而所謂拋離了器械,拋離了實戰錘鍊的傳武,從戰場化墮落為江湖化,又從江湖化墮落為營銷化,又不能接受散打,截拳等優質和平拳的養分,真的能代表古武術嗎?難道不是欺騙人的,拖後腿的嗎?


大哇唔


一說到功夫,我們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少林棍,太極劍等等。其實我個人認為中國功夫在古代最主要的作用應該是強身健體,達到延年益壽的效果。


現在我們所知道的功夫,其實最多的應該是從最早的少林寺這部電影,掀起了起了一股功夫熱潮,再到後來的李小龍成為我們崇拜的偶像,讓我們知道了功夫這個詞。

而後通過一些武俠小說等。讓我們覺得中國的功夫非常的厲害。包括少林武功,武當劍法等等。其實都是一種人為化的宣傳。真實的效果,我覺得並不一定有太強的實戰效果,更多的應該是一種精神吧!

一家之言,感謝評讀。


歷史中的往事


先說自己觀點,引起傳武與現代搏擊爭辯,只是因為某些人的所謂打假,本人覺得這二者根本沒有可比性。時代環境不同,規則不同下的二種產物,怎麼比?一時代環境不同,比如力量,力量對傳武和搏擊的重要性都是一樣的,古代一些記載,形容人武勇也多是說力量方面,有技巧沒有力量就是花架子。在現代環境下,傳武反而更講究形,意,神了,搏擊卻非常講究專門的力量訓練,這是因為需求不同。說句難聽的,現在這些傳武的大師誰還訓練力量啊?比武,只有人的高下,也是這個道理。二 傳武是冷兵器戰爭需求產生,講究的是不惜一切手段殺人,現代搏擊是比賽,是有保護規則的。打個比方,傳武和搏擊都講究抗擊打能力,傳武防守講究上下要害兼顧,搏擊呢?我護住頭和軀幹內臟了,你一上來就踢襠嗎!說到這,理智客觀的人自然會覺得這種比較毫無意義,所謂的打假,在我看來就是個炒作的噱頭。如果非要論個高低,拿個大英雄項羽來比比吧,現在世界上有哪個高手(無論傳武搏擊),能起著馬,萬軍中衝殺如入無人之境?誰還會練騎馬打仗?能有可比性嗎?要我估計,這種情況下,還是學傳武的生存可能性大一點😄,能蹦能跳能多啊😄


木木285264151


真正的功夫起始雛形是遠古時期狩獵的需要,然後在國家朝代出現改朝換代的戰爭殺伐中才得到了發展的高潮!由此各種古拳法,兵器技法兵法踴躍出現,因為古代之中國一直是分分合合,朝代更迭還是比較多的,這也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當時徒手兵器功夫的多樣性!冷兵器時代和現代可是完全不同的,細化到單兵依靠的就是身體,拳腳,護甲,兵器,馬匹!再至後來,各門各派孕育而生亦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啦!因此不用妄自菲薄,兵來自於民!可以想象在冷兵時代不論軍隊還是民間肯定都有很多技擊高手存在的!這與當時的條件符合的!直至熱兵器時代的來臨!實戰功夫的沒落亦就成為必然了!再隨著社會的發展,法制制度的確立強化!由此,現代的武術主要存在形式才是真的以強身健體為主了!所以有些傻逼的所謂打假確實搞笑,一些自稱大師的亦是如此!


a


當下人看古人,很多是根本無法理解的。冷兵器時代,沒有什麼火槍、什麼網絡電視。那時代,靠的是武力!刀槍棍棍十八般武藝,出門工具就是馬匹、毛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最大的娛樂活動就是看戲,什麼民間的舞獅、踏高蹺之類的活動。除了種地外,幹什麼?男孩好動,剩餘活力就是練武強身健體,拜師學藝。又有多少家庭孩子能去讀書?農耕時代,就是種地!做生意的怕土匪搶劫,就產生了鏢局、武館。俗話說練武不練功,到老場空。家天下時期,為了維護家族的領地、水源、護莊等,也有了看家護院的保鏢……所有門派武功都是必殺技!各種武功都體現出來了門派與分支,根本不是什麼花拳繡腿的架子。這是中華歷史,可以追朔到秦朝的荊軻刺秦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