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藥難,買藥貴的時代即將成為歷史。
零售藥店的挑戰來了!
近日,北京市發改委推出一道新政:允許便利店賣非處方藥。
消息一出,全國45萬家藥店慌作一團,行業顛覆一觸即發……
北京打響變革第一槍!
在近日印發的《關於進一步促進便利店發展的若干措施》通知中,北京市發改委明確指出兩點:
1、連鎖便利店可以申請零售經營乙類非處方藥;2、申請二類醫療器械經營。分別解讀出來就是:
1.從今以後便利店可以名正言順地售賣乙類非處方藥了;2.像拍X片、磁共振等二類醫療流程,也可以在便利店解決了。什麼是“乙類非處方藥”
我們都知道,藥品分為處方藥和非處方藥,處方藥必須要醫生的證明才能買,非處方藥不需要任何證明就能買到。
非處方藥又分為“甲類非處方藥”和“乙類非處方藥”
1.“甲類非處方藥”:
須在藥店由執業醫師指導下購買和使用。
2.“乙類非處方藥”:
就是非處方藥中綠底白字的一類,這類藥比較安全,可自行診斷服用。
治療傷風感冒、頭痛胃痛等常見症狀的藥物,比如阿司匹林,小兒感冒顆粒,清涼油都屬於乙類非處方藥。
也就是說,今後我們頭痛感冒什麼的,買藥再也不用跑斷腿了,甚至連拍片子也不用去醫院,出門找家便利店就能輕鬆解決。
何其方便!
連鎖便利店零售乙類非處方藥品
得天獨厚
我們都有這樣的經歷,深更半夜,當得了“頭疼腦熱”的小病,家裡又沒有備藥時,滿大街卻找不到一家24小時藥店,怎麼辦?
能怎麼辦?!只能乾巴巴地等待第二天的到來了。
近幾年,新零售發展如火如荼,天貓小店、蘇寧小店、京東便利店遍地開花,很多線上商店都開始開線下實體店。我們所熟知的一條一個月就已經在上海開了3家實體店。
全家、7-ELEVEN、快客便利 、羅森、喜士多等連鎖便利店更是遍地開花。樓下、街上、商場、公園、地鐵站,24小時全覆蓋了我們的生活網點。
我們看到密集的網點、優渥的位置、超大的人流量,以及24小時營業屬性,可以說便利店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的藥品銷售優勢。
連鎖便利店可以零售經營乙類非處方藥,以後,任何地方、任何時候,我們只要想買藥就能買到。
最最重要的是,在便利店裡賣藥,無需額外增加租金和人力成本,藥價自然應聲而降。
其實,早在2015年,福建省就已出臺相關政策,允許連鎖便利店設置便民藥櫃。2016年4月,莆田市的便利店第一個成為吃螃蟹的人。
為方便群眾24小時購藥,莆田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完善和鼓勵藥品零售連鎖企業在市區24小時連鎖便利超市設置便民藥櫃,作為乙類非處方藥和家庭常用二類醫療器械的銷售點。
2017年,瀋陽市政府公佈《開辦藥品零售企業驗收實施細則》,其中指出“以連鎖或特許方式經營非藥品的企業可以申請經營乙類非處方藥專櫃”。
毫無疑問,傳統藥店的好日子到頭了。
砍掉了非處方藥品銷售,就像斷了他們一隻翅膀,這個行業只有徹底變革才能迎來浴火重生!
4000億體量的市場格局將發生鉅變
數據顯示,2017年北京有5000餘家零售藥店,零售藥品市場總規模105億元(含非藥)。
與之相對應,目前北京有連鎖便利店約1200家,在相關政策促進下,預計未來3年內,這個數量將激增至6000。
可以預見,隨著便利店加入售藥行列,北京藥品零售市場競爭將迅速進入白熱化。
作為首都,北京一旦此項試點成功,可以預見的是很可能會在其他省市推廣。
全國藥品超4000億藥品零售市場格局將發生鉅變。
中信證券的研報顯示,2012-2016年OTC市場規模的複合增長率達9.24%。未來,在人口老齡化加速的驅動下,OTC行業有望保持10%左右的增速。
OTC藥品通常具有較高粘性,消費者認可產品療效後重復購買率很高,因此,這塊“蛋糕”雖然體量小,但也是零售藥店的不可放棄的重要戰場,特別是在憑處方購藥、藥店分級等政策持續落地的今天。
大批便利店的湧入,勢必改變其市場格局。
藥店不改變,就改變藥店
馬雲曾說:下一個超越他的人,一定出現在健康產業。
其實,阿里其實對醫藥零售早有涉獵。
早在今年8月,阿里健康與一樹連鎖簽訂購股協議,以4.22億元人民幣收購一樹連鎖共約14.54%股權。
截至目前,阿里健康的零售版圖已齊集山東、貴州和安徽三大連鎖龍頭,其以資本為紐帶,連接線下合作連鎖的模式已經逐步推開,這也意味著藥品零售行業真正進入價值整合時代。
馬雲就差說出:藥店不改變,我們就改變藥店這樣的話了!
如今藥店變革的號角已然吹響,是坐等被時代無情的拋棄,還是順勢而變,化危為機,這是無數傳統藥店正面臨的抉擇。
潮流滾滾向前,時代拋棄你,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
面對每一次創新,我們都應該積極擁抱。
閱讀更多 諸君上岸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