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關於《大江大河》影評引發的思考

昨天寫了一篇對電視劇《大江大河》中三十七至三十九集劇情太過冗長的吐槽:“《大江大河》,也是水貨”,一石擊起千層浪,一經發表,就收穫:推薦10W+,閱讀2W+,評論200+,收藏50+的成績。在我歷經磨難申請原創而不過的2018的最後一天,頭條君在給了我一記耳光後,還是沒忘記遞給我一棵糖。

一篇關於《大江大河》影評引發的思考

看了大家給我的留言和評論,首先感謝大部分的朋友對我評論的認可,大家都有相同的看法:一開始那樣的節奏明快、劇情緊湊的《大江大河》去哪了?當初,正因為一開始的精彩把大家吸引入坑,怎麼一到三十多集就翻臉不認人,回到所有爛劇的套路中,讓我們曾經以為在2018的這個冬日,終於有了一部能讓我們心裡感覺溫暖的電視劇的擁躉們,深刻體驗了一把“雞肋”的含義。只想問問:各位編劇、導演,你們的良心真的不會疼嘛?

一篇關於《大江大河》影評引發的思考

我也看到了,部分無比善良的觀眾給我留言,比如:該劇述說的是三條線,楊巡代表的是個體經濟這條線。我想說的是:我只是在評說在楊巡這條線上能不能稍微簡潔一點,全然沒有反對展開這條線的意思。更有觀眾指出:該劇拍成這樣已經可以了,看看拍攝花絮,他們很不容易。要論起來,影視創作人員就象開飯館的老闆,觀眾就是進店用餐的顧客。飯館在製作飯菜的過程中吃的苦、受的累,都是應當應份,而顧客品評飯菜好壞也是理所應當,這並不違和。

一篇關於《大江大河》影評引發的思考

老實說,中國觀眾算是世上最善良的觀眾了,而這樣的善良,在圈內人的眼裡一文不值。所以才會有馮褲子:“垃圾作品太多,是因為垃圾觀眾太多”的言論,如果說觀眾是他們的衣食父母,那麼我們身為父母就應該把善良深藏於心,嚴苛於形。對他們不好之處,視而不見,那樣只會害了他們。真的,萬萬不可慣著他們的壞毛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