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土樓民居中的瑰寶 無人機航拍整個建築群猶如四菜一湯


春節期間,入閩旅遊,漳州土樓是必選的地方。這裡的土樓大多數是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稱“客家土樓”。攝影師用無人機航拍,看上去十分壯觀,整個建築群猶如四菜一湯。

前往福建土樓遊覽的遊客絡繹不絕,無人機能夠清晰拍攝到人群。福建土樓作為福建客家人引為自豪的建築形式,是福建民居中的瑰寶。

集慶樓已屆600“高齡”,直徑60米,是根據易經八卦建設,裡面一環套一環共五環。

福建土樓 產生於宋元,成熟於明末、清代和民國時期。

據介紹,福建土樓的形成與歷史上中原漢人幾次著名大遷徙相關。西晉永嘉年間,北方戰禍頻頻,天災肆虐,當地民眾大舉南遷,拉開了千百年來中原漢人不斷舉族遷徙入閩的序幕。

福建土樓以土、木、石、竹為主要建築材料,利用未經燒焙的土並按一定比例的沙質黏土和黏質沙土拌合而成,用夾牆板夯築而成的兩層以上的房屋。

這裡已經發展成為景區,當地人把土樓委託給了政府來管理,政府負責維護打理做宣傳,白天收門票,六點下班,之後就交還給住戶。

慕名前來參觀土樓的人絡繹不絕,由於方形土樓具有方向性、四角較陰暗,通風采光有別,所以客家人又設計出通風采光良好的圓土樓。

20世紀五十年代以後,當地居民仍大量建造土樓,一直延續現在。這時期,土樓建築比較注重實用性,結構簡練,缺少華麗的裝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