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樂學君在微博上看到的,一個知乎網友在回覆《中國農村什麼讓你感到最恐怖》這一話題時的帖子,好吧,有點繞,我們關注內容,其他的不重要。
國人一直崇尚挫折教育、苦難教育,固執的認為,這樣能更好的培養孩子堅毅的品質,也許是因為從古至今流傳下了太多苦難成就人生的勵志故事。
但是,與其說苦難成就了那些名留青史的人,不如說是那些人成就了苦難的名聲!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也,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這應該是很多家長挫折教育的一個強有力的理論支撐了。
但是古今中外,自有文字記載而起,這種“被苦難成就”的人,總計又能有多少呢?
而且,真的就是苦難成就了他們嗎?
難道司馬遷不被施以腐刑就不會去寫史記嗎?
在採用苦難教育、挫折教育的同時,我們是否需要考慮一下,孩子的心理,他們不成熟的、脆弱的心理是否足以支撐他們度過苦難挫折的磨礪?
從苦難中脫穎而出的孩子,出來一個,就會被包裝起來,大肆宣揚,但是,又有誰能看到,更多的是因為苦難的打擊一蹶不振的孩子!
那才是絕大多數,特例永遠不能代表整體!
這些媒體炒作出來的人生贏家,總是家長產生一種錯覺,好像,我的孩子如果也採取這樣的教育方式,也可以成功。
甚至有些家長認為,如果孩子小時候不經歷點挫折,等長大之後,再遇到挫折磨難、挫折,擔心扛不住。
憑什麼,你認為一個心智健全的成年人,沒法抗住挫折的磨礪,而你稚嫩的孩子可以!
比起苦難與挫折,我更希望,孩子能夠無憂無慮的度過他的成長期,苦難與挫折不應該由孩子承擔,哪怕人生路上的苦難挫折無法避免,我也希望那是在他們長大之後去經歷。
都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但是,又有誰想成為那個窮人家的孩子,在自己最燦爛的年紀承受著,本不屬於他這個年紀所應承受的一切。
他缺失的的這一段年華,誰又能補給他呢?
閱讀更多 樂學教育信息諮詢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