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綦江老瀛山,绝壁上的莲花保寨,地面之上,鸭嘴龙类恐龙留下的足迹形成一道完美的行迹,科研人员正在测量和记录这些远古的记忆。摄影:肖诗白
老瀛山的这处绝壁,自古就是个易守难攻的所在。自清同治元年始,这里被命名为莲花保寨,暗示着形似莲花的恐龙足迹和当地传说密不可分的联系。摄影:肖诗白
古生物学家难以根据足迹来判断其主人到底属于哪种具体的恐龙,但因为不同大类的恐龙,其足部骨骼结构有着很大的差异,这些独有的特征总会反映到足迹的形状上,因此学者可以由此判断造迹恐龙是肉食性还是植食性,根据恐龙足迹的轮廓及形状还可以建立一套独立的分类系统,以区分兽脚类、原蜥脚类、蜥脚类、小型鸟脚类、禽龙-鸭嘴龙类、剑龙类、甲龙类和角龙类等足迹。图为翼龙类前足迹 摄影:肖诗白
人们关注的不仅仅是脚下的恐龙足迹,足迹层面的顶部也值得推敲:凹凸不平的砂岩,还能看到零星的足迹和虫迹,表明恐龙在此地繁衍了漫长的时光。 摄影:肖诗白
綦江蜥脚类(sauropods)恐龙零散的骨头,大部分是肋骨和脉弧。这只綦江恐龙只保存了脊椎序列,以及不完整的头骨,却没有任何四肢骨,这个有趣的埋藏现象令古生学家困惑不已。摄影:肖诗白
侏罗纪时期恐龙开始走向极端,植食性的蜥脚类像吹气球般疯狂变大,从长18米的鲸龙,20米的峨眉龙、腕龙,到26米的马门溪龙、雷龙,27米的川街龙、梁龙,30米的地震龙,已经大到让人失去对数字的感知。摄影:肖诗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