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基層黨建工作中的形式主義

編者按:我們常說,基層一線是實踐的火熱疆場,擁有幹事創業的廣闊舞臺,堪稱人才成長的沃土。與此同時,基層也遍佈“棘手事”“矛盾窩”,做好基層工作委實不易,很考驗人的能力、定力與心力。

在基層,督查檢查頻繁、材料論英雄等形式主義新表現頗受詬病,背後則與官僚主義積弊密切相關。基層黨建工作中的形式主義都有哪些表現形式?如何避免基層黨建工作中的形式主義,調動廣大基層幹部的積極性、創造性?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帶您瞭解基層黨建工作中的形式主義。

形式主義的主要表現形式

督查檢查頻繁

中央專門印發文件,著力為督查檢查考核“瘦身減負”,有的地方卻改換馬甲,以“督導組”“調研組”的名義行督查檢查考核之實。

有鄉鎮幹部反映,每年要接受的檢查多達100至150次,有時一天要同時接受多個檢查,這裡既有明檢又有暗查。如檢查不合格,通報一次扣分一回,以作為年終考評依據。因為實在應付不來,作假就變得不可避免。

以材料論英雄

一村支書曾說:“最害怕年終黨建工作考核,材料檔案整理得頭大。”

某鄉鎮粗略統計2018年的黨建工作報表,總共上交了356張,幾乎每天一張報表。另一鄉鎮2018年的鎮黨委黨建工作報告前後共修改21遍。

只做表面文章

上級機關在決策部署上搞一刀切,有的地方難以落實,便做表面文章、搞“假把式”。

一些地方在開展基層黨建工作時,習慣於發文件、開會議,方法簡單,卻效果不佳。上面開了會下了文,下面依葫蘆畫瓢也開個會下個文,再安排組工幹部把各類會議記錄、工作臺賬等製作好,工作就算落實了。

開不完的會議

“每到歲末年初,寫不完的總結,開不完的會,基層幹部疲於應付。”有的基層幹部訴苦,“上班工作時間是用來開會的,下班後的休息時間才是用來辦公的,加班、熬夜成了常態。”

樂於“閉門造車”

有的地方謀劃基層黨建工作,缺乏前期實際調研,“閉門造車”。

比如,各地相繼推出的“一黨委一品牌”,強調年年創新、事事創新,各層級黨委苦思窮想提出黨建工作年度創新項目卻不結合工作實際,不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只滿足於引起上級領導注目,挖空心思做文字遊戲,與創新的目的背道而馳。

APP考核成負累

近年來,一些地方為了提升工作效率,推出各類政務APP,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反而成了基層幹部的負累。

為了推廣政務類APP和公眾號,一些部門一哄而上、競相比拼,甚至攤派任務,針對個人完成量進行排名。

迎“大考”忙臺賬

面對上級部門的“年終大考”,一些單位和幹部的主要精力都在“理臺賬”,迎接檢查。

個別“靈活”的組工幹部甚至找到了“捷徑”:平時抓基層黨建工作鬆鬆垮垮,一到考核期,便加班加點、通宵達旦,把資料整理得“工工整整、漂漂亮亮”,彙報PPT做的“美輪美奐”,只要能拿得出資料,工作上就算有個交代。至於實際工作到底是怎麼回事,黨員隊伍是不是真的管好了,黨群關係是不是真的改善了,反而不是重點關心的了。

形式主義的主要形成原因

產生形式主義,最根本的還在於一些黨員幹部理想信念動搖、宗旨意識淡漠,缺乏群眾觀念和群眾感情。

政績觀扭曲導致脫離實際胡亂作為

當政績觀發生扭曲,做工作不是為了讓群眾滿意,而是為了讓領導注意。

黨員幹部重視政績,這本身無可非議。但是,有的黨員幹部卻只重顯績不重隱績,只練唱功不練做功,只作秀不做事,抓工作只要“短平快”不要“長遠實”,更有甚者還弄虛作假,搞“數字政績““虛假政績”,矇蔽群眾、欺騙上級。

缺乏擔當、本領恐慌導致懶政怠政

懶政怠政歸根到底與缺乏擔當精神、欠缺擔當本領有關。只想攬權不想擔責,只想出彩不想出力,自然遇見好事就辦,遇見困難就拖,遇見矛盾就躲,“只求不出事,寧願不做事”。

缺乏擔當本領,不會與時俱進、因地制宜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就只能照搬照抄上級要求。

“官本位”思想影響導致脫離群眾高高在上

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積弊甚深,與傳統文化糟粕的流毒有著密切關係,這當中,“官本位”思想和“面子”文化影響最深。

受“官本位”思想影響,一些黨員幹部自覺不自覺地就有了“官老爺”做派和“衙門作風”。

發現難監督難導致心存僥倖少有顧忌

形式主義之所以屢禁不止,還在於形式主義的界線往往不是那麼明晰,甄別起來有一定困難,給監督和問責帶來一定難度。特別是形式主義者往往又會擺出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披上各種各樣“政治正確”的外衣,具有極強的迷惑性。

儘管這些“障眼法”騙得了一時騙不了一世,但在客觀上增加了形式主義被發現的難度,造成監督難以及時到位,這讓形式主義的想法、做法在一些黨員幹部中始終存在市場。

官僚主義催生形式主義

有人說,形式主義的發生,有時是被官僚主義給“逼”出來的,不無道理。

有的地方和部門領導幹部不調查、不研究,拍腦袋決策,提出的要求、制定的政策脫離實際,在執行時下級只能以形式主義應付。

形式主義該如何避免

堅持實事求是,推動黨建工作與基層實際相結合

黨建工作必須深入基層,緊貼人民群眾的利益,瞭解人民群眾的訴求。

在黨建工作謀劃前,各地組織部門,應當到基層進行充分的調研,聽取基層黨務工作者和黨員的意見建議,在謀篇佈局上“接地氣”。

堅持中心意識,推動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相結合

各地應當把黨建工作的具體要求與基層的各項經濟社會發展任務有機結合起來。

基層黨建工作應當更多的是要圍繞中心工作來服務,集中解決好集體經濟、產業發展、脫貧攻堅等重點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推動基層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堅持科學考核,推動上級考核與群眾監督相結合

克服工作痕跡化就要科學的安排日常黨建工作,優化辦事流程,明晰工作標準,注重實際效果。

創新檢查方式,不惟資料論英雄,避免材料考核“一刀切”現象,真正做到讓黨員評價組織,讓群眾評價黨員,將自上而下的考核與自下而上的監督相結合。

(謝倩、宋晨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