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清末課本上的“我是大清人,我愛大清國”?

盜德高點


這很正確啊,更是一種進步!



清朝課本上寫“我是大清人。我愛大清國!”和現在我們說:“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其實是一個道理。

這宣傳的是一種愛國主義思想,是在培養國民的民族認同感!這是每個國家都在做的事情。這並不是什麼封建思想。



在中國古代,雖然早就有著愛國思想與民族認同的形成,比如“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樣的話語,其實都是在在表現這樣的思想。

更有著岳飛,文天祥這樣的民族英雄,作為榜樣!



但這一切,更多的是建立在“忠君”思想基礎上。或者說,兩者是並駕齊驅的,所謂“忠君愛國”,其更多的是在以國家大義的帽子,去穩固帝王的統治。

而且,由於古代封建社會皇權不下縣的社會結構,導致基層民眾,對於國家這一觀念,並沒有深刻的認知。他們更多認同的是家族祠堂。或者說由於認知所限,古人的國家觀念還大都停留在“天下”這個階段,天圓地方,九州之地,這些等等的認知侷限性,使得他們無法有著我們現如今的國家概念。



但是,清朝末年,中國已經被打開封閉的大門。不管是被迫還是主動,新的國家觀念需要形成,清朝需要的是愛國,而不是忠君。

只有這樣,才能讓國人積聚在一起,讓國家強大。這一作用,在抗日戰爭中得到了很好的提現!


白話歷史君


“我是大清人,我愛大清國”,清末課本上這麼寫,其目的無非是貫輸“愛國”主義精神。或者說是刻意在蒙童心中播種所誦的愛國主義種子,以便蒙童成年後把之發揚光大。

大清是用暴力推翻大明,然後取而代之的。大清為了使大明朱姓王朝改換為愛新覺羅王朝,不擇以血腥手段。至少現在人們還知道“嘉定三屠”和“揚州十日”,前者遇害的計3萬餘人,後者超80萬人遭屠戳。

歷代竊國大盜在龍袍加身後都會對被推翻者一再詆譭,對自己則厚顏無恥一再美化。用啟蒙教材給蒙童貫輸自己的統治思想讓他們從小就懂得維護“國家”利益,效忠於屬於自己一家一姓一人的王朝,使自己的王朝萬代千秋一一這種伎倆並不新鮮。

隨便即可舉出大宋趙家王朝編制的《百家姓》為證。《百家姓》開篇,就是“趙錢孫李”。這“趙”之所以列為首姓,那意思是天下第一家;這其間自然不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含義。

大清《蒙學讀本全書》第一課為《愛君歌》,前四句如下:

大清皇帝治天下,保我國民萬萬歲;

國民愛國呼皇帝,萬歲萬歲聲如雷。

中國封建王朝始於秦始皇,終於末代皇帝溥儀。這2000多年的帝制都是流氓強盜搶奪中國最高統治權、魚肉百姓的罪惡史。

在帝制下的“國”是皇帝的政權,是統治階級窮奢極欲的工具,是奴役百姓的枷鎖。這“國”和民是截然對立的,兩者間矛盾是對抗性的。

清末的這個課本,無非是通過對蒙童的教化矇蔽愚化一代一代百姓。

八國聯軍攻北京,百姓為什麼要為他們助陣?這充分說明百姓對大清恨之入骨,巴不得大清趕快壽終正寢!

民在國當家作主,才是發自內心愛國。



景秀坊


亡國與亡天下的區別!

亡國乃統治者建立的政府而亡,百姓依然還是百姓,是故,隋滅南陳,唐滅隋,宋滅南唐,皆亡國非亡天下。

亡天下,不僅統治者建立的政府亡了,而且政府統治下的百姓當百姓的權利也亡了,百姓成了奴隸。是故,元滅宋,清滅明,是亡天下。保大清,非愛國,實為賣國!所以英法聯軍攻北京,八國聯軍攻北京,百姓坐璧上觀,誰願繼續當奴隸?巴不得這個吃人的滿清早日滅亡!可當倭寇入侵,百姓奮起抗戰,這時保民國就是保天下,就是保家鄉,就是保民族,誰不浴血奮戰?

所以明滅元,民滅清才是復國復天下的壯舉!朱元璋,徐達,孫中山,黃興,是復國復天下的民族英雄!抗元的文天祥,陸秀夫,抗清的史可法,鄭成功是保國保天下的民族英雄!


風兒瀟瀟15


這個口號本身,就很好地詮釋了“亡國”與“亡天下”的區別。

秦統一中國以降,經歷了多少朝代?哪一個朝代都強制性地向臣民灌輸“我是大Ⅹ人,我愛大X國”的所謂愛國主義思想吧?雖然形式各有不同,本質是一樣的。

秦漢唐宋元明清,這些歷史上都曾經非常牛逼的“國”,哪個不想千秋萬代?

然而歷史是無情的。

這些牛逼的朝代即所謂“囯”,短則幾十年,長則幾百年,一個個都灰飛煙滅,被下一個“國”取而代之。

有一個能“千秋萬代”的嗎?

可是,再看我大中囯,亡了嗎?沒有!

“國”乃朝代也,不僅可以亡,而且必然亡。

“天下”乃中華民族及中華文化,不僅不會亡,而且必然永遠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馬克思主義也早已提出了國家之消亡的學說。這裡就不說了。


翔龍吟


任何一個政府作為統治者,培養國民的愛國主義,有很多政治手段,比如宣傳,演講,歷史遺蹟展覽,出版一些愛國曆史書籍。大清是當時的統治者,在書本上提出的,我是大清人,我愛大清國很正常,因為教育可以從幼童時代培養他們的愛國情懷,讓他們從小就把愛國心根深蒂固的紮根在腦子裡,長大以後為大清更好的服務。

大清即使有再大的缺點,但大清仍然是他們的唯一的國家,清政府為他們提供了正常的社會服務,愛國是應該的。


楓橋寒山寺


不錯,這是一種歷史進步。

國家這個概念,在中國產生的不算晚,但大多數時間,國即皇家。所以,鄧艾潛行陽平小道,一路攻到成都,後主歸降,除了姜維詐降又亂了一下,蜀地也就沒有什麼反抗了。這種“朕即國家”的概念,其實相當落後,民眾沒有啥地位。當然,其他地方也差不多。現代民族國家興起,國君地位下降,人們才意識到,民眾才是國家的主人。

對於古人來說,國家沒啥要緊的,也沒有民族概念。重要的是宗族、地域。因為個人要依附宗族這樣的集體生活。同村,同鄉,同省關係很重要。所以各地有同鄉會館,讓出門在外做官經商的人們能抱團。這也帶來一些不好的習慣,比如因為這種同鄉關係,就不分是非曲直,盲目地維護同鄉利益,哪怕為之違法傷人。

到了近代甚至現在,這些情況依然存在。比如清末外敵進攻北京,民眾會自發給外國侵略者幫忙,或者像魯迅先生在日本電影裡看到的,東北人給日俄戰爭裡的俄國人當間諜。從官場上的同鄉集團,到民間不分中國外國,可見我們缺少現代意識,不尊重國家和法律。

大清自1840年被迫開埠通商,歐風美雨吹拂之下,現代意識也逐漸輸入國內。比如課本,學校教育,這都是新生事物,取代了舊的科舉制度。對於當時教委來說,“一唱忠君,再唱愛國”,是必然之義,如今我們不還是把愛國放在後頭啊。

“地圖一幅,上畫各國”,意在告訴國人,現在不是朝代更替改換姓氏的時代了。現在是各民族主權國家競爭的時代。每個人都是民族國家的成員。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就是如此。這正是顧炎武在三百年前說過的,易姓改號,謂之亡國,王朝興替中國人看得太多了,誰做皇帝跟老百姓基本沒啥關係。可外國異族入侵,是亡天下,每個人都應該起而救之。亡國亡種之危,讓當時的人們開始思考國家民族的命運,開始向西方學習救國救民的道理。

這是中國現代化過程的起點。儘管姿勢還那麼幼稚,儘管拖泥帶水帶著舊時代的痕跡,畢竟開始了現代化。


顧炎武《日知錄》。“有亡國,有亡天下。亡國與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於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後知保其國。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松鼠老孫


想起一部關於明治維新的書裡寫到,為何日本能在甲午戰爭中打敗清朝?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日本通過教育,更快地使日本人由臣民,變成了國民。維新不到二十年,就興起了自由民權運動。當然,這是朝廷所不樂見的,最終被鎮壓。但影響卻並未消失。這也是為何後來清朝的改革,想以日本為榜樣。因為當時的日本,既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民眾的參政慾望,又鞏固了皇權。而伊藤博文在賦閒之後,也有意給光緒皇帝當顧問,傳授日本變革的經驗。只是後來沒成功。當然,如果成功了,現在我們很多人的腦後還拖條辮子呢,哈哈。


凡人摸史


這沒有什麼可值得評價的地方,不過是教育類書本慣用而已,如現在你說“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道理是一模一樣的。

作為學生,沒有自行改變教材的能力,只能發到你手中的書本是什麼你就學什麼。國家體制所需,自然要讓自己的子民愛自己的國家,因此不學也要學 。當時正值大清一朝,民國還未出現,以大清為國,自然要說我是大清人,我愛大清國。你說非要說我是民國人,我愛大民國,那麼你就麻煩大了。

一定有皇漢和明粉等網絡噴子會借題發揮,說什麼辱沒祖先,舔滿清人的腳,做滿清人的狗之類的話。這些死噴子真的很無腦,你說這些話的時候,正是辱沒你祖先之時,你祖先不也是從大清朝過來的,要不然那來的你呢?


大獅


滿清統治200多年,將漢人同化了。



阮景東


偉大導師列寧同志教導我們:愛國主義是流氓惡棍最後的庇護所。太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