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刺刀術遠超蘇聯,為何不和蘇聯拼刺刀?

秦皇見漢武


說起日本和蘇聯拼刺刀,很多人會聯想到蘇聯是白種人,白種人人高馬大,而亞洲人特別是當時二戰期間的日本人,平均身高只有區區1米6,怎麼敢和蘇聯人拼刺刀?實際上,要說日本人前期不敢和蘇聯人拼刺刀是假的,後期日軍確實不敢,但這和高低胖瘦沒太大關係。

日本一直崇拜武士道,崇尚拼刺有幾百年的歷史,日本人幾乎每個男人從小都要學練拼刺刀。客觀地說,拼刺刀是日軍的一個強項。

蘇聯和日軍作戰,大致分為三個戰役。第一是蘇日之間的張鼓峰戰役,第二是蘇日之間的諾門坎戰役,第三是蘇日之間的八月風暴滿洲之戰。在這三個戰役中,最出名的蘇日拼刺大戰是張鼓峰戰役。張鼓峰戰役發生在當時的中國東北境內。1938年中旬,蘇聯突然佔領張鼓峰高低,日軍感到對自己不利,派7200多人進攻蘇聯,而蘇聯也調兵遣將派了2萬多人。

雙方圍繞張鼓峰爆發大戰,但僅僅半個月就結束了,最終日軍戰敗,放棄了張鼓峰,蘇軍傷亡2800人,日軍傷亡900多人。值得一提的是,蘇軍和日本在張鼓峰發生了白刃戰,蘇軍在拼刺中傷亡110多人,而日軍只傷亡4人,比例28比1,從這以後蘇軍再也不和日軍拼刺刀了。

到了諾門坎戰役,日軍還想和蘇軍拼刺刀,可蘇聯根本不給他們機會。看見揮舞戰刀的日軍,直接拿機槍掃射,讓日軍嚐到了死神收割的威力。打這以後,日軍也不敢和蘇聯拼刺刀了,但日軍並不是怕和蘇聯拼刺刀,而是刀法再好,也怕機槍。

抗戰初期,八路軍與日軍拼刺時,也吃了不少虧。日軍一個人可以對戰3個以上八路軍,參加平型關戰役的老八路回憶,當時八路軍也是採取“三打一”“五打一”的方式與日軍對戰,在局部形成人數優勢。日本人這種拼刺優勢,到了抗戰中後期不復存在,原因是八路軍強化了訓練,同時日軍緊急徵召的兵員素質降低,已是秋後的螞蚱了。


兵說


戰術思想的全面差異、戰略資源的供應程序,直接導致了雙方戰場攻擊手段的區別,拼刺刀、肉搏戰就是最經典的範例。

日軍單兵主力裝備是三八式步槍,自動武器除了輕重機槍之外,類似於歐美常用的衝鋒槍完全就是一個空白。除了著重所謂的武士道精神之外,最大的問題是日本戰略資源基本依靠進口,單發總比連發省錢。

如題,拼刺刀是日軍必備訓練科目,三八式步槍配合刺刀總長約1.66米,大家自行腦補長度,完全不用懷疑日軍的拼刺技術。日軍長期在亞洲作戰,對手裝備都弱於自己,因此並沒有迫切的自動武器研製發展計劃。

下圖就是日軍常用的刺刀衝鋒,少有敵手。

當年我國抗戰軍民經常依靠多打一的方式才能勉強對陣。

來個分割線,回到日本和蘇聯的拼刺對敵重點上,有句話叫“一寸長一寸強”,看看歐美各國同期的單兵裝備水平,立刻就會發現日軍的刺刀很難有機會發揮了。

二戰時期德軍士兵裝備,注意MP40衝鋒槍、軍鍬(部分替代近身肉搏)。

二戰時期蘇軍單兵裝備,衝鋒槍完全成為標配,火力充足,在近戰中完全無視對方的刺刀,靠近就是一梭子。

所以,當日軍和美蘇兩國對陣之後,立刻就發現原來的作戰方式已經不再有效。不像亞洲各國缺衣少彈,完全以生命為代價進行肉搏作戰。在新的戰場迎接他們的就是鋼鐵彈雨,空有一身好拼刺技術,人家不給機會施展。

所以,萬歲衝鋒往往變成自殺衝鋒,想跟人家拼刺刀,但是對方不給機會,只能幹當靶子。


河東三叔


題主問出這樣的問題在肥鵝看來實在是傻得可愛,就像當年晉惠帝問出“何不食肉糜”一樣。

軍國主義日本陸軍為何苦練刺刀術這是由其戰術思想所決定的,究其原因是資源匱乏。眾所周知,日本是個四面環海的群島國,本土資源機器匱乏,特別是金屬這一塊,早在古代,其通用貨幣銅錢也都依賴中國。日本通過明治維新從傳統的農業國搖身一變成為了工業國。日本通過中日甲午戰爭和1904年的日俄戰爭這兩場賭上國運的好賭,一躍成為與西方列強其名的帝國主義國家。工業的發展導致資源的大量需求,自身缺乏,則依賴進口。正所謂買來的不如搶來的好,這也是為什麼日本走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的根本原因。

四面環海的地理環境以及資源匱乏等因素導致日本將有限的資源優先發展海軍,而陸軍所分到的資源與之相比就少得可憐了,這也導致了日本陸軍在戰術思想上的轉變,大力練習拼刺刀其實是無奈之舉,沒辦法”窮“嘛。

雖然日軍在1904年的日俄戰爭中與俄國人展開過白刃戰,也嚐到過甜頭。但是蘇聯與沙俄不能同日而語,儘管它們都是國土遼闊,資源豐富。但蘇聯通過十數年的努力,國防工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飛機、坦克、大炮、機槍、衝鋒槍,輕重武器一應俱全,彈藥管夠。也是在這樣的條件下,才誕生了大縱深作戰理論並將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可想而知,當日軍碰到蘇聯紅軍時,紅軍只會拿武裝到牙齒的現代化武器招呼端著刺刀喊著”板載“往前衝的日軍,一梭子波波沙衝鋒槍子彈下去就能撂倒好幾個,真是太欺負人了。

八月風暴行動中的遠東蘇聯紅軍

即便是讓日軍近身了,在身體素質上,人高馬大的蘇聯紅軍也不懼小短腿的日本矮窮挫。

所以,究其原因並不是日軍不和蘇聯拼刺刀,而是蘇聯人不會給日本人機會。

如有疏漏,還請多多斧正。

我是肥鵝,一個熱愛歷史的碼字鵝,請切莫吝嗇您的贊,它將是俺不斷前行的動力!


彼得堡的肥天鵝


日軍就是想拼刺刀也得人家蘇軍願意和它拼呀。蘇軍在張鼓峰、諾門坎之戰時,槍炮多、火力強,快速坦克一大把,人家憑啥放著這些傢伙什兒不用,傻丟丟去和日軍玩什麼低層次的拼刺刀。論單兵素質,經過大清洗的蘇軍不如日軍,但是憑著火力優勢,蘇軍在和日軍對陣時不但不落下風,而且還佔據了上風。尤其是諾門坎之戰,蘇軍的火炮和坦克把日軍打的幾乎無法招架,最後慘敗。

到1945年8月8日,出兵我國東北的150萬蘇軍火力火器更是日軍望塵莫及的,而且這個時候蘇軍的裝甲集群進行大縱深突擊已經是爐火純青,面對69萬老弱病殘的關東軍,蘇軍更沒可能去和日軍拼刺刀。說白了,二戰時期的日軍與歐美國家相比就是窮鬼,什麼都缺。日本陸軍步兵用的是三八大蓋,支援火力主要就是“漏斗子”和92式機槍、擲彈筒,缺乏較遠支援的迫擊炮和近戰用的衝鋒槍、手槍,補給又差,所以注重拼刺刀。但這是聊勝於無的做法,對更窮更落後的國家還有用,對歐美軍隊就成了送死了。(S)


聯合防務


這個問題吧,其實很好理解,在對應的時代使用對應的物品,當然我們可以說日本武士道精神確實是可怕的,日本人號稱‘我們連火山,地震等天災都活過來了,害怕什麼死啊’。

也就是說精神上已經勝過蘇聯,但是凡事都有雙面性,我們可以換一個角度來想,為什麼日本要發動各種戰爭,主要原因是因為他們地方小要增加自己的互動範圍。

根據數據展示,二戰中蘇聯動員了4000多萬人參戰,而日本大約300-500萬參軍,從總數上我們不難看出,就算一比一死亡率的話,日本也死不過蘇聯。

我們都是知道二戰期間蘇聯國力最強,裝備武器也最多,根據數據顯示,當時日軍士兵近7000人、火炮37門。而蘇聯在這次戰役中出動了1.5萬餘人、237門火炮、285輛坦克,還有250架飛機支援。

精神層面我們的可以看出日本遠勝其他多家,但是搶地盤這種事是真刀真槍幹出來的,意淫每個人都可以,其實當時日本也不是沒有一點勝算,如果當時他們的色情產業發展的很好,或許也能主導這場戰爭。

話又說回來,戰爭不是意淫,如果設想成真,日本絕對勝過其他國家,但是現實就像皮鞭教父一樣,不停地拷問著日本,人口不足,資源不充裕,實力還不如人家,也只能無奈了。


酒騎風


在我們觀看的抗戰電影電視劇中,經常看到我抗日軍隊和小鬼子拼刺刀場面,那為何經常出現拼刺刀的情況呢?抗戰時期,國家經濟困難,食物短缺,我軍將士營養不良,身體素質遠遠比不上日軍,另外武器裝備比較落後,彈藥供應不足,和日軍拼刺刀也是不得已而為之。而日本人的拼刺刀的技術很強,我軍吃虧很大。在當時的戰場上,我軍平均要犧牲五個人,才能消滅一個日本人,所以不要被抗日神劇所迷惑,質疑抗戰時期的艱苦性°


但日軍為何不敢和蘇軍拼刺刀呢?首先蘇聯軍人身體素質好,個個“人高馬大”在氣勢上就佔上風。另外蘇軍的武器裝備和日軍相比,要先進的多。

二戰時期,蘇軍是全球使用衝鋒槍最多的軍隊,僅波波沙衝鋒槍一款槍械,就生產裝備了數百萬支,戰士幾乎人手一支。所以日軍和蘇軍作戰,蘇軍根本不給日軍拼刺刀的機會,當日軍接近蘇軍時,波波沙衝鋒槍直接橫掃,就像割韭菜一樣成片的倒下。

(本文系原創,只代表個人觀點,歡迎朋友們在評論中發表不同看法)

謝謝閱讀多多關注!


風雨兼程170983658


為什麼日本軍不敢同蘇聯軍拼刺刀的原因,即使近距離擊中第一個對手後,也不易貫穿出傷後面的自己人,而威力遠超過刺刀,讓日軍拼刺刀吃盡苦頭,鬼子和蘇聯紅軍拼刺刀簡直就是找死。

其實,在亞洲戰場上,日軍與蘇軍,美軍的作戰也發過白刃戰,但是我只是曇花一現,日軍當時的流行戰法是,在推進到對方陣地附近時,便下令使用軍刀或者步槍裝上刺刀,而蘇軍拼刺刀技術十分過硬,蘇軍短槍對刺刀的戰法一出,日本人再也不敢隨便找蘇軍拼刺刀送死了。





Lan出入平安


在二戰時期,蘇聯軍隊裝備水平遠超日軍,坦克、機槍等在蘇軍中廣泛列裝。反觀日軍,它所生產的坦克根本不堪一擊,士兵裝備主要以三八大蓋為主,日本國內資源有限,雖然陸軍機槍也有裝備,但和蘇軍比起來,是小巫見大巫。根本不在一個檔次。

所以當時蘇軍在面臨日本兵的時候,直接是用衝鋒槍不停的掃射,除此之外,還派出了眾多的坦克在前面衝鋒,那些日本人衝上來的話,也只能被坦克壓死。而此時他們的刺刀也並不能起到大的作用,畢竟日軍的坦克都不一定可以和蘇軍的坦克進行正面交鋒。

所以日軍在絕對力量的碾壓面前,他們的武士道精神也早就被置之腦後了,自然在面對蘇聯和美國時就不會再選擇進行刺刀戰了。反而是,在我國戰場上會使用的到。






王春來342


拚刺刀是日軍主要戰術之一,無論作戰對象是誰,國民黨軍隊,共產黨軍隊,英軍,美軍還是蘇軍。日軍發起衝鋒近身就是刺刀刺殺,因為他們缺少自動火器,刺刀搏殺是他們最後的殺招。

抗戰前期直至中期,日軍的拚刺的確給我軍造成極大的傷害,尤其是國軍部隊往往會被日軍刺刀搏殺所沖垮,日軍雖個子不高,但比之中國士兵要強壯的多且拚刺技術嫻熟,反觀我軍,由於常吃不飽,大都很瘦弱,又多是放下鋤頭不久的農民,缺乏訓練,當然難以是日軍對手,加上武器不統一,許多士兵槍上無刺刀,配一把大刀,因此國軍士兵常要四五個人對付一個鬼子,八路也得兩三個打一個,到了後期,八路注重三大軍事技術訓練尤其拚刺技術提高,而日軍,精銳減少新兵增多,八路已能與日一對一併逐漸佔上風,國軍也不那麼害怕與日拚刺了。

蘇軍與日也有多次發生近距離短兵相接,這個我曾聽參加過抗聯的老兵說過,當然,蘇軍自動火器充足,一個班十二名士兵配有四到五支波波沙,其它士兵持帶有三稜刺刀的步騎槍,蘇軍也不是都用自動火器解決,也會與日軍拚刺,蘇軍士兵完全不懼拚刺,日軍對我軍佔據體能及技術優勢,但面對蘇軍卻成了渣,蘇軍士兵人高馬大力氣大也有技術,與日軍相對,雖蘇式步騎槍較三八大蓋短的多,卻能輕易格檔開日兵刺來的槍刺再順勢一個突刺擊殺日兵。所以日軍不但火力遠遜蘇軍,連拚刺也難佔上風被蘇軍擊垮就再所難免了。


wang_H


日軍在拼刺刀方面確實比較厲害,所以蘇聯根本就不給日軍拼刺刀的機會!蘇聯是工業強國,武器換代很快。在諾門罕戰役的初期,蘇軍就有大量人員傷亡在跟日軍拼刺刀中。後來朱可夫將軍在擔任蘇軍統帥時候便轉換了作戰方式,蘇軍有裝備短突擊槍,這種槍跟手槍共用一款子彈,非常適合近戰。所以當蘇軍發現日軍在拼刺刀上面有有優勢的時候就不跟日軍拼了,朱可夫給蘇聯兵後勤部下達命令,立刻每人發一把突擊步槍,一照面的時候,蘇軍戰士都是一梭子子彈打過去,日軍就全掛了。

因為刀劍無眼,日軍同樣怕死。之所以要拼刺刀只是因為武器設計不合理,有缺陷,當時的日軍裝備三八大蓋穿透力太強,有日軍變態做過測試,三八大蓋可以同時射穿5個並排站立的人的身體,並停留在第五個人體內,這使得日軍在近戰的時候根本不敢開槍,防止誤傷己軍。

其次,三八槍是拉栓式步槍,這種槍有一個缺點那就是射速慢,拉一下打一槍,在近戰中很吃虧,往往是一槍沒打中就等著吃子彈了,這時候就得趕緊衝上去拼刺刀,為的是防止敵方射擊。所以,正是這兩個缺點使得日軍不得不去拼刺刀上下功夫,並不代表日軍就愛拼刀。日軍有百分之80以上的戰鬥都是以槍械解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