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人劉淵為什麼自稱漢皇帝?

MAN高蒼健


劉淵是名副其實的匈奴人,但他的祖先是冒頓單于。而冒頓單于是誰呢?他既是劉邦的女婿,又是劉邦的兄弟。在劉邦時期,漢朝兵力不足以抗衡匈奴,所以劉邦一直採用的是議親求和政策。劉邦將一宗室之女說成是自己的女兒嫁給了冒頓單于,從此兩人互稱為兄弟,這位冒頓單于也是夠義氣,還將公主生的這一批之女全部賜予劉姓,至此匈奴人就有一批劉姓子弟繁衍下來,而劉淵就是這一批中的一員。

自兩漢幾百年下來,那個曾經飛揚跋扈的匈奴族,其實已經沒落了。而到了曹操手中,匈奴族已歸曹魏管轄,曹操將匈奴人分成了五部。劉淵的父親劉豹被曹操任命為其中一部的統帥。所以,劉淵自生下來後就接受到了中原文化,並且還是一位天才級的人物。在漢文化的薰陶洗禮下,促使劉淵非常優秀。

司馬炎建立西晉稱帝后,為防止匈奴五部不聽指揮,於五部統帥每人送一人質到洛陽,就這樣劉淵作為人質一直居於都城洛陽,並且這位天才的能力很快就展現出來了,受到了晉武帝司馬炎的賞識。

當然,這中途也有一段小插曲。俗話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劉淵過分優秀必是害群之馬,畢竟他是匈奴人。因此,差點好幾次都被陷害至死,並且也受到了晉武帝的猜忌。幸運的是,劉淵父親劉豹死了,劉淵必須回去繼承父親的匈奴職位,從而晉武帝也必須冊立他為匈奴部族統帥。這也就等於劉淵從西晉那個牢籠中放出來了。

接著,他的野心開心野蠻生長起來。由於他本人性格慷慨,又能以誠待人,不但匈奴五部全部被他籠絡到手,中原很多人也變成了他的朋友。晉惠帝繼位後,外戚楊駿干政,任命劉淵為大都督,至此他的中原的人生如開掛一般。

隨後,爆發八王之亂,劉淵趁火打劫,乘亂立業。司馬家族自殺殘殺,虛弱的一方必須借力打力,劉淵正是看中了成都王司馬穎的弱勢,借幫他增兵壯大力量之際,帶領匈奴五部殺進了中原,面子上響應司馬穎,其實早已厲兵秣馬,就等待這場東風了。

就這樣,劉淵的匈奴部隊殺進中原後,首先割據了幷州,並自立為漢王。因為他姓劉,所以蹭了一下漢朝的熱度。同時因為蜀後主劉禪為劉氏最後一位君主,尊劉禪為先皇,所以打著匡扶漢室的旗號開始了加劇中原四分五裂之路。不過,這位立志要學周文王開疆拓土的劉淵,僅在位六年就病逝了。


讀文學史詩


劉淵是匈奴茅盾單于的後代,爺爺是南匈奴於夫羅單于,父親是左賢王劉豹。漢末時期,匈奴已經嚴重衰落,受到正在崛起的烏桓的壓迫,所以不斷南遷,請求內附。曹操時期,把一部分匈奴人安置在幷州北部,也就是今天的山西北部一帶。

劉淵是匈奴貴族出身,在匈奴移民中,天然的威望就很高。同時,劉淵作為任子,長期在洛陽生活,享受王侯待遇,和西晉的士族士大夫來往很多,所以漢文化修養也很高,當時在洛陽算是名士。

如果不是八王之亂讓西晉逐漸在內亂中走向崩潰,匈奴移民基本上就會逐漸農耕化,和漢人同化,變成漢族農民,劉淵本人也會和其他的漢人士族士大夫一樣,積累聲望,再逐漸接受徵辟,出仕,成為朝廷高官,變成完全的漢族士大夫。

但西晉卻恰好發生了八王之亂,西晉大亂,各地宗王以各自封地的兵源為後盾,長期混戰,爭奪對朝廷的控制權。最後形成了成都王司馬穎和東海王司馬越相互對峙的局面,而當雙方的漢族兵源接近枯竭的時候,已經遷居內地的匈奴部落就成為拉攏對象。西晉的司馬氏皇族沒想到的是,他們本來是想利用匈奴,結果卻成了匈奴在內地崛起的好機會。

所以,當時幾乎所有人都認為,西晉經過長期內亂,要想重新恢復秩序,實際上已經不可能了,甚至連東海王司馬越和王衍都在留後手,讓琅琊王司馬睿和王導渡江南下,做偏安江左的準備。這樣,匈奴要麼是給別人當炮灰,供人驅使,要麼是自己給自己打天下。匈奴貴族選擇了擁立劉淵,給自己打天下。

這就是說,到劉淵決定起兵的時候,西晉滅亡已經是大勢所趨了,問題不是如何重建西晉,而是如何重建一個新的王朝。所以,劉淵起兵的時候,一方面是自稱大單于,以便號召和統帥內遷的各胡族,同時以漢朝後裔自居,為蜀漢後主劉禪發哀,自封為漢朝劉氏的繼承人,以號召漢族士族中仍然心存漢室的那部分人。

西晉以篡魏自立建立,在篡魏過程中又經歷了多次的大規模血腥殺戮,所以,西晉本身就是有比較大的危機的,一些士族雖然一樣出仕,擔任官職,但內心並沒有完全把自己家族的命運與西晉王朝捆綁在一起。當西晉已經出現崩潰的徵兆的時候,這些人自然會尋找另外的出路和機會。

西晉崩潰後,連東吳舊屬都曾經出現過短暫的恢復孫吳政權的活動,更不用說那些士族本身就是在東漢中後期的政治和社會背景下形成和崛起的,所以,如果真的讓他們看到重建漢朝的希望,其中自然會有一些人倒過去。這也是劉淵為劉禪發哀雖然現在看起來滑稽,但在當時,其實是有著清晰的政治意圖的,也就是動員這些漢族士族參加到自己的集團中來。

在此之後,劉淵這個操作就成為五胡亂華時期各個少數民族政權的普遍做法,一方面自稱某某天王,或者某某皇帝,建立漢人官僚體系,同時又自稱大單于,設置單于臺,統帥內遷的胡族部落。所以,他們的軍隊往往也不完全是本民族的人構成,而是裹挾了大量漢人流民在其中的。

在劉淵之後,這種操作在五代時期也曾多次出現。比如後唐李克用、李存勖本來是沙陀人,但因為他們曾經被唐朝皇帝賜姓李,而他們也一直以忠於唐朝自我標榜,而他們在消滅後梁之後,建立的王朝也自稱為唐朝的繼承者,也就是後唐。此外,在南方,也出現了南唐,和唐朝關係更為疏遠,但同樣自稱為唐朝的繼承者。

這其實也不難理解,作為一個外來民族,要在中原地區建立政權,當然不能完全沿用自己原來的那一套,而必須給自己找一套正當性敘述,而劉淵找到的這個敘述就是,匈奴和漢朝曾經長期和親,匈奴單于都是漢家外甥,有漢朝皇室血脈,所以自己並不是化外戎狄,而是漢朝的繼承人。


蕭武


首先就是一個‘’合法性‘的問題。為了使得自己滅西晉司馬氏更加符合天意。進而達到自己順應天意而當皇帝的緣故。這是每一個開國皇帝都必須要做的,匈奴人劉淵也不例外。

劉淵。字元海,那可是正宗嫡系匈奴冒頓單于的直系後裔。西漢初年,由於西漢的和親政策,所以不少匈奴後裔冒充漢姓,自稱為漢室宗親,劉淵就屬於此類,而這時候的劉淵已經基本漢化了。


劉淵,文采出眾,武藝高強,劉淵是作為匈奴部族貴族的質子住在洛陽的,但西部族的質子可以在朝為官,在地方擔任郡守。劉淵在當質子時候與當世子的司馬炎私交不錯,司馬炎曾對人言,劉元海龍鳳之姿,前途不可限量,這時候,劉淵的老爹匈奴左部首領劉豹去世,劉淵繼任。但不得返回匈奴部族左國城。

西晉爆發八王之亂的時候。成都王司馬潁看好劉淵,極力拉攏劉淵,召劉淵到自己的根據地鄴城,劉淵趁次此機會,將匈奴五個部族聯合,這五部就是劉淵日後起家的班底,司馬穎還加封劉淵為寧朔將軍,監五部軍事,劉淵正式以朝廷的名義控制匈奴五部。 劉淵在鄴城看見西晉同室操戈,大臣紛紛外逃,皇帝有如豬狗,個人野心極度膨脹,大有氣吞山河之勢。劉淵獨自呆在鄴城,不敢亂動,但老家根據地左國城卻忍不住了,劉淵的叔叔秘密召集匈奴五部高層,號召大家起兵造反,再現冒頓單于的偉大事業,匈奴五部經過協商,一致決定,立劉淵為大單于,由此也可見匈奴部族的團結。比司馬氏強多了。劉淵知道後,幾次以部族有事請假,司馬穎都沒有同意,為了拉攏劉淵,他加封劉淵為冠威將軍,而此時劉淵想立即返回部族造反,一個將軍對劉淵來說,屁用沒有。



而此時司馬家的宗室繼續戰鬥,司馬騰率領大軍20萬大軍氣勢洶洶殺奔鄴城,成都王司馬穎不到30歲,膏粱子弟,都下尿了,忙問劉淵如之奈何,劉淵面露鄙夷之色,但這對自己是個機會,忙說,我有一計可勝司馬騰,司馬穎道,計將安出?劉淵道,王爺可駐守鄴城,我回五部帶領部族士兵前後夾擊司馬騰,如此一來,司馬騰必敗。 司馬穎大喜立即讓劉淵帶兵,幫他剿滅司馬騰,司馬穎卻不知道,這個劉淵實際上是西晉的真正掘墓人。司馬氏家族目光短淺,紛紛借部族,少數民族的士兵,這些部族士兵卻成為整個北方的豺狼,開啟五胡亂華的種子。 劉淵是一去不復反了。而且是永遠的回不來了。 龍歸滄海,虎歸山林,



劉淵一回到老家根據地,立即繼任大單于,擁兵五萬。這時,劉淵聽從謀士劉宣建議,整編軍隊,依晉律治理左國城,招兵買馬,取賢納仕。經過一番運作。正式開基建國。在304年於左國城正式登基為帝,自稱漢王,年號永熙,尊蜀漢劉禪為祖,劉禪大概也想不到自己當年哪天褲襠不緊,和哪位女子生下的劉淵祖父,而且自己的基因如此強大,有這樣的一個好玄孫,竟然以這樣的方式報了自己當年的亡國之恨。一個匈奴人的後裔居然復興大漢,實在是歷史的最大幽默。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首先,《晉書》對匈奴人劉淵為什麼會姓劉有過解釋:“初,漢高祖以宗女為公主,以妻冒頓,約為兄弟,故其子孫遂冒姓劉氏”,也就是說攣鞮氏冒頓單于在娶了漢朝宗室女之後所生的孩子有一部分改姓劉氏,而劉淵正式漢朝公主的後裔。東漢光武帝建武初年匈奴分為南北兩部之後,劉淵這一支(南匈奴)便逐漸入居中國。

其次,劉淵之所以稱漢皇帝,最重要的就是南匈奴的漢化程度已經非常高,他們接受了中原文明,當然學會了“正統性和合法性”的立國原則。《晉書》說劉淵自幼學習漢文化,並且熟讀《春秋左傳》《孫子兵法》等等,是文武全才。而晉朝“八王之亂”開始之後,中國再次陷入大混亂之中,劉淵的部下正是在此時建議他“另起爐灶”,他們說:“今見眾十餘萬,皆一當晉十,鼓行而摧亂晉,猶拉枯耳。上可成漢高之業,下不失為魏氏”,即劉淵的目標最小也是向曹魏一樣割據一方,如果做得好,就像漢高祖劉邦一樣一統天下。

劉淵稱漢皇帝還有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當時民心思漢啊,畢竟漢朝立國四百多年,大部分時間都是繁榮穩定的,雖然有過諸呂之亂以及王莽篡漢,但是最終還是劉氏穩坐江山,曹丕篡漢之後劉備在南方稱帝,誰又知道司馬氏能撐多久呢?在司馬氏之後是不是還會有劉氏崛起?而劉淵恰好以劉氏的真命天子自居,打著回覆漢室的大旗,是有一定的群眾基礎的。

所以,劉淵在永興元年(公元304年)自稱漢王之後,便出現了“遠人歸附者數萬”的場景,他又以劉備的蜀漢為正統,追封劉禪為皇帝,正式“借殼上市”。


國史通論


劉豹-劉淵父子是西漢時降漢內遷的匈奴休屠部落,是匈奴休屠部中遷移到今山西中北部的幷州屠各。一王四貴是在東漢時期才以分裂後的南匈奴內遷入並的,區分南匈奴與幷州屠各是正確認識漢趙歷史的前提之一。

兩漢四百年,無論是涼州休屠,亦或是幷州屠各,都沒有像其他內遷匈奴名王一樣消失在被兼併中,反而強勁地延續了下來,可見休屠-屠各充當了內遷匈奴諸部中兼併者的角色。而南匈奴王族則因其過於靠近漢魏政權,而被本族中下層逐漸拋棄(見於夫羅與呼廚泉)。劉豹在晉代魏的歷史進程中逐步統一併州匈奴五部,劉淵獲得南匈奴王族劉宣的承認(“並譜”),便是內遷南匈奴勢力不如幷州屠各並最終被幷州屠各王族吞併的結果。

劉淵冒稱匈奴王族後裔本身,便是傳統派南匈奴貴族與實力派幷州屠各名實互補的政治聯合行為,劉淵由此從左賢王一躍而成大單于,獲得了號召匈奴五部的權力。加上劉淵劉聰父子藉助八王內鬥,逐漸把持匈奴五部的實際影響力,名實合一的劉淵煽動起不願做魏晉奴隸的匈奴五部,向南匈奴與屠各貴族給予成為王族乃至王朝權貴的誘惑,給予匈奴五部以成為自由民的誘惑,便調動起了匈奴五部的戰鬥積極性。這一切都需要一個匈奴王族後裔的身份作為招牌,方能實現。

劉淵進一步冒稱匈奴王族與漢朝公主之後裔,以興復漢朝為口號,其實也是其冒稱匈奴王族的一貫套路之延續:用名分大義召喚那些不滿於漢魏晉禪代以及晉末亂政的漢人,爭取漢人世家的政治合作。所謂恢復漢朝只是基於實際利益的宣傳攻勢而已,並非真切願望。


晨光說史


劉淵是劉豹的兒子,冒頓單于的後裔。漢高祖劉邦白登之圍後,用婁敬之計與匈奴和親,將一位宗室之女嫁給冒頓單于,與冒頓單于相約為兄弟,冒頓單于的子孫都以劉為姓。東漢時匈奴分裂為南北兩部,南部進入西河定居,漢末大亂,南匈奴這一支幫助朝廷平叛,曹操顧忌他們的勇武,把南匈奴再分為五部,便於管理控制,劉豹時當左賢王,曹魏時劉淵便作為質子入朝服侍皇帝。劉淵自小聰慧,又在京師太學學習,掌握一定的漢文化,豫州刺史王渾看重他,把他推薦給司馬炎,當時司馬攸與劉淵交談後,認為此人不凡,要求司馬炎不能放他回匈奴,恐成為大患,司馬炎沒有聽從。


劉淵武學知識和技能精妙出眾,臂長而善於射箭,體力超過一般人。姿容優美“身長八尺四寸,須長三尺餘,當心有赤毫毛三根,長三尺六寸”,天生異相,相士術士私下議論說這個人以後成就非同一般。(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279年,劉豹去世,劉淵代理左部帥,他利用在漢朝所學所聞,在本部中推行善政,勵精圖治,使這一部突出於其他四部,五部豪傑紛紛投奔到他的門下,附近的幽州、冀州知名人士,不遠千里到此學心並依附。晉惠帝司馬衷繼位,楊駿執政,賈后不滿,召楚王司馬瑋進京殺楊駿,拉開八王之亂的序幕。


殺戮一開,大亂已萌,晉朝的分封拱衛中央至此起了反作用,司馬宗室諸王不甘人下,你方唱罷我登臺,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八王輪流出頭,各說自話,說不過就打,打得國力空虛。(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自己人大動干戈,時已內遷分散在北部的異族見機蠢蠢欲動,匈奴五部秘密推舉劉淵為大單于,重新整合力量相機而動,劉淵便主動介入八王之爭,走到時在鄴城的司馬穎身邊,為他出謀劃策。


司馬穎擊敗司馬乂,成為皇太弟,東海王司馬越和陳昣等與晉惠帝征討司馬穎,面對大兵壓境,司馬穎四處招攬人才加強自身實力,這時,劉淵不失時機的向司馬穎請纓說他可以帶匈奴五部前來助戰,司馬穎非常高興,任命劉淵為北部單于、參丞相軍事。劉淵回到左國城後,自稱大單于,二十日時間就聚眾五萬,還未前去救援出發,部下勸他說,如今天下大亂,晉朝失德已經非常明顯,重振祖業正當其時,不要當漢人的打手。劉淵方醒悟的說,帝王也是一般人出身“大禹出於西戎,文王生於東夷”,我為什麼不能當皇帝呢?(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304年,匈奴劉淵自稱漢王,背晉自立,為什麼以漢為國號呢,劉淵自己在與眾臣交談時也說,劉備僅有一州的土地就可以縱橫,抗衡天下,這是漢朝人心民望猶在的原因,我是漢朝劉氏的外甥,我們的祖先與漢朝相約為兄弟,兄長死亡,弟弟來繼承家業,非常合乎情理。在匈奴,兄死弟娶其嫂是風俗,所以這席話放在匈奴人聽來,一點問題也沒有,於是定國號為漢。以恢復漢室為名,又追尊蜀漢後主劉禪為孝懷皇帝,想以此使天下人歸心。至劉曜時才改漢為趙。


南方鵬


劉淵乃匈奴首領冒頓單于的後代,南匈奴單于於夫羅之孫,左賢王劉豹之子,母為呼延皇后。根據漢與匈奴的長期和親史,其與漢室劉氏宗親多多少少還是有血緣關係的,彼時匈奴以劉為姓者大有人在。


他稱帝,是想拉攏漢人,成就大業而已。畢竟漢朝離自己最近,創造過一個輝煌燦爛的時代,大家對強漢還是多多少少有著敬仰情節。三國時期,蜀主劉備,尚能以一隅之地樹漢室大旗而成三分天下之勢,所以劉淵很重視大漢的能量。再加上自己,一介胡人,勢單力薄,若以胡人身份入主中原,必不為天下容,所以,用大漢的威名來達到借屍還魂的目的,明打漢旗幟,暗裡發展匈奴勢力。是形勢迫使他向漢人靠攏。按他的說法就是匈奴與漢乃兄弟關係,漢為兄,匈奴為弟,兄死弟繼,稱漢合情合理。


(前趙即劉淵所建立)

不過,終究他建立這個漢帝國沒什麼人買賬,漢匈矛盾難以調和,短命割據政權而已。


那年那兔這些事


劉淵本身是匈奴左賢王的後裔,要說他是漢人後裔的話,恐怕有些牽強附會了。他之所以以漢族血統自居,無非是想給自己找個所謂正統的血脈,因為古人對名正言順極為尊崇。但要說他沒有一點漢人血脈。我個人認為不排除有的可能。要知道,劉淵既然是左賢王的子嗣,那麼他的母親是誰?要知道,當年劉豹可是蔡文姬的男人。而蔡文姬也為他生過子嗣。而蔡文姬也在草原上生活了很長的時間。在此期間,蔡文姬譜寫了胡笳十八拍。後來,曹操全殲烏桓。匈奴左賢王劉豹看曹操勢力強大,不敢招惹曹操。便主動向曹操示好。曹操便向劉豹索要蔡文姬。劉豹無奈,只好將蔡文姬送回漢朝。蔡文姬回來後,曹操給他的小師妹找了個姓董的郎君。要知道,曹操年輕的時候,曾經是蔡邕的學生。蔡邕就是蔡文姬的父親。如果劉淵的父親是匈奴左賢王劉豹的話,那麼,他的母親會不會是蔡文姬呢?說實話,我不知道。以上只是猜測。如果他的母親真的是蔡文姬的話。那他的確有漢人的血脈。這就像我們現在一樣,女的是北上廣戶口,男的不是。為了孩子的戶口,往往孩子會跟隨母親,這樣就能獲得北上廣的戶籍。


風雨中的梅雲


(有些答主說的很複雜,硬是把幾百個字就能說明的很清楚的,增長為兩三千字的內容。)我簡單地說一下這個是怎麼回事。

劉淵肯定不是劉邦的後代,因為他是匈奴人,出身於匈奴貴族。但是到西晉末年的時候,匈奴已經衰落了,開始內遷,大概基本上都去從事農耕了。但是劉淵自己是有想法的,看到這樣的情況,那不正好是能人發家時候呢。於是就開始拉起隊伍,組建起政權。

政權最重要的就是合法性,你對外說我是匈奴貴族後裔啊,估計沒多少人應和。但是劉淵他說姓劉,是劉氏後代,那情況就不同了。因為劉淵起家時,這個時候離東漢滅亡還沒有百年,很多人還是認漢朝這塊牌子的。所以劉淵一開始相當火爆。這就是整個的原因。


張傑談史


第一是歷史原因:他是西漢冒頓單于後代,因為大漢和親,冒頓單于後代都改姓劉,自從西漢以來,很多人以劉姓為榮(尤其是得劉姓的胡人),畢竟是國姓(比如唐朝中原百姓和胡人以都李姓為榮,宋朝以趙姓為榮,修編的《百家姓》就是最好在例子),劉淵也不例外,他們本姓攣鞮,後來改姓劉,劉淵屬於大漢的外甥,劉漢王朝統治中國四百多年,深入人心,他這樣稱漢,不僅可以往自己臉上貼金,還便於拉攏人心,早日統一中原。

第二是他有偶像情節,他一直很崇拜漢高祖劉邦,三國蜀漢漢昭烈帝劉備,他也想效仿偶像,走他們曾經走過的路,白手起家,成為統治中原的漢人皇帝,西晉八王之亂後,他這樣的慾望更加強烈,時機成熟,他稱漢帝也水到渠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