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清末形式,如果慈禧死後,光緒帝沒被弄死,恢復親政,結果會如何?

壹德堂


年輕的皇帝親政的時間也有8年左右了,那個時候,朝廷上下、京城內外、各國洋人們對光緒還是很有期待的,光緒帝親政的條件是很不錯的,並且慈禧確確實實出讓了大部分的權力給光緒,給了光緒充分的施展空間,當然一些核心權力沒有給他,我們權且認為是慈禧需要多多考察光緒吧。

慈禧作為一個晚清的女子,從“權力的藝術”角度是相當強悍的,在大清國被太平天國砸的七零八落、漢族貴族地主勢力不斷壯大、地方與中央不斷離心離德的時候,依然能幾十年如一日保持對諸多權臣的控制,這是她能放權給光緒的基礎,由她的權威作保,光緒在前臺操作,如果皇帝搞出了什麼么蛾子,慈禧起到救火員的作用。

1889年,光緒18歲,舉行了大婚,海外內要求皇帝親政的呼聲很高,老太后有礙於傳統,也可能想看看這個培育了十多年的皇帝是不是塊料,就讓光緒帝正式親政了。

從1889年到1898年戊戌政變為止,這9年的時間裡,年輕的皇帝擁有處理一些日常事務的權力,一二品以上的官員也可以直接任命,不過核心權力老佛爺一直沒給他,像甲午戰爭等重大事件的決策,這個還得慈禧拍板。

但再怎麼樣,應該說歷練了七八年,這皇帝七七八八總該有點基礎了吧,乾隆20來歲即位,康熙十來歲親政,這也乾的都很不錯,何況光緒後面還有個安全閥慈禧。

結果呢,公車上書之後,光緒的激情一下子被點燃了,他按照康梁等人的指引,大踏步地搞起改革來。

其實,光緒若能循序漸進、一點一點向前拱,一點一點漸進式的改革,成功的概率還是很大的。

光緒太急了,一天之內恨不得頒佈上百道政令,不少平頭百姓的維新派直接上位三四品官員,取消旗人特權、廢除八股、興辦西學、裁汰綠營、整頓吏治……每一項都是在挖大清的根。

這些政策,放在今天看來,肯定是好的,先進的,可大清國是個幾億人口的龐大身軀,那經得住這般折騰。

光緒帝得罪了官僚集團、滿漢軍頭、士族階層、八旗勳貴等等一切統治精英階層,這些政策都是嚴重侵害他們利益的。

如果光緒慢慢推行,小火慢燉,還能慢慢推行下去,但他的政策變動非常劇烈,他任命的許多維新派官員四處走動、下到地方督促執行,但地方上的督撫大員們就沒什麼動靜,要麼就陽奉陰違,他們都想看看老佛爺有什麼舉動。

其實,剛開始,康梁的很多政見都得到了老佛爺的肯定,這也是光緒能搞了小半年維新變法的前提,不然,老佛爺不高興的話,那維新運動十天也幹不了。

但越到後期,維新派的主張越激進,榮祿建議改革“徐徐圖之”。康有為怒道:“殺幾個一品大員,法即變矣”。

到了中後期,慈禧收回了光緒手裡的任命一二品官員的權力,接著收回了京畿的防務權力,此時,慈禧已經有所準備了,但光緒對改革的悲劇和慈禧即將發動的悲劇也毫無預見,他到最後也幾乎控制不了維新派。

當維新派和保守派的矛盾最終爆發的時候,慈禧率先出手,鎮壓了維新派諸多官員,光緒帝也隨後被囚禁於贏臺。

此後,光緒被囚禁了8年,直到1908年去世,如果他沒被慈禧毒死,那也應該37歲了,正是春秋鼎盛的時候。

但又能如何?變法失敗,被囚禁8年,他的皇帝尊嚴早就蕩然無存,從4歲開始就被壓抑的性格,在8年的囚禁中達到頂峰,30多年的悲劇人生,即使迎來新生活,也指不定他的性格已經變成什麼樣了,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他不適合管理如此龐大的國家。

他若再上位,要人沒人,國勢比他親政當初更加衰微,地方的離心力更強,一艘在驚濤駭浪中不斷搖晃的破船,他又能如何駕馭,駛向安全的港灣?


雲中史記


其實我們只要對比一下光緒和宣統他爹載灃的能力就可以輕易看出結果了。畢竟在慈禧死後,真正執掌國家權力的是監國攝政王載灃。


在我看來,光緒的能力是不如載灃的。

載灃短短的三年執政期內,主要幹過三件事情,一是澄清吏治、二世罷黜袁世凱、三是預備立憲。雖然這三件事幹得都不怎麼漂亮,甚至有些糙,但曾經去德國賠罪過的載灃比長期被架空權力的光緒要好一些,起碼在他從德國回來以後,有參與到政務中,對時局以及朝堂勢力英國是要比光緒更深刻一些的。

而光緒呢,他人生最輝煌的時候是戊戌維新的那一百天,但這一百天也是他徹底告別權力的倒計時。他被大勢推到了前臺來,滿懷壯志,最終卻信錯了人,幹錯了事,鬧得一場鬧劇收場,對比載灃的預備立憲,我想說戊戌變法真的還不如預備立憲呢。戊戌變法是毫無章法不知道依靠什麼就盲目下馬的藍海項目,預備立憲是時事所逼下的不得已為之,雖然兩個人出發點不一樣,但載灃比光緒要成熟一些,起碼他知道該信任什麼人,該依靠什麼力量來做這些事情。

可惜光緒沒有這樣的認知,他就像個憤怒青年一樣,空有壯志,信了康有為的鬼話,用空頭支票就想收買袁世凱,這樣又怎麼可能辦成事情?再加上那些亂七八糟的變法諭旨,一天十多道政令,也沒有理出個主次,分清個敵我來,完全一套紙上談兵,或許連紙上談兵都算不上。

載灃跟光緒倆兄弟,說起來能力其實差不多,既然載灃都沒辦法扭轉大清滅亡的敗局,光緒又有什麼迴天法術呢?

想來,按照題主的假設,囚禁了許久的光緒被放出來重新執政,估計早就心灰意冷了,一個人被囚禁了十年不怎麼已外界聯繫,哪怕出來後意志不消沉,也不可能立馬就跟打了雞血一般開始工作吧。雖然說權力是男人最好的春藥,可光緒都十年沒有染指任何權力了,他又怎麼能做到揮灑自如呢?

而且1908年以後的國內形勢,大清都只剩下一口氣了,他如何來續命?能依靠的人,除了皇族以外,沒有一個,可惜皇族這群人早就腐蝕得差不多了,要能力沒能力,要實力沒實力,北方唯一的強軍北洋早就變成了袁世凱的私軍,而南方各位大佬哪裡還掉得動。光緒的聖旨估計在直隸地區有效力都很難講了。

要人沒人、要兵沒兵、要錢沒錢,唯一有的就是一個皇帝身份跟一群靠著皇帝這個名分混日子討飯吃的皇室蛀蟲,這樣的隊伍怎麼帶啊?最強王者也很難在短短几年內把這些個人帶到黃金級別吧,可是大清還有幾年好活?

大清這個癌症末期的病,癌細胞早就擴散得差不多了,大腦都調動不了身體了,做化療續命沒錢,切除腫瘤還沒有癌細胞擴散得快,能多活一天都是上天恩賜了。光緒作為大清名義上的大腦,他對自己的身體都已經失去控制了,疼痛的折磨已經難以忍受,想要清醒工作已經是奢望。

所以光緒最終的結局大概跟溥儀一樣,宣告退位以後守在紫禁城裡混幾年公家飯,最後被趕出來。


以上個人淺見,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點個贊或關注一下也是極好的!


青年折緣


毫無意義。

清的滅亡,不是一個毫無行政經驗,也沒有正常學識,膽小怯懦的光緒可以挽救的。

哪怕光緒再活30年,清政權也難以在覆沒的道路上剎車。

具體來說,清政權因何而亡?

一、廢黜了科舉

既廢黜了科舉,也無法建立新的,有效的,合理的文官選拔途經。

儒家衰落是必然,滿清1905年廢黜科舉,導致漢族士紳群體失去科舉入仕的途經,而廣大農村才是中國人口的絕大多數,控制基層農村鄉鎮的士紳拋棄清政權,其實就是滿清滅亡的第一因素。

二、皇族內閣失去支持

甲午戰爭後,民族開始覺醒。憲政在當時人看來就是擺脫落後,脫離愚昧的正確道路。然自維新變法,到立憲鼓吹,再到慈禧光緒死亡前也沒有完成。光緒慈禧死後才頒佈欽定憲法大綱,再搞什麼皇族內閣。令整個立憲派對清政權感到絕望。

三、鐵路國有吃相難看

辛亥革命的導火索是保路運動。皇族內閣連鐵路股本那點錢都要明搶,這不僅動了四川廣東湖北諸省士紳的蛋糕,整個南方士紳階層對清政權都開始持有警惕情緒。

四、民生艱難,百業凋零

清政權財政困難,無法維持正常運轉。

百姓早就處於爆發臨界點。

而光緒能解決哪一條問題?


四川達州


最近正巧又追了一遍電視劇《走向共和》,也曾多次思考過提問者的這個假設,現在就談一下我的看法。

光緒比慈禧早一天死亡,現在據最新考證,通過化驗光緒的衣服和毛髮,可以斷定光緒是砷中毒死亡的, 分析當時的形勢,可以推斷:沒有慈禧的允許,是沒有人敢對光緒下毒手的,或者可以說,就是慈禧下令毒死光緒的。



我們假設光緒得知消息,找個地方藏了一天,躲過了這場災難,慈禧死亡後再露面直接親政,大清將會是怎樣一個結果呢?

首先,光緒的安全是沒問題的,當時還真沒有人敢謀害皇帝。袁世凱也不敢,從載灃想殺他,嚇得他連夜跑到了天津,就可以看的出,他當時還沒那個能力。

下一步就是光緒怎樣執政的問題了,我們繼續假設:

一、清除袁世凱勢力,殺袁世凱基本可以定局,最寬容的處理方式也是關押。

二、罷免軍機大臣奕劻,一個原因是由於他的貪腐,主要還是因為他和袁世凱是同盟關係,必須下臺。

三、召回在海外的康有為和梁啟超,重新啟用康黨,給予行政權力,繼續推行戊戌變法時的政策。

四、重用載灃和皇族,載灃當時已經是軍機大臣,光緒沒死,就沒溥儀什麼事,載灃也不會被加封為攝政王。但由於其是光緒的親弟弟,加上奕劻已被罷免,會被加封為軍機首輔。其餘皇族會被任命為陸軍和海軍大臣等職務,目的是要把軍事大權牢牢掌握在滿人手裡。

我們再分析一下當時的國內外形勢。國外列強普遍認為光緒是開明派,一直支持光緒掌權,這個是對光緒有利的。而國內問題比較棘手,一個是孫中山領導的革命形勢風起雲湧,全國立憲請願形勢高漲,清廷批准的《憲法大綱》不得人心,整個大清猶如一座即將噴發的火山。再一個問題就是新軍指揮權都掌握在袁世凱部下的手裡,大清皇族無人懂軍事,多是紈絝子弟,軍事領導權徒有虛名。

這兩個問題,慈禧活著的時候基本還能穩得住,輪到光緒就不同了,他沒有慈禧恩威並用駕馭人的手段和能力,也不會識人用人,康梁其實只會紙上談兵,並無治國之才。正如袁世凱評價康有為的一句話:“你說他沒能耐 吧,煽呼起來,能把紫禁城給你掀翻了;你說他有能耐吧,讓他去蓋一個房子,他連一個雞窩都搭不好” 。所以說,光緒執政推行下去早晚也是死路一條,實行立憲吧,皇上失去權利!不實行立憲,革命黨不答應!再加上,大清的新軍也不聽命於光緒指揮,軍事鎮壓的路也走不通。所以,這是個死節,慈禧解不開,光緒同樣也解不開,只有拖延。



這樣,歷史就回到了原路,武昌起義還是會爆發,全國各省照樣會紛紛獨立,直至清政府下臺。與歷史不同的是,依光緒的性格,他肯定不會和隆裕太后那樣痛痛快快退位的,全國要發生大的內戰和動亂。最後光緒和滿清大臣們要循元末蒙古人的老路,直至最後滅亡。



其實,歷史行進到了1908年,滿清政府正如驚濤駭浪中的一艘千瘡百孔的破船,換作誰掌舵,結局都是一樣的。正如孫中山先生所講“天下大勢,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歷史長河中的魚


觀點:1.清朝政權因慈禧幾十年的封建專權和執政的迂

昧,無知,保守,以及經濟的衰敗,百姓的積恨其政權己日暮西山氣數己盡無回天之力。

2.光緒帝雖有變革意識,但由於慈禧多年的政治壓迫,加之中國特有的封建束縛,關健時分不清家與國的概念,患有嚴重的政治陽萎症,己不具備改革君王的地位。

3.所有統治者的閉關鎖國政策,對世界工業革命的發展,西方文明文化的進步知之甚少,夜郎自大,天高地厚無以知曉。

4.鄰國和西方的文化技術、殖民侵入雖有積極意義,但方式手段卑劣,既沒達到目的,也大大地破壞了中國開放改革的時機,尤其是部分國家的掠奪侵佔野心讓保守思想勢力佔據主流,導至改革派成為弱勢並失去民眾支持。

5.以孫中山和地方軍閥為主要力量的革命缺少和平變革的文代思想支撐,民眾對統治者的仇恨反抗已達極限,君主立憲制思想幾無市場,難成氣候。

6.太平天國義和團等農民起義更使困局雪上加霜。

7.萬惡的日本侵略和政治滲透干涉阻絕了中國走向人民民主道路的可能。

8.後來的歷史陰差陽錯,使中國剛剛走上民主立憲道路,就夭折了。後來的事,有基本文化和良知的人都知道了,就不贅言了。


芥末墩2


這個問題實際上是皇帝的領導能力和國家大勢和人心向背的問題。

光緒不死,亦無力迴天。

一、光緒其人。

光緒自4歲由慈禧養大,要求絕對服從慈禧,就是慈禧的傀儡,管慈禧叫親爸爸。他也曾有過青春熱血沸騰的年代,搞戊戌變法。但是沒有人,沒有槍,這個變法只能在慈禧允許的框架內實行。除了譚嗣同等熱血青年外,康梁只是紙上談兵,妄圖倖進之輩,且識人不清。軟弱,無幫手,無實際掌政能力,能對付了滿清那些頑固的老油條嗎?

二、國家大勢。

當時西方列強已在中國劃分了勢力範圍,中國實際上己是半殖民地社會,列強需要的是他們的兒皇帝,而不是一個奮發有為,可以搞明治維新,把他們趕出中國的皇帝,一旦觸犯了他們的利益,立即用槍炮說話,最慘的是如果能找到藉口,他們將把中國瓜分。

光緒沒有能力也沒有膽量培養自己的私人勢力,戊戌變法的一干人馬也已物是人非。滿清舊貴族的保守勢力也決不允許動他們的蛋糕。

三、人心向背。

此時民智初開,有識之士已認清,要救中國,必須革命。以孫中山先生為首的冋盟會得到海內外越來越多的人的支持,在軍中也有擴散。反清義士們更是前赴後繼,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三百年清朝的靠血腥鎮壓,民族安撫,貪汙腐敗、對列強卑躬曲膝的統治,遭到人民的厭棄,歷史潮流,勢不可擋,決不是一個光緒之力可以挽回的。


旁觀者嵐


我們很多人很多時候都是對光緒抱有同情以及稍有尊敬的態度,在這方面我們跟當時清末的文人、平民百姓、官商富紳甚至不少洋人買辦都很相似,當時我們的國民對光緒是比較尊敬的,畢竟這個皇帝也是在變法圖強,最後卻落了個失敗的下場,很有悲情英雄的意味。



題主的題目有意思,不過大致也是想詢問光緒的能力,當然有不少人認為慈禧死後光緒沒被殺的話指不定還能挽回當時中國的局勢,但是個人認為光緒的能力是比較一般的,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看出來。

首先,光緒真的是比較理想主義的人,當時慈禧雖然放了部分權利給他,但還是要求他做決定的時候要跟她商量一下,而且輔助光緒處理政務的人基本都是慈禧的親信,所以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是離不開慈禧的,但是當光緒開始掌握權利之後就已經想著將慈禧弄下臺了,這對慈禧基本上是不可接受的,而且慈禧權利依舊無比穩固,光緒很難去撼動慈禧,但他還是選擇去動慈禧,所以說光緒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也是比較天真的人。



然後,光緒的天真和不成熟也表現在他所依靠的人上面。其所依靠的是什麼?就是簡簡單單的輿論,利用公車上書的人,以及外界的知識份子,想以此對慈禧形成壓力,好在光緒還不算全傻,懂得要用軍隊來掌權,便讓袁世凱以保護老佛爺為名對老佛爺動手,當然這個在後世來看也是離傻不遠,在這有不少人大罵袁世凱出賣革命,但你要是身處此地,在各地督撫以及將軍的眼中,光緒的所作所為真的很稚嫩,他以為他在那個位置就能指揮得動袁世凱。



更有傳聞說光緒想要袁世凱暗地裡弄死慈禧,個人比較認同這個傳聞,因為在戊戌失敗之後,慈禧對光緒的態度甚至是可以用恨之入骨來形容,不斷想辦法要廢黜他,雖然最後迫於壓力以及庚子事變使得光緒逃過一劫,但最後在慈禧死前還是被下了黑手弄死了。其實慈禧雖然權利慾極強,但對光緒這個親外甥還是很不錯的,在小時候剛抱入宮的時候甚至還親自哄他睡覺,所以在知道光緒對她意圖不軌之後,慈禧對光緒的怨恨可想而知。


在甲午之後的幾年,慈禧已經萌生了退休的念頭,所以開始放手讓光緒處理政務,光緒要是沉得住氣慢慢鞏固權力,最後未必沒有辦法翻身,而且慈禧年紀也大了,光緒總能熬過她的,但他就是太急功近利了,所以導致了失敗。

從上面這幾點看,光緒其實只是跟我們一樣的普通人,甚至還略有欠缺,比如他比較理想主義,比如他處事手段的不成熟,比如他的急功近利,在那樣的年代,他是擔不得大任的,在慈禧死後若是他能活著,滿清也依舊會在他手裡滅亡。滿清也是腐朽到了根子,也是難以挽救了。


金道人


可能更槽

光緒可能是個好皇帝,會想辦法圖強,讓中國變強大,但他一來帶不動傳統頑固守舊派,二來玩不過維新變法一黨,最後會騎虎難下,而且就算他站在維新派一邊,到底是會強國還是賣國一切還真不好說,因為維新變法中許多新法都不符合當時的國情,比如康有為的建立大同帝國,等於說要與外國人相融合,建立大同世界,這種想法幼稚又愚蠢,當時的外國人特別瞧不起中國人,而且八國聯軍侵華,讓中國珍寶人民付出了慘痛代價,這就是落後就捱打的道理,試想一下按康有為的新法做,那麼中國人的未來將會活成什麼樣子?想像中就特別恥辱。


小魏夢秦王


假如光緒不死,恢復親政。結果不外乎兩種。一種是做亡國之君,被送上斷頭臺,一種被動退位,享受優待。以光緒的脾氣和個性,感覺第一種可能性最大。

清朝末年,有過一次所謂的同治中興,其實那不過是清朝滅亡前的迴光返照。洋務運動救不了清朝病入膏肓軀體,北洋水師也擋不住日本的堅船利炮,戊戌變法更是曇花一現。清朝不是亡在武器的落後,是亡在腐朽的體制。他就像病入膏肓的老人,已經到了人命危淺,朝不慮夕的死亡邊緣。

八國聯軍攻打北京時,以張之洞為封疆大吏,非但不去救駕,還進行了東南互保,坐看北京淪陷,更有百姓夾道歡迎八國聯軍。這說明了清朝對地方的控制力已經微乎其微,這些封疆大吏之所以沒有舉起反清的大旗,一是宥於儒家思想的約束,二是怕引起內戰,讓列強漁翁得利,至於老百姓早就對清朝的統治深惡痛絕。

光緒帝有恢復大清榮光的決心,卻沒有扭轉乾坤的雄才大略。他恐怕是中國歷史上做傀儡時間最長的一個皇帝,能力太平庸了。漢獻帝深陷虎穴,尚且不肯久居人下,幾次跟曹操一較高下。反觀光緒,他的條件比漢獻帝強之百倍,卻被一個女人控制幾十年。這樣一個皇帝親政,對搖搖欲墜的大清根本起不了多少作用。

再說,當時漢人勢力已經崛起,袁世凱控制著清朝最精銳的部隊北洋軍,孫中山領導革命運動此起彼伏,清朝已經敲響了喪鐘。慈禧死後僅僅四年,清朝就宣佈終結。如果是光緒再親政,他絕對不會和平退位,一定會和袁世凱、孫中山來個魚死網破,那將是血雨腥風的改朝換代,袁世凱、孫中山豈能輕易放過光緒,肯定會把他送上斷頭臺,以謝國人。


洛水清風cuixiaosheng


1908年,光緒皇帝駕崩,時隔一天,慈禧也駕鶴西去。

如果光緒當時沒死,的確會大大延緩清王朝的滅亡。可是10年前的戊戌變法早已激起了民眾對滿清政府的憤恨,支持孫中山革命的人越來越多,對清政府抱有幻想的知識分子也早已轉變為革命黨人。

光緒身邊早已沒有那樣得力的大臣,光緒的皇權受限,也早已不能控制袁世凱及其北洋軍。

如果光緒不死會怎麼樣,複雜的局面不好說,但是前途依舊是可以談的,不外乎是再次建立起獨立自主的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