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時蒙古是大敵,清朝時為什麼很少聽說蒙古的事情?蒙古軍去哪裡了?

盪漾飛劍356


可以從清朝對蒙古的三大政策說起。

一,眾建以分其力

從皇太極遠征林丹汗,到康熙平定準噶爾。平定蒙古諸部後為了有效控制蒙古,清朝對蒙古各部劃分疆土,分配戶口,限定各自遊牧範圍。在蒙古地區實行分而治之和盟旗制度。在厚養蒙古頭領人物的同時又將蒙古各部分為兩百多個盟旗,使其始終被束縛在各自領地,不能統一在一起。同時限制跟外界交流,例如漢蒙不能通婚,禁止漢人出關經商跟種地。使其無法從外界接收先進的文化跟技術。從而大大減小對清統治者的威脅。

二,南不封王,北不斷親

也就是滿蒙聯姻。據不完全統計,清朝皇室有二十幾位后妃出自蒙古,同時有四十幾位公主家給蒙古王公,保持了將近三百年的通婚,建立了世代姻親關係。這樣一來滿蒙都是親戚了,也就很少打來打去了。

三,崇釋以制其生


這一招最狠了,清廷在蒙古族中大力提倡喇嘛教,對其給予種種優待,無論貧富每家都有人當喇嘛。當喇嘛人多了,整個蒙古人口也不斷下降了。民族侵略性也就隨之下降了。

這樣一套組合拳下來,使蒙古族人口下降,各部各自為政,不相通屬,並一切唯王命是從。也就談不上造反了。


閒來青梅煮酒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封建王朝,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於洪武元年派徐達北伐,明軍很快攻破元大都,推翻了元朝在中原的統治,朱元璋也統一了天下。但由於明朝沒有把北元完全消滅掉,所以蒙古一直是明朝的北方大患。蒙古人也想著恢復成吉思汗時期的榮耀,所以跟明朝時常有戰爭。但是到了清朝,似乎蒙古與大清的矛盾就沒那麼尖銳了,雙方關係很密切,蒙古的噶爾丹叛亂時蒙古眾多貴族都站在清朝這邊,甚至還幫助清朝去攻打噶爾丹。為什麼明朝跟蒙古總是打來打去,清朝卻能跟蒙古和睦相處呢?

首先明朝的江山是從元朝手上奪來的,朱元璋當時的口號是“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可見漢族與蒙古族水火不容,在漢人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明朝和蒙古自然也就是敵對關係。但是雙方誰也不能滅掉誰。且不論蒙古根本沒那個實力打贏明朝,只能在邊境小打小鬧,就是明朝也深知滅了蒙古撈不到好處,還得花費大量財力物力,得不償失。於是明朝才加大力度修建長城,以防蒙古人的騷擾。

再來看看清朝。清朝是滿族人建立的,滿族與蒙古族一樣屬於外族,在滿清沒有入關前就跟蒙古的關係很好,雙方互相婚嫁,和睦的不得了。當然清朝此舉也是想借蒙古人的力量幫助他打天下,雙方是合作共贏的關係。在清朝入主中原後,給了蒙古各種經濟特權,依舊與蒙古和親。在清朝,皇帝立的皇后不可以是漢人,但可以是蒙古人。蒙古人在清朝可以當大官,享受很好的待遇,但是漢人就很難被重用。雖然清朝與蒙古關係很好,但清朝不允許蒙古人接觸學習漢文化,而且如果一家蒙古人有三到五個男子,就必須有二到三個出家當喇嘛,以此來控制蒙古族的人口,讓蒙古族永遠不能與漢族聯手反清。這樣就能達到鞏固清朝的統治地位。

明朝是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所以明朝也是我國最剛的一個王朝,與蒙古是世敵。但是清朝就採取懷柔政策對待蒙古,這也得以讓中國對蒙古地區形成有效統治。不能說誰好誰壞,這都是當時的時代所決定的。


風塵講歷史


騎射滿蒙不分上下,清有中央政權支持,估計蒙古不太敢造次。

滿蒙緣源深厚,交融較深,認同較強,不太容易走向徹底對立。

清朝中後期,熱兵器介入,蒙兵更無優勢,退避大漠以北,逍遙去了。

亦或後期蒙內佛教黃教興起,民心歸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了。

亦或商貿順暢,茶棉絲糧可達,農業也興起一些,不需要搶了。

高緯度族群主要因為資源匱乏偏缺,徵掠數千年,稍有滿足,也想歇歇了。

蒙人所處天高地闊,本來心寬又信佛,反倒逍遙自在、悠然自得了。

歷史知識欠缺,權當推斷。

轉發他人回答做為補充:

長期騷擾邊疆的北方遊牧民族,為什麼到了清朝,就消失了呢

百家號18-12-0519:35

眾所周知,北方的遊牧民族長期以來一直是中原的強敵,從先秦時期到明朝,從匈奴到突厥,到鮮卑,遼人等,他們對中原地區構成了巨大威脅。甚至接管了中原。而歷代朝代,是把保衛靖邊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然而,到了清朝,我們發現曾經邊疆的侵略者沒有了。在明朝,對大明構成極強安全隱患的蒙古變得特別安靜。這是為什麼?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清朝對待邊境外的遊牧民族有什麼樣的政策,就可以從中知道真相了。清朝與蒙古聯姻,與中原的公主下嫁所不同,中原的聯姻是想依靠公主生的孩子來制約蒙古貴族,也就是公主生的孩子是中原皇帝的孫子,但孩子出生了,還是和父親親啊,所以並沒有起到太好的作用

反觀清朝,恰好於中原相反,就是迎娶蒙古首領的公主,因此,這一舉動就和中原徹底相反,掌握了主動權。

另外,這不是兩個人聯姻就算了,而是集體婚姻,滿族與蒙古族貴族之間存在大量聯姻。所以你擁有我,我擁有你,形成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兩個民族,一大家子。當然,這是很久以後,慢慢積累所得到的成就。在明朝初期,實際上,滿族與蒙古之間存在著競爭。畢竟,他們都在爭奪北方霸權的地位,但在清朝獲勝後,他們採取了懷柔的政策。一個就是上面提到的聯姻,還有一個就是賜封官員。

大量的官員,蒙古汗王,長子每年都可以從清朝獲得相當數量金錢俸祿,各種俸祿加獎,清朝在蒙古上花了數百萬元。有這麼多錢拿,高級官員誰會反叛?因此,這形成了清朝幾代帝王,與蒙古公爵雙贏的局面。當然,這是贏得勝利的手段,這之外還有制約。正如我們前面所說,在爭奪北方霸權時,清朝為抑制蒙古的爭霸而作出了巨大努力,那麼,統一後,如何壓制呢?

第一個是區域管理劃分,在蒙古人是到處安營紮寨,和各地區都有往來。清朝將蒙古劃分為旗,派官員監督。旗不能相互聯繫,甚至不能放牧或狩獵。即使你來北京看皇帝,也為他們畫了一條專線。以免你們彼此聯繫並有任何不好的想法。此外,最重要的一點是黃教的實施。

在清朝時期,為蒙古草原上建立了大量的佛教寺廟,鼓勵蒙古部落信仰宗教,就像中國只有儒家思想一樣。這樣以來蒙古人的思想也是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禁錮。蒙古人相信黃教他的軍事和反叛本性也削弱了很多。而且,寺廟是固定的。如果你相信這種宗教,你就不能走得太遠。這也限制了蒙古部落的流動性,這無異於改變蒙古部落的生活和社會結構。此外,清朝規定如果家裡有八個兄弟,七個將成為喇嘛,五個兄弟就要有四個喇嘛。只有一個男人可以結婚生子。當然,一旦這項政策出臺,蒙古部落推翻清朝的可能性就更小了。大多數年輕人都去背誦經文,那有能力來發動戰亂呢。

當然,最後一個原因是軍事上進步。火炮出來後,善於騎馬打仗的騎兵沒有任何優勢。事實上,明朝朱棣就是以此擊敗了北元,但並沒有一直這樣打下去。但是在明朝末期,火炮使得蒙古部落沒有任何優勢,在開闊的草原上,他們更像是迷路的羔羊。並且北方的俄羅斯正向東移動,剝奪了遊牧民族的這種空間優勢。北部部落一旦失敗很難恢復,這就是為什麼北方的遊牧部落在清朝統治時期沒有生亂的原因。

你對清朝統治下的蒙古族有什麼看法呢?



大河灣精靈


其實原因很簡單,是我國曆史教材有意迴避了這一事件。

當時,清康熙年間,作為蒙古黃金家族的後裔,此人早已統一蒙古西藏新疆,成立一個超級大國,這個人就是:葛爾丹。

最終,葛爾丹大軍壓境,在距離北京不到200公里的地方,與康熙展開決戰。

當時恰逢葛爾丹後院起火,新疆大營發生叛亂。

康熙這才有驚無險戰勝葛爾丹,繼而統一了蒙古西藏新疆。

康熙8歲登基,內有鰲拜未死,三藩未平,臺灣未收,天地會反清復明,外有蒙古西藏新疆葛爾丹,沙俄彼得大帝尼布楚北侵,你自己說小康熙如何統一大中國?


用戶67724358697


其實是國策不同,明朝推翻元朝統治入主中元,對待蒙古的態度一直是除惡務盡。也因為如此,經過多年的清繳,成吉思汗的黃金家族被大明朝基本趕盡殺絕了。活生生的把蒙古從中原王朝打成了遊牧民族。

後來清朝入關,奉行的國策就是滿蒙和親,皇帝會定期召見蒙古各部落王爺,也一直以通婚的形式維持和平。唯一一次有威脅的蒙古叛亂就是葛爾丹起兵造反,但生不逢時遇上康熙,在喀爾喀地區被康熙徹底誅殺。至此,蒙古再也沒有膽量與力量與中原王朝抗衡。


通鑑小歷史


滿蒙聯合,從清初開始,一直是清朝的國策!

滿蒙也一直通過聯姻的方式來鞏固這個聯盟!最有名的蒙古女人就是來自科爾沁的莊妃!也就是輔佐皇太極、順治、康熙三朝最牛的女人,孝莊太后!

滿蒙聯合共同治理天下,他們一直是平級的!而漢人就不是和他們平級的!清初滿人的戰鬥力極強,將軍很多,蒙古人相對還是弱一些,戰鬥力稍差,這種情況下蒙古人能取的這樣的地位,應該說已經很滿意了!尤其康熙剿滅葛爾丹之後,蒙古人也是算徹底服了,有這樣的地位感覺也很好!被打服的蒙古人故事就少了很多!

而且清初的時候也不讓滿漢通婚的!漢人一直是被看不起的,也很難進入高層的!

到了康熙之後才,慢慢的改觀!康熙去南京拜朱元璋,就是為了籠絡漢人士子的心!但一直以來直到清末漢人與滿人相比都要地位低一些的!

整個清朝出來的牛逼的漢人掌握大權的漢人也是屈指可數,有個張廷玉,劉統勳,清末滿人已經不行了,兩百多年的榮華富貴和享受腐蝕了他們的心智和身體,但是大權還是在他們手裡,這是出來一個曾國藩一個李鴻章,李鴻章算是到了極點!


鵬程日誌


聽說,在韃清統治時期,蒙古只能留下八萬精壯,其它人不是出家做和尚,就得通過減丁,下去見閻王去了!

這是韃清統治者的一大歷史貢獻!


商君佐之


是的,我也感覺奇怪,對漢族極其囂張,縷縷干涉大明天下,而且差點推翻大明。大清時大事不多,很馴服。為什麼呢?

我有點臆測,估計滿蒙都是遊牧民族,有很大認同感,況且他們逐鹿草原,這個部落消滅那個部落,他們有明顯部落意識,沒有多大民族意識。

有共同意識,他們不那麼有民族仇恨,有民族矛盾。

漢族是農耕民族,與他們生活習慣差別太大了。所以沒有認同感,敵意就濃了。


賺點沒法再小的小錢


明朝時期北方遊牧民族確實是主要威脅,為此明政府重新修建並完善了長城,建立了若干軍鎮。縱觀整個明朝歷史,的確不堪其擾。明後期,女真在北方崛起,皇太極首先對蒙用兵,後並與蒙古聯盟,之後滿清的民族政策對蒙古相對寬鬆,並與之通婚,所以蒙古對清朝的威脅基本沒有了。


不同角度看歷史


清朝滿族和蒙古是相當於一種同盟關係,滿清的皇族一直娶得是蒙古貴族的女人作為皇后。同時滿清的皇帝也是蒙古的宗教領袖,蒙古迫於清政府的軍事實力,不得不屈服於清朝,但是蒙古的貴族擁有高度的自治權,所以不可能產生敵對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