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年前曾國藩打敗太平天國後,如果黃袍加身,他會成功嗎?會改寫中國歷史嗎?

熬廣


剿滅太平天國起義軍後,以曾國藩曾國荃為代表的曾氏集團,擁半壁江山,統兵馬無數,功高震主,勢力鼎立,後人多將此時的曾國藩揣測,應問鼎,而未問鼎,究竟如何?歷史不可假設,其實,人也是不可假設的。歷史就是歷史,而曾國藩就是曾國藩。

一,志不在此。曾國藩素無“彼可取而代之“之志,繼承的是儒家衣缽,滿腦子聖賢文章,仁義道德,耕讀家風。在其家書中可見,青年意氣,風華正茂,在京為官,尚常思去意。無意權位,尤重慎獨之道,則大位恐怕想都不敢想或根本就沒有想過。

二,朝廷看中的也是其老實本分和為人謹慎。曾氏膽小保守,一貫謹守儒聖之道,沒有野心非分之想。況且賊膽賊心,朝廷皆明察秋毫。沒有過人的膽識膽魄,不是雄才大略,不是雷厲風行的行事者,欲取天下談何容易!

三,曾國藩並非英雄造時勢,而是時勢成就了曾國藩。是各路湘軍人馬陣營,拽著推著拖著曾國藩一路狂奔走向勝利的。一介文官,其並非軍中振臂一呼應者雲集之精神領袖,更不是身先士卒所向披靡讓敵人聞風喪膽的虎將大帥般的人物。既非柱石,何以擎天?況且,太平天國的失敗因素繁多複雜,一言難盡。

四,曾國藩其實在同僚中頗不待見。能俘獲人心籠絡人心方得天下。家書中也屢有提及,其樹敵不少。人心叵測,有欲看他笑話不懷好意的,巴不得推他出頭。捧殺者更大有人在。

五,自知之明。在家書中,曾國藩自認自己兄弟是以殺人為業,已經內心惴惴不安,惶惶不可終日了!

六,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動亂之世,亂中得勝,已屬不易,清廷經營已久,面對外國侵擾,尚左支右絀。況且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要扳倒清廷,殊非易事。艱難時勢,風雨飄搖,己身力量有限,唯求自保。又豈不自量力?

一種與身同在的膽怯,貫穿其一生始終!

歷史即天命。天命如此,夫復何言!


太陽詩學


小爬曾經寫過一篇關於他的問答!曾國藩,史上也是屬於譭譽參半的他,為何在打敗太平天國之後,沒有自己起竿當皇帝呢?


畢竟當時的清朝也是挺亂的,而曾國藩一手創立的湘軍也是非常強大的,所有部下又都忠誠於他,這麼優越的條件下,說不動心怕也是假的吧?小爬覺得以下幾點是曾國藩沒反的原因!

一、曾國藩在創立湘軍的時候,都是教諭手下的士兵服從自己營官的指揮,以同鄉、親戚、師生、連襟等關係形成了軍隊成員的聯繫,所以湘軍能發展壯大就是服從於舊道德、舊秩序的結果。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一個非常傳統、謹慎而又有些固執的人。


二、曾國藩從骨子裡信奉的就是儒家理念,忠君愛國,為國竭力盡忠才是他的本分。雖然曾國藩對當時吏治腐敗、綠營八旗兵的無能多有嘲諷批評,但並不能代表他會起竿叛變!


三、當時的左宗棠和曾國藩不和,雖然李鴻章是曾國藩的弟子,但是一旦叛變,左宗棠勢必會極力抵抗,而李鴻章未必會和自己一條心!而且當時清政府對曾國藩也是多有猜忌,雖然八旗當時非常腐敗,但還是有一定戰鬥力的。


四、如果曾國藩叛變,十萬湘軍征戰的費用從何而來,當時雖然打敗太平軍,但太平軍的餘部活動也是很大的威脅,湘軍不僅要清繳太平軍餘黨,還要對付八旗軍,這些都是要有足夠的物質資源來支持的。而曾國藩顯然不具備有這麼雄厚的財力。

以上 種種表明,曾國藩除了手握十萬兵權之外,並不具備造反的其他條件,所以在最後,曾國藩勸說曾國荃放棄兵權,最終解散了十萬湘軍,以表對朝廷的衷心。


努力的黃小爬


曾國藩擊敗太平天國以後,有人感慨,曾國藩怎麼不黃袍加身稱帝呢,有類似想法的人太幼稚了,簡真沒有政治頭腦,試想起兵反清那是多麼大的政冶事件和軍事行動,首先得製造聲勢,要出師有名,第二需要大量的財力和充足的軍用物資,再說百姓飽受戰亂之苦,需要修生養息,不能再打仗了。曾國藩深知百姓厭戰的心裡,這位曾文正公愛民如子,出於這點也要放下起兵的想法。再者曾國藩從小受儒家文化思想的教化,他也沒有起兵的想法,要想推翻清朝,當初何必消滅太平天國呢,直接聯合天國的勢力先消滅清朝,然後再反戈一擊,繼而消.滅太平國有多好,何必還用到現在勞民傷財的,這些都不是這曾文正公的做事風格。這位曾大人一生奉行為政以耐煩為第一要議,主張勤儉廉動,不可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禮治為先。以忠為政,官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十年內連跳七級,三十七歲就官至二品,這在歷史上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僅曾國藩也。試問仕途如此順風順水的曾大人能起兵造反嗎?他一生服侍大清王朝三代君主(道光、咸豐、同治),歷時34年,恩寵不衰。他官做的最好,政治上聲望極高,對待百姓言而有信。所以在當時有″從政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這美言,他君子為學,明道經世,寧靜致遠,淡看得失。這樣一位看淡世俗的理學大家能起兵造反嗎?最重要的一點,象曾國藩這種接受儒學教育的人視名譽比生命還重要,還有他那傳統觀點的儒學文化底蘊的宗族,把族人的聲望看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他曾國藩即使有起兵造反之動機,他的宗族也不能替他背上叛臣的罪名這黑鍋,,曾國潘就是為維護宗族之尊言,也不能起兵造反。他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家教良好,視君如父的的賢臣孝子能起兵造反嗎?他所著有關家風家教關念的《家書》堪稱中國古代、近代乃至當今家教之範本。所以說當時的傳言是不存在的。再者說這想法在當時是很難實現的。大清雖衰敗,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這理誰都懂,清朝還是有實力的,滿、蒙、回的精英並沒有懈怠,所以這位曾大人假如有這想也必須棄之,做一方封疆大吏,造福一方百姓以效忠大清足矣!


北辰272055996


不可否認,太平天國運動是一次浩蕩的反封建軍事鬥爭,加速了封建社會的滅亡,而且傳播了新思想,對我國曆史進程的貢獻發揮了舉重輕重的作用。

回到話題,曾國藩的優秀是得到歷史肯定的,少時從學,十年七遷,連越十級,任何一項成就都不是普通人能夠達到的。但是本身的優秀並不足以讓他能夠黃袍加身,走上帝王之路。

原因有三:

一 曾國藩的確得到咸豐的重用,組建湘軍,有自己的“私人武裝”,但是石達開的重創也讓湘軍損失慘重,雖然經過修整最終拿下了天京,但是自身的損失也很大,想要黃袍加身,他可沒有趙匡胤那種硬實力和條件。

二 ,而且咸豐帝並沒有失去民心和權貴的支持,清廷各方面的武裝不會同意。雖然當時清王朝千瘡百孔,但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曾國藩沒辦法代表所有階層的利益,所以他不會得到權貴的支持。

三 經歷過太平天國運動的創傷,國力貧弱,如果他要強行黃袍加身,勢必會引起新的戰爭豪傑。這樣清朝的整體國防力量會削弱,只會加快外國殖民者武裝進犯的步伐,曾國藩的眼界不可能看不到這一點,所以他根本沒有黃袍加身的想法。

我們在討論一下,如果排除其他條件,曾國藩真的能夠黃袍加身,我覺得他是能夠改變歷史的,他的建軍思想和對人才的選拔,說明他是一個會廣開言路的人。而最重要的一點,他送出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的留學生,這說明他是不排外的,願意去學習西方的先進思想和技術。如果他真的能夠當權,我覺得中國完全有機會避免兩次鴉片戰爭的屈辱。

當然了,一家之見,歡迎大家評論交流想法。如果覺得我說的還有點道理,大家關注一起進步哦。


憤怒的小鐵鍋


人心不足蛇吞象,皇帝不是那個亂臣賊子想當便可當的,有人總是在問為何以趙雲之勇屈為一侍衛大將,為何岳飛要下愚忠而死,為何曾國藩不改朝換代自立為帝,他們致所以為後世崇拜敬仰就在於有偉大高尚的品格和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忠君報國儒家思想。身為剿滅太平天國的四省大帥總督,他也勵經千辛萬苦九死一生,才惶惶不可終日的登上了人生頂峰,實數不易,剛打下江寧時其弟曾國荃和五十多位中高級將領匯聚一廳,想逼他上位為皇稱帝,榮享禁華富貴,約沉默了一刻鐘左右,曾國藩手持寶劍引刀自刎,嚇壞了眾將,才平息事件不了了知,當年的胡林翼也有此意被怒罵而歸。本人以為古人心思慎重不可約六十餘而謀反,再有當一個大帥以令他苦思冥想,夜不能寐了,更何況為帝作皇,皇帝乃天下第一苦差,不可人人而為之。加上大清仍有上百萬大軍,還有向左宗棠,李鴻章,彭玉齡,劉銘傳,馮子材那樣的經世偉將,帝國主義分割殖民,朝中仍有很多權臣大將雄視天下,還未到土崩瓦解的時日,與其座立不安,費勤忘食,漠不如金玉滿堂妻妾成群,其弟國荃從天津運回了無以萬計的金銀財寶,和雕樑畫棟,也正如杯酒釋兵權時太祖之言,於其功高震主,伴君如伴虎,位高權重,令人不安,莫不如多有良田美妾花天酒地以享人生。他不起兵為亂是儒家思想的偉大勝利,是克己復禮君君臣臣的價值體現,不愧為萬世師表,人中龍鳳。


94310417小云


曾國藩即使黃袍加身也只會死無葬身之地,根本無法改變當時的政治格局推翻滿清恢復漢室;其主要原因是湘軍沒有根據地,曾國藩當時任兩江總督管轄的江南行省即安徽、江蘇和浙江屬於四戰之地無險可守,北有清庭、南有福建兩廣,西有四川湖北,東方是李鴻章的淮軍,處於四面受敵的境地,湘軍實力不足以吃掉任何一方勢力,一旦起兵會被很快剿滅比太平天國失敗的更快;在中國歷史中上位成功的劉邦擁有八百里秦川、李淵擁有關隴集團控制陝西山西、趙匡胤控制後周軍隊、朱元璋擊敗陳友諒後坐擁江南、滿清擁有東北才能奪取天下,因此曾國藩審時度勢果斷拒絕部下的非分之想確實不愧為一代梟雄!


君山自在遊


謝小秘書的推送,曾國藩下稱(文正公)是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雖然公已作古多年,但是熱度一直不減,甚至愈演愈烈,甚為欣慰。

說到文正公打敗天平天國之後,如果黃袍加身,他會成功麼?

在這裡我們不討論先生基於自己信仰和性格的選擇,但就形勢上看是否能夠成功?顯然不會。。。


從緣起看,不可能。

我做這樣的論斷是基於很多方面的考量,而這些考量不得不從那個著名的《討粵匪檄》開始展開。

當年文正公丁憂在湘鄉,即便文正公遍歷六部,也僅僅是二品侍郎罷了。和當地的權貴既物交集,僅僅是客套和臉熟的地步。真正讓文正公崛起的就是太平天國運動,因為要抵抗太平天國,清朝政府朝政糜爛,綠營兵力拖沓成疾,於是才開始了授權辦勇的制度。文正公不是第一個辦勇的,江忠源也做到很好。但是真正讓文正公仔各地練勇中脫穎而出的就是《討粵》,作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三大檄文,直接賦予了“衛道”的政治高度,一時間文人影從,囤積了在當時看來,現在看來也是智謀天團的:胡林翼、彭玉麟、李鴻章、左宗棠等。

從政治理論講,太平天國滅清妖帶有民族性的煽動在前期是很有成效的,但是《討粵》樹立了的“衛道”,在理論上甚至高出了太平天國的民族主義。

因為這篇檄文,成就了文正公的一生,所以在打敗太平天國之後,所謂黃袍加身,所謂“東南半壁無主,明公豈有意乎?”在思想根源上不存在。


從湘軍內部看,也不可能。

湘軍在前期的起兵時候的那種“衛道”精神,隨著連年的征討,早已經成為了驕兵悍勇,尾大不掉。從朝廷考慮,“太平本是將軍定,不讓將軍見太平”必定是除之而後快。終清一朝,其執政的根本思路是信任滿人,滿漢矛盾從來沒有得到化解。尤其是在軍隊的掌控上。

綠營是朝廷的編制部隊,湘軍是文正公率領的私有化部隊。就這一點,已經是形勢所逼不得已而為之。更何況文正公還是一個漢人。籌辦湘軍開始,朝廷的提防是處處都在,包括在上報戰功的時候,湘軍的前期重要將領塔齊布也一直排在文正公的前面。這是文正公特意為之,為的就是平衡朝廷的猜忌之心。

由於清朝朝政糜爛,太平天國的主要活動範圍又是富庶長江中下游地區,對朝廷的賦稅影響頗大,軍餉一直到不了位。然而軍隊又需要大批的開支,所以只能以戰養戰,長此以往,軍隊一定會形成見以利為重的弊病。這和湘軍前期以打出的“衛道”旗幟大相徑庭。這樣的軍隊,必定不是百姓之福,也不是朝廷之福,更不是文正公之福。


從形勢上看,也不可能。

在形勢上看,在湘軍後期,有一句話很具有代表性。“天下督撫出湘軍”,意思是天下的總督,巡撫都是文正公的幕僚或者好友,具體代表是:

還不包括文正公的繼承人李鴻章、劉銘傳等人。


因為湘軍的一家獨大,功高震主。朝廷也不斷的在分化湘軍的力量。從李鴻章的淮軍到左宗棠的楚軍,形成了三大陣營。尤其是在天京城破之後的“洪天貴福”(幼天王,洪秀全之子)的爭奪上是三大陣營的第一次正式的叫板。不管是好友還是學生在潑天的富貴功名面前,他們選擇站在了老師和好友的對立面。


天京城破是文正公的弟弟曾國荃打下的,事實上,李鴻章也好,左宗棠也罷,都曾收到朝廷的明文,助力破城,但是一旦助力,必定分功。不忍也不願也。湘軍兵臨城下、李鴻章在蘇州(當時太平天國的陪都)、左宗棠在杭州和福建佈局。最最重要的是,在蘇州北部,還有最最精銳的一支部隊在隨時掌控大局,僧格林沁的騎兵。從整個佈局上看,坦白說是湘軍一旦異變,必定陷入重重包圍,所以形勢上斷無可能。

湘、淮、楚軍中最能打的是淮軍。因為有洋槍隊的加持。而朝廷中最能打的是僧格林沁的騎兵,這兩股勢力都隱而不發,從力量對比上,也無可能。天京城破之後,幼天王洪天富貴逃脫,天京城內財富無蹤可查,成了整個曾家軍的揮之不去的汙點,也成了眾人攻訐的對象。


在這種環境下,文正公英雄遲暮,自裁羽翼。這一退,退出了一家兩封候。全了名聲,全了社稷,也成了歷史上堪比偉人的完人。


至於是否能改變歷史,答案是肯定的。這樣大的一個歷史事件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一定影響歷史的走勢。


一枝研學


這個問題比較簡單,可以想一下,號稱九千歲的魏忠賢都鬥不過剛繼位的崇禎,所以曾國藩是不會自己稱帝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第一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挾天子而令諸侯可以,自己稱帝不行,只要你打著皇帝的旗號就會一呼百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儒家思想影響深遠。第二,在剿滅太平天國的運動中,李鴻章,和左宗棠,已與他形成三足鼎立之勢,而且皇帝也將他二人調防到,山東熱河一帶,大有分庭抗禮之勢。第三,曾國藩不想晚節不保,太平天國一站,已經讓自己站在榮耀的巔峰,已經不是一個皇帝的年號可以比擬的。自己稱帝只有50%的機會,還要帶著全族老少的身家性命,而順其自然,就已達到了人生巔峰,青史留名。宗上所述,曾國藩是不願稱帝,稱帝也只有50%的機會。


韜光養晦的風


如果當時“曾國藩,李鴻章”等人起來奪權,成功可能性很大,清朝當時號稱精銳的僧格林沁部隊被流竄的起義軍殘部消滅後,清朝已經沒有什麼軍隊可以對抗“湘淮”軍了!這樣的情況三十多年後重演,八國聯軍進北京,南方一些軍政官員以為太后皇帝已死,立刻聯絡起來打算推舉李鴻章為國家大總統,只是知道皇帝沒死才作罷,慈禧太后知道這件事後也無可奈何!很多後人疑問“為何曾國藩,李鴻章”當時沒有對清朝取而代之?其實,就是“曾國藩,李鴻章”等人,在鎮壓起義過程中與西方洋人接觸中,發覺了西方人的發達程度,先進和厲害程度超出了他們所能理解的程度,在他們飽讀的詩書典籍里根本就沒有關於西方國家的這些知識,所以,取代清朝容易,取代後面對四面八方打壓過來西方人他們不知道如何對應感覺到恐懼!這就是“曾國藩,李鴻章”沒有取代清朝原因。不過李鴻章還是有意無意的提攜小字輩的袁世凱,給清朝挖了坑!


水晶球742


不會。湘軍是封建理教思想武裝頭腦的軍隊,講的就是忠孝、君臣、父子、師生、兄弟、同鄉之禮數,上下有序、不違綱常。曾國藩本人就是晚清理學大家,他絕不會有這種想法,也不敢有,他手下一大批文弱書生出來的將領們就會反對他,而且有個在湘軍中有極大影響力的左宗棠牽制他,左宗棠一直就和他較著勁,如果不是曾國藩確實忠君為國,處處忍讓他,他確實會第一個跳出來反對曾國藩,會從根本上動搖湘軍。湘軍中,可以說有一大批死腦筋的愚忠分子,寧願戰死,也不肯失節,曾國藩也是靠著這些“老頑固”,才能剿滅太平天國,書生治軍,用了一堆書生,真正凶蠻的主要是他自家的親兄弟曾國荃等人,曾國荃等人的實力,不足以將曾國藩推上帝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