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和溥儀有血緣關係嗎?

稻草人68871112


我們知道,溥儀的父親是愛新覺羅·載灃,並不是他的上一任皇帝,光緒皇帝:愛新覺羅·載湉。溥儀是清朝的最後一個皇帝,雖然在位時間極短。康熙是清朝受到褒獎最多的皇帝,開啟了康乾盛世,也是我國封建社會的最後一個盛世。那麼溥儀和康熙有什麼樣的關係?<strong>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國歷史最後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共有十一位皇帝 ,一共傳承了二百七十六年。太早之前的筆者就不在過多的敘述,從皇太極開始順序是這樣的:皇太極→順治→康熙→雍正→弘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溥儀。

1908年年僅3歲的溥儀即位,成為了末代皇帝。1912年國民革命軍推翻了清朝統治,年僅7歲的溥儀又下臺。從康熙開始算起,到溥儀為止,他們之間有7個皇帝。

就像筆者在上文提到的,溥儀的父親並不是光緒皇帝。那麼為什麼光緒皇帝不把位置傳給自己的兒子呢?

其實光緒皇帝一生並沒有孩子。光緒皇帝從小體弱多病,又很大年齡才結婚。最後又因為戊戌變法失敗被幽禁,與其愛妃珍妃分離。後來珍妃死後,他心情抑鬱。史書上記載光緒皇帝在珍妃死後就沒有過其他女人。

還有一個原因是這大概是這樣的:清朝的統治者是少數民族,近親結婚成風,導致的弊端,生孩子有困難。比如從清朝皇帝來看,從咸豐帝開始,咸豐帝只有一個兒子,咸豐帝的兒子同治帝沒有兒子,到最後末代皇帝溥儀也沒有子嗣,大概是近親結婚導致的。現在的日本天皇家族也面臨相同的問題。

溥儀和康熙的關係是什麼?

以下是從父系來看的,存在同父不同母的情況。溥儀的父親是光緒皇帝的親弟弟,所以光緒是溥儀的親侄子。光緒的父親是醇親王奕譞,是咸豐皇帝的親弟弟;光緒皇帝是同治皇帝的弟弟,是咸豐皇帝的親侄子。咸豐是道光的兒子。道光皇帝的父親是嘉慶皇帝。嘉慶皇帝是弘曆皇帝的兒子。弘曆皇帝是雍正皇帝的兒子雍正皇帝是康熙皇帝的兒子。<strong>

其實從同治皇帝往上是很規整的,都是父傳子。只是同治皇帝和光緒皇帝沒有兒子,同治皇帝只好傳位給了自己年紀不大的弟弟,也就是光緒皇帝,光緒也沒有兒子,本來是傳位給自己的弟弟的,但是弟弟不接,誰都不想當亡國的皇帝,只好傳給了只有3歲的溥儀。

這樣看來,溥儀也算是根正苗紅了,確實是康熙皇帝的後代。至於民間傳說,各種桃色新聞,筆者認為不太可信。帝王之家,還是很講究的。而且那個時代大家都很保守,應該沒有隔壁老王的存在。而且清朝嚴格的遵守初代皇帝定下的規矩,所以清朝的皇帝很多都是穩穩當當的,沒什麼很大作為,也沒搞出來什麼昏庸的事情。

總結:溥儀應該是康熙皇帝的第六代孫子。兩人血緣關係很緊密。有什麼錯誤或者不同的意見,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區留言。


無筆史官


當然有,而且溥儀是康熙的直系子孫。

看下圖。

上圖是清朝歷代帝王的傳承順序,可以看到,溥儀是康熙的直系子孫,正宗的康熙後代。

不過,論起溥儀和咸豐的傳承,就比較曲折了。

清朝前期,從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這七個皇帝是一口氣順著下來的,後一個皇帝是前一個皇帝的兒子。

從同治開始,後面的光緒和溥儀,這三位皇帝之間就不是老子--兒子的傳承關係,雖然是血親,但是不是直接傳承的。

具體地說,同治的親媽是慈禧,同治很小的時候,慈禧就發動了辛酉政變,垂簾聽政,對同治控制的非常嚴格(權力上),導致同治心身都出了問題,死的時候年僅18歲。

同治之死官方說法是天花,民間說法是梅毒,不管怎樣,同治早死無子,和慈禧極度擅權是有關係的。

同治死後,沒有兒子,慈禧就把親妹妹婉貞生的兒子光緒,過繼給咸豐當兒子,名義上宣稱繼承的是咸豐的帝位(而不是同治的)。

光緒在位的時候,慈禧依然大權獨攬,這種權力的變態追求,一樣導致了光緒死的時候沒有兒子。

怎麼辦呢?

慈禧就把光緒的老爹奕環另外一個福晉生的兒子載灃之子溥儀,過繼給同治為子,兼光緒之兼祧(清朝時候,獨子同時繼承兩房的意思),成了清朝最後的一個皇帝。


師明禮閒聊中國歷史


康熙和溥儀當然有血緣關係,不過由於兩者相差年份有點遠,說起來多少有些複雜。

清朝是我國最後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享國276年,傳12帝。康熙(玄燁)是清朝的第四代皇帝,溥儀是清朝的最後一位皇帝。

清朝的帝王從皇太極到同治這一輩都是父子相承,沒有任何問題。不過同治傳位光緒的時候發生了意外,因為光緒並不是同治的兒子,而是他的堂兄弟(兩人同輩)。

同治是咸豐唯一存活的兒子,他6歲登基,不過在19歲時就駕崩了。由於同治沒有後嗣,這就意味著咸豐這一脈就此斷絕。但國不可一日無君,由於慈禧想獨掌大權,所以就指定自己親妹妹所生的愛新覺羅載湉(光緒)為同治的接班人,因為他只有4歲,便於控制。

光緒的生父奕譞是道光帝的第七子,咸豐帝的異母弟,所以光緒是道光的孫子、同治的堂兄弟。不過既然要接班同治,光緒在宗法關係上必須認咸豐為父。另外,如果光緒有子嗣,必須過繼到同治名下。

可惜的是光緒雖然活了37歲,但還是沒有子嗣。這樣同治駕崩後的問題再次出現,慈禧為了繼續掌權,便指定年僅3歲的溥儀為接班人,那溥儀是什麼出身呢?

溥儀的生父載灃是光緒皇帝的親弟弟,道光的孫子,所以溥儀就是道光帝的曾孫。既然溥儀能追溯到道光這一脈,那就可以確定溥儀和康熙是有血緣關係的:溥儀是康熙的七世孫。

不過幸好溥儀是清朝最後一個皇帝,不然等他駕崩的時候又得在兄弟的後代中選一人接班了,因為溥儀雖然活了61歲,卻沒有留下一兒半女。

清朝連續三代皇帝都沒有直系後代,這也從一個方面印證了清朝氣數已盡。


石頭說歷史


這個絕對有的啦,畢竟都是滿清皇帝。如果溥儀和康熙沒有血緣關係,溥儀也坐不上皇帝寶座,。那麼他到底有何關係呢?這裡我們就試著以滿清自康熙到宣統這九位皇帝的關係來說明。



康熙(父親)→雍正(皇四子)

康熙是滿清入關後的第二位皇帝,在位61年。公元1722年12月20日駕崩於暢春園,後傳位於皇四子胤禛,即雍正帝。雍正是康熙存活下來的第四個兒子,生母是康熙的妃子德妃烏雅氏。

雍正(父親)→乾隆(皇四子)

雍正從康熙接任帝位後,在位13年。公元1735年10月8日駕崩後傳位於皇四子弘曆,即乾隆帝。乾隆是雍正存活下來的第四個兒子,生物是雍正的妃子鈕祜祿氏。乾隆也是康熙的孫子。



乾隆(父親)→嘉慶(皇十五子)

由於乾隆登基之時曾向天下臣民昭告自己在位時間不會超過自己的爺爺康熙皇帝。所以在公元1796年正月將皇位禪讓於皇十五子永琰,即嘉慶帝。嘉慶帝是乾隆的第十五子,生母為乾隆的妃子孝儀純皇后。嘉慶也是康熙的曾孫子。



嘉慶(父親)→道光(皇二子)

嘉慶於公元1820年9月2日駕崩後將皇位傳於皇二子旻寧,即道光帝。道光是嘉慶的第二子,嚴格意義上的嫡長子,生母是嘉慶的妃子喜塔臘氏。道光也是康熙的玄孫。



道光(父親)→咸豐(皇四子)

道光帝於公元1850年2月25日駕崩後將皇位傳於皇四子旻寧,即咸豐帝。咸豐是道光的第四子,生母是道光的妃子鈕祜祿氏。咸豐也是康熙的來孫。



咸豐(父親)→同治(皇長子)

咸豐帝於公元1861年8月22日駕崩後將皇位傳於皇長子載淳,即同治帝。同治是咸豐的皇長子,生母就是後世聞名的慈禧老佛爺。同治也是康熙的晜孫。



同治(堂哥/哥哥)→光緒(堂弟/弟弟)

同治於公元1875年1月12日駕崩。因無子,遂其母慈禧就在同治的父親的兄弟中挑選了醇親王奕譞的兒子載湉登基為帝,是為光緒帝。光緒的父親奕譞是咸豐同父異母的弟弟,也就是說光緒是咸豐的親侄子,而作為咸豐的兒子同治帝,他自然就是光緒的堂哥。但是光緒卻也可以說是同治的弟弟,因為慈禧在將光緒立為帝的時候,也同時將光緒過繼給咸豐做兒子了,所以也可以說同治是同治的哥哥。但不管如何光緒也是康熙的晜孫。



光緒(叔叔/父親)→宣統(侄子/兒子)

光緒於公元1908年11月14日駕崩。但同樣光緒也無子,遂慈禧並立載灃的兒子溥儀為帝。宣統的父親是醇親王奕譞的兒子載灃,而載灃就是光緒的同父異母的弟弟,所以宣統就是光緒的侄子。但是在慈禧立宣統為帝的時候,不僅將光緒過繼給了同治帝,同時還讓宣統兼祧光緒一房,也就是說在名義上宣統也是光緒的兒子。但同樣不管怎麼說宣統是康熙的仍孫。



所以按照以上的說法,宣統可以說是康熙的直系子孫,他是康熙的仍孫。那麼既然是仍孫,血緣關係自然就有啦,而且是很深的啊。


澳古說歷史


這個提問猛一看比較搞笑,溥儀怎麼可能不是康熙的後代。不過古代王朝傳承過程中,有時會出現皇帝無後血緣關係比較遠的支系繼承皇位,這種就不一定和前代皇帝有血緣關係,溥儀也是這種情況。

溥儀和其之前的三代清朝皇帝咸豐、同治、光緒都沒有直接的血緣關係,但和康熙還是有血緣關係的。

清代的皇帝在光緒之前,還是嚴格遵循了父死子繼的原則。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的兒子,順治是皇太極的兒子,康熙是順治的兒子,雍正是康熙的兒子,乾隆是雍正的兒子,嘉慶是乾隆的兒子,道光是嘉慶的兒子,咸豐是道光的兒子,同治是咸豐的兒子。

同治皇帝這個奇葩的傀儡皇帝死後,自己沒有兒子可以繼承皇位,咸豐只有兩個兒子,一個是同治皇帝,一個早早夭折。慈禧太后選擇了咸豐的弟弟愛新覺羅·奕譞的兒子愛新覺羅·載湉繼位,即為光緒帝。光緒的母親是慈禧太后的妹妹,慈溪太后按親戚關係是光緒帝的姨媽,慈禧太后選擇皇帝,自然要選擇和自己關係比較親近的。

光緒皇帝在慈禧太后去世前夕被慈禧太后毒死,自己也沒有子女,只能另外選擇繼承人。光緒的弟弟醇親王載灃的兒子溥儀被推上皇位,即末代皇帝宣統帝。

溥儀按血緣上是道光皇帝的曾孫,但和咸豐、同治、光緒沒有直接的血緣關係。道光皇帝毫無疑問是康熙的後代,溥儀血緣上同樣是康熙的後代。


仁勇校尉


康熙是清朝歷史中功績最為卓著的皇帝、也是受到讚譽最多的皇帝,而溥儀則是清朝歷史中的最後一位皇帝,一直到上個世紀60年代的時候,才走完了自己這複雜的一生。

在這個提問中有問到溥儀是不是康熙的後代,我覺得這個問題其實都不算是真正的問題,幾乎不需要怎麼考究以及推敲,溥儀都百分百是康熙的直系後代。



古代皇權的森嚴並不是兒戲

古代的皇權籠罩可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簡單,現如今的社會中是有很多夫妻出軌的事情。

在這種複雜的社會亂象下,導致出現了很多最終發現養育多年的孩子不是自己親生孩子的尷尬狀況。

但這種狀況幾乎不可能發生在清朝的皇家身上,清朝的歷代皇帝們大多數是在防備森嚴的皇宮中出生的,他們這類皇帝的血統不可能出現任何問題。

當然也有一些出生在親王府邸中、出生時父親還沒當上皇帝或者不能當上皇帝的皇帝。

雖然他們並不是完完全全在皇宮中出生的,王府也沒有皇宮中那般有著嚴重的男女大防,但以清朝規矩的森嚴以及各種規定的嚴格,也幾乎不會出現這種喜當爹的狀況。

通過種種方面,我們可以明確的知道,溥儀確實是康熙皇帝的後代。

溥儀祖宗數代的傳承

接下來大家可以簡單瞭解一下溥儀和康熙皇帝之間的血統關係。

如果把康熙稱為溥儀第一代先祖的話,那雍正皇帝就是溥儀的第二代先祖。

雍正皇帝是康熙皇帝的第四個兒子,雖然在沒當上皇帝之前他鋒芒不露,但是在康熙皇帝垂垂將死的時候,他卻突然異軍突起,從自己的眾兄弟中殺出了一條血路來,被康熙皇帝授予了皇帝位。


雖然這個過程民間有著很多的猜測以及爭議,但並不影響他成為皇帝。

而乾隆皇帝就是溥儀皇帝的第三代先祖,他並不是在皇宮中出生的,而是在雍正皇帝還只是一個王爺的時候就降臨世間的。

雖然他和康熙皇帝見得不多,但是憑藉著機靈、聰慧,他卻獲得了康熙皇帝的喜愛。

雍正皇帝對乾隆也非常喜愛,所以後來就把位置傳給了乾隆皇帝。

溥儀的第四代先祖是嘉慶皇帝,嘉慶皇帝是乾隆皇帝和魏佳氏所生的孩子,而這裡所說的魏佳氏就是前段時間大火電視劇《延禧攻略》中女主角魏嬰珞的原型。

乾隆皇帝是在自己臨死前幾年把皇位讓給嘉慶皇帝的,他之所以這麼做,主要是他太崇拜康熙皇帝了。


他不想突破康熙皇帝當皇帝的時間記錄,於是就把皇位讓給了嘉慶皇帝,自己當上了太上皇。

溥儀的第五代先祖是道光皇帝,從道光皇帝時期開始,清朝以往所走的下坡路就已經明顯地暴露了出來,在鴉片戰爭過後,西方的強大徹底展露了在守舊的清政府面前。

而從道光皇帝開始,溥儀的祖上跟皇帝位置就沒有什麼關係了。

溥儀的第六代先祖、也就是他的爺爺是弈譞親王,他是道光排行第七的兒子,只不過他未能在皇位的角逐中獲勝,最終皇帝寶位被他的兄弟咸豐皇帝給摘了過去。

在咸豐皇帝死後,皇帝的位置被傳給了咸豐和慈禧所生的孩子同治,在同治青年早逝之後,皇帝位置在慈禧和慈安太后的操控下,被傳給了同治的同宗兄弟光緒皇帝。

只不過當時的光緒皇帝並沒有什麼權力,主要權力主要掌握在慈禧和慈安太后手中,在慈安太后去世後,慈禧掌握了所有的權力,自此清朝進入了她的時代。

溥儀成為皇帝

而溥儀皇帝的父親載灃是同治皇帝和光緒皇帝的同宗兄弟,本身和慈禧太后也有著一定的親情關係。

所以在光緒皇帝被慈禧下毒導致臥床不起、準備魂上西天時,載灃年幼的兒子溥儀被慈禧迎入宮中收養了起來,一直到光緒皇帝去世,慈禧才把皇帝位置傳給了溥儀。

慈禧之所以把皇位傳給年幼的溥儀,是有著自己打算的。

她生怕別人在當上皇帝后會對死後的自己清算,所以就挑選了當時根本沒有什麼決斷能力的溥儀當了皇帝。


然後把整個朝廷大權一分為二,一半給了溥儀的父親一半給了自己的侄女也就是光緒的皇后隆裕太后。

慈禧太后此舉是想讓他們共掌起朝廷大權、在朝廷中產生出一種相互制衡的對峙,在這種情況下,死後的她自然就能安然無恙了。

溥儀是三歲成為皇帝的,他登位那年是1908年年底,在1911年的時候清朝爆發了武昌起義,不過武昌起義並沒能徹底顛覆清朝。

時間是到了1912年,清朝才算徹底滅亡的,在袁世凱的干預下,當時才六歲的溥儀就丟掉了自己的皇位,雖然丟掉皇位的他仍舊可以居住在紫禁城中、仍舊可以享受到高貴的待遇,但清朝皇權的結束卻是無法辯駁的事實。

所以說溥儀絕對是康熙皇帝的後代,從他們前後的傳承來說,之間幾乎不可能存在喜當爹的狀況,而如果我們再瞭解一下那些各種野史傳聞的說法,也會發現那種種說法的不可靠性。


孤客生


這個問題想都不用想,必須有!清朝皇室乃至任何一個朝代皇室,都不可能找一個和本朝皇帝沒有血緣關係的人繼承大統。

溥儀是道光的曾孫(重孫),道光是康熙的玄孫,溥儀和康熙當然有血緣關係。

滿清十二帝,我們只要捋一捋他們的傳承關係,就知道溥儀和康熙的血緣關係。

1、清太祖努爾哈赤(天命),清朝創始人。

2、清太宗皇太極(天聰),努爾哈赤之子。

3、清世祖福臨(順治),皇太極之子。

4、清聖祖玄燁(康熙),順治之子。

5、清世宗胤禛(雍正),康熙之子。

6、清高宗弘曆(乾隆),雍正之子。

7、清仁宗永琰/顒琰(嘉慶),乾隆之子。

8、清宣宗綿寧/旻寧(道光),嘉慶之子。

9、清文宗奕詝(咸豐),道光之子,慈禧的丈夫。

10、清穆宗載淳(同治),咸豐之子,慈禧的兒子。

截至第十代皇帝,清朝每一個皇帝都是前一皇帝的親生兒子,都是直系血親傳承。

但同治帝因病英年早逝,沒有兒子。這種情況下,歷朝歷代皇室的做法,一般是選擇血統最近的皇室成員繼位,或是駕崩皇帝的兄弟,或是駕崩皇帝的侄子。

咸豐只有同治這一個兒子,所以同治是沒有同父兄弟的,那就只能找咸豐的侄子,也就是咸豐兄弟的兒子、同治的堂兄弟繼位了。

咸豐最親的弟弟是恭親王奕訢,奕訢的兒子載澂時年19歲,是同治的堂兄弟,年齡、血緣最為合適,但據說同治帝得花柳病跟載澂有很大關係,而且他年齡已長,各方面均已成型,有獨立思維,沒有可塑性,更重要的是不好控制,所以慈禧就把他排除掉了。

咸豐還有一個弟弟是醇親王奕譞,奕譞的兒子載湉只有5歲,就血緣關係而論,跟載澂是一樣一樣的,都是咸豐的親侄子,兒子以外最近的晚輩。

更重要的是,載湉的生母就是慈禧的親妹妹,雙重親近使得載湉成為慈禧眼中最合適的人選,當然,只有5歲的載湉可塑性強,容易操控,也是慈禧考慮的重要因素。

於是,5歲的載湉就此成為新皇帝,也就是光緒皇帝。

11、清德宗載湉(光緒),咸豐之侄,慈禧的外甥兼侄子。

光緒一生都生活在慈禧陰影之下,38歲英年早逝,也是膝下無子,而在他死後次日,慈禧太后也死了,不過慈禧在死前就已經指定了皇位繼承人——溥儀。

12、溥儀(宣統),咸豐之侄孫。

光緒死後,皇位也回不到咸豐一脈,只能繼續從咸豐的侄子或侄孫輩中選擇繼承人,但咸豐的侄子輩年齡已長,慈禧不願選擇,他的孫子“溥”字輩中可選擇的不少。

慈禧想來想去,又選擇了一個3歲的小娃娃溥儀繼位。

溥儀是道光的曾孫,奕譞的孫子,光緒的侄子,也是慈禧妹妹的孫子,從慈禧這邊來說,溥儀應該稱呼慈禧“姨奶奶”。

慈禧選擇溥儀繼位,與選擇光緒是基於同樣的考慮,年齡小,易於控制,又是葉赫那拉氏的後人,一舉N得,於是她最終選擇了溥儀作為清朝皇帝繼承人。

一句話:溥儀是道光的曾孫,道光是康熙的玄孫,溥儀和康熙當然有血緣關係。只是在光緒帝這一代,這道血緣拐了一點彎,變得不是那麼直接和親近了。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努爾哈赤純/葉赫那拉氏——皇太極/博爾濟吉特氏——順治/佟佳氏——康熙/烏拉氏——雍正/鈕祜祿氏——乾隆/魏佳氏——嘉慶/喜塔臘氏——道光/烏雅氏——奕譞/劉佳氏——載灃/瓜爾佳氏——溥儀





玉蘭風物


康熙是清軍入關後的第二代皇帝,而溥儀則是清代最後一個皇帝,1912年初退位。人們一定很好奇,溥儀是皇室的過繼之子,他與康熙皇帝還有直接的血脈關係嗎?

康熙皇帝畫像

我們可以梳理一下清代皇室的譜系。

從清代太祖努爾哈赤開始,清代皇帝依次是太祖努爾哈赤——太宗皇太極——順治皇帝——康熙皇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嘉慶皇帝——道光皇帝——咸豐皇帝——同治皇帝——光緒皇帝——宣統皇帝。

在以上清宮十二帝當中,父子直接相傳的有: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皇帝——康熙皇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嘉慶皇帝——道光皇帝——咸豐皇帝——同治皇帝。

道光帝第七子奕譞是慈禧太后的妹夫,他們家接連出了光緒和宣統兩代皇帝

同治皇帝患病去世時還很年輕,沒有兒子繼承皇位,於是慈禧太后選擇了道光皇帝第七子、咸豐皇帝弟弟奕譞之子載湉,以咸豐帝過繼子身份繼承了皇位,也就是說,光緒是道光皇帝的親孫子;光緒皇帝也無子,他去世後,慈禧又將光緒弟弟載灃之子溥儀作為同治和光緒共同的繼子繼承了皇位,這個溥儀是道光皇帝的重孫。

溥儀是康熙皇帝的正宗後人

道光皇帝是康熙的正宗子孫,而溥儀又是道光帝的親重孫,所以康熙皇帝與末代皇帝是有血緣關係的,溥儀是康熙的正宗後人。


民國年間那些事


康熙與溥儀怎麼可能沒有血緣關係?



縱觀中國數千年的王朝史,都是“家天下”,沒有哪位皇帝會大度到讓一個和自己八杆子打不著的人接下自己的皇位,基本上皇位都是在兒子裡選繼承人,即使自己不想讓兒子接班也會把皇位交給同胞兄弟,此所謂“父死子繼,兄終弟及”。思來想去題主的問題應該來源於乾隆皇帝是否雍正後代。


按照民間傳說與野史記載,乾隆皇帝是“浙江海寧陳家”的兒子,乾隆六下江南就是為了探望父母;後代科學家還根據乾隆畫像還原出了他生前的照片,說他就是漢人,這些無疑更加劇了後世對乾隆身世的猜測。

乾隆下江南是探望父母純屬虛構

其實孟森先生早在考據文章《海寧陳家》中考證乾隆前兩次下江南並沒有到過海寧,而到後面兩次下江南住在海寧陳家的時候陳老早已故去,因此乾隆下江南是為了拜訪父母的流言也不攻自破。

而乾隆下江南去海寧的真正原因是因為浙江海患不斷,而此時正是修建浙江海塘工程的關鍵時候,乾隆正是督工去的,為此還把居住地陳家園子由“隅園”改名為“安瀾園”取義安定波瀾,乾隆下江南用意由此可見一斑。

根據還原照片判斷乾隆是漢人也不現實

且不論時隔兩百餘年,乾隆照片還原程度能有多高,就算得出了真實的乾隆照片,我們也不可能用一張照片就斷定一個人的民族是漢非滿。

因此就可以按照正史的說法來:
因此溥儀與康熙儘管相隔很遠,仍然具有血緣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