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成為大文豪,和中國歷史上最後一樁科舉舞弊案有關

魯迅成為大文豪,和中國歷史上最後一樁科舉舞弊案有關

魯迅是當代著名的大文豪,但是為何他能成為文豪呢?有一句話叫“悲憤出詩人。”魯迅能成為文豪就得從他的悲劇家庭經歷說起,他的爺爺和爸爸因為製造了中國最後的一場科舉考試舞弊案,家庭從此敗落,所以魯迅才能嚐遍人情冷暖,成為了犀利的文學家。

魯迅的爺爺叫周介孚,是非常有才華的讀書人,33歲那年考中了進士,因為名次靠前被皇帝欽點為翰林院庶吉士,後來被外放到江西省金溪縣當知縣。周介孚書讀的好,做官卻不行,一直在知縣的崗位上打轉,後來看正常途徑升官無望就花錢買了個內閣中書的官職。有錢買官說明周介孚為官並不清廉。

1893年,周介孚的母親去世,按照當時的規矩,周介孚要回鄉給母親守孝三年。然而就在當年,朝廷為了慶祝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壽,額外增加一次科舉考試。

周介孚覺得自己官當到頭了,要把希望寄託在自己的兒子身上,就讓周伯宜去考舉人。但是周介孚的兒子,也就是魯迅的爹周伯宜是個好吃懶做的紈絝子弟,讀書很不成器,憑真本事考試肯定考不上。周介孚就動起了歪腦筋,正好浙江鄉試的主考官殷如璋是周介孚同一年的進士,所以非常熟悉,周介孚就拿出了一萬兩白銀,打算賄賂殷如璋,請他在考試中照顧自己的兒子還有幾個親戚。

周介孚摸準殷如璋坐船經過蘇州的時候,派了家僕陶阿順拿著自己的名片到殷如璋的官船上送銀子和介紹信。當時和殷如璋一起的還有副主考官周錫恩,因為有外人在場,殷如璋收了銀票後沒有多說什麼話,寒暄兩句就讓陶阿順回去了。這個陶阿順是個愣頭青,看殷如璋收了錢卻不看介紹信,以為他收錢不辦事,就對殷如璋說“你收了我家老爺的錢,好歹給我一個收條,我好回去交差。”

陶阿順這一嗓子就把窗戶紙捅破了,殷如璋非常下不了臺,就讓陶阿順閉嘴,把他趕出了官船。這下陶阿順更不幹了,在岸上大喊大叫,說殷如璋收錢不辦事。這一下子鬧的全稱皆知。殷如璋看這事也蓋不住了,就把陶阿順扣下來,連同收的銀子和介紹信送到蘇州知府那,說周介孚賄賂自己,自己並不知情。

周介孚自知在劫難逃,就到蘇州府衙自首了。在封建時代,科舉考試作弊是要殺頭的大罪,光緒皇帝親自判處周介孚斬監候。這個斬監候是死緩的意思,每年秋天皇帝再看心情決定殺不殺這個人。周介孚運氣還不錯,連續七年皇帝都沒有決定殺他,第八年的時候,朝廷還將他赦免了,但是因為過度驚嚇,出獄後的第三年周介孚就死了。而魯迅的爸爸周伯宜在案發後就生了大病,此後身體越來越差,1986年也死了,死的時候才37歲。

因為這次科舉舞弊案,魯迅沒有了爺爺這個靠山,父親也早死,家道從此中落,魯迅經歷了從封建官僚家庭的公子到城市貧民的人生起落,受盡了人情的冷暖,才讓魯迅的思想如此犀利,如果沒有這次科舉舞弊案,魯迅可能會成為像他爸爸一樣的公子哥,也就不會成為大文豪了。

值得一提的是,1905年,科舉制被廢除,魯迅的父親和爺爺製造的這次科舉舞弊案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樁科舉舞弊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