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中郎將是什麼官職?

卡布達阿布


中郎將初期為禁軍統領,後期向地方統兵將領拓展,末期淪為虛銜。

漢朝中央軍武官的高級級別分三級,即:將軍、中郎將、校尉(可以類比上將、中將、少將)。由於將軍並不常置,有戰事時才冠以統兵者將軍之稱,所以平時一般武官所能獲得的最高官職為中郎將,品秩為“比二千石”。

西漢分五官、左、右三中郎署,各置中郎將以統領皇帝的侍衛,屬光祿勳。漢平帝時又置虎賁中郎將,統虎賁郎。後又置羽林中郎將,統羽林郎,與虎賁中郎將同級。也就是說,中郎將是很罕見的禁軍統領,只有五個,即五官中郎將、左中郎將、右中郎將、虎賁中郎將、羽林中郎將。

中郎將在和平時期很牛逼,要董卓這樣的大佬才有資格

東漢以後,中郎將的名號被廣泛加於統兵征戰的高級武官,不再限於禁軍統領,其職位、品秩、權力差異很大,其上再加稱號,如護匈奴中郎將、護羌中郎將、護烏桓中郎將,相當於軍區司令員。而鎮壓黃巾軍時期的方面統帥,也是中郎將,例如皇甫嵩、朱儁、盧植、董卓,都是中郎將。將軍雖然尊貴,但一般並不統兵,中央軍的統領多以比中郎將更低的校尉充任,例如袁紹、曹操都是校尉。

軍閥混戰時期比較牛逼,周瑜、諸葛亮這樣的都是中郎將起步

東漢末年軍閥割據時期,各軍閥集團首領本身多為將軍,他們的得力手下往往就是中郎將,例如袁紹手下的張合、呂布手下的高順、劉備手下的關羽張飛、孫策手下的周瑜程普等等,這時候中郎將還是比較高的軍階。

三國初步形成時期,中郎將已經變成中級將領了



到了軍閥混戰後期,有軍功的越來越多,將軍開始普及化,中郎將就淪為中級將領,不再擔任軍隊統領,例如劉封為副軍中郎將,單獨統兵時為副軍將軍。

三國形成後,中郎將已經成為虛銜,例如傅僉,作為烈士(傅彤)後代,直接就被贈予了左中郎將的官職

到了三國時期,將軍大批發,中郎將就越來越不值錢了,史書上已經很難看到中郎將的名字。


海軍史研究會員


中郎將始於西漢,廢於宋朝。當然看到回答很對人都說中郎將始於秦朝,但其實是錯的。秦朝並無中郎將的官職,而只有中郎職,此職是專門稱呼陪侍在皇帝車架的人,而在秦朝能獲得這個稱號的同時有數千人之多。直到西漢初年設五官、左、右三中郎署,而其三署的最高統領就號為五官中郎將、左中郎將和右中郎將,自此中郎將的官職才正式出現。



西漢初年沿秦制,皇宮的守備工作交有郎官負責,包括中郎、議郎、侍郎和郎中。他們負責皇宮的守備工作,及各宮殿大門的守衛工作,和皇帝出行時的護衛工作。而西漢初年為了更加便於管理這些郎官,於是專門設立了五官、左和右三個中郎署來專門管理這些郎官,而這三署最高統領就是中郎將。西漢規定郎官五十歲以上者有五官中郎將負責,而其餘皆分有左右中郎將管理。漢宣帝又以中郎將監羽林軍,後東漢年間更是直接設立羽林中郎將,掌皇宮禁軍精銳羽林軍。漢平帝元始三年又置虎賁中郎將,掌漢皇宮禁軍精銳虎賁騎兵。



東漢年間各中郎將的職責同西漢一般,但相應增加了一些職責。東漢的中郎將不但要負責皇宮的侍衛,同時還要負責戰時的領兵工作,並且還需協助光祿勳進行皇宮侍衛的選用,更甚者如遇到大臣喪事,中郎將還會奉命持節策贈印綬或皇室專用的棺材。可以說東漢初年到中期,中郎將的職責非但沒有減輕,反而變得有些許的繁瑣,但同樣重要。



直到東漢末年群雄並立之時,中郎將的地位開始極速下滑。由於當時各諸侯林立,原本屬於稀缺的將軍稱號開始紛紛出現,比如呂布的奮武將軍、曹操的建德將軍、丁奉的冠軍將軍和鄧艾的討寇將軍等等,而隨著將軍的濫封,中郎將開始逐漸的成為了中下級的軍官,並不再屬於皇宮禁軍高級將領的專用官職,而是成為了大部分武官都能觸及到的普通軍職。其官職也逐漸變的多樣,比如劉封的副軍中郎將、關平的典軍中郎將、董和的掌軍中郎將和張南的撫軍中郎將等,可以說此時的中郎將顯然已不值錢了。當然曾經的五官中郎將在三國魏時期有過特例,那就是曹丕所領的五官中郎將,是作為丞相的副職來使用的,而這個時期五官中郎將的權利就顯得特別的大,但是這個特例不久即被廢除,且再無使用。



直到唐朝中郎將的地位又一次被提升,它成為了唐朝十六衛中府衛的禁衛統領,地位僅次於大將軍和將軍,比如左右威衛的左右金吾衛中郎將,及左右金吾衛的左右翊中郎將府中郎將等。而在唐朝大將軍幾乎是虛職不常設,所以在唐朝中郎將無疑是十六衛中的二號人物,地位不可謂不高。在唐朝禁衛的責任就是負責守衛京城和皇宮的安全,更是皇帝的貼身侍衛。



但是自唐中期後隨著府兵制的瓦解,十六衛也逐漸失去作用,直到晚唐十六衛更是隻剩下名號,而別無他用,直到五代後晉被徹底廢除,而隨著十六衛的廢除,中郎將已成往事。雖後宋朝恢復了十六衛,同時也恢復了中郎將的官職,但此時的十六衛所有的官職都依然成為虛銜,將軍以上職位被宋用於封賞功勞甚大的武將所用,而將軍以下包括中郎將則作為閒散武將身份的象徵,而無任何的實權,僅只是散官。而後隨著宋朝的滅亡,中郎將也徹底的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再無人使用。


澳古說歷史


中郎將是冪府,謀土,參謀,辦事公務人員在軍級將和校尉暫時職位之間,一般是皇帝,將軍府,三公府,所有人員外出辦事職務名稱。有上級走出的貓到下級那裡,比下級的狗大的意思。在皇帝指揮作戰中,中郎將並沒有一兵一卒不如都尉。

漢代軍隊有將軍,校尉,都尉。漢代皇帝指揮作戰軍隊指揮員有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前將軍,後將軍,左將軍右將軍。和臨時將軍名目多雜,奮威將軍,討虜將軍,百鳥齊鳴的各號將軍。當然除中將軍外。都是地位稍稍低,統領征伐大軍臨時設置,因事立名的將軍。

中郎將夲是中郎官員,是戰國秦王設置官名。專為帝王近侍官員,是管理車,騎,門衛擔仼者,侍衛,隨從頭領的官員。東漢為車,戶,騎,虎賁,羽林五種中郎將。到三國時混亂一塌糊塗設有沒有實際意義的長官,都是中郎將。遂漸不加區分,混亂多設,隨意多置,不加一論。

早把以皇帝的侍衛,左,右,五官中郎置府長官名號置為中郎將,以領皇帝的侍衛五部專員不論。

中部將的名號。被各個割據勢力之首,廣泛用於為自己服務



的人員,如諸葛亮的軍師中郎將。不再成為將軍和校尉之間的階層,而成作有名氣臨時稱號。

當對於漢以後中郎將的地位,已混亂到不是大致介於將軍和校尉之的階層。其職位品秩權力差異很大,如王莽給匈奴王給予中郎將,和曹操,孫權,劉備給周瑜建威中郎將,給諸葛亮的軍師中郎將,曹操的兒子曹丕領五官中郎將。他們之間真假中郎將,地位,權力和勢力不可同日而語,更加難以一言而定。有本質的內在區別。


ww3721王建文


中郎將,本身是漢代特色官職。

最初,皇帝身邊有很多郎,都是各地郡國推薦的孝廉,在皇帝身邊學習政務,充當秘書、參謀、聯絡官。之後會因為具體表現出外在基層鍛鍊,正式走上仕途。而郎的具體主官就是中郎將。

此後,中郎將成為禁軍主官,因為將軍哪怕雜號將軍都不是常任,中郎將就是具體的高級軍職,比如黃巾暴動之後,黃埔嵩盧植等人都擔任中郎將,領導鎮壓。

天下大亂之後,將軍稱號氾濫,中郎將也跟隨貶值,成為中級軍職,比如諸葛亮出山就被任命為軍師中郎將,而劉備本身只是個被廢黜的左將軍,哪怕沒有廢黜左將軍身份,也沒資格任命中郎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