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AI芯片一出,能夠引發如此大的反響?
作者 | Emma
來源 | IPO那點事
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
在科技股大跌之前,港股市場的投資者最後悔是沒買騰訊,美股市場的投資者最後悔的,大概是沒買英偉達。
英偉達2016至今的累計漲幅高達305.81%,最高漲幅達到782.52%,股價一度漲至292.47美元,股價如同坐上火箭般上漲的背後,是英偉達的意外收穫——AI芯片。
(行情截止至1月31日)
英偉達的處理器GPU,本用於圖像的渲染,而在用於深度學習時,卻展現出更大的潛能。比起渲染圖像,英偉達的GPU似乎更適合超大規模數學運算,並讓計算機視覺等的準確率一舉超過人眼。英偉達在AI芯片上的意外收穫,為英偉達帶來巨大的想象空間,股價也迎來爆發性增長。
1
全球搶灘AI芯片,
中國“芯”起迫在眉睫
為什麼AI芯片一出,能夠引發如此大的反響?
AI能夠模仿人類的思考,並通過持續的機器學習或深度學習,智能地完成決策,也因此被普遍認為對未來的人類社會的發展是具有“革命性”的。
但是,AI的發展也受制於其底層基礎,一是數據,二是算力。硬件體系能力的不足加上發展道路上曾經出現偏差,以及算法的缺陷,使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在上世紀80—90年代曾經一度低迷。
近年來,隨著成本低廉的大規模並行計算、大數據、深度學習算法、AI芯片4大催化劑的齊備,人工智能的發展迎來拐點。其中最難突破的一環是AI芯片,因其巨大的潛能,各路人馬也紛紛搶灘AI芯片市場,我國也不例外。
目前,我國在集成電路產業的結構與需求是失衡的。
目前我國集成電路供需缺口巨大,國內集成電路嚴重依賴進口,核心集成電路的國產芯片佔有率低,尤其是在高端領域,幾乎完全依賴進口。據半導體行業協會數據,2017 年中國集成電路市場規模近 16700 億元,但 2017年國內集成電路產業銷售額僅為 5411 億元,自給率僅為 32%。
由此可見,大力發展我國的集成電路產業,尤其是高端芯片領域,已是迫在眉睫。我國已經將發展半導體產業已提升至國家戰略層面,政府給予了稅收、資金、金融等全方位支持。與此同時,我國優秀的芯片研發製造企業也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
2
師承龍芯,技術達全球領先水平
寒武紀科技成立於2016年,是中科院計算所孵化的企業,由“龍芯之父” 胡偉武教授的掌門弟子陳天石、陳雲霽兄弟聯合創辦。陳天石、陳雲霽兄弟2002年開始跟隨胡偉武做龍芯CPU,已經在芯片領域深耕17年。
寒武紀的團隊成員不僅囊括了中科院技術精英,也有中國首個通用CPU龍芯一號的核心參與人員。擁有強大的核心團隊,寒武紀創立短短兩年,就成為了中國智能芯片行業領域的領頭獨角獸,技術全球領先,是全球第一個成功流片並擁有成熟產品的智能芯片公司。
寒武紀執行董事羅韜曾經公開表示,寒武紀設立了三條產品線:
1. 智能終端處理器IP授權,比如Cambricon-1A(第一代產品)、Cambricon-1H(第二代產品)、以及Cambricon-1M(第三代產品),可以集成到手機、安防、汽車、可穿戴等終端芯片中。
2. 智能雲服務器芯片,比如MLU100,作為PCIE加速卡插在雲服務器上;
3. 家用智能服務機器人芯片,這條產品線暫時沒有產品發佈。
寒武紀的產品或許不那麼為外人所知,但是提起華為海思生產的麒麟970芯片,則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事實上,麒麟970芯片最特別的人工智能專用硬件處理單元,正是源於寒武紀1A處理器。
麒麟970芯片最大亮點是AI計算模塊,即通過在傳統的手機芯片配備的CPU、GPU、ISP、通訊基帶等模塊之外,額外增加為人工智 能運算專門設計的神經網絡處理單元(NPU),讓手機本身具備AI能力,完成一些和AI相關的應用。麒麟970芯片的NPU和CPU、GPU在性能上對比,NPU是CPU的25倍,是GPU的6.25倍。
寒武紀1A處理器是其第一代產品,緊接著寒武紀又發佈了更高性能更低功耗的第二代產品1H和第三代產品1M。
寒武紀第三代產品1M,具備更高性能、更低功耗與卓越完備性,在7nm工藝下能實現5TOPS/W能效比,單個處理器核即可支持CNN、RNN、SOM等多樣化的深度學習模型,更進一步支持SVM、k-NN、k-Means、決策樹等經典機器學習算法,支持本地訓練,為視覺、語音、自然語言處理以及各類經典的機器學習任務提供靈活高效的計算平臺,可廣泛應用於智能手機、智能音箱、智能攝像頭、智能駕駛等領域。
基於其全球領先的芯片研發生產技術,知名市場研究顧問公司Compass Intelligence在2018年5月發佈的關於AI芯片最新調研報告中,將寒武紀列入全球100家AI芯片企業排名的第23位。
(資料來源:Compass Intelligence)
3
情人終成對手,商業化之路一波三折
繼華為麒麟970之後,華為麒麟980(Kirin 980)依然集成了寒武紀1H新一代智能處理器。或許是基於其產品線部署、與華為良好的商業合作關係,寒武紀曾在2017年公開表示,計劃3年後佔有中國高性能智能芯片市場30%的份額,並使全世界10億臺以上的智能終端設備集成有寒武紀終端智能處理器。
然而,劇情反轉的也很快,有情人非但沒成眷屬,反倒終成對手,寒武紀“最大客戶”華為與其分手的消息越傳越實。
2018年10月,在華為2018全連接大會上,華為輪值主席徐直軍對外闡述了華為的AI戰略,同時宣佈推出了昇騰910、昇騰310兩款AI芯片,採用和寒武紀科技同樣的雲+端的策略;新的芯片,將採取華為完全自主的“達芬奇” (Da Vinci)AI架構。
華為此番言論,明確了華為將自主研發AI芯片的戰略,寒武紀將失去華為這個大客戶,已成板上釘釘的事。對於寒武紀這家中國大名鼎鼎的獨角獸來說,華為是其目前已知的最重要的終端客戶,遭到華為的棄用,寒武紀的芯片商業化之路還有哪些可能性呢?
1. 手機端及智能穿戴設備:華為基本可以排除,小米也在研發自己的芯片,未來小米手機及智能穿戴設備很可能會用自己的芯片,寒武紀的目標客戶範圍將縮減為vivo、OPPO、魅族、一加、努比亞這類客戶,且需要說服這些客戶放棄原芯片供應商;
2. 安防監控領域:安防是現在所有人工智能初創企業都選擇涉足的領域,目前安防領域的人工智能企業扎堆在計算機視覺領域,而AI+安防的解決方案需要有AI芯片等基礎設施的支撐,預計寒武紀將有機會受益於AI芯片在安防領域的應用推廣;
3. 無人機領域:大疆無人機佔據全球約80%市場份額,使用的是大唐的芯片。其餘20%的市場,被眾多公司爭搶,英特爾、高通相繼宣佈進軍無人機芯片。而國內市場佔有率第二的零度智控,現在部分機型使用了國內初創AI芯片企業深鑑科技的芯片,這一領域留給寒武紀的市場並不多;
4. 智能駕駛領域:國際上,特斯拉已宣佈開始研發AI芯片,芯片巨頭英特爾、高通、英偉達已高調宣佈進入到無人駕駛領域。國內,涉足無人車芯片的企業有百度、地平線等企業,競爭激烈。
與此同時,寒武紀的另外一個重要股東及合作伙伴阿里巴巴,在2018年9月的雲棲大會上宣佈成立芯片公司“平頭哥”,打造面向汽車、家電、工業等諸多行業領域的智聯網芯片平臺。國外方面,除了風頭正盛的英偉達,英特爾(Intel)、高通(Qualcomm)、ARM等也都實力強勁。作為創業公司的寒武紀科技,要想在芯片這個領域殺出一條血路,競爭壓力可想而知。
由此來看,寒武紀的商業化之路並非全無機會,但是荊棘滿布。對此,我們不必過於悲觀,一蹴而就對於個人和企業的發展都未必是好事,相信最終寒武紀能夠憑藉其核心技術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戰場中,打下斐然戰績。
4
結 語
AI芯片市場規模巨大,增長迅猛。據市場調研公司ReportLinker的資料,預計到2023年,全球人工智能(AI)芯片市場規模將達到108億美元,複合年均增長率達到53.6%。
據天眼查資料顯示,目前寒武紀經歷了4次融資,B輪投後估值達到25億美元(合約160億元)。
從中國科學院計算機所走出來的寒武紀科技,在B輪融資引入了不少國家隊機構,如國風投等國字頭基金,可見國家對其寄予厚望。
年少成名的寒武紀,因核心技術而聞名天下。在商業化之路上,寒武紀經歷了坎坷,在國家隊的大力支持下,肩負著“民族芯”希望的寒武紀,必須同時兼顧核心技術更迭和商業化發展。未來如果能實現“兩條腿”走路,寒武紀能否從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若此文的分析對你有幫助,
請隨手轉發~
識別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我
閱讀更多 格隆匯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