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金陵十三釵”:日寇攻破南京城,這名外國人選擇保護中國人

真實“金陵十三釵”:日寇攻破南京城,這名外國人選擇保護中國人

1937年11月11日夜,上海完全淪陷,日軍分三路撲向南京。在所經之處姦淫、虜掠、燒殺無惡不作。12月5日,日軍未經激烈戰鬥,就進駐南京各要鎮。上海“八·一三”事變後,國民政府為安全計,明令:“接近戰區各大學另籌開學辦法。”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學院地處南京市中心,吳貽芳校長和她的同事們經過商議決定:在校教職工分成兩大部分:一部分西遷辦學,一部分留校本部保護校產,救濟難民。留校教職工組成駐校維持委員會,推美籍教授華群女士為主任。其時,在南京的外籍人士絕大多數已逃離,留下的一二十位外國人挺身而出,組織“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1937年11月中旬,日軍兵分三路向南京進逼。17日,魏特琳致信美國大使館,建議設立一個安全區,讓那些無法撤離南京的難民有一個相對安全的棲身之地,以躲避戰火。她在信中表示:“無論從地理位置或建築物的牢固性來說,金陵女子文理學院作為難民收容所是再合適不過了”。不久,由德國西門子公司南京分公司經理拉貝為主席的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成立,接著又請求上海國際紅十字會和中國紅十字會承認,成立了“國際紅十字會南京委員會”,魏特琳為紅十字會委員。在日軍佔領南京前,金陵女子文理學院也設立了婦女兒童難民收容所。華女士臨危受命,不敢貽誤。魏特琳自己說,她的日記是“抽空寫的———有些是在空襲的間隙寫的;有些是經過一天漫長而繁忙的工作後於夜晚寫的”(1937年9月26日),但這並不影響它的重要價值,反而讓後人欽佩她人格的魅力。

真實“金陵十三釵”:日寇攻破南京城,這名外國人選擇保護中國人

《魏特琳日記》是20世紀30年代,明妮·魏特琳女士擔任金陵女子文理學院院長和教育系主任,身後留下了一部日記,其中詳細記載了她親身經歷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的罪行,以及此後數年間日軍在南京實施殖民統治的情況。 從1937年8月12日開始,到1940年4月,她幾乎每天都堅持寫日記,並每月定期將其郵寄給美國好友,以便她們更好地瞭解中國時事。當時在美國的好友認為魏特琳的日記很有價值,於是將它寄給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的《同學》(The Classmate)上發表。20世紀80年代中期,人們在整理傳教士檔案資料時,發現了魏特琳日記原稿。90年代初,耶魯大學神學院圖書館特藏室的斯茉利女士,鑑於魏特琳日記具有極高的檔案史料價值,對魏特琳日記原稿進行了整理,並將其製成縮微膠捲,供歷史檔案學者研究使用。

明妮·魏特琳(Minnie Vautrin),中國名華群,美國傳教士。1886年9月27日出生在美國伊利諾伊州的西科爾小鎮。家境不裕,從小養成了吃苦耐勞、勤奮勇敢的個性,花費了大量時間用於打工掙取上大學的學費。1917年魏特琳考取伊利諾州大學師範專業,畢業後在LeRoy(伊利諾伊州)中學開始教學生涯。1912年,初到中國安徽,見女子多不識字,便矢志推動中國女子教育,創辦了合肥三青女子中學。

真實“金陵十三釵”:日寇攻破南京城,這名外國人選擇保護中國人

明妮·魏特琳(Minnie Vautri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