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城,還是要進城!

繼西安放寬落戶政策後,南京也有的新的動作。

對於各個城市變現的放開門檻,多家媒體將所謂的“人才引進”稱之為搶人大戰。有些自媒體更是高呼:尋找接盤人!

進城,還是要進城!

房價長期看人口

房子是用來住的。衍生開來,房子不夠的時候怎麼辦?狼多肉少,為了填飽肚子就只能爭搶了。任澤平更是提出了“房價長期看人口”的理論,核心就是基於供需關係,認為某個城市人口是增長的,是淨流入的,那麼房子肯定是緊俏產品。

你買不起總有人買的起,房價被推高也就正常了

剛剛過去的春節,各大平臺都發布了空城報告,反應出來的現象就是外來人口走了。小縣城開始熱鬧了起來,小鎮青年回到了家鄉,也成為了消費的主力軍。但家鄉雖好,過了初六,大家又分批次的踏上了征途

也因此,很多人疾呼:過年突然熱鬧起來的城市,買房要小心了。這種人口流出的城市,一旦不回來了,房子根本就沒人買了

進城,還是要進城!

《國富論》開篇就講了一個勞動分工的故事,說在一個製造縫衣針的廠子裡,10個人單獨勞動,每天每人可以製造10枚針,加起來工廠一天的生產能力就是100枚。

但如果進行勞動分工,有人打鐵,有人制造模型,有人研磨……就能大大的提高生產效率。更重要的在於可以利用機械製造。研發一款能夠生產縫衣針的機器很難,但如果只是單獨的某個環節的鍛造、加工則非常簡單,能夠極大的提高生產效率。

進城

從上面例子也可以看出,只要足夠的勞動分工,才能極大的提高生產力。反過來也能增加社會的總體財富。

拿近兩年興起的“送餐員“這個職業來看,只有在人群居住足夠密集的城市,送餐員這個職業才能存在,服務成本也才會因為活動空間而減少。如果實在偏僻的鄉村,不僅無法存在這個職業,單次的成本也會非常的高昂。

個人也難以單純靠送餐而獲得足夠的報酬

進城,還是要進城!

推動1億人落戶

單拿買房來說,跟著政策走是非常正確的。

政策寬鬆(去庫存)鼓勵你買房的時候,你就趕緊入手買。政策調控限制購房的時候,就趕緊收手。實則是因為在宏觀層面上的判斷,是非常精準的。

比如此次的到2020年推動1億人城市落戶,對很多人就是一個非常大的利好。伴隨著以二線城市為主的落戶政策,有力的促進了勞動力向城市的轉移,同時也為這部分人提供了更好的社會保障。

現代化的生產和消費,城市是最好的空間

其實,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講,進城是一件主動的事情,因為城裡才有好的工作和生活,就像上文講的製造“縫衣針”的工廠一樣,如果一個人或家庭,繼續按照“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進行生產生活的話,僅僅能夠滿足自己基本的穿衣和吃飯。

根本沒有所謂的“剩餘價值”進行交換

進城,還是要進城!

城市群

去年發佈了一份報告,大概就是講中國劃分出了幾個城市群。基本代表了各個區域的人口流動方向,細細來看,也代表了未來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和房價走向

過去的幾十年,我國以外貿型經濟為主的情況,催生了東南沿海等地的極大發展。而從這兩年開始逐步的擴大內需,西北、西南等城市群受到重視,在過去一年中,我們也可以發現西安、貴州、重慶等地房地產的巨大發展

逐水草而居,順潮流而動。

進城是大勢,買房前擦亮一下眼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