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军失败的原因?

蛰伏2018


二战德军失败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德军的失败又是必定的结局。如果论国与国之间的单挑,我想德军无论是人员装备还是军官指挥能力和士兵单兵素质都不比当时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差。但是德国面临的不是与个别国家的“单挑”,而是整个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的“群殴”。虽然德国也有盟国和仆从国,但和整个反法西斯同盟相比还是有巨大的差距的。此外,在总体实力不如别人的情况下,德国参谋总部高层深知只有用“闪电战”速战速决才是最好的办法,而且一定要避免两线作战。但同盟国却和德国打消耗战,多线作战,最终拖垮了德国。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库尔斯克会战。

库尔斯克会战是至今世界战争史上最大规模的坦克会战和对攻战役,德国和苏联双方战役前后共投入了一共8000多辆坦克,280万兵力,5000多架飞机和三万多门火炮。这是德军在二战东线战场最后一次战略性大规模进攻,但是因为希特勒阻挠,导致最后时间延后,给了苏军大规模集结的时间,建立三道纵深梯次防御线。


库尔斯克会战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库尔斯克战役(1943年7月25日~1943年7月23日),奥廖尔战役(1943年7月12日~1943年8月28日)和第四次哈科夫战役(1943年8月3日~1943年8月23日)。

1943年,苏联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后开始反攻,德国南方集团军总司令曼施坦因元帅为了彻底掌握战略主动权,将战线后撤主动诱使苏联红军深入,在苏军的不断进攻中将战线越拉越长,而德军则完成了军队的集结。

1943年初,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在曼施坦因元帅的率领下率先对苏联西南方面军发动进攻,苏联第五集团军遭到毁灭性打击,此后苏联西南方面军被迫放弃哈尔科夫后退至库尔斯克南面的奥博扬地区。为了防止战线的彻底崩溃,苏联紧急将第一坦克集团军从斯大林格勒方向调来并且紧急调派第21和64集团军,而此时,德国中央集团军从北部赶来意图形成一个钳形的合围态势,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以库尔斯克为中心的突出部。


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在北面控制了奥廖尔一带。在其南面,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团军群控制了彼尔哥罗德地区。在突出部内的是苏联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苏德双方在此形成僵持,一场规模宏大的战役即将展开。

1943年7月5日早晨,大批德军在飞机和坦克的配合下开始进攻,但遭到苏联红军军的顽强阻击,损失惨重,只好转入防御。苏联红军先后在库尔斯克的北部和南部转入反攻,德军节节败退,只好撤退。 整个库尔斯克会战苏军损失80万人,6000辆坦克,3000门火炮和1600架飞机,而德军损失50万人,1500辆坦克,5200门火炮和1000架飞机 。

从数据对比来看苏军损失远远大于德军,但这场战役不仅苏联获得了胜利,而且彻底的掌握了战场主动权并且开始了全面大反攻,而德军却从这里开始全面溃败,此战成为了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苏联虽然损失比德军多,但苏联国土广阔,人口远比德国多,此外,二战前苏联的五年计划使苏联的工业实力大增,有资源丰富的西伯利亚地区做后盾和强大的工业实力,再加上美国的军事援助,无论损失多少苏联都可以很快的得到补充。而德国却没有和苏联一样的国家实力和可靠的盟友,损失的东西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补充。

所以综合来说,德国之所以失败,关键还是综合国力的不足,一旦战事进入相持状态,德国必败。


玩转小历史


从纯军事层面来看

二战德国空军是一支典型的跛腿空军,说漂亮点,就是一支战术空军,除了对抗对方空军,它的最大任务就是支援地面作战,没有B17那样的四引擎轰炸机,也就是缺乏战略空军,这也是德国在不列颠空战中失利的最大因素。而在东线作战中,甚至都没有几架飞机能飞临莫斯科上空扔下炸弹,在对列宁格勒长达数年的围困中,也无法彻底切断它与外界的联系。而它的战术空军在后期纯粹沦为一支国土防空军(西线),在与美国战略轰炸机的生死较量中被彻底打断脊骨。



二战德国海军甚至比空军更加畸形,纯粹就是一支潜艇部队,玩过星际的都知道,一支单兵种部队实在是太容易被针对了,所以它刚刚在1943年5月达到了辉煌的巅峰后,就立刻急转直下,被盟军的海空立体化反潜力量按在水里摩擦,毫无还手之力。德国的水面部队在攻打挪威时就损失惨重,而在俾斯麦沉没后,更是全部躲进峡湾,终日受到英军飞机骚扰,惶惶不可终日。

二战德国陆军的机械化程度远没有人们以为的那么高,主要还使用马拉的大炮,在战争前期单兵交通工具以自行车为主。被神话的装甲部队单论质量远赶不上苏联的t34和kv,后期更是走上了虎豹动物园的邪路。真正决定德国坦克部队效率的是从战前一直使用到战后的4号,但也只能做到与苏军互爆而已。



二战德国的情报部门更是被西方盟国完爆的存在(不要被市面上各种描写德国情报机关的书籍给蒙蔽了),而对东方红色帝国,它根本就插不进半只脚。德国情报机关在二战中最大的胜利居然是以施伦堡领导的党卫军情报部吞并了卡纳里斯领衔的国防军情报部。

希特勒上台后,二战前夕,箭在弦上,不发就崩溃。

1.向西打,不打苏联,true end被英美干掉,后方被毛子收割。good end和英美和谈,保留部分收益成为反共前线。

2.向东打,不打英法ture end 1 被毛子干掉,后方被英法收割,true end 2 和毛子僵持,爆发共产革命。

3.向北向南打,true end 引起英法美苏关注,苏联完成整备,英法强硬派上台,瓜分德国利益。

4.不打,经济崩溃:1.希特勒下台,接受美国/苏联条件成为其代理人。2.爆发内战打烂重建,成为欧洲国家经济复苏的契机。3.爆发革命,苏联进驻柏林,成为共产主义桥头堡。

5.恕我驽钝,除了全力投入核武器研究,制造核武器换取世界形式变化,看不出二战前夕希特勒式的政权还有好的办法。

二战前所有资本主义工业国都面临极大的经济问题,德国是承受经济问题能力最弱的一个,不打只能死,其意识形态不能整合占领区,也不能使其脱离危机,而他的地理位置使得无论怎么打都会引发大国反对。

纳粹政权反智反人类的本质。



如果纳粹不反智,那么那两颗原子弹很有可能会落在华盛顿和莫斯科。

反人类是纳粹政权失败的根本原因。

有些人觉得力量能够征服一切,正义必将战胜邪恶是给小孩子讲的道理,其实不然。

因为所谓正义背后代表着大多数人类的利益,纳粹反人类的本性不是简单的邪恶,而是违背了大多数人类的利益。

结果就是同时惹到了姓社姓资的各位大爷,被群殴的死无葬身之地。

纳粹政权下的德国无论有多么强大。就算真的把原子弹扔在了莫斯科和华盛顿;就算真的拥有了碾压级的综合国力和武装力量,战术战略思维;就算真正的一统全球,征服世界;就算能造出一发就能毁灭一颗行星的武装空间站一统银河系……

只要纳粹政权反人类的本质没有变,还不能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就一定有人会站出来打倒它。


演我司马


二战德国失败的主要原因主要有战略方面的重大失误、交了两个猪队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国家实力有限四大因素。


第一,战略方面的重大失误

①没有将闪电战进行到底,敦刻尔克会战放走进30万英法联军,为后续英法反抗积累了精英力量。

②没有在击败英国后,才开始进攻苏联,导致两线作战。

③没事触怒美国,导致美帝参战,双方实力瞬间逆转,失败不可避免。

第二,交友不慎,被两个猪队友坑惨

①意大利

想起意大利军队,我只能想起意大利面条,论战斗力真的拖德国的战斗力,大多数都是德国军队为其擦屁股。

②日本

日本的武器与英美相比装备一般,贵在悍不畏死之勇气,战斗力没得说。关键时刻,日本没有选择北进苏联,而是选择与英国、美国为敌。

日本偷袭珍珠港,彻底激怒了美国,从此美国这个超级大国加入了战争,威力可想而知。源源不断的武器装备输送向英国、苏联、中国,加上美帝1000万的军队,可想而知,不久之后便把战争的整个局势向盟军的方向发展。美军参战,在仅仅的不到一个月时间内,就炸毁了德军的5000架战斗机,德军损失如此惨重,也是导致它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美国的参战,预示着德国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三、侵略战争,失道寡助

二战的爆发,实际上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后进的德国、日本、意大利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但是这是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不允许的。

但是当战争发展到第三国家第三世界,战争就有了民族解放的性质。二战中亚非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与二战结合在一起,导致轴心国的敌人越来越多,逐渐力不从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德国失败的重要原因。

四、国家实力有限

二战的轴心国,本身作为侵略者,与全世界反抗力量相比,属于实力较弱一方。但是在战争初期是属于实力较强的一方,经不起持久战。

但是德国没能将闪电战进行到底,没有力求速战速决;同时竟然东西线同时作战,必定会超过国力极限,盛极而衰。


燕园读史


战略上还是存在失误,最大的失误当然是进攻苏联,应当集中精力对付英国。其次,不应该与日本结盟。在敦刻尔克,既然与英国处于交战状态,就不应该犹豫,应当集中兵力全歼打算撤退的英法联军。占领法国后,对英国应当有一个整体判断。英国是老牌强国,不容易轻易取胜,背后还有美国支持。对自己的资源应有的一个清醒认识,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战略物资,主要是石油。对英作战重点在什么方向,希特勒选择直接进攻英国本土,主要是海空军。在陆上,其实也可考虑利用击败英法联军的坦克部队提前实施沙漠之狐行动,从北非摩洛哥南下,夺取北非油田,而不是急于进攻苏联。那时力量还没有分散,隆美尔取胜的机会很大。肃清北非的英军后,地中海就成了内海。利用沿岸基地,对活跃在地中海的英军舰队,以潜艇飞机为主进行围剿,避免了意大利海军的覆灭,切断英国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苏伊士运河沿线的物质补给。利用土耳其、保加利亚等盟友的力量向中东方向进发,也许能够发现油田,将兵力深入到苏联的南部,威胁巴库油田,对苏联形成合围,相信苏联也不敢轻举妄动。

对英国本土,重点是找到雷达基地并予以摧毁,而不是轰炸城市。如果能把雷达基地大部摧毁,便能够取得空中优势,可一举消灭英国本土的空军力量。然后,利用飞机潜艇舰艇猎杀英国舰队。这样,有可能击败英国。

如果能够击败英国,在中东发现了石油,按照希特勒的个性,还是要进攻苏联。那样已经可以从西南两个方向合围,斯大林恐怕很难应付。失去了英国,美国也很难对德进攻。

不过,历史没有如果,只会按照它的自身规律去发展。


锐哥179907905


七干多万的人口,德国在广阔的欧洲势如破竹!失败的原因很多。狂妄,非正义之战,注定要失败的!战线拉得太长,顾此失彼,首尾不能呼应!惹毛了全球军事最强大的两个国家,美国苏联。德国的经济战争潜力发挥到极致。没料到美国苏联的战时生产潜力如此巨大,苏联战斗民族的保家卫国决心如此令人震撼!先于6O年前,拿破仑率几十万大军浩浩荡荡攻进莫斯科,到头来只带领几干人狼狈逃回被囚禁于岛上被砒霜慢慢毒死!当时德军的军工生产一流的战争武器,无奈在苏联一败涂地!国内遭到英美盟军大规模空袭轰炸,厂矿,铁路枢纽,水库,石油,军工厂,挪威铀重水厂遭到毁灭性破坏!慢慢的,一波又一波缺衣少食的德军在苏联严寒中哭天叫娘中冻成冰棍!希特勒的丧钟由此开始了!






丫AkE


如果说从人类的道义来说那就是,希特勒发动的战争是非正义的、必败的。如果从战争的战略上说那他败在两线作战上;从战争的战术上那就更多了,比如在敦刻尔克果断处置,学习毛主席‘宜将剩勇追穷寇’,那么即使后来失败也要延后多年;比如应持续以英国🇬🇧空军为目标而不是以伦敦为目标,那接下来在打败英国空军后可以集中精力打败英国海军,那英国被占领就是迟早的事,从而不用两线作战,转头进攻苏联;比如集中全力进攻莫斯科或斯大林格勒,从而在政治上或经济上取得主动(或将苏联从中割裂分而歼之)等等吧,不一而足。——如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教。


文涛1774


二战德军战败,并不是因为德军本身不行的问题,恰恰相反,德军实力强大,装备精良,军事理念先进,兵员素质很高。然而,德军最终失败了,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在于德军的最高领导、德国的统治者希特勒身上,正所谓兴也希特勒,亡也希特勒。德军失败我考虑有这么几条原因:第一,希特勒疯狂侵略、吞并世界的理念,这是他狂妄自大,不自量力,与世界为敌,造成必然犯两面作战的错误结果。第二,与同盟国相比,德意日轴心国在综合国力、军事实力、战略资源等方面和美苏英中等同盟国有相当的差距,最后因各种资源短缺而难以支撑消耗剧烈的长期战争。第三,德军是希特勒手里的战争工具,尽管德军中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希特勒的领导错误,也做了一些微弱的抗争,但终究还是整体服从和效命于希特勒的错误,没有做到有效的抗争,自愿不自愿的走向灭亡之路。第四,因为希特勒发动的是侵略战争,搞的是种族清洗和屠杀,丧失人心,因此他靠强大的军队只能征服一时,得胜一时,却得不到长久,征服不了民心,必然遭到被侵略国家的反抗和反击,希特勒和他的德军最后的失败也是必然的。


李渝泉1


一个事情成功的原因有很多,同时一个事情失败的原因也有很多。德国失败是指德国后期被苏联,美国,英国等国家联合击败。而前期那个不可一世,百战百胜的德军到最后被全世界联合打败,确实让人觉得应该思考:

1,自身实力的不足。德国在整个二战期间,几乎是以一人之力对抗者整个欧美发达国家,从国民生产总值,工业体系能力,人口基数,战争潜力,土地面积和盟国相比都是显得比较渺小。就算占领了欧洲的大半个部分,但是和美国苏联这样的变态超级大国相比显得还是能力不足,更何况德国是同时对付这两个国家。

2,战略上的失误。德国在向世界发动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失误实在是太多了。比如在敦克尔克大撤退的时候没有及时追击消灭英法联军的火苗。在苏德战场上没有预备好过冬的棉衣,妄想迅速决战占领苏联,结果流产计划。在七月份的时候已经进攻到距离莫斯科只有600公里的斯莫伦斯克,希特勒却让这一集团军停止行动,立刻支援基辅。还有盟军进行霸王行动的时候,希特勒对于盟军主攻方向和登陆战场地点判断失误,最终导致盟军的军队能够大片大片的开到欧洲战场,为希特勒的失败奠定了基础。

3,队友太坑。德国的主要队友是日本和意大利。意大利这个国家的战斗力非常的弱,拿下一个埃塞俄比亚也费老大的劲,在英国和意大利的北非战场也经常是以多败少,上万的人被人家几千人俘虏。在战争的后期,英国和美国也是挑意大利这个薄弱链条下手,占领的意大利,害的希特勒还派军队去守住意大利的北部。日本这个国家的战斗力也算还行,就是脑子不怎么好使,发动珍珠港的偷袭,彻底惹恼了美国,迫使其加入,使得盟军这边的天平严重倾斜。

所以说,从根本上来讲,希特勒的纳粹德国是同全世界为战。他如果说不失败的话,那就只有一条,就是每战必胜,然而我们都知道战争是不可能这样的。所以到了战争后期,纳粹德国是被盟军的绝对实力索碾压,不管是谁来了都无可奈何。






飞翔的历史


纳粹党,全名: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重点是德国全民服从纳粹党的意志,听党话,跟党走。

一战凡尔赛条约,支解德国,英,法贪的无厌,索赔1300多亿金马克,德国人民被压榨的,饥不果腹,元首一呼,万众一心。纳粹党粉墨登场,少儿加入少年团,青年加入冲锋队,成年人争先恐后入党。为了德意志的生存,复仇之路,人人自危。

纳粹立党,不为复兴,而为复仇,这是败因之一。

细节决定成败。据说挪威重水厂,情报泄密,遭盟军炸毁,不然,核武器成功了,历史可能改写。

所谓正义必胜,不足为论。蒙古灭宋,蒙古西征,杀的十室九空,裹尸踏马,血流漂杵。照样赢的百年江山,日本侵华,杀的南京几无嚼类。还真没招对付。

最后,不是美国发战争财,赚的撑着难受,为了消消食加入盟军,所谓胜败,难讲。


水殿风来暗香满701


大多数人都认为诺曼底登陆的顺利源于同盟国的强大。却很少有人知道,希特勒为了防范他们开辟第二战场,甚至修改了战术思想和武器设计理念。

如果说二战爆发的头两年,德军横扫欧洲,入侵苏联,这些一定归功于以轻型快速的装甲集群为特色的闪击作战;如果说闪击战术逐渐消失,变得行动缓慢,几乎丧失机动性,那一定归咎于希特勒的所作所为。尤其是1944年,他更是要打造“大西洋壁垒”,由进攻转为防御。

这些战术思想的变化离不开他对战略上的调整。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两年,他吸取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教训,避开消耗战,一直推行闪击战。在三个方向上集中三个集团军群入侵苏联,结果一场大雪,阻滞了闪击战的锋芒。第二年再次用闪电战攻击斯大林格勒,只不过规模减小到一个战场一个集团军群。结果,一场大雪袭来,闪击战又一次以惨败告终。库尔斯克战役之后,试图以军事方式打败莫斯科的幻想彻底破灭了。

当下,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德国的战线拉得太长。虽然他曾多次批评一战中同时进行两个战场的战争,而如今他要面对的却是三个战场的战争。在东线,他们拥有2000多公里防线;地中海方向防守一条大约3000公里的战线;在西线,更是要防守长达6000公里的海岸线。

更让他想不到是,由于对美宣战,使得英美苏结成同盟。按他的想法,两个意识形态互为敌人,世界观截然不同的阵营,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走到一起。殊不知,“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当然,这还要“感谢”他,没有他的“帮助”,同盟国的实力不可能这么壮大。

现在,让希特勒为难的是,一方面,所占领的领土已经超过了他们能保卫的能力;另一方面,吃到肚子里的东西怎么好倒出来呢?他坚持要捍卫每一寸占领的土地。为此,德军开始征召大量的仆从国军队以及国内学龄青年和上了年纪的人,用这些拼凑起来的部队来加强防御。

那他为什么把防守的重点从东线转向西线?

首先,他对纳粹德军的战斗力依然保持坚信态度,认为他们是天下最优秀的部队。虽然在苏联失利,但都是因为客观原因(冬天)导致,其战斗精神和战斗素养依然强悍,依然具有将苏军灭亡的实力。

实力需要更多的武器装备来保证,而这些都来自于国内和法国等西欧国家的工厂。因此,一旦对手踏入法国大陆,不但要面临两线夹击的威胁,而且大后方的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必须将对手拦在英吉利海峡。

其次,尽管他们在苏联的强大攻势下,节节败退,但东线广阔的空间作为战略纵深,仍有许多回旋余地,大不了就是失去所占的领土;而西线却没有多少回旋余地,一旦丢失,后方物资装备的生产受到威胁,德军必败无疑。

这是因为,东方的前线离柏林有2000多公里,而在西方,从前线到鲁尔地区的距离是500公里,到柏林是1000公里。也就是说,如果英美登陆成功,一定会对他们的工业中心——鲁尔地区造成直接的威胁。

如果苏军进攻成功,占领了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地区。失去了这些地区重要的战略物资,但对德国的影响力来说,并不是决定性的。而如果美军占领了鲁尔地区,则对他们来说是致命的打击。

如果说,当初放弃入侵英格兰的“海狮计划”,突然发动对苏联的进攻,一定是是为了获取丰富的战略物资;而如今,同样是为了保护的自己的战略后方,不得不加强西线的军事力量。

德国加强防御,遇到的问题就两个字“短缺”。

希特勒的预想,单从军事角度来说,还是有些战略眼光的。就在英美联军在西西里接连胜利的时候,德精锐部队陆续部署到了法国。同时,以日益增长的规模,向西线输送兵员与装备。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他现在除了不缺“歇斯底里”的吼叫,其他的如军舰、飞机、兵员、大炮和坦克都短缺。虽然他们获得了大量领土和资源,坦克和大炮的产量一直在增加,但要同时应付三个战场,不足以弥补损失,早已让他们的军事实力捉襟见肘了。

更可怕的是还有第4战场——国内。日益强大的盟军,不断的空中打击,已将德空军从法国驱逐出去,并对其本土的轰炸不断增强。虽然,轰炸并没有对柏林的战时生产起到决定性的限制,但还是迫使德空军在自己的领空保卫城市,处于防御的地位。

空军元帅戈林,向其汇报了新研制的喷气式战斗机——ME-262型,它的飞行速度为每小时520英里,比盟军最快的飞机时速还快120多英里。经过实战检验,曾取得30:0的战绩。但是,截至盟军登陆前,只生产了120架。于是,在法国及英吉利海峡上空,他们并没有出现,只有很少的几架螺旋桨飞机。

海军更是德国的弱项。拿得出手也就是曾让盟军损失惨重的U型潜艇,在声呐和反潜技术的提高,U型潜艇的辉煌逐渐消失。更何况海峡的深度浅,不适合潜艇作业。所以,海军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布雷。

没有空军和海军的配合,“大西洋壁垒”就如同瞎子一般。

拥有绝对制空权和制海权的盟军,不但拥有空前的机动性和隐蔽性,还掌握着战争的主动权。战役什么地点什么时间开始,他们说了算,而德国人却无从知晓。于是,就造成了德军在防守时就非常的盲目,他们不得不拉长战线,覆盖每一个能想象到的登陆点。

在“霸王行动”开始前,他们能做到只是猜测和被动防御。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