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弓箭,若萬箭齊發是怎樣的場景?它們的威力有多大?

用戶133916062


大家好,我是痴人,我有不一樣的觀點。

談到古代弓箭的威力和萬箭齊發的場景,就不能不說英法百年戰爭中的克雷西會戰和阿金庫爾戰役。這兩個戰役都是英格蘭長弓手對法國重騎兵,以少勝多的戰役,而且戰爭結果相當誇張。相對於1346年發生的克雷西會戰,我更願意拿1415年的阿金庫爾戰役來作為例子回答這個問題,此戰法國大部分貴族戰死,對法國曆史造成深遠影響。

英法百年戰爭初期,法國是徹底領教了英格蘭長弓手的威力。在克雷西會戰中,英國9千兵力,以長弓手為主,法國近4萬兵力,以重騎兵為主。英國陣亡不到200人,法國陣亡人數在16000人以上。

經歷了英法百年戰爭初期的慘敗,法國吸取了教訓。注意發揮騎兵優勢,採用突襲和游擊戰術,建立野戰炮兵。逐步收復領土,迫使英軍退守到沿海地區。1396年締結二十年條約,英國僅保留波爾多、巴約納、佈雷斯特、瑟堡、加萊五個海港,和波爾多與巴約納間的部分地區。

(長弓手)

1415年,英國國王亨利五世趁法國勃根第、阿曼雅克兩派發生內訌,重啟戰端,發動阿金庫爾戰役。

英王亨利五世率領的軍隊尋找法國主力軍隊,展開決戰。法國採取堅壁清野,英軍在漫漫的征途中飢餓疲憊,只能劫掠一些村莊提供少量補給。直到法國遞上挑戰書。

英國軍隊不到6000人,包括5000長弓手和不到1000人下馬騎士(騎術不精,下馬作戰)。

法國軍隊36000人,包括7000弓駑手,11000騎兵,18000下馬騎士和步兵。

英國軍隊不設預備隊,所有軍隊全部一字排開,投入戰鬥。

法國軍隊包含了法國大大小小的貴族。法國人是當時流行於歐洲大陸的騎士精神的狂熱信徒,裝備精良,勇敢,一往無前。騎士精神具體請參照《唐吉可德》這本著作。

法國軍隊分為三隊,第一波法國重騎兵發動進攻,此時,地面剛經過雨水,泥濘不堪。法國人行進艱難。英國長弓手一齊射出的箭雨,撲面而來,箭雨密集的遮住了陽光。英國弓箭強大的威力射穿了法國人身上的重甲。陷在泥濘裡的法國重騎兵傷亡慘重。右翼副指揮官威廉爵士戰死。

(重騎兵)

但屠殺還沒有結束。為了騎士精神,英勇的法國人不會退縮,第二隊重裝步兵繼續衝鋒。悲催的是法國弓弩手的射程達不到英軍陣地,不能發揮任何作用。眼睜睜地看著法國軍隊被射殺。

終於,法國軍隊衝進英軍陣地,兩軍短兵相接。而英國人迅速派出他們的下馬騎士手持重劍上前保護長弓手。法國騎士們發現他們的長矛在這種密集的陣形中無法施展開來。

這時,法國第三隊眼睜睜的看著混亂的場景,他們都懵了。法國第三隊由一些沒有戰場經驗的年輕人組成。不少人以為在如此玄殊的軍力對比之下,法軍佔據一面倒的優勢,這些年經人所要做的是看一看法軍屠殺英國人的壯觀場景,感受一下戰爭。而現在的一切讓他們驚呆了,皇室總管德勒伯爵查理'阿布萊特已經戰死,法國陸軍大元帥布錫考特被俘。於是這些年輕人趕緊四散逃跑。

(下馬騎士)

此戰,法國損失16000人左右,其中包括5000貴族。另外還有1000多名貴族被俘,其中包括法國陸軍大元帥布錫考特(後死在英國監獄)

英國損失100多人,其中包括10多名騎士,100多名長弓手,約克公爵(愛德華三世的孫子)。

百年戰爭一直要等到聖女貞德的出現,法國才迎來曙光。此戰中法國貴族損失嚴重,為法國建立強大的王權間接奠定了基礎。

英國長弓手在此戰中將弓箭的威力發揮到了極致,鋪天蓋地的箭雨讓法國勇敢的貴族騎士們遭受了毀滅性打擊。

我是痴人,喜歡我的回答,請點贊加關注。歡迎大家留言。謝謝!


痴人看世


在冷兵器時代,弓箭一直是最重要的武器,殺傷力強大。更重要的是,它能形成火力壓制,擊潰對方的進攻,或者瓦解防守一方的抵抗意志,取得勝利。

萬箭齊發的場面,可以參考電影《英雄》中的鏡頭,當然那是藝術創作,有渲染和誇大的成分,但在實戰當中,箭矢如雨的場面還是相當有震懾力的。

舉兩個例子。

一個是弓箭手防禦的經典戰例,發生在漢武帝時期的浚稽山之戰。

善於騎射的李陵召集了五千名荊楚勇士,訓練他們的射術,佈置在酒泉、張掖一帶,防禦胡人。

天漢二年秋天,李陵率領五千步兵從居延出發,向北進軍,三十天後在浚稽山與匈奴相遇,被三萬騎兵包圍。李陵利用戰車在山谷當中結成車營,自己率領步兵在營外結陣,前排持長戟和盾牌,後排為弓弩手,千弩俱發,敵軍應弦而倒,射殺數千人。

匈奴兵增加到八萬,李陵率軍且戰且退,又殺死一萬餘敵軍,自己的許多士兵也多有傷亡,十分慘烈。

匈奴人數佔有絕對優勢,卻始終奈何不了李陵,一度想退兵而去。後來得知李陵沒有後援,而且箭矢即將耗盡,於是加緊進攻,從山上向山谷當中的漢軍射箭,矢如雨下。漢軍用箭還擊,“一日五十萬矢皆盡”。

一天之內射盡五十萬支箭,平均下來,一個士兵要射出一百多支箭,加上匈奴人射來的箭,那個景象稱得上萬箭齊發。

在抵達鞮汗山之前,漢軍耗盡了弓箭,此時還剩下三千多士兵,說明此前的激戰當中,漢軍的損失相當輕微。沒有了弓箭,漢軍失去了最有力的武器,李陵於是放棄戰車,加快退軍速度。

此後的戰鬥更加慘烈,漢軍被圍堵在山谷當中,死傷慘重。最後的夜晚,李陵感嘆:“每人再有幾十枚箭,完全可以擺脫匈奴的追擊。”

當天夜裡,漢軍突圍,韓延年戰死,李陵被俘,最終仍然有四百多漢軍逃回邊塞。

再說一個比較典型的弓箭進攻戰例,就是渾河之戰。

天啟元年三月,努爾哈赤攻佔瀋陽,明軍援軍在渾河兩岸結營,南岸的主力是童仲揆率領的川軍和戚金率領的浙軍。其中浙軍最為頑強,利用火器大量殺傷後金力量。彈藥耗盡之後,繼續據營力戰。八旗軍不敢向前,利用他們最擅長的弓箭,萬箭齊發,童仲揆、戚金等明軍將士都死於箭雨當中。

總體而言,冷兵器時代,弓箭的齊射,和現在利用輕重機槍和炮火實施火力壓制和覆蓋,是一樣的效果,非常有效。


於左


古代弓箭萬箭齊發,威力大小主要是看有效距離有多遠,如果不在有效殺傷範圍之內,可能就是輕微皮外傷,在有盾牌盔甲的護衛時,殺傷能力有限,如果在有效殺傷範圍之內,重則穿入皮肉傷及內臟,輕則造成嚴重的皮外傷。弓箭一般不會造成致命傷害,大部分都是因為醫學原因死於箭傷感染,萬箭齊發不會立即造成人員死亡,但是,數量太多,防不勝防,會造成大量皮外傷感染而死,在古代醫術不精的情況下,還是很恐怖的!



歷史刻錄機


萬箭齊發的場景就如同箭如雨下,鋪天蓋地,烏壓壓一片。

但是若論絕對的殺傷力,對敵軍造成的傷亡也不會太高(尤其是較為分散的列隊)。

不過萬箭齊發,能相當程度的拔高己方氣勢,能很大力度的打擊敵方氣勢。戰場上若是敵我雙方實力相差不大,氣勢高漲的一方很有可能會完勝,而不是慘勝。


洛水獻瑞


弓箭是財力的象徵,三國的草船借箭就可以說明箭羽製作的難度,和它對戰爭的重要性!所以說箭雨程度的壓制性更大!


赤波月


可以遮蔽天空,天黑 明白嗎😊


御風168539317


如大雨磅礴,傾盆而下


麻煩找個存在感


你可以想象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