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家庭教育孩子都會讓其“每天一家務”,家務怎樣讓娃大腦受益?

DearJackal


別小看教孩子學做家務,這可是培養孩子生活獨立必備技能絕對不可或缺的家庭教育內容。同時,每個孩子在做家務的過程中,可以增強家庭責任感,通過家務勞動鍛鍊大腦、眼、耳、手、腳的綜合協調能力。而這些能力可以讓孩子主動觀察和思考能力得到有效培養,從而更加聰明,最為直觀的表現即為動手操作能力更強。

在中國很多家庭裡,家長或老人大都忽略教孩子學做家務勞動,普遍認為孩子大了就會做了。但是這樣的觀念根本站不住腳,你看那些學業能力差的孩子,往往特別懶惰,不願意動腦,不願意動手,哪怕寫個作業也喊累,而這一切都拜託家裡大人的錯誤觀念所致,相反,家長在孩子稍大一些時,會怪孩子懶惰不堪,這種矛盾的心理很多人不去思考問題到底出在哪。

我曾經在做家庭教育個案的過程中,建議家長每天人孩子適當做家務勞動,來改變孩子在學習中的懶惰現象,通過一段時間觀察再看孩子,較之前厭惡學習或總嫌學習累的現象明顯有改觀,甚至部分孩子成績進步非常明顯。這說明做家務可以讓孩子更願意動腦思考,諸如怎樣對要做的幾件事做合理排序,怎樣有目標有計劃有步驟完整做好一件事,怎樣做好收納檢查和整理細節,而這一切都對學習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下面我把中美兒童做家務清單與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家長們能夠成為有心人,不再包辦代替孩子做本該屬於他們自己的事。假如你再包辦替代,你會讓孩子聰明的智商下降,因為懶惰而不願意動腦動手,且不要說孩子將來會有想像力和創造力,你會直接導致孩子獨立生存能力變的越來越差。

圖片說明:皆採集於網絡,如果有侵權,請及時通知題主,我會即刻刪除。


寒石冷月


記得有段時間在朋友圈看到這樣的一幕幕:有位媽媽10歲的女兒懂事得讓人心疼

她一個人放學回家,一個人去菜市場買菜,一個人麻溜做飯。

有人可能會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可小女孩的父母都是海寧市中醫院的醫生,自己還是獨生女。

爸媽上班忙,下班又晚,懂事的她主動包攬了做飯這件事,從洗菜、切菜、到做飯,不慌不忙,井井有條,媽媽感動得在朋友圈曬起了貼心的女兒。

很多人羨慕這位媽媽有如此懂事能幹的女兒,但同樣有一個值得我們反思的痛點:

經常聽到有人說,自己是80後,小時候也經常幫爸媽做飯、做家務,為什麼看來稀鬆平常的事,在30年後的今天,一個孩子做飯會變成新聞?

也經常有家長在群裡討論,要不要讓孩子做家務?

有人說,孩子那麼小,哪裡捨得讓他們幹家務,萬一磕到碰到怎麼辦?

也有人說,讓孩子學這些幹嘛,他只要把學習搞好,將來考個好大學就行!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再苦不能苦孩子,孩子只要學習好

”已成為很多父母的共識。

...

詩人於戈曾說過:“你什麼都可以給孩子,唯獨對生活的經歷,喜怒哀樂、成功挫折,你無法給孩子。”

哈佛大學一項調查研究,得出一個驚人結論:“愛幹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幹家務的孩子,成年後就業率15∶1,犯罪率1∶10”。

而在美國豪門洛克菲勒家族,六代相傳,從沒出過一個敗家子,就因為承襲了從小讓孩子記賬和做家務的家規。

中國半個聖人曾國藩直接乾脆的說:“看一個家庭的興敗只看三個地方,其中一點就是看子孫有沒有做家務

...


讓孩子從小練習做家務,其目的不是為父母分憂解勞,實則是對孩子從身體到心靈的一系列培養

  • 培養責任心

對於孩子來說,家務是什麼?家務就是大家的事,是對自己和對家人的擔當,包容生活的瑣碎,為獨立成人做好準備。

通過做家務孩子會明白:他是家庭成員之一,有義務為家庭生活做貢獻。


感統訓練一般是通過各種各樣有針對性的感覺刺激,讓孩子的大腦和各大感覺系統在不斷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實現感統能力的提高,而在平日裡,讓孩子嘗試一些適合的家務,其感統能力一樣會有所提高。


  • 幫助練習動作技能

心靈手巧的孩子大多會一些家務或者手工活,不同的家務可以鍛鍊到不同的部位,比如疊衣服可練習到小肌肉、擦地板則可以鍛鍊到大肌肉。


  • 提升大腦認知和解決問題能力

孩子從不會做家務到熟練做家務,是一個涵蓋家庭各方各面和運用各種家用工具的一個不斷完善的認知過程。


在孩子剛開始學習做家務時,一定有做不好的時候,但是父母不需要著急,在練習過程中,孩子會觀察父母的做法,父母也可一步一步地進行示範講解,讓孩子通過模仿父母的動作來完成家務、讓孩子思考“怎麼做才能做得好”,進而學習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


怎麼引導孩子積極做家務呢?


  • 自主安排家務計劃

不知道讓孩子做什麼家務的父母,可以將某一特定任務指定某一孩子去幹,讓孩子自己安排完成的計劃,並確定完成任務的期限,而不是隨時使喚孩子。

同時,也列出父母應做的事情,不能讓孩子感到父母只在吩咐他們做家務。作為父母,應該使孩子知道自己也要做比他多得多的工作。


  • 在孩子面前適當懶點

都說:懶媽媽最容易培養出勤快的孩子。

見過很多埋怨自己孩子不做家務的媽媽,“我家孩子就是不會做家務,其他什麼都好”,一邊這樣說著,一邊麻利的替孩子包辦了一切,孩子插手的機會都沒有。

不要說孩子會不會做,給個機會讓孩子試試,如果孩子已經習慣一切都是媽媽代勞,媽媽可以在孩子面前稍微示弱下,比如:“媽媽今天有點累,你可以跟媽媽一起做飯嗎?”

  • 給孩子提供選擇的權利

很多父母讓孩子做家務,孩子表示不願意,可能是剛好這個家務孩子不喜歡做,父母沒有給孩子選擇權。


讓孩子自己選擇其中的一兩項工作,這會讓孩子感到,自己擁有選擇和控制的權力。從而心甘情願去做自己選擇的工作。


  • 最好不要用金錢誘惑孩子

很多父母讓孩子做家務是有獎勵的,適當使用可以讓孩子學會理財。

但是,也有不好的地方。會讓孩子覺得這是場交易,傷害了家庭責任感的建立。

而且,孩子一旦習慣做家務就有錢的意識,假如有天父母沒有兌現,父母在孩子心理的威信就會大大降低,引起矛盾。


在很多國家,讓孩子從小參與到家務勞動中幾乎是共識。精英教育從來都不是隻侷限在課內學習,家庭生活中的鍛鍊能帶給孩子更多。


看似簡單的家務勞動,帶給孩子的獨立、自信、自強都是一生的財富。爸爸媽媽們應該學會讓孩子去體驗家務勞動,孩子進一步,大人退一步,這就叫成長!


家務時間表

<strong>


多特兒童專注力


生活不是予取予求!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培養出來的不是孩子,是“祖宗”,你得供著。

說說我兒子的情況吧。孩子會爬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在幫忙做家務了,是不是覺得我這個做老師的有點狠?哈哈,先彆著急下結論,往下看。

剛學會爬的孩子,最喜歡的就是四處爬,我呢,幫他買了一條抹布褲子(褲子正面都是抹布纖維的那種),這樣他爬到哪裡,都能幫我擦地。這褲子有點是還能防水,所以稍微打溼一點,他身體也沒有涼涼的感覺。

後來他滿滿長大了,當他會走的時候,我會讓他幫我取東西。剛好是需要鍛鍊肌肉的時候,多走才能走得文檔。反正也要走來走去,不如幫爸爸去拿本書,去拿個遙控器之類的。

再後來,倒垃圾、擦桌子、擺餐具都不是問題了。在這個過程中,我會充分利用他的興趣來激發他的熱情。我兒子特別喜歡電器,凡是插上電能動、能轉、能跑、能震動、能亮、能吹風的東西他都喜歡,同時機械也是他的真愛。

所以從很早開始,家裡所有跟電相關、跟機械相關的,能幫助家務的設備,我都會拽著她的手,讓他去體驗。現在他已經清楚地知道了,哪些電器該怎麼操作,所以我也不需要再擔心有什麼觸電的危險了。

現在我會鼓勵他推著電動吸塵器,幫忙打掃地面;鼓勵他切切水果,用榨汁機榨果汁;鼓勵他用手機連上電視給我播視頻;甚至鼓勵他用螺絲刀拆卸玩具進行修理;鼓勵他安裝抽屜上的抽屜鎖等等。

現在的情況:他自己的房間,從衛生打掃、到物品整理都是他自己負責,當然,我也要妥協一些,他喜歡把繩子纏到很多地方連成一體,他喜歡用雙面膠和透明膠粘在晾衣架、電器上面,他喜歡把自己的東西摞得很高,我也不會去強行干涉他。

為什麼鼓勵孩子做家務呢。第一,肢體運動能夠促進腦神經發育,讓孩子變得更聰明;第二,家務能夠培養孩子的獨立,畢竟他總要獨自面對生活的;第三,家務能讓孩子熱愛生活,與其把家務當成負擔,不如把樂趣藏在裡面。

我在鼓勵孩子做家務的時候,首先會明確完成任務的標準和時間,其次會啟發他做事的方法,再次會明確獎勵的標準和方式。所以,幾年來,我倆還是合作非常愉快的。

你的孩子幾歲開始做的家務?都做什麼呢?他喜歡做家務嗎?留言聊幾句吧。

通俗易懂的教育內容,關注繆老師,就對了。

繆老師妙筆生花


首先,我們不得不肯定與推崇美國等一些西方國家的教養孩子的科學方法,非常值得我國廣大家長學習與借鑑。

多讓孩子做一些家務勞動,諸如掃地抺灰,洗碗洗衣等等,這些事情雖小,但對孩子來說卻意義重大。我們知道,勞動的過程,實際上是心理訓練的過程。我們要求孩子們熱愛勞動的目的,不是為了創造財富,而是培養孩子自覺勞動的習慣和熱愛勞動的優良品質。我們有不少家長們為了能讓孩子專心學習,什麼活都為其包辦代替,片面地認為孩子的任務就是學習,幹家務活會影響孩子的成績。為此,只要孩子們“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專讀聖賢書”,將來能考上個好點大學,哪怕天天給孩子整理書包、倒洗臉洗腳水,我們的家長們也心甘情願且樂此不疲。

一些有權威的教育專家就曾指出:培養孩子動手整理自己的物品的能力,應該從孩子2歲時就要開始,而一個12歲左右的孩子,已有能力自己做大部分的事情了,幹家務活更應該是經常性的,收拾自己的房間、書包等應該早已是輕車熟路,習以為常了。因為這不僅培養了孩子的勞動能力,更為重要的是為其減少了生活和學習上的不必要的麻煩,而且有利孩子認真負責任的品行養成,有助於孩子將來成為一個受歡迎有益於社會的人。

既然做家務對孩子們這麼有益,那麼如何才能養成孩子們熱愛勞動的好習慣呢?

個人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抓起:

1.督促孩子多多參加家庭勞動。

2.從孩子特別感興趣的勞動做起。

3.和孩一起做家務、勞動。



知世達人


我非常贊同美國家庭的這個做法。這與崇洋媚外無關,因為科學研究和時間證明,動手能力和大腦的智力水平是相互促進的,相互提升的。這就是俗話所說的"心靈手巧"所蘊含的道理。

前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句教育名言:"兒童的智慧體現在手指頭上。""手使腦得到發展,使它更聰明。"現代醫學研究也證明,如果人的雙手經常做精巧精細的動作,手指肌肉相對應的大腦運動中樞細胞就會得到刺激,從而促進大腦功能的發展和提升。

我們大部分家長都能有這個認識,所以孩子在幼兒、兒童階段,家長就有意識地讓孩子以塗塗畫畫、玩玩具等方式,鍛鍊孩子手的靈活性,鍛鍊大腦,開發智力。

當孩子到了一定年齡,做家務則不失為一種不可或缺的"大腦鍛鍊體操"和"情商培養課程"。

首先,家務勞動每天都有,種類繁多,疊被子、整理床、擦地板、洗餐具、清理衛生間等等,不同的家務活都需要有不同的思考,而且要把家務活做得出色,需要更多的觀察和思考。從而是大腦得到了鍛鍊。

其次,做家務還能讓孩子掌握必備的生存本領,磨鍊意志,培養學習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同時,他們也能在做家務過程中體會到家長的辛苦,懂得感恩,懂得換位思考,樂於助人。


Mark英語課堂


美國家庭每天一家務的做法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有好處的。是非常正確的做法。

孩子從小做家務,可以培養他自信上進,德行責任的好品質。比如從小做家務,在做的過程中,體現了自己的價值,增強了他的自信心,讓他從小就認為我是有用的,有價值的。如果家長再能給予適度的鼓勵,那孩子的自信心就會更加強大,即使以後他遇到一些挫折,也不會擊倒他。在從小做家務的時候,他也逐步學會了生活,學習的技能,鍛鍊了思考的能力,學習的能力,動手的能力等等。這樣的孩子自然也會有上進心。做家務也是承擔責任,家務能夠很好的孩子,本身就責任承擔好,所以責任心也就得到了培養。綜上,做家務有利於培養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孩子。


山石家庭教育


做家務,的確對孩子發育有好處。

生活體驗能夠促進人的認知,這不僅僅是對孩子,對大人也是如此。

並不是家務本身可以促進孩子大腦發育,而是做家務附帶的一些精神方面的東西,能讓孩子發展的更好。

第一,做家務可以讓孩子產生成就感,而成就感是一個人繼續學習、工作的重要原因。

兒童所有的發展,都是在實踐中進行的,即使到了小學,開始學習理論知識,實踐仍然是他們學習的重要渠道。

把一件家務做好,就意味著孩子成功地完成了一項任務,他會有一種成就感。


第二,做家務可以鍛鍊孩子的意志。

稍大的孩子,你以前沒有讓他做家務,突然讓他做,他真的做不好。

碗洗不乾淨,地掃不乾淨,桌子擦不乾淨。

如果他要把事情做好,必須耐下性子,仔細地去完成,這是一種做事態度,也是一種意志。

即使以後走上工作崗位,這種特質仍然必不可少。


第三,做家務可以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家是大家共同的家,每個人都要為這個家庭做貢獻,包括孩子。

孩子參與到家庭中來,他會更珍惜這個家,更愛這個家,也能更體諒父母的辛苦。

做家務,也是孩子學習獨立生活的最佳方式。

所以,要讓孩子適當地參與到家務中來。

但是一定要記住,不能因為孩子做錯事情,懲罰他,讓他做家務,而是要讓他日常生活中就參與進來。

否則,孩子一做家務,就會想起自己做錯了事情,在接受懲罰,這樣一來,孩子就對做家務失去的興趣。


一家一江湖


家務活動對孩子大腦發育的影響是多方位的。

簡單的家務活動(掃地、扔垃圾)可以鍛鍊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動手能力。

收拾自己穿髒的衣服、玩具,能增強孩子的自我管理意識。孩子太小時讓他自己去洗衣服、玩具是不現實的,但是讓他在留意衣服髒了、玩具亂丟亂放時,尋求家長幫忙的行為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和自我管理的意識。

孩子的成長其實是一個很快的過程,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建立積極、樂觀、主動、自信的成長觀念。可以增強孩子對社會的適應能力。

有意識的讓孩子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動,可以增強他們對家庭的認同感和家庭責任感。有助於培養孩子自信、開朗、積極向上的性格。


陌小寶的成長故事


家務當然是一件非常值得去做的事情。中國孩子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隻學習和玩,對於做家務幾乎沒有認識。實際上,做家務可以很好的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對於孩子的規則意識也有很大的幫助。同時,做家務可以讓孩子更有歸屬感,也能鍛鍊到孩子的大腦,手腳的協調能力等等。


我一直都提倡讓孩子參與到家務中來,這甚至比讓孩子玩玩具更有益處。當然,適合孩子的家務不多,這個需要家長選擇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自己的孩子從小就做家務,她經常幫忙洗碗,收拾碗筷。當然,她也會時不時做一些高級一些的家務,類似於做蛋糕、炒雞蛋之類。

很多孩子學習的時候出現很多問題,這和孩子的規則意識和自理能力都密不可分。我經常建議家長讓孩子多做家務,生活上多自理。

原則上我們應該讓孩子先能夠自己搞定自己該做的事情,比如自己穿衣服,收拾自己的房間。學習上要求孩子能夠自己寫作業,收拾自己的書包。


如果孩子的日常很多事情都是家長代勞的,那麼我們又怎麼能夠期望孩子能夠管理好自己的學習呢?事實上事情是相通的,如果生活上很有條理,學習上也會有條理。

至少當你跟孩子講道理的時候,孩子會聽你的。

一味地催促孩子學習,實際上會讓孩子失去很多成長地機會。到了高年級,各種毛病就會出來。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獨立,但是獨立需要一個練習的過程,而這個練習,就是從日常生活中開始的。

可以說,規則就是從生活中體會出來的。數學很講規則,一個孩子如果規則意識很強,那麼自然就更容易學好數學。當然,這個規則不是因為害怕而且遵守,而是內心認可之後自發地去遵守。


所以,家長多給孩子一些鼓勵,引導,讓孩子參與到家務中來吧!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單一的家務,例如洗衣服,掃地等可以從小鍛鍊孩子的手腳協調能力,同時還可以在做家務的過程中培養孩子的情商。

但中國家庭中普遍需要注意的問題是:較少抱怨。孩子剛開始做家務,難免有沒有做到的地方,對此避免抱怨,而以正面引導為主。例如“你做得非常棒,如果這裡能夠掃得更徹底些就更好了……”等等諸如此類的話語,避免“我就知道你掃不乾淨,還不如我……”諸如此類的話語。

多的家務,我們可以規定時間,或者在佈置任務的時候,參與進來,讓孩子用統籌的觀念或者思維導圖的形式來安排工作的先後順序,以便於家務活能夠更好地安排。這樣可以鍛鍊孩子的計劃性和條理性,這就是對孩子大腦的有效鍛鍊。

在實踐中學習,實踐中提升要遠比單純的說教效果好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