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量“跌跌”不休,中國車市春天在哪裡?

汽車銷量下滑仍未探底,市場修復或仍需兩三年。

銷量“跌跌”不休,中國車市春天在哪裡?

《財經》記者 李皙寅/文 施智梁/編輯

剛出正月,中國汽車市場上交了一份不好看的成績單。

3月11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了2月份全國汽車產銷數據,汽車產銷環比呈較快下降態勢。今年2月,全國汽車生產141萬輛,環比下降40.4%,同比下降17.4%,銷售148.2萬輛,環比下降37.4%,同比下降13.8%。

乘用車領跌。全月銷量僅121.9萬輛,同比下降17.4%。

中汽協將本月的銷量力挫的直接原因,歸結為受春節長假影響:不同於以往,今年春節位於2月初。由於車市消費的特殊性,導致過節返鄉的購車消費需求,提前在1月份釋放;另一方面,供需兩端節後復甦週期較長,導致2月份真實交易日顯著減少。

另有一系列客觀因素的疊加。

包括國六排放標準新規將至,經銷商進貨及消費者購置積極性不高;宏觀經濟增速放緩,促使消費信心不足等。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助理許海東對《財經》記者表示,歸根結底,還是需求端尚未恢復。由於去年P2P市場爆雷、三四線樓市上漲、去產能、環保促使產業迭代升級等原因,導致小城市及鄉村的首次購車人員口袋空空,或面臨再就業的壓力。以低價SUV為代表的市場,遭遇了釜底抽薪。

許海東認為,上述現象仍具有極強的慣性。雖然,近期政府有意穩定就業、減稅、優化營商環節,但讓這一批消費者重新攢錢,從而讓消費需求再度旺盛,預計還得有個兩三年。

從數據來看,新能源汽車同比高速增長。

今年2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5.9萬輛和5.3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50.9%和53.6%。從車型來看,純電動汽車產銷量增速大幅提升。

不過,這一熱鬧景象能否持續,則應該審慎關注。目前,新能源汽車購置的補貼標準仍未出臺,不少廠家主動提出以原有標準自行貼補消費終端。這將促使新能源汽車消費提前放量,恐將造成銷量翹尾。

值得注意的是,業內有觀點認為,中國汽車市場的天花板已經越來越近。

目前,業內主流觀點認為,以“千人汽車保有量”中這一指標為基礎,將中國市場與歐美日韓對比,提出中國汽車市場增量發展空間巨大。

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專家學術委員會專家、工信部產業政策司原副巡視員李萬里對《財經》記者分析稱,中國情況與眾不同,出行方案十分多元,其中除了被納入統計的汽車產品,還有大量非標、未登記的機動車承接客運;此外,高鐵系統作為中場距離客運主角,對於汽車客運也有替代作用,這些都將成為需求端購車出行的替代性要素。

李萬里補充稱,中國在人口眾多、道路擁有量遠遠低於歐美的情況下,目前的能源、道路交通能力已經難以承受。中東部地區的城市迫於壓力開始採取限購限行的嚴厲措施,有向全國蔓延的趨勢。中國汽車保有量的天花板實際上已經近在咫尺。

市場不振的背景下,業內倍加期待改革帶來的春風。

1 月 29 日,發改委等十部門印發《進一步優化供給推動消費平穩增長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方案(2019 年)》。這次十部門印發的《方案》對於穩定汽車消費一共提出了六條具體措施,包括推進老舊汽車報廢更新、優化新能源汽車補貼結構、促進農村汽車更新換代、放寬皮卡進城限制、全面放開二手車限遷、優化地方政府機動車管理刺激作用。

對此,來自汽車流通、金融領域的多位第三方人士對《財經》記者分析稱,汽車下鄉政策存在升級預期。相比過往,本次中央層面政策先行出具指導方向,且不給出明確的操作原則,希望各地按需落實。但伴隨一季度宏觀經濟指標的出臺,為提振工業發展,很可能會追加出臺新規細則。此外,地方政策或許在行業主動去庫存接近尾聲時介入,推動開啟被動去庫存。

許海東對此有不同意見,他認為,銷量不振的根源在於需求,短期刺激政策的降價幅度有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