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為什麼認為“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最腐朽、最殘暴的朝代”呢?

歷史大變局


那是因為文人的主導地位,被一群太監、皇權打壓的不成樣子了,敢怒不敢言;歷朝歷代文人的地位、尊嚴,從來沒有像明朝這樣被羞辱、摧殘過。

在封建歷史上,統治者只要得罪了文人,後果可想而知。這裡就拿秦始皇來說,秦始皇重要法家,廢除儒生,最後漢朝儒家得勢之後,就給秦始皇按上了“焚書坑儒”的罪名,但實際上這是子虛烏有的事情。但通過這件歷史事件,我們也可以看到,自漢朝以後,儒家文人的主導地位已經形成。

到了明朝,文人的地位更上一層。朱元璋趕走了蒙古蠻族,光復了漢族統治,於是大力鼓勵儒生讀書,並且給了儒生很高的社會地位,只要有了功名的儒生,就可以不用交稅、不用當差。從此,在明朝朝局中,文人集團快速崛起,形成一股龐大的利益集團,這也就是大家熟悉的文官集團。

開國皇帝朱元璋夠狠,可以壓住這些文官們;朱棣武將出生,自然壓得住;朱棣的後人們,可就不行了,文官們為了一個共同目標,可以集體上奏、集體罷官、集體受罰,搞的皇帝手足無措,如萬曆皇帝的儲君問題、嘉靖帝的入統禮儀問題。

於是,從明宣宗開始,為了對付這幫已經勾結到一起的文官集團們,作為皇帝的貼身丫鬟們,太監登上了大明歷史,從而來平衡文官集團的強大勢力。

太監們,只有一個真正的主子,那就是皇帝;而大臣們,就不一樣,他們除了皇上,還有同僚、老婆孩子。所以,對於皇帝來說,太監是最忠實的走狗,運用得當,一個王朝的權力、財富都能緊緊抓在自己的手中。

同樣的,太監們因為有了皇帝的寵信,才有權力跟文官集團對抗,敢欺壓忤逆皇上意思的文官,大到當朝首輔都可以任意擺佈。有了太監這一好用的工具,皇權更加集中、直接,皇上看上民間的財富,可以直接派太監去搶,如萬曆皇帝因為宮裡缺錢,就直接派太監到宮外搶回來,這要是換了文官,保證又是一堆勸諫,死活不讓。

如此一來,太監們就直接以皇權為主,揣測聖意,皇上讓幹什麼,就幹什麼,最終把文官集團折騰的夠慘;同時太監們,為了自己的利益,也是借用皇權,借力打力,殘害文人。

如明朝最為兇狠的太監,劉瑾。劉瑾跟隨明武宗遊玩,把明武宗哄得賊開心,因而得到司禮監的大位。皇帝整日遊玩,再加上劉瑾的刻意逢迎,敗壞朝政,於是內閣首輔李東陽、王嶽等人集體彈劾劉瑾,最後在拉上欽天監,借用天象,要明武宗殺了劉瑾。幾番下來,明武宗心動了。

這時,大太監劉瑾知道了,直接跑到明武宗面前哭泣,幾句話又把明武宗說動搖了,直接命劉瑾掌管司禮監,利用東廠,直接逮捕內閣成員王嶽等人,最後一眾文臣閉口不言,再也不敢勸誡皇帝了。

因而,明朝一代,文人的地位表面看來很高,實際上不是,朝野上有太監、皇權的重重打擊,稍有不慎,就是被東廠的人抓到監獄裡了,最後慘不忍睹;在民間、文學上也不敢稍加議論,風聲傳到太監、東廠、錦衣衛耳朵裡,文人們也難免還會流血。

漸漸地,明朝的文人就養成了一種習氣:對待皇帝的意思,都是順從,能不反駁就不反駁;在官場要學會打醬油,崇禎帝的臣子就是最好的例子,李自成的軍隊都打到門口了,內閣首輔依然在那忽悠崇禎、繼續打醬油,最後李自成一進北京,把崇禎一腳一踹,立馬帶頭叩見新皇帝;

對待朝局,只要大家和氣,官官相護,懂規矩就行。嘉靖帝時期的內閣首輔嚴嵩,就是個好例子,會揣測聖意,會奉承,寫的一手好青詞,跟手下的官員關係也不錯,就在大明朝貪了二十年,國家照樣運轉。

這就是大明朝的文人們,已經完全淪為了皇權的附庸,自宋朝發揚的開放、銳意進取的思想就此流失,只剩下圓滑世故、爭權奪利的斯文敗類,並且這種不良的文人文化一直延續下來了,繼續危害後世的官場。

如此一來,訴說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最腐朽、最殘暴的朝代,又有什麼不對呢?


歲七夸父


這話似乎不止易中天一個人說過吧,之前高曉松和袁騰飛也是這麼說的,為什麼有那麼多人都這麼”討厭“明朝,是因為這些人都不如明粉懂歷史?恐怕不是吧。大致看了一下這個問題下邊的評論,感覺明粉的水平還遠在易中天老師之下,有一個常識性問題都沒搞懂,那就是《明史》不可信的問題,研究明朝如果你不信24史中的《明史》,那可以去看明實錄啊,這是明朝人自己寫的,總有可信度吧,如果你說明實錄裡有些內容是文官在故意黑明朝皇帝,那就沒辦法了,明朝歷史就真沒法研究了,只能靠猜了。

另外,研究歷史,不管是明朝還是其他朝代,24史都是第一手資料,而據我所知24史中除了《史記》記錄了西漢本朝的歷史外,其他史書都是後世朝代修前朝歷史,唐朝修《晉書》《隋書》,宋朝修《新唐書》,元朝修《遼史》《金史》《宋史》,明朝修《元史》,清朝修《明史》,所以如果總是以陰謀論去看待24史,覺得清朝人會黑明朝,明朝人會醜化元朝,元朝人肯定會醜化死敵金朝,那中國歷史就沒法看了,沒法研究了,大家都去以野史為依據?所以不要去質疑《明史》的可信度,明史修撰者張廷玉人家也是一代賢相。

關於明朝,前兩任皇帝朱元璋朱棣脾氣暴躁,殘酷嗜殺,這個應該沒啥疑問吧,關於他倆製造的那些大案,除了朱棣活剮3000宮女是假的,其他的應該都是真的,而且朱棣凌遲后妃和宮女是確實存在的,只不過數量肯定沒有那麼多罷了。關於滅方孝孺十族,這個也是確鑿的事實,王立群老師在節目裡甚至明確說是殺了873口人,《明史》裡也有關於方孝孺的學生朋友被殺的記錄,這是第十族;《明史》還記載,永樂年間凡是私藏方孝孺書籍的一律處死,可見朱棣對他恨的咬牙切齒。滅十族,歷史上只有這麼一例,還是明朝的一代”明君“永樂大帝乾的。

最近因為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嘉靖皇帝也火了,陳寶國的演繹似乎把嘉靖的形象美化了很多,但實際上呢?嘉靖是一個差點被宮女勒死的皇帝,若不是宮女們手無縛雞之力,他或許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被宮女刺殺的皇帝,宮女為什麼冒著凌遲加滅九族的風險殺皇帝,還不是因為受不了那個禽獸長年累月的折磨和凌辱,嘉靖長期食用丹藥,脾氣暴躁,動輒對宮女打罵凌辱,宮女也是人,最終她們選擇和嘉靖同歸於盡,可惜最後沒能成功。

中後期的皇帝就不說了,明粉還在為幾十年不上朝的萬曆開脫,說他不上朝是因為有腿疾,不上朝在後宮照樣處理朝政,一個連朝都懶得上的人你會相信他在後宮自覺處理朝政?就算他有腿疾,出門上朝需要他走著去嗎,皇帝到哪不是八抬大轎抬著?

所以明朝的皇帝幾乎是歷代王朝裡最差的,在封建專制時代,皇帝的水平差,這個國家就不會好到哪裡去。朱棣建立內閣,本意是讓內閣幫著自己處理朝政,內閣一開始的權力非常有限,誰知道中後期的皇帝們一個比一個懶,沒幾個像朱棣那樣勤政,皇帝不理朝政,那隻能內閣硬著頭皮來,總不能國家大事沒人去管吧,明朝又沒有丞相,所以內閣的權力越來越大,而朱棣當初就沒想到內閣能發展到那樣的地步,所以內閣的制度和職責還有很多方面是不清晰的,沒有界限的,不受約束的,尤其與六部的職權有太多重合,針尖對麥芒,這就很容易造成內閣首輔專權,內閣與六部互相扯皮。明朝的朝政可以說是烏煙瘴氣,效率非常低下,朋黨鬥爭嚴重,下層官吏腐敗透頂,這一切都是源於制度的不完善。

當然,要說到暴政,我覺得秦朝應當是第一位的,除去秦朝,和忽略混亂不堪的魏晉南北朝,明清是最黑暗的時期應該是沒有疑問的,而相比明朝,清朝皇帝的質量顯然要好太多了。


北宋一書生


說明朝最殘暴、最黑暗、最腐朽那一定是腦殘,易中天也不過如此,並不懂歷史。

歷史切忌虛無主義,明朝承繼元朝而來,當然有好也有劣,一個人不可能從嬰兒一下子長成了老人,這需要過程。

說明朝殘暴,黑暗,腐朽無外乎明朝和元朝一樣採取了活人祭(明英宗廢除),動不動殺大臣,專制集權,海禁,對民眾控制較嚴等等。但此種論調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元朝是個強盜國家,實際上並不重視農業,國家靠什麼?靠商業和設卡收稅,管理過寬,而殺戮過重,田地都荒蕪了,國家十室九空,自然國運過不了百年。朱元璋立國後有鑑於此,大力復興農業、華夏文化,人口大移民,對華夏復興功莫大焉,就算手段上有些過激比如抑制商業,那也瑕不掩瑜,不可吹毛求疵,要辯證的看。

我們來看看明朝對華夏的貢獻:

一、恢復華夏正統。

二、政治上廢相權改內閣制,實行皇權、內閣、掌印太監三權制衡,外更有言官監督,故而明朝可以表面上亂而國不亂,皇帝可三十年不上朝,國家照樣運行不殆。英國君主立憲也是參照明朝內閣制。

三、明朝文化、科技發達,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國家,在造船、天文、醫學、數學和化學及農學等,均對世界產生莫大貢獻。看看下面這些:《永樂大典》、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徐光啟的《農政全書》、方以智的《物理小識》、程大位的《算法統宗》、吳有性的《瘟疫論》、徐霞客的《徐霞客遊記》、七下西洋建造的寶船等等哪一個不可以永載史冊。左宗棠西征時還在甘肅發現了明朝的火器都比晚清先進。文學上四大名著有其三、哲學上的成就比比皆是有陽明心學、王夫之、黃宗羲、顧炎武等哲學家思想家,易中天等都是瞎了眼看不見。日本明治維新的精神理念是由明末朱舜水帶去的,西方文藝復興與當世明朝文化東學西進有莫大關聯。

四、在國家領土上也成就頗多,繼承元朝消化掉了雲南以及緬北(看看現在的果敢、佤邦等都是漢人主導),繼承元朝繼續統治西藏,鄭和七下西洋,將漢人文化遠播世界,立起了華夏的千秋自信,在這點上與漢武帝打下西域同等功勞。

所以啊,不能做一個自我矮化的瞎子,孬種。學歷史要以史為鏡,切忌學成了傻子瞎子,而是要越學越明白越自信,而不是學成憤青。



聖哲同學


任何事情要一分為二的看,明朝是個有骨氣的朝代,硬碰硬解決了蒙古人,連續兩代帝王打的蒙古人魂飛膽喪,朱元璋雖然對官員暴虐,但對老百姓是善待的,明朝的賦稅非常低,明初、中期農民的日子還是比較好過的。

至於說明朝黑暗,無非就是幾個方面:

1、朱元璋殘殺功臣,殺得人頭滾滾,搞的文武官員上朝前與家人都要交代遺言。

2、朱元璋搞了個後宮殉葬。

3、朱棣誅方孝孺十族。

4、重用錦衣衛、東廠、西廠這些鷹犬,搞特務政治。

5、搞文字獄、興跪拜禮。

6、大興程朱理學、為士農工商劃定等級,對科技應用和市場流通造成嚴重的打擊。

明承元制,把蠻夷之邦一些不好的東西帶了進來,又利用儒家的糟粕禁錮思想,確實是造成了很多問題,說真的很令人失望。

和清朝比,不管是稅收還是政府掌控能力都差,軍事到了末期大哥不說二哥,全是豆腐渣,這兩個朝代禁錮思想卻如出一轍。

和宋朝比,宋朝的疆域面積遠小於明朝,賦稅收入卻遠高於明朝,政治開明度更不要說了,那就不是一個檔次的。軍事上宋朝是一塌糊塗,這點明朝要強上許多。

明表面上來看亡於財政,這基本是個共識,大明朝其實不差錢,錢去哪裡了?全到碩鼠的口袋裡了,看到某些作者的回答可笑的很,說什麼明朝貪汙腐敗很少,舉兩個例子就知道明朝的貪貪汙腐敗有多嚴重:

1、明朝的鹽的零售價大約是200文到300文之間,明末的時候收到的鹽稅最多就兩百多萬兩,宋朝的人口比明朝少,鹽零售價最高時120文,最低時50文,鹽稅可達兩千萬貫。明朝的鹽稅去哪裡了?貪官和鹽商瓜分了,老百姓和朝廷都吃虧。

2、崇禎皇帝號召官員捐輸以解財政危機,官員裝腔作勢隨便應付,等到李自成破了北京城對貪官追贓助餉,搜出幾千萬兩銀子。

說明朝最黑暗過於偏激,不過確實不符合“明”這個字眼。


nongwu




只要認真讀宋代以來的歷史,做個比較,都會得出結論:明朝是個比較差的朝代。不光是金庸和易中天這樣認為,真正熟讀中國歷史的人都會有這樣的結論。在當前許多歷史學者中,我認為老易算是比較靠譜的。

明朝為什麼差?主要是因為朱元璋和朱棣的制度建設問題,差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宗室龐大,二個是皇權孤單。

朱元璋分封諸子為王,世襲罔替,不降級承襲,最後造成王室的俸祿開支巨大,山西和河南等宗室人口較多的省負擔太重,在明朝中期開始,稅收就不夠朱家宗室開支。許多人不承認明朝中後期宗室人口太多和負擔太重,可能沒有認真看歷史資料。



嘉靖年間,被張居正廢掉的遼王家族有多少人口?明世宗實錄記載有5000多人,親王被廢,郡王、鎮國將軍等名號還在,這些人不但要俸祿,還要大量的僕人。 親王府的僕人,儀仗隊,廚師,官員等,有好幾百甚至上千人,連等級較低的鎮國將軍都有幾十人的服務員。

明朝末年,全國人口有5000萬左右,而全國的親王有34家,郡王近千家,鎮國將軍數不過來了,皇室總人口應該在30萬左右。你說這得多少人服侍朱家的鳳子龍孫? 比如:明朝末年,河南開封城裡三分之一的房產都是周王子孫的,光是一個周王家都不知道有多少服務人員。與民爭利,最大的利都在朱家皇室。



朱棣是通過靖難奪取侄子建文帝皇位的,當上皇帝后害怕其他藩王效仿自己,為此開始不讓藩王參政,也不讓外戚參政,最後搞得皇帝孤孤單單的一個人。 比如嘉靖皇帝,14歲從湖北到北京當皇帝,到28歲有兒子,這期間整個北京城只有嘉靖皇帝一個朱家男人;萬曆皇帝9歲登基,整個北京只有他和年幼的弟弟是朱家的男人,弟弟長大成人就必須要離開京城就藩。皇帝身邊沒有兄弟叔伯至親在臺前幕後幫忙協調,搞得壓力山大,昏招不斷。

實在沒辦法,為此只好加強兩方面的力量:

一是培訓重用太監。名正言順讓太監幫助皇帝批閱文件,處理政務。你說一群沒有卵子的人在管理國家,會不會黑暗?



二是加強特務統治。明朝有錦衣衛,後來又有東廠,還設過西廠和內行廠。歷史上只有明朝用特務介入官員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官員和老百姓都在特務監視中。你在酒館喝酒不小心罵了幾句朝廷,就有可能被特務抓起來。

一味地防止皇帝被宗室和外戚威脅,將皇親國戚排除在最高權力之外,結果造成皇帝孤單,一個人難以履行好皇權。 制度的畸形造成皇帝無法正常履行公務,皇權太集中了,皇帝根本應付不過來。

所以出了很多奇葩的皇帝,比如:正德皇帝坐不住,到處遊玩;嘉靖皇帝二十多年不上朝,煉丹;萬曆皇帝躲在紫禁城當宅男,不見人;天啟皇帝把大事交給太監魏忠賢處理。

你說這樣的朝代能行嗎?


坐看東南了


這個怎麼說,其實不僅僅是易中天這樣說,就連魯迅、金庸他們都說過類似的話,至於為何這樣說,我認為有點“田忌賽馬”的意思。

中國曆代王朝的帝王,就屬明朝皇帝最次,有人說不是昏庸就是殘暴,要麼懶惰要麼平庸,這應該就是易中天認為的,確實,這也都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但是我們還是要分析下易中天這樣說的理由。

從明太祖朱元璋開始,朱元璋雖是農民,一躍成為天子,受萬人敬仰的九五之尊,其實也是有許多缺點的,他心狠手辣、殺人如麻,尤其是殺功臣,但凡和他一起打江山的功臣,大多都沒有好下場,還有記載說朱元璋的殉葬制度,極其殘忍黑暗。

再就是明成祖朱棣,殘忍暴戾,據記載經常用刑罰對待犯人或者下人,可以說是兇殘到了極點。

貌似唯一能拿出手的就是仁宗朱高熾和宣宗朱瞻基,因為明朝有個仁宣之治,算是明朝時期最光明的一段歷史,然而宣宗因為有點個人愛好(喜歡鬥蛐蛐),最後卻被後人稱為“促織天子”。

不過在這之前,明朝總體來說還是不錯的,到了明英宗朱祁鎮,不僅被俘虜,還復辟、殺忠臣,從而開啟宦官專政,為明朝的黑暗、腐朽、殘暴做鋪墊。

明憲宗朱見深,也就是朱祁鎮的兒子,他開始寵信宦官,甚至迷戀上了佛道,還經常修煉房中之術,朝堂混亂不堪。

原本到了明孝宗朱佑樘可以回暖一下,朱佑樘和宋仁宗相似,算是個明君,然而卻被兒子朱厚照給玩完了,導致明孝宗斷子絕孫,後來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登基上位,和姦臣嚴嵩開啟了明朝更加混亂的時代。

而之後的明朝皇帝貌似沒有青出於藍,明穆宗朱載垕愛女子、明神宗萬曆皇帝朱翊鈞懶惰罷朝幾十年,朱常洛、朱由校更是在其位不謀其政,權力全部落在了太監魏忠賢手中,豈能不亡國?

崇禎皇帝上位之後,這積貧積弱的大明王朝早已經腐朽不堪,百姓處在水深火熱之中,黑暗將至,他有心復國卻無力殺敵,說他是個明君,可是卻又剛愎自用、嫉賢妒能,好猜忌,最後李自成攻進,自己和太監一起在煤山自縊。

迴歸正題,倘若易中天也這麼看待明朝,雖有失偏頗,但確實是即殘暴不堪,又黑暗腐朽的一個朝代,此外還有就是總拿明朝和清朝作對比,甚至有人說“明朝全昏君,清朝全明君”一說。

清朝治國制度確實完善,辦事效率和保密程度也很高,幾乎從中央到地方,組織架構非常明確,下達的旨意暢通無阻,享國296年,似乎從未出現過大型農名起義,即使是吳三桂叛亂,最後也被康熙鎮壓。

所以後世文人總喜歡用明朝不好的去和清朝最好的做對比,也就是開文提到的“田忌賽馬”之意,他們用明朝最腐朽的時代去和康乾盛世進行比較,這樣明顯是不合理的,如果拿慈禧太后專政時期來說,怕是有一堆人要咬牙切齒了,任何一個朝代都應該有優點和缺點,如果明朝真是殘暴腐朽統治,又豈能存在276年?


羽評郡主


明朝確實黑暗、腐朽、殘忍,但這三點是歷史上所有王朝都有的通病。誰能舉出一個王朝是不黑暗、不腐朽、不殘忍的?就連很多人往死裡吹的宋朝也有方臘起義。難道江南的老百姓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冒著掉腦袋的風險去造反,不是因為北宋的黑暗、腐朽和殘忍統治?



所以,明朝與所有王朝一樣,都有身為封建王朝黑暗、腐朽、殘忍的一面。但是要說明朝最黑暗、最腐朽、最殘忍,這個觀點我就很難理解了。

比如,這個“最”字的依據是什麼?也就是憑什麼說明朝“最”黑暗、腐朽、殘忍?

我看過很多評價明朝的人,其實都是在田忌賽馬的模式在批判明朝。也就是拿明朝缺陷與其它王朝的優勢做對比。用這種極其不公平的方法做對比,別說是明朝了,中國歷史上的任何時期,都可以看作是最黑暗、最腐朽、最殘忍的時代,包括現在。

下面具體說說明朝的黑暗、腐朽、殘忍。其實這三條總結來說,就是說明朝多昏君。而明朝之所以給人昏君很多的印象,主要來源於兩個方面:



第一,明朝的言官真敢罵。只要明朝皇帝幹過的事,言官就敢罵;即使皇帝沒幹過的事,言官也敢罵。反正朱元璋給了言官“風聞奏事”的權力,不罵都對不起自己的身份。

例如明世宗,被罵成“嘉靖,家家淨也”。

再例如明神宗萬曆,被罵成“酒色財氣”。(包括易中天也是這麼評價萬曆的)

實事求是的說,世宗和神宗還算湊合,說他們家家淨也和酒色財氣實在有點冤枉。但是沒辦法,有了這兩個名頭,嘉靖和萬曆是昏君也就沒跑了。



第二,明朝文官真敢寫。和現在一樣,明朝文官退休之後老喜歡出書,可能是被立功立德立言的“三立”口號給荼毒的。出書也就罷了,還老喜歡滿嘴跑火車的整一點野史,反正到了明朝後期,法網是越來越寬了,讀書人日常黑一下先帝們實屬正常。

例如《七修類稿》裡面黑朱元璋,說明初的高僧守仁寫了一首感懷詩《題翡翠》,就被朱元璋興了文字獄,罪之不以善終。實際上別人守仁和尚活的好好的。當然了,朱元璋還是很能殺人的。但是,朱元璋殺了那麼多人,而明朝卻沒有一世而亡,這說明了什麼?

例如說朱棣殺後宮,一口氣殺幾千人。這個記載源於朝鮮史料,這原本是沒有根據的歷史籽料,但是一傳十,十傳百,再加上原本朱棣也很兇悍,於是謠言就變成了真的。

再比如明仁宗這個老好人,他一共就做了十個月皇帝,基本沒幹啥事,可是依然被人常規性的抹黑。例如明仁宗死於後宮爭寵,一個妃子下毒害另外一個,沒想到被仁宗誤飲而亡。這種胡說八道,已經死了幾百年的明仁宗找誰說理去?

再比如明宣宗,很多人,包括易中天,實在是找不到黑他的點了,就批評他喜歡鬥蟋蟀說他是“促織天子”。這不是拿放大鏡在找缺點是什麼?



再比如明憲宗時期萬貴妃,野史都說她在後宮大殺四方,包括著名的《明朝那些事》也是持這種觀點。但是其實,萬貴妃很多事情都是記載於野史,說白了就是當時的人編的段子。難道段子能當真?

退一步說,關於明朝這兩點,也可以來一個田忌賽馬。

在清朝,讓清朝言官罵一句“康熙康熙,吃糠喝稀”試試?

在清朝,讓清朝文官寫一個“農家樂審美水平乾隆”試試?



這種在明朝屬於常規操作,在清朝基本就是墳頭蹦迪。我常常在想,如果把乾隆這種極端自戀型人格的皇帝放到明朝,會不會像明武宗一樣被言官們罵得生活不能自理?只能靠下江南才能找到人生存在感?

順便說一句,為什麼清朝這麼多明君呢?其實掩耳盜鈴罷了。康熙叫聖祖,乾隆叫高宗,還順便加了個十全老人,這一個個的聖君都是被清朝的“奴才”們給慣的。一個人,即便他是皇帝,但是他只要長期生活在馬屁精的阿諛奉承中,天天被叫做“主子”,他要是不膨脹那都是是不可能的。

自high的明君,不叫明君。被奴才捧起來的明君不是明君。

僅從這一點來看,說明朝最黑暗,那得看跟誰去比了。跟清朝比黑暗,明朝真的只是初中水平,而清朝起碼是大本水平。

可能有人會說我“圍清救明”,說明朝幹嘛一定要拿清朝出來踩?


這裡我要說明一下,易中天批判明朝,其實就是在拿明朝和清朝做對比。他具體批判明朝的內容,可以去他的《帝國的惆悵》。這本書裡面就是拿明朝和清朝做對比。所以不是我要拿明朝和清朝出來做對比,而是易中天是以清朝皇帝都是“聖君”在批評明朝皇帝都是“昏君”。我只是就事論事罷了。


Mer86


小編讀過一本書,名為《明朝那些事兒》,作者是當年明月先生。對於明朝有了開始的瞭解,下面是小編的一得之見,有不當之處,還請各位前輩多指教。

小編認為明朝為何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最腐朽,最殘暴的朝代有兩個原因。

一是皇權在不斷加強,仔細想想,朱元璋當皇帝后,乾的最狠的一件事是殺功臣。胡惟庸案,藍玉案等等,這些功臣們都是陪他打下江山的人,為何要狠心殺掉他們呢?一個皇帝怕的是什麼?怕權利被架空,怕造反。胡惟庸作為明朝的丞相,是百官之首,也是最接近權利的官員。在明朝之前的元朝,就是一個丞相權力增強,獨大的朝代,甚至可以左右皇權。朱元璋艱難的坐上皇位,害怕的就是丞相把他的權利架空了,所以胡惟庸對於朱元璋來說威脅很大。並且朱元璋還廢除了丞相制,這也是皇權的勝利,皇權在不斷加強的體現。那造反呢?藍玉是明朝出色的一名武將,擁有著優秀的軍事能力,這也是朱元璋害怕的原因,他怕藍玉會造反,害怕歷史上趙匡胤的“陳橋兵變”、“黃袍加身”重演,所以這個威脅也要去掉!

二是宦官的亂禍朝綱,其實在朱元璋那時宦官是過的不是很好,但在朱元璋去世沒幾年後,他們卻逐步在明朝的政治舞臺上展露頭角!出現了汪直、劉瑾、魏忠賢這些權傾朝野的太監。他們對朝中政治經濟可以說是無孔不入,為所欲為啊!他們對於那些剛正不阿的官員們實施殘暴手段,弄得朝廷上下烏煙瘴氣!

所以小編認為明朝會成為中國歷史上最黑暗、最腐朽、最殘暴的朝代也是有依有據的。


渴望進步的羊兔


每一個皇朝末期都有慘絕人寰的現象,顧炎武說人民易子而食,白骨當柴。

除了特殊的氣候條件下與統治階級的腐朽還有外族的入侵!

明得國之正無異於劉邦之漢。

明朝歷代昏君倍出除了特殊的體制原因外滿清的刻意誹謗佔了很大原因。

清修明史修了那麼多年,無非是處心積慮利用文字潑明朝的汙水,縱觀明朝200多年,除了晚期國之大亂的時期,其它時期老百姓的生活比之滿清勝之太多,明朝乃內閣政治,不管是政治經濟,平民生活比滿人統治的中國高出太多。

明朝亡,亡在黨爭,亡在徹底固化階級的程朱理學!

亡在即得利益者無休止侵吞國家財富上。

若大的一定帝國,徵清時竟然湊不出二十萬軍隊的軍響。

與國同休,與國同運的即得利益者在危機邊緣迅速拋棄朱明,不乏是一種同感的諷刺。

國強,是人民強

所以明之亡,必然也!


賤賤177435551


不多說明朝奇葩皇帝多我承認,明朝的有些皇帝殘暴我也承認,明朝後期朝政腐朽我也承認,但是如果說最黑暗、最腐朽和最殘暴的朝代恕我萬萬不敢苟同。

首先我不管易中天、高曉松和袁騰飛這些所謂的名家如何的說,我只知道朱元璋的愛民如子、朱棣的永樂盛世和朱瞻基的仁宣之治等一些明朝的與眾不同與盛世繁華。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我想不到的是很多人居然贊同這個論點,而當我點進去看的時候,說真的我很想笑,也很想哭。在他們的眼裡原來對官員的殘忍,對那些所謂的文人們的高壓統治,就是所謂的暴。但是試問誰考慮過,明朝的殘暴統治大部分都只是針對官員和文人,對於普通百姓明朝的皇帝卻似乎從沒有那麼的殘暴。



我不說其他的,就說明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不太熟悉朱元璋的可能會說朱元璋不是很殘暴嗎?大肆屠殺功臣,還開啟了最慘無人道的人殉制度,是的我不否認朱元璋的確有點殘暴。但是我們同時而不能否認的是朱元璋時期的老百姓生活的卻是最有尊嚴,最有地位的時代。



朱元璋一朝的百姓是歷史上唯一一個擁有直接查送官吏權力的時代,也是唯一鼓勵百姓上訪的時代。在當時只要百姓認為官員有不法行為,就可以立馬將其扭送給上級官吏負責,如果百姓還是不信任這些官吏,甚至可以直接進京告御狀,敲“鳴冤鼓”,將這些不法官吏直接交有朱元璋親自法辦。朱元璋為了能夠保證百姓的確實利益,甚至直接發佈明文,稱“為惜民命,犯官吏貪贓滿六十兩者,一律處死,決不寬貸。”,也就是在朱元璋時期只要貪汙六十兩以上就殺無赦,甚至到朱元璋晚期官員只要貪汙就殺,絕不寬恕。也就是在這樣高強度統治下,朱元璋時期的官員是最廉潔的,也是最會辦實事的,也就這樣百姓的生活開始變得安定起來,而這就是“洪武之治”。



可以說朱元璋時期是對貪官最恨的一個時期,朱元璋當政三十一年,一共殺了近15萬的貪官汙吏。如洪武十五年,戶部長官與地方官府勾結虛報支出,然後將這些銀兩全部據為自有,而朱元璋發現後,立即就將所有涉及虛報的官員全部處死;洪武二十五年,戶部尚書趙勉夥同其妻受賄十幾萬銀兩,並虧空了數百萬的白銀,後被朱元璋發現後,兩人皆被斬。同時對於貪官,朱元璋甚至有些時候還會做出“剝皮填草”的刑法,但事實上也是在這些我們現在看來很殘酷的刑法下,最終朱元璋時期的貪官得到一定的震懾,他們開始不再敢明目張膽的佔百姓的便宜,百姓的訴求他們也不敢再去無視,而這就是朱元璋想看到的。



同時朱元璋也是歷朝歷代二百餘位皇帝當中少有的勤政之君,從登基到去世朱元璋幾乎就從未休息過一天,朱元璋平均每天要批閱奏摺二百多件,處理國事四百多件。而就在這樣親力親為的治理下,元末天下大亂的局面得到徹底的根治,天下的百姓開始逐漸的安居樂業,天下開始走向又一次的繁榮。而且朱元璋的節儉也是出了名的,為了不增加百姓的負擔,也為了給天下的官員做出表率,朱元璋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他做皇帝的31年每天的早餐都是蔬菜和豆腐,所乘坐的車架凡是用金子的地方全部用銅替代,可以說歷代皇帝很少有如朱元璋這般節儉的。



當然明朝的皇帝像朱元璋這般好的皇帝還有很多,比如創造出萬邦來朝,永樂盛世的朱棣;比如仁宣之治的朱高熾和朱瞻基,再比如被譽為一個好人,也是一個好皇帝的朱佑樘。可以說如果這樣的明朝都是最黑暗、最腐朽、最殘暴的朝代的話,那麼中國歷史上就不會什麼光明、廉潔和仁義的朝代啦,因為無論何種朝代都滿足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