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順天府尹比直隸總督低兩級,卻為何不怕總督?

julie_fz71


儘管順天府尹比直隸總督低二級,但兩者之間在乾隆之後並無隸屬關係。

順天府尹是管京城內事務的,官階雖低,但是可以隨時面見皇帝的,很多情況下都是由六部尚書或侍郎(副職尚書)高配兼任的。清朝沒設宰相,內閣由六部尚書、軍機處來主導。直隸總督雖是所有總督裡最大的,但封疆大吏又何以跟中央大員相比。

再者,京城之外的事務是由順天府尹和直隸總督共同管理。

一個隨時能面聖的順天府尹,犯得著要怕有事才會被召見的直隸總督嗎?要是直隸總督把順天府尹惹毛了,順天府尹在聖上面前讒言參本,還不知誰難過呢。


秋天秋2019


說順天府尹怕不怕直隸總督,這個我不知道。畢竟那麼多任的順天府尹和直隸總督,你不能分析他們之間每一任之間的關係;但是順天府尹和直隸總督之間沒有任何隸屬關係,這卻是事實。

清代的順天府制度,承襲自明朝的兩京制。明代本來定都南京,後遷都北京,但依然保留南京的陪都地位。於是,圍繞著南北二京的京畿地區的行政規劃便形成了二天府——南京是龍興之地,周邊即為應天府;北京是實際首都,京畿便是順天府。

清朝龍興於瀋陽,便撤銷南京和應天府,改瀋陽為盛京,遼寧為奉天;但是他們同時保留了北京地方行政的順天府位置,其長官為順天府尹。

清朝的府尹,官職一般僅僅是四品官,不過相當於如今的一個市委書記。但是順天府尹不同,他是正三品。其他府尹除非進京述職否則無權面聖,而順天府尹卻能直接上朝奏事,面見皇上。因此,順天府尹的地位類似於今天的北京市委書記。

而直隸總督呢?雖說號稱八大總督之首,疆臣領袖,一品大員,卻有一個非常尷尬的地方——直隸總督管不著順天府的事兒。因為順天府尹是直接向皇帝負責的,他的上司並不是直隸總督。

實際上,清朝的直隸總督,駐蹕處一直是保定,和北京地面上的事兒基本他都管不著。他的轄區,是沒有順天府的事的。皇帝在下達有關京畿地區的詔令的時候,也是同時下發給順天府尹、直隸總督,不存在直隸總督轉達的問題。

相比之下,直隸總督有點近似於如今中部戰區第一政委兼河北省委書記(因為總督有統兵權),而順天府尹則是北京市委書記(沒有統兵權,統兵權歸屬九門提督)。這兩個職務基本就是平級,雖然官階有高低。



青言論史


記得以前看《鐵齒銅牙紀曉嵐》的時候,裡面最倒黴的官,就是順天府尹。一出事馬上被牽連問罪,光一部劇就換了好幾任。

但是實際上,順天府尹,這個官並不小。

順天府尹放到今天大概就等於北京市的市委書記,兼市長,兼公安局局長。

但是身份卻非常尷尬,如果像這樣的官在地方上,肯定是數一數二的實力派。但是很不幸,他是在首都。

順天府尹是正三品,可以說是步入了高級官員的序列的。畢竟沒有加兵部侍郎頭銜的巡撫,也就是從二品。在北京這種政治權利的中心,一個正三品,貌似不能掀起多大波瀾。

然而,順天府尹,是可以的。順天府尹有沒有影響力,全看他自己的態度。

在表述之前,先講一個故事:

北魏沒遷都洛陽之前的洛陽令元志,在遷都後,變成了京兆尹。一次他上街的時候,碰到了孝文帝的心腹重臣李彪。

兩人出行就都非常的有南北朝特色——場面非常大。前呼後擁,左右開道,好不風光。尷尬的是,兩人卻偏偏碰到了一起。

李彪的官明顯比元志大多了,按照規矩,元志應該給李彪讓路。然而元志卻偏偏不。李彪當時火氣就上來了,出言指責。

元志也不敢示弱,道:我是京兆尹,是洛陽的地方官,而你不過是洛陽的一個住戶,憑什麼給你讓路呢?

兩個人就在大街上為此吵了起來,最後鬧到了孝文帝那裡去。還是老一套說法,孝文帝也不知道該如何裁決。

最後,為了公正期間。建文帝讓二人回去各自丈量道路的寬度,一人走一半,誰也不用讓誰。

在回到之前的話

順天府尹這個官職,非常的有官場特色——小官大權。這是什麼意思呢:

別看“我”品秩不高,但是“我”這個職權的權利和地位非常高。從地位上來看,順天府尹是等於總督、巡撫的。因為順天府尹官印所用的材質,和總督、巡撫是一樣的,都是銀。

順天府尹管理的二十四個縣,雖然也在直隸總督的轄區裡面,但是雙方之間並沒有隸屬關係。

北京城內的事情,總督沒權利問,北京城外的事情,小事順天府尹自己做主,大事和總督商量。

最重要的是,擔任順天府尹的官,一般都是有其他職務的。最常見的,就是尚書和侍郎。別管他是不是掛銜,只要有這個頭銜,面對總督的時候,根本就不會存在矮一頭的情況。

喜歡就關注唄:侃砍歷史。我是馬砍,每天講點不一樣的故事。


侃砍歷史


清代的順天府是京畿地區的獨立行政單位,下轄有5州(通州、涿州、薊州、霸州、昌平州)、19縣(大興、宛平、良鄉、房山、固安、永清、東安、文安、大城、保定、三河、寶坻、武清、香河、寧河、順義、密雲、懷柔、平谷。其中大興、宛平屬於京縣。)

因而在清代,順天府的性質就是首都,府治就在北京,並不歸屬直隸省管轄,反而直隸省的一些州縣事務還需要和順天府協調。因而順天府的行政長官順天府尹雖然只是個正三品,但是和直隸總督之間並沒有上下級的統轄關係,因而無所謂怕不怕總督的事情。

不僅如此,順天府尹管轄的區域是國家的心臟,京師所在,算是天下首府,府尹的權勢實際上相當大,而且還具有其他知府不具備的具折上奏權,可以直接通達天聽。


海研會


這個其實要從不同的時期和不同的人來講怕不怕,如果順天府尹是包拯一樣的人,直隸總督不怕嗎,如果直隸總督是于成龍一樣的官,順天府尹不怕嗎。所以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時間,這兩個級別的官員都有彈劾對方的權利,而且互不從屬。

首先直隸總督,為各總督之首,如果不兼職朝廷尚書銜,為正二品,如果兼職尚書銜為從一品,管著我們現在的北京,河北,天津,等地,論權利那也是不可小覷的,像于成龍,袁世凱等都做過直隸總督,于成龍那就不用說了,為官清廉,造福了很多百姓,被大家稱為天下第一廉吏,而袁世凱呢,雖然沒有于成龍那麼好的名聲,但也是著名的政治局,軍事家,推翻了帝制,創造了民國,再看看順天府尹在清朝好像沒有幾個出名的,按理說,直隸總督管著幾個省包括北京在內,而順天府尹只管北京幾個縣,從表面看,品級看,順天府尹都是直隸總督的下屬,可在清朝的制度裡,直隸總督和順天府尹是互不從屬,都是直接向皇上負責,都是可以在朝堂上站班的,都有參奏對方之權,平常直隸總督督導所管轄地區的工作,而順天府尹是維護京城治安的和九門提督職責想當,雖然品級不夠,但位置特殊,就好比直轄市的官和省級官一樣,雖然表面看差的一級但,有的級別雖小但官大,有的級別小,官也小,但位置重要,有時說話比你外管說話還管用,所以直隸總督雖然官大,職責大,但順天府尹職位重要,而又都有面聖的權利,所以在他們他們倆之間至於誰怕誰,就我前面說的,看人,看事了。


不要懷疑我的未來


在清朝入關後在神州大地設立11位總督, 東三省、直隸、兩江、兩廣、 兩廣、閩浙、湖廣、陝甘、四川、雲貴、漕運、河道,其中漕運和河道沒有地方實權,直隸總督可稱天下第一總督。當然還有個不亞於總督的行政地位——順天府尹,這當然是皇帝給予國都及其附近的地區的特權。

一、首先從官品上說

從官員品級上來說總督正二品,其中直隸總督可能還會兼任其他職務,最高到從一品。順天府尹是正三品,比總督低了兩級到三級左右,理論上和其他地區的知府平級。可是清帝很多詔諭都是直接將順天府尹和直隸總督並列齊名,順甚至天府尹有什麼事可以直接面聖,而直隸總督不能擅自進京。這待遇是任何一個知府和總督都無法享受的待遇。

二、其次從重要性說

順天府尹負責保衛京師安全,地位僅此於九門提督。在清朝入關之初坐府尹這個位置的都是皇帝的近臣,根本沒有漢人的位置。雍正朝之後在選人的資格上面也頗為講究,直隸籍不得出任順天府尹,這和流官制度有關係。直隸總督在自己轄區內管不了兩個地方,一個是順天府,一個是熱河行宮。直隸總督名義上管理著順天府,但是實質上在處理順天府的事務上還是得遵從順天府尹的意見。

三、再者從必要性說

因為滿清一直將八旗貴族和皇室宗親養在京師裡,這些貴族們都不是好惹的主,所以皇帝必須提高順天府尹級別和權限提高到督撫一級,以便管治這些八旗老爺們。同時順天府有自己審理命案的特權,無需上報直隸總督。府尹用的印章也和總督們的印章一樣,都是銀印章。順天府尹這麼高的位置,皇帝肯定猜疑,所以在乾隆時期設置了兼管府尹事務大臣,目的讓二人相互監督,那還得是平級關係。

最後再說一句

清朝有句古話:宛平縣裡管朝廷。古代就有京官高三級的說法,小小縣令都如此,更別說順天府尹了。當然官場也沒有說怕不怕這一說法,都是相互給面子才是高情商的人。


二郎觀世界


更像是今天的北京市市長和河北省省長,雖然有區別,但意思差不多


造假者2013


1.首先他的隸屬不同,順天府屬於京城的範圍,屬於皇帝直接管轄範圍,直隸屬現在的河北省一帶,屬於現在的省長級別的兩個沒有隸屬關係,


lijunlove123456


一個京官,很多事直接跟皇家有牽連。負責本地事物,肯定認識京圈的大佬。接觸的層面不同,肯定不會怕你個管不了自己的封疆大吏


莫怨莫失莫問今朝


順天府是直轄市,歸皇帝直屬,和總督沒有上下級關係,誰怕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