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的讓劉備統一天下,關羽、張飛的下場會如何?

Laura-wei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如果劉備統一天下,那麼功高震主的關羽和張飛是否會像漢初三傑之韓信一樣,落得一個兔死狗烹的下場?個人覺得這種情況可能會發生,但必須有一定的先決條件,而最危險的也並非關張二人。



功臣安排

劉備如果得取天下,那麼最棘手的問題當然是開國功臣的分封。蜀漢以漢制立國,異姓諸侯王是一個敏感的話題,在高祖劉邦時期,異姓諸侯王的分封就出現了很大的問題。雖然九江王英布是忌憚其他諸侯王的悲慘下場不得不反,但這裡暴露了一個問題,就是諸侯王的兵權,因此劉邦平叛以後,異姓諸侯王就消失在大漢的歷史中。


但開國之臣的分封實在麻煩,劉秀當年對於彭寵是否給予封王的事情也頭疼的不行,到了劉備這裡也一樣,如果不封王,那麼三公之位僅有三席,關羽任太尉是必定了,丞相併非諸葛亮莫屬,還有就是御史大夫給誰?後邊排著隊的法正、張飛、劉巴、龐統、許靖、糜竺、孫乾、簡雍、伊籍、秦宓、魏延、馬超、黃忠、黃權、李嚴、霍峻等等名臣,九卿之位也只有太常、光祿勳、衛尉、廷尉、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這九席。朝內的職位就這麼多,如果沒有分封諸侯,恐真難安撫這些開國功臣,如果留任地方長官,那麼問題就更大。



那麼劉備只有兩條路,一條就是破壞祖制,分封異姓王,但控制募兵數量;要麼就架空功勳,給以虛職爵位,並形成派別制衡。兩條不同的道路,也許功勳的命運也就不同,以諸侯王立於外的功勳或成為日後打壓的目標,或成為日後造反成功的新一代君王。也許架空了的功勳反而會安全的渡過餘生。這裡也不排除聰明人功成隱退的結局,如諸葛亮,本身就是躬耕隴畝的隱士,辭官回鄉也許是一條不錯的道路,因為在帝王眼裡,有時候文人要比武人更可怕。

臣強子弱



劉備之子劉禪是出了名的懦弱,眾功臣的生死命運也與這位太子有著密切聯繫,如果劉備活的時間較長,這些文武功臣在其生前相繼離世,那麼就不用畏懼太多,但若當是劉備走在關張等人前邊,劉備就有可能為了劉禪而誅殺功臣。

在這個方面,關羽的情況要好於張飛,因為張飛與劉備是兒女親家,這種關係看起來是君臣和諧,但當皇位傳承之際,這種關係就變成了負擔,外戚專權是在漢初的呂氏和竇氏身上展現出很大力量的,到東漢末年桓靈時期,外戚專權與宦官問題更是東漢衰落的重要原因。因此,劉備是不會容忍兒子懦弱的情況下,功勳卓著的親家公把持朝政,倘若劉禪即位,張飛就是國舅,權傾朝政是很簡單的事情,加上軍中的威望,兵變的威脅也不是沒有。



而關羽沒有張飛這樣的複雜關係網,稍微單純一些,但關羽最致命的是荊州地方勢力,劉備集團最精銳的荊州兵是關羽的嫡系部隊,不得不佩服關羽的治軍水平,但在皇位傳承時期,這個軍中的威望和成就就成了關羽的致命傷,此時的關羽如果留在京師架空還好,如果留任地方為一方刺史,那麼召回關羽並殺掉的可能性很大。

君臣博弈

在天下初定的時候,功臣對於君主的態度也是其命數的關鍵所在,漢初張良的激流勇退就是明哲保身之舉,後世的劉伯溫也是在朱元璋大擺慶功宴時選擇辭官回鄉才留得性命。漢初的陳平也是一等一的高情商,劉邦給什麼就要什麼,給的不滿意了主動問劉邦要,但所要之物就是錢財和美女,這使得君主心裡認定陳平沒有野心,反而更加信任陳平。

“羽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三國志》

從關張二人的性格特點來看,關羽的孤傲和不戀俗物在天下大定的時候就顯得不入流了。關羽的孤傲當然不是針對劉備,但其看不起士大夫的態度會讓他在政治鬥爭中吃淨苦頭,官場的人緣問題會是關羽被進讒言的導火索,而其不喜錢財美女的做法就會成為他“野心博博”的證據,其功高震主和軍中背景就會成為壓死他的最後一根稻草。

張飛在這一點上勝過關羽,與關羽相反的是張飛敬仰文人,這種敬仰是其在政治鬥爭中的關鍵資源,也許劉備會因為張飛的外戚身份欲加謀害,文官集團的青睞也可能會加重劉備的這一動機,但也可能會成為張飛的救命稻草。想當年劉邦下令抓樊噲時,若非陳平的機智,也可能樊噲活不到劉邦離世。

歷史沒有假如,劉備以仁義立本,也說不準會善待功勳臣下,但權謀的鬥爭就像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開國君主的決策往往更傾向於維護政權的穩定,飛鳥盡良弓藏的例子數不勝數,這也許就是君主身不由己的地方。


棍哥觀史


劉備(161年—223年6月),即漢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人,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演員,是《三國演義》中最受歡迎的人物之一。

劉備同志雖然以仁義著稱,但也不是說劉備就是一位毫無缺點的人。相反,他存在很多的汙點,有的汙點甚至令人無法原諒,要重新考量對他的歷史評價和定位。

(一)假借“皇叔”之名,騙取正統地位。

劉備天天掛在嘴邊的就是“中山靖王之後”,其實這個中山靖王劉勝,還真有必要需要我再簡單介紹一下。

漢景帝劉啟,是漢朝的第五代皇帝,執政16年。一共生有十四個兒子,其中第七子劉勝被封為“中山靖王”。

這個劉勝特別好酒、好色,一生啥也沒幹,就是負責交配和繁衍後代,共計生有一百二十多個兒子,劉備說他自己的先祖是中山靖王一脈傳下來的,看來也是讀過歷史的。

當時的歷史已經過了330多年,朝代都由“西漢”變為了“東漢”。縱觀整個中國歷史,一個朝代能在三百年以上的除了漢朝以外再沒有第二個了。

在這種背景下,他的來歷可太值得懷疑了。我認為,漢朝的國姓是劉,劉備其人的確是姓劉,這點不假,至於什麼“皇叔”、“中山靖王“等等都是劉備及其幕僚為攀龍附鳳,樹立正統地位而拉虎皮作大旗的欺世之言。

(二)為了扮演“仁義之主“,視百姓如芻狗。

在赤壁之戰前夕,曹操揮師南下攻打劉備,當時的劉備哪裡是曹操的對手,除了惝恍出逃,沒有第二個選擇。千鈞一髮的時刻,劉老闆竟然做了這樣一個決定,要攜當地百姓一起逃離。

這個時候他自身都難保,為何還要做這樣的決定?首先,忽悠這一大批的難民跟著他,而他自己明知無力保護他們,卻讓他們自生自滅,甚至白白送死,心性之狠毒可見一斑。其次,這一大批難民跟著他疲於逃命,造成極為混亂戰場的形勢,這對於兵力薄弱的劉備潰軍來說,無異於增加了生存機率。最後,這點最顯而易見,要體現出劉老闆的仁義之心,讓世人都知道他的仁德。從這幾點看,劉備實在是太殘忍、太陰險了。

(三)虛情假意收買下屬為自己賣命。

為了收買大將趙雲,劉總在長坂坡拿自己的親兒子做道具,並將阿斗同學摔傻。大家知道,長坂坡一戰,劉備拋妻棄子落荒而逃,趙雲在萬軍之中,殺進殺出才救回了幼主阿斗。

但是,劉總竟然當著趙雲的面把兒子摔在地上,表明對趙雲的愛護勝過了自己的兒子,大打感情牌來獲取趙雲的忠心。

劉備演的實在是真情流露,充滿尿點,可是他忘了一條,虎毒不食子啊!他比老虎還毒,這樣的老闆,你敢跟他混嗎?

(四)強借荊州,有借無還。

赤壁之戰後,兵家必爭的荊州七郡被劉備、曹操、孫權三家瓜分,這是真是的歷史,與《三國演義》的情節有差別。曹操佔據荊州北部最大的南陽郡,孫權得到江夏郡和南郡,劉備得到荊州南部四個郡(長沙、零陵、桂陽、武陵)。

當時,劉備屯兵公安,不利於長遠的發展,便向孫權兩次提出借荊州的南郡作為自己的基地,東吳魯肅為了鞏固孫劉聯盟,勸說吳侯孫權暫時將南郡借給劉備。當時雙方言明,待劉備攻取他地後歸還。當劉備得益州以後,孫權派人去討還荊州,劉備一再推脫並虛與委蛇。

要知道,之前劉備勢力不及東吳,所以暫時示弱於東吳,現在呢?益州之地已經拿下,荊州已然在自己手裡,雙方現在實力已經易位,誠信才值幾個錢,憑啥要歸還荊州?

(五)背信棄義,消滅劉璋。

劉璋的確不是有為之主,生性懦弱。但是,這也不能成為他被劉備暗算的原因啊。而且,他也姓劉,同是皇室宗親。當初劉備不就因為同是宗親而不謀取劉表嗎,今天對待劉章為啥這麼狠呢?

因為,當初劉表的荊州,兵強馬壯,文臣武將都反對劉備。更主要的,劉備自身實力也根本不是人家對手。可是劉璋這次就不一樣了,先有張松獻出西蜀地形圖,後有法正、孟達等大將的裡應外合。

這時的劉備,哪裡還考慮什麼宗親?什麼信義?心心念的就是霸佔人家的地盤。他在進入益州之前根本就沒有打算和張魯作戰,反而是隔三差五和劉璋要兵要糧,直到劉璋不再滿足他的要求時,藉機翻臉,突然攻擊劉璋。

最後提一句,劉璋為了避免生靈塗炭,儘管兵糧充足,但卻沒有抵抗,向劉備開城投降。僅這一點,就值得虛情假意的劉備學習。

(六)借關羽之死向東吳出兵

劉備在得知關羽被害後,不顧文武群臣的反對,舉全國之兵為義弟報仇。表面是義,實則卻是關羽沒死的時候他在幹嘛?關羽在荊州被呂蒙白衣渡江後,損兵失地,多次求救無果,最後才敗走麥城直至喪命,歷時八個多月。

當時的蜀漢政權,可是處於最強盛的時期,兵多將廣,糧草豐富。即便通訊再落後,劉備這個皇帝也一定知曉了吧。再說,還有半人半神的諸葛軍師在,能一點消息都沒有?

唯一的解釋就是,劉備已經利用完了關羽,兔死狗烹,開始考慮傳位給兒子了。關羽勢力和聲望遠不是阿斗可以制衡的,所以,處理尾大不掉最好的辦法就是藉助別人之手。而且,關羽的死也能為他向東吳開戰尋找最好的藉口,換取最大的利益。

(七)白帝城託孤試探諸葛亮

劉備帶人出去茬架,結果被人群毆一頓,半死不活的逃回了老巢。臨死之時,還不放心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定國,終成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這番話,這句話翻譯起來就是“先生的才能十倍於曹丕,一定能夠安邦定國,完成我們的大業。如果我這個兒子是可以輔佐的,請先生輔佐他;如果他不中用,請先生自行其是”,聽起來感覺劉備非常的大義凜然,其實這也是劉備虛偽的表現。

要知道劉備打下這江山有多辛苦,他不可能把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拱手讓人,它之所以當著滿朝大臣這樣說,其實就是為了試探諸葛亮到底忠不忠心,他是在逼諸葛亮給自己一個承諾,一個毒誓。在聽到諸葛亮立誓:“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他的目的才算是達到了!

諸葛亮為了劉備可謂是鞠躬盡瘁了,可劉備一直都在防範著諸葛亮。蜀漢建立後,張飛被封為新亭候,馬超賜封為都亭候,趙雲封為永昌亭侯,黃忠封為關內侯,其中魏延雖然不是五虎將之一,但也都得到了都亭侯的稱號,還有名氣並不大的馬岱和王平也都被封為了陳倉侯和安漢侯,就連降將李嚴都封了侯。可是,偏偏諸葛亮一直都沒有封侯,直到劉備領了盒飯,他兒子劉禪即位後諸葛亮才被封為“武鄉侯”。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老劉演的太精湛了,成功的為自己塑造了一個漢室正統、愛民如子、體恤部下、誠實守信、重情重義……的光輝形象,估計連他自己都信了。

這樣的人,如果真的統一了江山,你說,關羽和張飛會有好日子過嗎??


文史不假


封王應該不會,但劉備一定會厚待關張。最差不過剝奪軍權而已。

歷史上的劉備對待部下好的沒話說,不像《三國演義》描寫的那樣虛偽。

歷史上黃權本來是劉璋的部將,後來劉璋投降,黃權歸於劉備,劉備對他委以重任。夷陵之戰後黃權回蜀之路被陸議阻斷,率軍投降曹魏。蜀國的執法人員要把黃權家人抓起來定罪,劉備制止了他們,依然厚待黃權的家人。

黃權安心的在曹魏做到了車騎將軍,地位崇高。

後來黃權的兒子黃崇在蜀國最後的護國戰爭中英勇捐軀,為國戰死。

近現代人說劉備虛偽,主要還是受《三國演義》的影響,而不瞭解歷史上真實的劉備。


九尾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良狗烹”,這句話流傳千古而不衰,是有他的道理的。在中國歷史上,開國功臣能夠免於災禍安穩度過餘生的朝代不多,東漢算一個。其他的朝代諸如秦、西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明、清等朝代,開國功臣由於功高蓋主等因素都或多或少的慘遭打壓甚至殺害。問題來了,誠如題主所言“假設劉備匡扶漢室,統一天下,跟隨他南征北戰的忠臣良將將會有怎樣的結局?”


首先咋們說說劉備這個人,有人說他虛偽腹黑,也有人說他假仁假義。但是小逸覺得劉備其人算是一位比較賢明的君主,談不上真君子,也不是偽君子。劉備治國在當時來說也算是比較“仁義”的一位君主了,要說他腹黑吧,作為帝王級別的人物,沒點城府,沒點駕馭人的能力還怎麼當皇帝呢?所以我個人認為蜀漢真的能統一天下的話,功臣如果自己不找事兒,基本是能善終的。





再說說關羽張飛這哥兩,蜀漢政權資歷最高的兩位,談起功勞也是排第一,第二的人。另外一點,這哥兩和韓信彭越不同的是,他兩是從劉備一窮二白的時候就跟著打天下的人,無論是可信度還是忠心程度,當大哥的能不清楚嗎?另外,一個能說出“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這樣扯淡而又富含感情的話,劉備這個人應該也不是那種“卸磨殺驢”的主。有人可能會說“徐達也是跟著朱元璋一步一步混起來的,最後還不是被殺了?”然而劉備和朱元璋不一樣,他沒那麼狠,也沒有太多不堪的黑歷史,頂多就是織蓆販履,這都是天下人人皆知的事兒了,也談不上什麼不堪,更別提心存芥蒂了。





最後咋們扯一扯劉備統一天下後,關羽張飛這哥兩能封個什麼官?我覺得封王的可能性是有一點兒的,雖然說漢朝不分封異姓王,但劉備有打破舊例可能性,畢竟關張二人是劉備寢則同床的人,感情在那兒放著。如果分王,最有可能的事,關羽、張飛、諸葛亮三人。要是不封王,估計諸葛亮會被封為太師一類的虛職,關羽張飛封兩個虛權軍職。而更多的實權職位不出意外會封給新人,畢竟也要為他兒子著想。所以說,劉備要是真的統一天下了,我想很大幾率上不會出現“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功高蓋主,禍必降之”這樣的情況。但是作為帝王,肯定也要為長久考慮,所以也不可能真的給太高的實權,有可能提前來一出“杯酒釋兵權”的故事。





聊水滸,侃三國,粗略的文筆,有趣的故事。我是小逸,喜歡的老哥點個關注,在評論區留下您的看法,和小逸一起交流學習!


讀史明哲


以劉備為人,不會拿二弟三弟開刀的,因為劉備的皇位並不穩固,所謂天時地利人和,他佔著人和,並不盡然。就三國演義而言,劉備打下四川,登基為帝,劉禪繼位,幾十年間,荊州幫與四川幫就幹不停。法正活著,跟諸葛亮平分秋色,法正死了,諸葛亮打壓四川人,重用荊州幫。諸葛亮死了,荊州幫老人也沒啥了,四川幫抬頭,到劉禪投降,朝廷上能說上話的,大多數都是四川人了。

所以假如劉關張不死,而且取得了統一大業的勝利,劉備不見得會兔死狗烹,因為防守也是個問題,當然在統一中廣收人才,到時候天下歸心,就不好說了。不過雖說關二孤傲,張三粗豪,對大哥還是畢恭畢敬的。如果能夾著尾巴做人,估計可以善終,要是還他媽像封五虎上將的時候看不起形勢,找不準位置,關二肯定會死。話說張飛就比較低調,把女兒嫁給大哥當兒媳婦。可能會好一點,而且他的定位還是很準的。感覺關二有點把大漢正統看地重,不太感冒他哥當皇帝。所以他哥估計要給他好看。


坎坎且伐檀


想這個問題的不知道是出於什麼思想得出的結論。開國皇帝殺功臣難道是為了好玩麼?還是有規定必須殺?殺功臣其實往往是因為政治需要,或者功臣居功自傲危害國家。劉備有這個政治需要麼?劉備如果統一天下那叫大漢復辟,匡扶海內。他的執政正統性是漢遺留下來的。他的手下沒有執政的正統性關張不可能取而代之,沒有謀反的政治資本,關張是捆綁在劉備的政治利益上的。這樣只能忠心於劉備的臣子又不能威脅執政劉備有必要殺他們麼?至於違法張飛關羽因為不會危害統治又有大功自然輕易不會誅殺,犯的事再大不過奪爵罷了。另外封王也不會。劉邦有規定非劉姓不得封王。


不滅再現


這雖然是一個假設,但是還是挺有意思的,先說結論,如果真的讓劉備統一天下,關羽和張飛既不會封王也不會被殺。

陳壽在《三國志·蜀書·關張馬黃趙》中把黃忠和趙雲直接比做灌(灌嬰)、滕(滕公即夏侯嬰),因為關羽張飛兩人的個性特徵比較鮮明,陳壽用『萬人之敵,為世虎臣』來概括兩人,然而在某種意義上,實際上也是把關張定義為絳(周勃)、灌或者灌、滕。

這樣的人物比附關係說明了即使劉備像祖爺爺劉邦這樣統一天下,關羽、張飛也是豐沛諸將的身份地位,不會有殺身之禍,當然,按照漢朝的祖制,非劉氏的他們也不會封王。

上述傳記中的五人被羅貫中描繪為蜀漢五虎將,雖是演義的說法,但是說明陳壽將五人合傳,確實基於五人之間的共性;然而,馬超和其他四人情況有些不同,諸葛亮在寫給關羽的信函中這樣介紹馬超:

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

諸葛亮用典也許並無深意,但是就是不經意間顯露出在蜀漢君臣的觀念中曾經是一方諸侯的馬超是英布、彭越,而不是灌嬰、夏侯嬰、周勃,英布因謀反被誅,彭越更是被斬首後處以醢刑(剁成肉醬)。

說起來,假如劉備一旦成事,馬超倒是處於一個很危險的境地——馬超初投劉備時候還大咧咧叫劉備的表字,這樣不成熟的孩子也真是懸。


談古論金


不會封王,也不會被殺。三國說白就是士族對皇權,對豪強的戰爭。從東漢建立開始到武則天時期結束都是這種模式的掙鬥。黃巾起義很多人說是農民起義其實是不對的,他是士族對皇權的打擊,整個黃巾部隊其實就是士族的代言人,也是士族的扶持對像。而這點皇權派也發現啊,所以用地方新進的豪強打垮啊黃巾軍。但也預示的豪強派的崛起,比如後來漢魏吳的奠基人都是黃巾起義崛起的豪強派。還有就是董先生啊,他的出現徹底讓實力最強皇權垮臺啊,讓豪強實力派和士族的掙鬥加強啊。也開啟了三國時代。隨著鬥掙,豪強派和士族派進入了一個微妙的平衡。士族派鬥不過,豪強要用士族派的人和錢。但這種平衡隨著穩定的被打破,後期的曹魏,季漢,東吳都出現啊地方士族從新控制權利的事情。所以就算劉備統一了天下,他也不會殺關張的,因為他要用功臣集團對抗士族集團。起到一個平衡的作用。因為對皇權和天下來說士族比功臣集團威脅更大,地基穩。畢竟都是幾百年的大家族啊。


大漢玄德


三國。由於劉,關,張的思想行為,劉備想一統江山是不可能的,按他們三人的做作,再弄下去,諸葛亮也要不髙興了。

劉備如果東征得勝,在諸葛亮面前更了不起。君臣如何配合呀!


老龔16691658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