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敗走麥城,曾路過馬超封地,為何馬超卻不出手相救呢?

茗茗之中-徐瑞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七、八月間,見曹操在荊州北部的統治不穩,蜀漢前將軍、假節鉞、荊州守將關羽在徵得劉備、諸葛亮的同意後,打響了震古爍今的荊州戰役。這場對三國大勢影響深遠的著名戰役,亦稱“襄樊之戰” 。

襄樊之戰大體分為兩部分,一為關羽乘天降大雨、漢水猛漲之際揮師猛進,“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大舉圍攻樊城,取得了節節勝利,一時間“威震華夏”;二為孫、劉兩家反目成仇,孫權為自家利益和曹操暗通曲款,吳將呂蒙率精兵“白衣渡江”,偷襲荊州,打了傾巢而出的關羽一個措手不及,導致關羽兵敗身死,並徹底丟掉了戰略要地——荊州。

這場戰役引發了曹、孫、劉三個軍事集團的全面火併,戰場上你死我活的廝拼和背地裡縱橫捭闔的外交手段貫穿始終,整個戰事過程堪稱波瀾壯闊,跌宕起伏。荊州戰役最終以蜀漢集團的失敗而結束,在這場促成三足鼎立的關鍵戰役中,還有很多難解的謎團等待人們去破解。

大家都知道,荊州戰役的轉折點發生在曹操要孫權派兵從背後偷襲關羽,並答應事成之後把江南之地送給他。孫劉本是盟友,但荊州戰役爆發前傲世輕物的關二爺曾經做過三件糗事,讓孫權惱怒異常。一是孫權為示好並鞏固與蜀漢的聯盟,主動派使者赴荊州和關羽攀親,為兒子求娶關羽之女,關羽不僅一口拒絕,還口出狂言,辱罵來使。

二是建安二十年(215年),孫劉兩家以湘水為界中分荊州後,孫權在湘水以北倉儲囤積了大批糧食,荊州戰役打響後,關羽俘虜了于禁部數萬人馬,導致軍糧匱乏,遂擅自將孫權囤積在湘關的軍糧搬取一空。三是關羽起兵初期進展順利,不僅俘獲了數萬曹軍,還大舉圍攻樊城,威勢更盛,孫權攝於關羽的鋒芒,同時為了討好他,表面上主動請纓要出兵相助,而暗中卻觀望局勢並命援兵滯留勿動,關羽得知後,恨罵孫權道:“小貉崽子,竟敢如此耍弄咱,如果我攻克樊城,滅你還不跟玩似的”!

以上三件事情,說明驍勇善戰的關羽眼光短淺,欠缺戰略大局觀,在處理與孫吳的關係問題上是有嚴重過錯的,同時也為孫權撕毀盟約並派軍偷襲荊州提供了藉口。

孫權很害怕關羽擊潰曹軍、奪取襄樊後會乘勢佔領整個荊州,於是答應了曹操的提議。他還請求曹操嚴守秘密,以防關羽有備,但足智多謀的曹操卻採納董昭“軍事尚權,期於合宜”的建議,意思是表面保密,暗中卻故意將此事洩露給關羽。這樣既可以使守樊城的曹仁等魏軍將士“不知有救,計糧飾懼”的惶恐心理為之消除,堅定精血守城的意志;還可以使關羽知道孫權將要從他背後插刀,即將派兵偷襲江陵,他必分兵回救,關羽一旦撤軍,樊城之圍立解,然後“可使兩賊相銜持,坐待其敝”。這招很高明,可謂一箭雙鵰。

曹操命人抄錄孫權密信,用箭將信分別射入襄樊城內和關羽的軍營之中。關羽見信後果然方寸大亂,一方面擔心孫權會偷襲江陵,一方面又疑心曹操在使離間計,不願輕易撤兵,惟恐前功盡棄。

他自恃江陵、公安二城防守嚴密。固若金湯,而樊城又旦夕可破,於是對孫權的動向也沒太在意。

建安二十四年(219)十月,新任東吳荊州大都督的呂蒙率軍溯江西上。到今天的湖北黃梅一帶時,他命令將士全部換上白衣,打扮成商人模樣,全部隱藏在大貨船的船艙裡。吳軍“商船”過陸口(湖北嘉魚 ),越巴丘(今湖南嶽陽),抵達南郡(今湖北江陵)境內。蜀軍在沿江都設置了崗樓,但都被呂蒙一一拔除。就這樣,呂蒙“白衣渡江”後一路順利到達公安城下。接著,他命虞翻寫信招降與關羽有矛盾的蜀漢公安守將傅士仁。士仁獻城投降後,又幫助呂蒙招降了蜀漢江陵守將糜芳。

江陵淪陷後,關羽和其麾下將士的眷屬全被呂蒙所得。為籠絡人心,呂蒙對他們大加撫慰,還約束士兵不得侵擾百姓。消息傳到關羽軍中,軍心大亂,士氣動搖。

關羽見江陵已失,惟恐自己腹背受敵,不得已下令大軍回撤。他在撤退途中曾數次派人趕到江陵去責問呂蒙並探聽真實情況。呂蒙厚待關羽派來的使者,並讓他們在江陵隨意走動,到各家各戶致問,並允許他們帶信給前方將士。使者回到關羽營中,將士們得知家中實情後,鬥志頓失,軍心渙散。呂蒙的懷柔之策與政治攻勢,取得了奇效。關羽得知荊州被呂蒙襲佔後,率大軍南返,然而為時已晚,軍無鬥志,撤軍途中將士們紛紛離散。


關羽見大勢已去,數次派人命駐守房陵、上庸(今湖北房山、竹山)的劉封、孟達發兵相救,卻沒有得到回應。

劉封、孟達以二郡初附、局勢未穩、未可輕舉妄動為由,拒不出兵相助關羽。關羽孤立無援,被迫退入南郡當陽縣之麥城,不久吳軍襲來,只得再次棄城逃遁,因部下逃亡殆盡,從者只剩十餘騎。

建安二十四年(219)十二月,關羽一行棲棲遑遑地逃到了南郡臨沮縣的彰鄉一帶,被在此設伏的吳將潘璋部下馬忠擒獲,他拒絕投降,最後和其子關平一同遇害。一代名將,無敵戰神,居然被東吳一無名小將拿獲、處死,直讓後人唏噓、感嘆。

問題來了,臨沮(今湖北襄樊市南漳縣)這個地方,應該是蜀漢驍將馬超的勢力範圍,而且此地距益州(四川)邊境也就二十多里,馬超因何不出手救羽,而是坐視其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被吳軍擒殺呢 ?

有人說,關羽敗死臨沮,是劉備、諸葛亮借刀殺人的陰計所致,目的是借東吳之手,除掉關羽這個桀驁不馴、擅自破壞吳蜀聯盟、擁兵自重的大軍閥。仔細考究歷史,你就會知道這全是無稽之談。荊州對於蜀漢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劉備、諸葛亮何必為了除掉關羽而賠上荊州?

因關羽的名氣太大,所以他的死因也一直為人所關注。從傳統的關羽死於其驕橫跋扈的性格決定論,到近代由章太炎首創的諸葛亮陰謀論,再到當今網絡上盛傳的劉備借東吳之手謀害關羽論,關羽的死因一直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關羽究竟因何而死?劉備、諸葛亮、劉封、馬超因何不出兵相救?這些都成了三國史上的難解之謎。

但這些陰謀論的擁躉們都忽略了一個顯而易見的疑點——荊州之得失 。諸葛亮等人即便不喜歡關羽,也不會傻到為除掉他而搭上攸關蜀漢之生死存亡的戰略要地荊州吧?

還是回到正題上。馬超算得上是三國英雄榜上位居前列的猛將,他為報曹操殺父之仇,起兵擊曹,從西涼一直打到潼關,一路勢如破竹,殺得曹操割須棄袍,險些命喪於渭水之濱。只可惜後來功虧一簣 。失敗後的馬超輾轉投奔了劉備,並鞍前馬後為之效力,轉戰西川,為劉備奪取益州立下了汗馬功勞。平定益州後,馬超積功被劉備封為左將軍(後遷平西將軍)、假節鉞、臨沮都督(臨沮侯)。

馬超和關羽、張飛、黃忠、趙雲一起位列蜀漢“五虎上將” 尊位,論名頭,論武藝,和關羽應該是旗鼓相當的。有人說,關羽敗逃到臨沮彰鄉時,駐守臨沮的馬超不願救援近在咫尺的他,是因為關羽一向輕視他,不願與其為伍,兩人素有矛盾,這才坐視關二爺在其轄區內灰飛煙滅的。

細究歷史,發現此說全是因緣附會、妄加揣測之扯卵談。馬超被封為臨沮都督還是建安二十年(215年)的事,而關羽敗逃到臨沮彰鄉已經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年底了,彼時的馬超很可能已經不在臨沮,而是奉劉備之命回到成都了。

《三國志·蜀書·關張趙馬黃傳》記載,建安二十二年(217)十月,劉備與曹操爭奪漢中,派馬超、張飛、吳蘭等將領率軍進駐下辯(今甘肅成縣),以為策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擊敗曹操,奪取了漢中全境。彼時的劉備集團,將星若雲,謀臣似雨,人才濟濟,又佔有了益州(四川)、漢中、南荊州,聲勢達於極盛。在此基礎上,諸葛亮、張飛、馬超、趙雲等人勸劉備進位漢中王。劉備稱王后,大封文武百官,馬超被封左將軍、假節鉞、臨沮侯。因此,可以推斷,就在關羽兵敗襄樊、逃至臨沮彰鄉一帶被吳軍擒獲時,馬超已跟隨劉備一起回到成都,並和諸葛亮等人聯名上疏——《立漢中王上表漢帝》。《三國志》還記有一事可以明證馬超不在臨沮:220年前後,馬超曾經告發江陽太守彭羕攛掇自己一起舉兵謀反,彭羕因此被下監治罪。由此可見,公元219年12月,關羽兵敗麥城時,馬超早已率部離開臨沮回到成都。既然他不在臨沮,什麼見死不救之事自然就是子虛烏有的杜撰了。

【插圖源自網絡】

【寫作辛苦 嚴禁剽竊】


鐵馬冰河wu


關羽敗走麥城的時候,馬超會不救關羽嗎?不可能的,先不說關羽對蜀漢的重要性,就憑他和劉備“恩同兄弟”的關係來說,馬超也不會不救他。

馬超之所以不救關羽,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他沒辦法救。而要弄清楚這個問題,就必須要從一個叫臨沮的小縣城說起。


馬超授平西將軍,督臨沮,關羽敗走麥城,在臨沮被殺

從上圖可以看出,臨沮縣在麥城以北,離麥城也不遠,關羽敗走麥城後繼續北上,就是在臨沮這地方被吳將潘璋埋伏,父子倆都為國捐軀了。

而之所以會有“馬超離關羽不過數里,而不去救援”的錯覺,就是因為我們都錯誤的認為:馬超此時還在臨沮。

不錯,馬超在投靠劉備並拿下成都之後,是被劉備封為了平西將軍、都督臨沮,和當時關羽所駐守的荊州南郡相距數百里,以為呼應。但之後爆發漢中之戰的時候,馬超就被調回了益州,與張飛、吳蘭等屯兵下辯,並策反了氐族七萬餘人,牽制曹軍主力。

劉備繼任漢中王后,馬超已在成都,又怎麼可能跑到千里之外的臨沮去救援關羽呢?

劉備奪下漢中後,封馬超為驃騎將軍,領涼州牧,至此馬超就住在了成都,再也沒有回過臨沮了。同樣的,還有一個細節也可以說明馬超不在臨沮。

劉備做了漢中王后,本來為治中從事的名士彭羕被外放到江陽做太守,臨行前他去面見馬超,並有過一段對話:

馬超:“你是朝廷名士,才能出眾,怎麼能外放,做個小郡的太守呢?”

彭羕:“劉備這個老兵痞子,不足與謀。”

馬超:“你在外部為官,我在內部接應,天下沒有不平定的。”

這就是著名的“彭羕謀反疑案”,按照馬超的“你外我內”的說法,則更加證明了馬超在關羽敗走麥城的時候,已經在成都上班了。

從時間點可以看出,關羽北伐和“彭羕謀反疑案”都是發生在劉備繼任漢中王之後,所以關羽敗走麥城時馬超根本就不在臨沮,又何來的“見死不救”呢?


狐史首丘


這是一個天大的誤會,那麼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誤會呢?史載:關羽敗走麥城,在臨沮被吳軍所俘,關羽及關平當場被害,而臨沮恰恰是馬超的封地。於是就產生了這樣的誤會,既然關羽逃到了馬超封地,馬超為什麼不去解救呢?

關羽當時已經是無路可走,本來關羽率兵返回江陵,是想重新奪回江陵。但是呂蒙採取了瓦解關羽軍心的計策。關羽所派使臣,看到的是呂蒙善待江陵眾軍士的家屬,並沒有大開殺戒。於是,關羽的部眾歸心似箭,都離開關羽,投降了吳軍。

沒有辦法,關羽在麥城短暫停留後,開始醞釀新的逃亡計劃。那麼該往哪裡逃呢?往南肯定是不可能了,江陵已經失陷。往東更不可能,江夏是吳軍的地盤。往北投靠曹軍更是不可能,關羽曾經投降過曹操,再投降就是二進宮了,曹操肯定不會放過他。往西逃,秭歸已經被陸遜所佔領,水路也被切斷,那麼就剩下一條路可走,那就是經臨沮往西北方向逃,去找上庸的劉封和孟達。

關羽的逃跑路線早就被呂蒙分析的很透徹,因此,呂蒙早早的派潘璋守候在臨沮,就等著關羽上鉤呢。那麼明明馬超督管著臨沮,為什麼還會有潘璋設伏臨沮呢?難道馬超被潘璋打敗了嗎?不是的。

馬超投降劉備時是很狼狽的,當時馬超為張魯所不容,張魯的部下要加害馬超,所以馬超是為了活命才投奔的劉備。當時馬超所領部眾不超過一千人,但是劉備卻大喜。為什麼呢?

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雖然馬超落魄,但是威名尚在。於是劉備讓馬超停步,暗地裡派自己的數千人去充當馬超的下屬。接下來在成都堅守的劉璋就看到了奇怪的一幕,馬超領著重兵前來圍攻成都,於是劉璋脆弱的心理遭到重擊,隨之就投降了。

劉備拿下成都後很高興,他為了感謝馬超這臨門一踹,於是封馬超為平西將軍,督臨沮。既然馬超封地為臨沮,那麼他去了沒有呢?沒有。

馬超隨後被劉備留在成都,幫助他奪取漢中。在漢中之戰中,馬超利用自己的威望,策動氐族雷定七部萬餘人在陳倉襲擊曹軍,企圖阻止曹操進入漢中。隨後,馬超又同張飛屯兵下辯,妄圖截斷曹軍退路,後來失敗而走。

漢中之戰後,劉備奪得漢中全境。劉備加封馬超為左將軍,假節。但是此時馬超卻是四大將軍中最不受待見的。為什麼這樣說呢?

前將軍關羽,此時正獨立掌管荊州,位高權重。右將軍張飛鎮守軍事重鎮江州,把守住了川蜀的水路,位置極其重要。黃忠病重,留在成都看病。而馬超除了假節,軍權基本被剝奪,屬於無權派。而曾經的封地臨沮也屬於遙領,自己根本去不了。

史載:馬超羈旅歸國,常懷危懼。他明白自己在蜀漢的地位很尷尬,名聲很大,卻沒有自己的黨羽。除了馬岱之外,能夠效力於馬超的將領很少。所以,馬超很鬱悶。

最後回到正題,當關羽敗走麥城,逃往臨沮方向時,馬超此時正在成都鬱悶,根本不在防地,如何讓他去救援關羽呢?不過這也給我們提供了另外一個思路,假如劉備當時放馬超走,讓他去荊州的臨沮,關羽會死嗎?有可能不會。

馬超的勇武,只有在騎上戰馬,往返衝殺時才能發揮出來。劉備把馬超放在川蜀的山地之中,完全是限制了他才能發揮。如果馬超能夠督管臨沮,在平原地帶哪怕統領幾千名騎兵,如果關羽經過他的防區臨沮,馬超最起碼也能支援一下關羽。

而且,如果有馬超在臨沮和江陵互為犄角之勢,估計呂蒙也不敢有偷襲江陵的打算。可惜,劉備擔心馬超擁兵自重,將他限制到成都,最後鬱鬱而終,豈不可惜?


每日趣評


作為五虎上將之首,關羽的一生是傳奇的,過五關,斬六將,一心向漢,將一個忠字做到極致;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將一個勇字做到純青!<strong>

可惜兵敗麥城,身死臨沮,英雄末路,令世人為之唏噓。由於關羽被擒於臨沮,而臨沮這個地方,劉備曾派馬超督管,有人就說,關羽在馬超的地盤上被擒殺,為什麼馬超見死不救呢?這還得從馬超督臨沮說起。

一、輔助劉備入川有功,督管臨沮。

馬超本是西涼軍閥馬騰的兒子。曹操進軍關中,將欲攻漢中軍閥張魯之時,遭到馬超和韓遂的聯合反抗,隨後曹操改攻涼州。涼州失守之後,馬超投奔張魯,後來差點遭到張魯部下的殺害,於是最終投奔劉備。

當時劉備正在對益州的劉璋用兵,正要圍攻成都。由於馬超是漢朝伏波將軍馬援之後裔,並且年少有為,勇猛過人,在西涼素有威名。劉備知道馬超的威望,於是暗中給馬超一支軍隊,令馬超幫助劉備圍困益州首府成都。

馬超自然明白劉備的用意,於是徑直將軍隊開到成都城下。

益州劉璋本來就胸無大志,兵弱將寡,劉備入川以來,勢如破竹,獲得了益州大片土地,益州已經是人心惶惶。再加之馬超率軍圍困成都,城中百姓十分恐慌,劉璋更是如坐針氈,只得開城受降,就這樣,馬超為拿下成都立下大功。

《三國志》中記載:先主遣人迎超,超將兵徑到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以超為平西將軍,督臨沮,因為前都亭侯。

劉備一高興,就封馬超為平西將軍,掌管臨沮。這就是馬超督臨沮的經過。但是,當時劉備並未稱王,說臨沮是馬超的封地,則是不準確的。

二、關羽敗走麥城,身死臨沮。

既然馬超被派掌管臨沮,那麼關羽被擒於臨沮之時,馬超為何不出手相救呢?關羽在馬超所掌管的地方被擒,那麼馬超該作何解釋呢?其實,馬超也是有心殺賊,無力迴天啊!原因有兩。

首先,所謂“督臨沮”只是一個虛職,馬超並不直接管理臨沮。恰恰相反,當時臨沮是屬於荊州的一部分,是關羽所鎮守的地盤。大家看一看劉備封賞馬超的頭銜便可窺見一二。

馬超本是西涼軍閥,在西涼很有威望,在後來劉備與曹操爭奪漢中的時候,馬超奉命在西涼策動氐族七部幾萬人起義,牽制曹操,響應劉備,由此可見,儘管馬超已經失去涼州,但是馬超的威望在西涼地區依然很高。

劉備入川之後,封馬超為徵西將軍也是希望他能子承父業平定西涼。然而,臨沮遠在東邊的荊州,為什麼又要令馬超“督臨沮”呢?顯然,劉備並非真的讓馬超去管理這一個小小的臨沮縣城,我們可以將它理解為一種虛職或一種名譽稱號,馬超在此地並不具有實權,當時此地是屬於鎮守荊州的關羽管理的。

其次,當時馬超也並不在臨沮。由於在關羽進攻襄樊之時,正是劉備漢中之戰勝利的那一年。剛才說到,在漢中之戰前夕,馬超還在前線策動西涼起義,並與張飛、馬超、雷銅、吳蘭等人忙著攻打下辨呢!漢中之戰勝利後,馬超與一百二十名大臣上聯名書,上表漢獻帝,輔助劉備稱王,因此漢中之戰結束之後,馬超也在劉備身邊。

漢中之戰219年5月結束。而襄樊之戰從219年7月開始,到219年12月結束。可見,在關羽發起襄樊之戰時,馬超是來不及支援的。而且襄樊之戰的戰局急轉直下就發生在短短几十天內,當關羽父子被困臨沮之時,馬超尚在千里之外,因此,關羽之死,決不能讓馬超來背鍋!

而反觀關羽在襄樊之戰前後的表現:對待東吳,他傲氣凌人,不加以爭取;對待下屬,他不加團結,導致內部生出嫌隙;對待戰事,他剛愎自用,大意輕敵,或許,他不可一世的威名與盛氣凌人的傲氣才是他慘死的最大原因。


無筆史官


關羽敗走麥城的時候,確實路過了馬超的封地。這個馬超管轄的地方就是臨沮,臨沮在麥城的北邊,確切地說關羽、關平父子兩人,就是在這裡臨沮被逮捕並且殺掉的。

那麼為什麼說臨沮這個地方屬於馬超管轄呢?

當初馬超投奔劉備之後,和劉備一起攻打了成都,後來益州牧劉璋覺得自己要守不住了,索性就投降了劉備。

成都拿下來之後,劉備就封了馬超為平西將軍且督臨沮。也就是說臨沮這個地盤,以後就是馬超來管了,他是這裡的最高行政長官。

那麼關羽路過馬超的封地臨沮的時候,馬超為什麼不救關羽呢?

說實話若是馬超在臨沮的話,他肯定會救關羽的。畢竟馬超和關羽都是蜀漢大將。他們屬於同一根繩子上的螞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

馬超之所以沒有出現,是因為當時的他根部就不在臨沮。

大家都知道關羽之所以會敗走麥城,是因為他發動了襄樊之戰。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意在配合劉備打漢中這個地方。

劉備在攻打漢中之前,就把馬超給調走和張飛一起到成都去了。

當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戰敗的消息傳來的時候,無論是漢中之地的劉備,還是守護成都的馬超和張飛,都不可能趕來。

所以,關羽只能是束手就擒。

要說當時能救關羽的,也可能就只有劉備的兒子劉封了。

劉封也確實接到了關羽寫來的求救信,但是,劉封最終沒有出兵。

劉封不出兵的原因,可能是打不過,救不了。也可能是他和關羽有過節,不想救。

為什麼說他和關羽有過節呢?

因為劉封不是劉備的親兒子,劉封又是一名驍將,關羽怕劉備百年之後,劉封會造後主劉禪的反。

所以,他就建議讓劉備殺過劉封。

劉封知道了這件事,就忌恨關羽,所以,也就不去救他了。

不過馬超沒有救關羽,確實是他不在臨沮,根本無從可救。


漢史趣聞



♥219年,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現湖北省當陽市兩河鎮境內),同年冬,在臨沮(現湖北省南漳縣)被東吳潘璋部將馬忠擒殺。而馬超督管臨沮是在215年至217年,在關羽被殺的時候,馬超已經離開臨沮鎮守陽平關(現陝西省勉縣老城區)了。




♥214年,馬超投靠漢中張魯,得到張魯賞識。遂向張魯借兵,準備北上攻取西涼故地,久攻不下,退回漢中。受張魯部下挑唆,張魯拒絕馬超入漢中。適逢劉備入川,劉備派李恢說服馬超,馬超於215年夏投奔劉備。劉備分兵交於馬超,馬超直奔成都,劉璋投降。劉備封馬超為平西將軍,督臨沮。217年,劉備與曹操爭奪漢中。10月,馬超和張飛等將領率軍駐紮甘肅成縣,策反文縣羌人牽制曹操主力。218年正月,馬超與張飛南撤,駐守沮水,佯攻武都與文縣。三月,曹操親率大軍攻打漢中,馬超與張飛引兵回漢中與劉備會合,抵禦曹操。至219年劉備盡取漢中所有城池土地,曹操回許昌。219年秋,馬超牽頭,率文武100多人擁立劉備為漢中王,劉備封馬超為左將軍和有生殺大權的假節。


♥劉備處理完漢中的軍政大事後,南下成都,漢中交於馬超駐守,治所位於現在的勉縣老城區。222年12月,馬超病故並葬於勉縣,時年47歲。


靈山禪師


關羽和馬超都是三國時期蜀漢政權的大將,深得劉備信任,尤其關羽更是一路跟隨劉備打拼,立下汗馬功勞。

關羽的死在歷史上是很明確的,幕後黑手自然是東吳,還有幾個荊州降將,牽扯到馬超,悅史君有話要說說。

與關羽不同,馬超原本是西涼悍將,對曹操的後方構成很大威脅,後來曹操與他多次交戰,馬超沒有辦法,只能退到南方。

馬超首先投降了漢中的張魯,但張魯並不看重馬超,所以馬超就跟了正在攻打益州的劉備,並在劉備圍攻成都時,立下不小的功勞。

劉備論功行賞,封馬超為平西將軍,還讓他督臨沮,請大家記住這個地方。

東漢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鎮守荊州的關羽與曹軍激戰,雙方打得難捨難分,就在這個當口,孫權派呂蒙橫插一腳,設計奪取了荊州。

關羽聽說後方有失,立即回兵爭奪,結果後有追兵,前有吳軍阻攔,士氣也在低落,形勢迅速惡化,難以支撐。

關羽不得不退守麥城,但這顯然不是長久之計,於是他率十餘騎突圍,結果在臨沮中伏被抓,而且很快就被處死。

前面悅史君已經說過了,臨沮正是馬超“督”的地方,馬超理論上是可以救援關羽的,但實際上是不可能的。

劉備用馬超,最關鍵的作用是來牽制曹操,也就是讓馬超與西涼舊部聯絡,擾亂曹軍陣營。

從這個背景下,馬超也是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他在劉備與曹操的漢中之戰裡,成功與西涼取得聯繫,最終劉備取得了漢中。

臨沮這個地方是荊州管轄的,關羽鎮守的就是荊州,這裡顯然是關羽的地盤,馬超只是一個名義上的官銜。

更重要的是,按照史書記載,在關羽大戰曹軍和落難之際,馬超並不在臨沮,而是在成都,根本就是鞭長莫及。

因此,悅史君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關羽之死與馬超沒有關係。


寫有趣的歷史,講真實的傳奇……

我是悅史君,2019我們一起努力!


歷史這樣說


回答這個問題,先做個人物簡介:

馬超(176-222)(47歲)公元219年隨劉備奪取漢中,《三國志 馬超傳》記載:先主遣人迎超,超將兵徑到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以超為平西將軍,督臨沮,因為前都亭侯。

關羽(160-220年)61歲,敗走麥城,卒於臨沮。關羽這個人除了威名遠播外,應該還有一個和他威名一樣遠播的特點——孤傲!所以其實他這個人並不招身邊人待見,也就有了糜芳的叛變,糜芳其實是很忠於劉備的,在前主陶謙死後,曹操要用他,都沒同意,就跟隨當時一窮二白的劉備走了,然而這樣一些人,和關羽一起守荊州,守的叛變了!足以說明後期關羽的脾性有多差了。毛爺爺曾說:關雲長大體上是不懂統一戰線的,這個人並不高明,對待同盟軍搞關門主義,不講政策。也就以至於後來關羽求救,根本沒人願意幫他。

當然這不是馬超不就他的原因,言歸正傳。馬超為什麼不幫關羽脫險,且分析一下,馬超當時應該在哪裡。前面有說馬超為平西將軍,督臨沮。首先他在劉備帳下為平西將軍,後才是督臨沮,為什麼是這樣呢?

且看下,臨沮的地理位置,現今襄陽的南漳縣(也就在我老家的隔壁)荊州以北,樊城以南的位置。當時關羽可是在攻打樊城的,也就說明在馬超督臨沮的時候,這個地方還是屬於曹操的,三國時期嘛,邊界位置都說是自己的。還有一個因素也要考慮進去,那就是關羽不削與馬超黃忠並列,這點劉備也是非常清楚的,所以根本不可能把馬超安排在關羽眼皮底下,不然非得打一架不可(話說60歲的關羽未必打的過40歲的馬超)所以如果歷史上馬超督臨沮,如果真是這個地方,那也只是掛一個名字而已,以塗後期從荊州方向真正奪取樊城的時候,再給馬超實權,這樣就可以南有關係守荊州提防東吳,北有馬超扛曹操,且互相支援?不需要緊急情況從四川翻山越嶺的跑過來!

那麼馬超這個時候在哪裡呢?漢中!為什麼這麼說,奪取漢中有馬超的一份功勞,而且那個時候漢中奪取沒多久,需要鞏固,而漢中一帶,馬超威名還是不小的,需要鎮守,所以根本就不知道關羽丟了荊州且陷危機之中,這種情況下可以說他比劉備知道的應該還要晚。

最後話說回來,就算關羽那個時候不死,其實也活不了多久,刮骨療毒,那個時代那個條件,怕是毒沒治好,又會得破傷風吧。



農村的劉


馬超真可謂是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馬超之所以會背上對關羽見死不救的這個鍋,主要還是因為一個叫做臨沮的地方有關。


臨沮,湖北襄樊的一個小地方,本不是一個特別有名的地方。但是由於大名鼎鼎的武聖關羽在敗走麥城後,在臨沮被吳將馬忠埋伏活捉。

那為什麼關羽在臨沮被抓,為什麼要說馬超見死不救呢?

原來,馬超在公元215年投靠劉備後,被劉備封為平西將軍,督臨沮。換句話說,馬超在投靠劉備以後,被劉備委任為臨沮的軍事長官,鎮守在此地。很多人據此以為,關羽是在馬超的地盤上被吳將活捉的,馬超有見死不救的嫌疑!



然而,這可是冤枉馬超了。馬超雖然有督臨沮之職,卻沒有督臨沮之實。早在漢中之戰時,馬超就跟隨劉備一起平定漢中,馬超還利用自己的影響力,策動氐族雷定七部萬餘人協助劉備。

後來,劉備進位漢中王之後,關羽曾想入川來找馬超比武,則更加說明了當時馬超就在川內,而不在臨沮。因為臨沮屬於荊州的管轄範圍,也就是說臨沮就在當時關羽的掌控之中。

實際上,馬超的督臨沮,只是一個虛銜,馬超從來沒有去過臨沮。

劉備讓馬超督臨沮,是一個經過深思熟慮的決定。馬超一代梟雄,在西涼一帶很有影響力,馬超歸降劉備,劉備心中是既喜且憂。所以劉備給了馬超一個督臨沮的虛銜。馬超的地位自然不在關羽之下,臨沮卻在關羽的管轄之下,馬超自然不會去臨沮當關羽的小弟。但是劉備故意給馬超一個督臨沮的虛銜,讓馬超沒有自己的地盤,也是在警告馬超不要想著謀反這種事情了。

其實,我們再仔細理解一下就知道馬超當時必然不再臨沮。東吳的將領馬忠能輕易的埋伏在那裡,這就是說明了當時臨沮已經不在蜀漢的掌控之中了,由此可見屬於蜀漢陣營的馬超不在臨沮。


小鎮月明


這個問題值得仔細回答。關羽北伐襄樊,水淹于禁七軍,關羽得志,孫權不喜,孫曹勾結,一前一後堵截關羽,呂蒙白衣過江偷襲劉備方的南荊州,善待荊州將士家屬,關羽軍得知消息,士無鬥志潰散大半。關羽無力迴天,屢敗之下向西面逃走,要進入益州求救。逃到臨沮時,被吳將潘璋馬忠所殺“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而在劉備取四川時,攻堅三年,大城堅城成都未下,恰好聯絡到在漢中的馬超,馬超帶兵前來幫助圍攻,劉璋不得已出降,至此全收四川,劉備大喜“以超為平西將軍,督臨沮,因為前都亭侯”。這就出現了一個疑問,關羽跑到馬超管轄區,馬超怎麼不出來接應或解救?


其實這裡有一個時間差問題,曹劉漢中戰後,曹軍失利收兵,219年七月,劉備進位漢中王,加封諸將,賜關羽假節鉞,有臨機專斷之權,關羽於是北伐,圍攻襄樊,至兵敗身死,是在第二年的事了。(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而前五年214年,劉備在四川與劉璋對陣近三年,僅雒城就攻打了一年,破雒城進圍成都,馬超來降助攻成都才不戰而定。城降後就封馬超督臨沮,到進位漢中王這一年是219年,封馬超為左將軍假節,“先主為漢中王,拜超為左將軍,假節”,這時的馬超未必還是管轄著臨沮。


另外一點很重要,就算那時馬超依舊督臨沮,一定不駐在臨沮,臨沮是原荊州轄區(劉表時曾任命向朗為臨沮長),孫曹劉三家瓜分荊州地,三家各懷鬼胎,爾虞我詐,不時小打小鬧露一手,在關羽北伐前,三家都有試探性進攻,並非全是風平浪靜,如之前孫劉刀兵相見才有湘水劃界的事。漢中戰時曹方後院起火,宛城侯音叛亂,襄樊危險,時任徵南將軍屯樊城的曹仁接報後領兵平叛。而之前曹仁是受命進攻荊州關羽的,“初,曹仁討關羽,屯樊城,是月使仁圍宛”。(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由此引出另兩個問題,臨沮到底在不在劉備方手裡?《三國志樂進傳》有一則記載,在213年之後,樂進與關羽交戰於青泥一帶,相持不下,文聘率領援軍趕到。(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樂進、文聘二人聯手與關羽在尋口交鋒“又討劉備臨沮長杜普、旌陽長梁大,皆大破之”。這一仗,在劉備傳也有記載,從這裡看來,臨沮好像當時就丟了,杜普大敗。既然當時丟了,馬超後來所謂的督臨沮,不過是老生常談的“遙領”“遙封”之類,無法空降到當地,作不得數的。


據裴松之注說,臨沮距江陵二三百里,應該在襄樊西南,江陵偏東北方,關羽北伐兵敗要逃回四川才會經過那裡。依荊州當時的局面,三家小摩擦不斷,有時我推你一座城,有時被推了一片地是常態,三家你來我往,臨沮後來被關羽重新奪回也有可能,但就算臨沮在劉備方手裡,馬超也不可能到臨沮駐守,因為“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荊州事”,荊州全權交由關羽負責,馬超再插進去,如何處理?應該是遙領掛名,人不在臨沮,自然救不了關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