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車市場再掀降價潮 為何仍有車企無動於衷?

近日,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從2019年4月1日起,全面實施我國增值稅稅率下調政策,尤其是製造業現行增值稅稅率將從16%大幅下降到13%。而隨後,奔馳、寶馬、捷豹路虎、沃爾沃、林肯、奧迪六家車企宣佈響應國家政策,並下調產品指導價。

雖然這六家車企下調了產品的指導價,但眾所周知,汽車的終端零售價格由各品牌授權經銷商制定,指導價不等同於銷售價,消費者購車是否真的可以享受到更低的價格還是個未知數。針對此問題,買車網也走訪了這六大品牌的4S店,而此次走訪的重點放在了終端指導價是否降低,以及目前的最終成交價相比之前是否減少這兩方面。

指導價下調不等於成交價降低

首先來看奔馳、捷豹路虎、沃爾沃這三個品牌。這三個品牌均降低了指導價,同時也降低了原有的優惠,但最終成交價是要低於指導價下調之前的價格。一位捷豹路虎的銷售人員向買車網表示,以XEL精英版這款車為例,其官方指導價降了7千元,雖然優惠卻相比之前少了2千元,但最終相成交價要比之前要少5千元。

與這三個品牌不同的是,林肯採取的是在保證原有優惠不變的基礎上,再將指導價降低產生的差價進行疊加的銷售方式。以MKZ尊雅版這款車為例,在指導價調整之前,消費者只能享受5萬元的優惠,而在指導價調整之後,消費者則可以享受5萬元優惠和9千元指導價差價,共5.9萬元的優惠。


豪車市場再掀降價潮 為何仍有車企無動於衷?


再來看奧迪品牌,其是此次所有降價品牌中最有意思的。一位奧迪的銷售人員向買車網解釋道,奧迪並非全系車型都降低了指導價,只有部分車型才降價。同時這位銷售人員還稱,目前相關車型確實下調了指導價,但只有奧迪Q5L 45TFSI尊享時尚型等幾款車型的最終成交價是降低的,而像A8L、Q7等車型最終成交價幾乎不變。

值得一提的是,奧迪是這六個品牌中最後一個公佈降價的品牌。而就奧迪並未未搶先公佈降價一事,汽車行業分析師鍾師分析表示,為了搶佔市場,自從去年開始,奧迪的終端優惠幅度就要高於奔馳和寶馬,利潤空間已經主動讓出了一部分,所以在此輪的價格競爭中,奧迪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相比之下,寶馬則是此輪降價潮中,唯一一個沒有執行指導價調低的品牌。一位寶馬的銷售人員稱,目前店內的車型仍是按照原來的優惠幅度銷售,消費者還不能享受指導價下調產生的差價。同時這位銷售人員還表示:“廠商建議指導價和經銷商實際銷售價沒有太大關係的。”


豪車市場再掀降價潮 為何仍有車企無動於衷?


對此,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降低稅率後單個企業具體能減負多少,利潤能增加多少,跟這個企業自有製成品的增加值密切相關的,也與對上下游的議價能力有關,並非所有車企都會選擇降價。

而就這六大品牌集體下調指導價一事,有業內人士稱,“目前來看,宣佈降價的車企的部分車型降價力度已經超出增值稅所降低的成本。在車市不景氣大環境下,借增值稅調整機會,提升品牌關注度,激活購買力,搶佔市場份額,是這次高端車現降價潮的重要原因。”

合資自主品牌並未跟風

除了奔馳、寶馬、沃爾沃這些豪華汽車品牌,買車網也走訪了包括廣汽豐田、一汽-大眾、吉利、長城在內的一些較為大眾的合資品牌以及自主品牌的4S店。因為此前有業內人士稱,這次集體降價動作,有可能引起連鎖效應,合資、國產的一些車型或將被迫追隨降價。

通過買車網走訪發現,目前這些品牌並未有降低指導價的行動。同時,這些品牌還稱目前也沒有收到相關通知。一位廣汽豐田的銷售人員表示,目前已經幾位顧客來諮詢此問題,但是目前還沒有調價的通知。此外,這位銷售人員還稱,即便有指導價的下調也應該會在4月1日之後。


豪車市場再掀降價潮 為何仍有車企無動於衷?


與此同時,這位廣汽豐田的銷售人員還表示:“指導價下調的幾率很小,因為像豐田這樣的品牌,車輛售價較低,即便是下調價格也不會太多,這些差價完全可以從購車禮包中補回,況且豐田的車不愁賣,不降價銷量也不會差。”

誠然,從這些豪華品牌降價的車型來看,降幅較大的多為售價較高的車型,而售價較低的車型指導價降幅則低一些。對此,這位廣汽豐田的銷售人員向買車網解釋道,這些品牌的車型有著很大的利潤空間,售價越高的車型利潤越大,所以這些車型降幅較大。

此外,買車網也向長安等自主品牌的廠商進行了詢問,其稱目前還未有降價的計劃。同時其還稱,進口汽車的增值稅是在進口環節增收,因此,進口汽車會因增值稅稅率的降低而降低價格,而國產車整車企業的增值不大,降價空間有限。


豪車市場再掀降價潮 為何仍有車企無動於衷?


而就自主品牌並未跟風降價一事,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常務理事賈新光告訴買車網,由於汽車製造鏈過於長,減稅到最終環節,價格影響不會太大。相對於豪華品牌,較為大眾化的合資品牌和自主品牌的降價空間本來就有限,增值稅下調3%,即使調價絕對值也會不大。

眾所周知,2018年我國車市遭遇了近28年來首次下滑。在這其中,豪華汽車雖然仍保持增長,但增速也有所放緩。因此也不難理解為什麼這些豪華品牌車企第一時間相應政策,調低指導售價。而對於這些較為大眾的合資品牌以及自主品牌而言,其是繼續按兵不動,還是之後選擇跟進,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