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禮貌,懂文明,是每個孩子從小接受的教育。
對人講禮貌,不僅是一種尊重,更是自我修養的體現。
但並不是所有的禮貌都是正確的,特別是以下這3種,會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造成不利的影響,家長務必要引起重視。
①
過分謙虛
謙虛是好事,但過分的謙虛就是壞事了。中國人向來內斂,面對別人的誇獎總是會不好意思,但國外的小孩就不一樣了,他們往往對自己充滿自信,能夠滿心歡喜的接受他人的讚揚。
謙虛可以避免孩子驕傲自滿,但過度的謙虛就會打擊孩子的自尊心,讓他們變得敏感自卑。
有一次給優優開家長會,散會後,家長們在外面交流。那次考試得第一名的孩子,以前一直是班裡的十幾名,許多父母紛紛去請教那位孩子的媽媽,想求得進步的秘訣。
父母們你一言我一句的羨慕著:“這孩子真厲害,一下子進步這麼多名,背後肯定下功夫了”“太棒了,我也得讓xx向你孩子學習”
誰知那位媽媽聽完,卻擺擺手開始細數孩子的不是:“有什麼厲害的,他這就是瞎貓逮了死耗子,碰上的!平時在家也沒見他學習,呆頭呆腦的,一點聰明勁都沒有。”
旁邊的家長們面面相覷,有些尷尬。
恰巧,這位媽媽的話也被一旁的孩子聽了去,原本還在跟同學熱聊的孩子,臉色一下子陰沉了下去,沒說幾句話,便跟著媽媽回家了。
我想那個孩子肯定是在背後付出了不少努力的,但卻沒有被媽媽看到,甚至不被媽媽當回事,心裡一定很失落吧。
心理學家威廉·傑姆士曾說:“人性最深層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別人欣賞和讚美。”
當孩子表現好的時候,給他們一個發自內心的讚賞,告訴他你很棒。即便是一點點的鼓勵,也會給孩子帶來無窮的力量。
就像亞歷克斯·延森博士所說:“幫助孩子成功,家長需要承認每個孩子的優點。”
②
大的要讓著小的
“這個玩具給妹妹吧,你是姐姐,怎麼能跟妹妹爭呢?”
“好吃的多給弟弟吃點,姐姐要讓著弟弟知道嗎?”
“你都這麼大了,怎麼還跟妹妹搶東西!”
二胎家庭裡,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場景。作為大孩子,理所應當的被要求著謙讓和分享。
但實際上,每個孩子都擁有選擇的權利,這和年齡無關。如果一味強迫大孩子謙讓,那麼對兩個孩子都是傷害。
大點的孩子會感到委屈和自卑,即使長大成人,也始終小心翼翼的生活,不敢接受他人的善意。
而對於小點的孩子來說,從小的“被謙讓”和獨享,會讓他形成一種自私跋扈的性格,認為所有好的東西都該歸自己所有,這對於孩子未來的發展沒有半點益處。
作為父母,應該引導孩子去學會分享和謙讓,如果孩子不願意,也不能去強求,要從一點一滴的行動中循序誘導,逐漸培養孩子分享的精神。
③
見人主動打招呼
剛過去的新年裡,又見到了許許多多的小朋友。
有的小朋友很熱情,見到親戚就主動問好拜年,很招大人們喜歡。
而有的小朋友,躲在爸爸媽媽的身後,見到親戚就害羞,支支吾吾的說不出幾句話來。
這時候,他們的父母就會抱歉的笑著說:這孩子,就是太內向了,也不知道打招呼,沒禮貌。
由此,膽小害羞的孩子就被扣上了“沒禮貌”的帽子。
《安靜,就是力量》一書中說:我們一味地吹捧外向,其實是犯了嚴重的錯誤。
內向只是性格的一種,不等於膽小、懦弱,只是孩子更注重自我內心的感受罷了。
有多少個孩子,就有多少種性格,作為父母,沒有必要強迫孩子變得外向,也沒有必要讓他們見誰都自來熟。尊重他們的天然性格,對孩子的發展才有益處。
每種性格的孩子,教育方式是不同的,家長們應該學會區別。
當然,父母們可以選擇引導孩子變得活潑開朗一些,比如多帶孩子出去見見世面,鼓勵孩子和陌生人打交道,久而久之,他們就不會再那麼害羞沉悶啦。
這3種“中國式禮貌”,你有沒有強迫孩子遵守呢?如果有的話,就從現在開始改正吧!
閱讀更多 Beebees 的文章